“還請陛下示下,只要此人在我大明境內,錦衣衛就有辦法把他挖出來。網”駱養性剛才舉薦湯若望讓李悠頗為高興,于是他對這樣的事情不由得愈加熱切起來,連忙保證道,一旁的曹化淳也是不甘示弱。
“此人喚作宋應星。”李悠在腦海中拼命地搜集著他的資料,“此人...此人現在或許已經中舉,但用沒有考中進士,此人在經義上的造詣倒也罷了,在諸多雜學上卻是頗有天分,如能請到京城朕定會重用。”
“既然已經是舉人了,那么去禮部查一查各地舉子名冊即可找到線索。”駱養性不愧是錦衣衛世家出身,反應的就是比曹化淳要快一些,他馬上就根據李悠透露的信息想到了合適的方案,“禮部名冊之上定會記載其籍貫、出身、父祖,到時候根據這些再派得力人手去他的家鄉尋找便可。”
“好,有你這樣的干才執掌錦衣衛,朕總算可以放心了。”李悠夸獎了幾句,把一旁的曹化淳嫉妒的牙癢癢的,暗暗下定決心一會兒從這里出去就馬上親自到禮部去查這個人,一定要趕在曹化淳的前面將宋應星挖出來。
明末時分,之所以流民四起,土地兼并日益嚴重是一個方面的原因,那些出身江南富饒之地的東林黨為一己之私竭力逃避江南對朝廷的責任,而將遼餉的大頭丟到西北貧瘠之地,致使當地的百姓民不聊生又是一個原因,當然小冰河期的到來導致糧食大量減產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前兩個問題暫且不論,這最后一個問題就要依靠玉米、番薯、土豆等高產作物來解決了,所以要是能宋應星這般精通農學的大家就再好不過了。
要知道玉米、土豆、番薯等物現在并不是沒有進入大明,之所以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推廣,各地百姓對這些作物還比較陌生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則是因為土豆、番薯的種子退化問題沒有解決,偶爾有試種的百姓見到這些作物的產量一年比一年低,當然就不愿意繼續耕種下去,而這些問題就要由宋應星來解決了。
尋找上述人員是為了解決科技方面的問題,但要中興大明光依靠這些還是不夠的,如今朝堂上的文官和各地的商人地主早就成了鐵板一塊,他們聯合起來不斷蠶食朝廷的利益,所以必須引入新的力量來制衡他們。
“去打聽下,如今在烘上除了鄭芝龍之外,還有那些人的勢力較大,列出個名單來,想辦帆他們請到京城來,就說朕要招安他們。”李悠當然不會讓為這些海盜就是好人,但是只要知道他們具有一定的力量,而且和現在朝中的文官士紳不怎么對付就夠了。
這些人想要得到朝廷的認可從而獲取光明正大的身份、更多的利益,而李悠也想用他們來制衡朝廷的文官體系,利用海外貿易改變大明現有的經濟格局,所以雙方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具備一定的合作基礎。
當然李悠也不會放松對他們的警惕,他當然會建造大明自己的艦隊,反正他虎符里更為先進的造船圖紙多得是,只是這都需要時間,在此之前就只有通過利益和各股海盜之間的矛盾來控制他們了。
“鄭芝龍去年已經被福建巡撫熊文燦所招撫,被朝廷冊封為五虎游擊將軍,只是此人一向行事謹慎,恐怕不敢輕易離開福建;眼下鄭芝龍正在攻打李魁奇、鐘斌等人,這些人已經被鄭芝龍逼得快要走投無路了,或許能夠招來。”這次曹化淳找到了表現的機會,他對這件事情倒是略有耳聞,連忙提醒道。
“不要緊,鄭芝龍不是兄弟頗多么?他自己不敢來就讓他派幾個親信的兄弟過來好了。這些人冒險出海不外乎是求財而已,只要朕這里能給夠他們利益,不相信他們不上鉤。”做海盜打劫那有做海商來錢來得快?
這件事就此決定,當然距離他們找到這些海盜并且達成協議,將他們帶到京城還要很長一段時間,在此之前解決皇太極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好了,就是這些事情,眼下最要緊的是打聽建奴的消息,查探關寧和東江鎮的動向以及搜集晉商賣國的證據,其次是找人的事情,聯系鄭芝龍等人可稍微延后一些。你們這就下去忙吧!”李悠給今天的會面做了最后的總結,“最要緊的是這些事情一定要避,如果少有風聲泄漏,朕就要你們的腦袋!”最后一句話李悠毫不顧忌的顯露出自己從尸山血海之中鍛煉出來的氣勢,嚇得駱養性和曹化淳汗如雨下,雙股顫。
“奴婢微臣遵旨!”駱養性和曹化淳同時跪倒領命,接連保證一定會將此事辦好。
京營大概是指望不上的,如今大明還有戰斗力的恐怕就只剩下關寧軍、東江軍還有西南的白桿兵少部分兵力了,可是這些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恐怕絕不會完全聽從李悠的號令。
尤其是關寧軍,李成梁當初率領八千家遁橫遼東為他掙下了諾大的富貴,但也起了一個很不好的示例,自此以后兵為將有、克扣軍餉養家鍛成了大明軍隊中極為普遍的現象,這對大明朝廷來說是極其糟糕的,一來兵為將有讓這些士兵成了將領們的私有物,這些將領當然明白這些士兵才是自己富貴和地位的根本所在,因為在臨戰時盡量避免自己的士兵受到損傷,這樣又怎么能打得贏仗?
二來,養家丁讓軍隊的戰斗力迅下降,將領們將餉銀、鎧甲、兵器都投到了培養家丁身上,而普通的士兵連飯都吃不飽,所以本來一千人的軍隊,最后能有近百名可堪一戰的家鍛不錯了,剩下的連炮灰也做不了。
更重要的是關寧軍現在不用打仗就能享受數百萬遼餉帶來的富貴,他們那里還有個建奴拼死的,或許對他們來說維持現狀才是最好的瘍。
[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