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戰五千年

第470章 驍果逞威

大隋驍果和玄甲騎兵頗有相似之處,都是全身披甲,以弓弩、橫刀和馬槊為主要武器,在戰斗力上和玄甲騎兵相比也不遑多讓,因此見到這些縱橫天下難于敵手的怯薛軍也絲毫沒有感到畏懼,緩緩開始加速準備迎接元軍的沖擊。

怯薛軍所用的武器主要有兩張弓和一把彎刀,一張弓用于遠處齊射,另一張則用于近處射擊,他們使用的復合弓由多種材質構成,包括木頭、動物骨頭,并以動物皮膠黏合。怯薛騎士射箭的射程可達305米以上,而且他們的箭筒里備有多種不同用途的箭,包括引燃箭、穿甲箭和可以驚擾敵軍,使之恐慌的響箭。

所以在距離兩支騎兵相交還有一段距離他們就開始了齊射,若是以往在這般攻擊之下,對手的陣型就會立刻出現破綻,只是這一次他們卻遇到了對手,大隋驍果所用的強弩射程比他們更遠、射出的箭矢力道更猛。

所以縱使他們身披鎧甲,里面還襯著防備箭矢深入的絲綢內衣,可在大隋驍果的弩箭攻擊之下還是不斷有人落馬,鎧甲和絲綢擋不住神機營的鉛彈,同樣也擋不住大隋驍果的強弩。

遠程攻擊大隋驍果略占上風,但是安童依然相信,只要他們沖到跟前和對方展開肉搏,獲勝的依舊會是這些長生天的寵兒,要知道在馬上用馬槊捅人可比用彎刀劈砍難多了。

“兒郎們,隨我殺敵啊!”李悠方才用震天弓使出連珠箭,一連射殺了五名蒙元將領,如今見已經到了跟前,于是收起震天弓,抽出瀝泉槍,對準了前方的怯薛軍軍官,在他身后樊文超和五千大隋驍果也同時端起了馬槊,槍鋒如林指向怯薛軍。

真是一匹好馬啊!看到李悠胯下的朱龍馬,安童羨慕地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縱使他這樣擁有無數好馬的蒙古貴族,馬廄之中也沒有一匹能比得上朱龍馬的;于是他握緊了彎刀調轉方向試圖迎向那名戴著面具的騎士。殺死他然后將寶馬搶過來,如此好馬只有我蒙古的勇士才配擁有,習慣搶劫的本性開始驅動他加快了馬速。

端平瀝泉槍瞄準了前方迎來的怯薛軍,李悠現在心如止水,雙手紋絲不動,眼中只要瀝泉槍的槍尖和那名蒙古騎兵的胸膛,眼看著對方已經到了跟前,瀝泉槍猶如閃電般刺出,對方的彎刀還沒來得及抬起就被刺透了心臟,李悠雙手一挑,這名蒙古大汗被他遠遠拋出,將后方的兩名怯薛勇士砸下馬來。

而此時,五千怯薛軍和五千大隋驍果也撞到了一起,馬槊刺入怯薛軍的胸膛,彎刀抹過大隋驍果的脖子,戰場上頓時濺出無數血花,不斷有人落馬然后連哀呼一聲都來不及就被無法避讓的戰馬踩成了肉泥。

“這是那里來的騎兵,竟然能和怯薛軍戰個不相上下?不...安童大人的怯薛軍現在已經落下風了。”在一旁不斷騷擾神機營的蒙元五軍親衛將領頓時瞪大了眼睛,現在的怯薛軍雖然不如當年“四杰”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時那么強大,但依舊是天下有數的強軍,他們已經很多年沒有嘗過敗績了,誰料今日卻被他們想來看不起的宋軍壓住了。

“君實相公到底是從那里找來的援軍?”張世杰的眼珠子也快掉出來了,在他看來鄭和的神機營不過是占了器械的光,假以時日大宋的軍隊未必不能追上他們,可如今大隋驍果的表現卻讓他感到無比震撼,他們竟然連騎兵都比蒙古厲害!好在鄭將軍他們是來給當幫忙的,如果他們對大宋起了覬覦之心,大宋那還有活路啊。

“這些就是蒙古騎兵,看起來也不怎么樣么?”后軍之中有些方才入伍的新兵不知天高地厚,見怯薛軍處于下風,立刻起了輕視之心,領隊的宋軍將領欲言又止,最后還是沒有解釋,這樣也好,輕視對手總比以前望風而逃的好。

“殺!”李悠如虎入羊群,在怯薛軍中左沖右突,沿途蒙古騎兵不斷落馬,高達112點的武力值讓他在戰場上成為無敵的存在,不到片刻功夫就有十多名怯薛軍中有名的勇士被他刺下馬去,他硬生生地將怯薛軍的軍陣鑿開一個缺口。

這樣下去可不行!安童見狀立刻迎了上去,他已經認清對方乃是這支精銳騎兵的統帥,只要殺了他,怯薛軍就還有機會;正好李悠也在尋覓怯薛軍的指揮官,現在看到安童前來心中大喜,調轉瀝泉槍就向安童刺去。

安童不愧是四大怯薛長之一,眼見李悠刺來連忙向后仰躺,槍刃從距離他腦袋只有寸許的地方劃過,但終究還是落了個空,此時安童已經沖到李悠身邊,借著兩馬交錯的時機,安童手中彎刀向李悠腰間掠去,這一刀看似沒什么力度,但是在奔馳的戰馬馬速加成之下,只要挨著就是肚破腸爛的下場,可謂歹毒至極。

李悠絲毫不為所動,轉動瀝泉槍用槍桿擋住了這致命的一刀,同時更不停歇手握槍桿中間將槍柄向后方捅去。

這一刀被對手擋住安童略感遺憾,正待收回彎刀劈向后方的大隋驍果,誰料后腰突然傳來一陣巨力,猝不及防之下他一個前撲摔落馬下,右腳來不及從馬鐙中抽出的安童被戰馬拖了數仗最終死于萬馬踐踏之下。

“安童大人死了!”附近看到這一幕的怯薛軍手中彎刀為之一滯,他們似乎被這一情景驚呆了,向來以勇武著稱的安童怯薛長竟然連就這樣被對方輕易地殺死?可惜戰場之上是玩玩容不得分心的,樊文超等人立刻趁著這個機會將手中馬槊狠狠刺出。

李悠帶著大隋驍果直接將怯薛軍的陣型鑿了個對穿,接著又在他們后方重新整隊開始了第二輪的沖刺,這時候許多怯薛軍還來不及轉身,紛紛背后中招落馬,戰場上的局勢漸漸朝著對大宋聯軍有利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