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為王

第1218章 昊天有成命

手機請訪問

公元前476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鄴城。

趙無恤后宮佳麗不多,年輕一點還能夠生育的也就西施與空同明珠一南一北兩人。說來也怪,西施只生女兒,三個女兒分別以詩經里的成句,被命名為“卉”“燕”“蔓”。而空同明珠卻只生男孩,她的第一個孩子名叫“梁”,接著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取名“倬”和“維”,現如今又懷上了,八成也是個男孩。

雖然趙恒趙偃等公子已經長大,但現如今的長樂宮再度被六個孩童的歡聲笑語充斥。

而孩子最期待的,就是新年了。

更別說,這一次的新年與眾不同,光是前幾日父親從洛陽帶回來的巨大九鼎,就讓他們興奮了好久,一覺醒來就跑去觀看工匠兵卒安置九鼎。

宮人們可沒空理六位小公女公子,因為鄴城內外、長樂未央宮都是一片忙碌,不僅要籌備君侯代周為天子的典禮。還因為隨著新年鐘聲即將敲響,來自天下諸侯,乃至于四方蠻夷戎狄的臣屬們均要前來朝賀,他們的到來,少不了有五花八門的貢品一并送入宮中。

國內郡縣自不必說,除了山陽郡冉求送來的一頭麟外,基本是嘉禾等祥瑞之物,這是證明趙氏政權天命所歸的最好象征。

諸侯們,則是自己所在地壓箱底的寶物:西秦的鸞鳥、西犬,三齊的珊瑚,越國的鮫珠,燕國的白馬,陳氏朝鮮的人參,巴國的比翼鳥……

尤其是為了避免亡國之災楚國出血最多,非但楚君熊章親自來朝,還帶來了國寶和氏璧、隨侯珠和傳統的貢品茅苞。

不過那些楚國寶物的風頭,卻一不小心被蜀國送來的貢物給搶了。

在宮人小心翼翼的照看下,趙無恤的三對小兒女們都圍在一個大籠子面前,里面有兩頭中原人未曾見過的蜀地珍獸。

這兩只動物一雌一雄,長著胖嘟嘟圓滾滾的身子,尾巴很短,不注意的話都找不到,它通體由黑白兩色構成,毛淺而有光澤。外形看著像熊,然而卻更小一些,也不兇神惡煞,圓臉上那兩個黑眼圈天生呆萌,有種憨態可掬的可愛。

別人認不得,趙無恤卻死也忘不了這種動物,不就是熊貓么!

出于對趙的敬畏,他們表示愿意恢復周代時對中原的臣服,進貢便是屈從的象征,誰料卻捉來了這一對活寶,讓趙無恤哭笑不得。

來進貢的蜀人說,這東西在當地叫做騶虞,是蜀人從秦嶺以南的大山里捉來的,因為它喜吃竹子,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傷害其他動物,是一種能與蜀人和平共處的“義獸”,故在蜀人把這動物當做和平友好的象征。在蜀地,當兩個部族交戰時,只要有一方舉起騶虞旗,就意味著屈服,另一方就要停止戰斗。

聽上去是不錯,但趙無恤一想到蜀人打仗時會舉熊貓旗,就感到莫名喜感,蠻荒山野的血腥戰斗氣息蕩然無存。

總之,既來之則安之,先讓兩個活寶渡過這個冬天活下來才是要緊事,于是他便將它們扔給虞人來管,誰料卻把小兒女們的注意力全都吸引過來了。

“它動了!”最年長好動的趙梁指著籠子里興奮地對兄弟姐妹們說道,不過隨即失望地現,這只是熊貓翻了個身而已。

公女公子大駕光臨,然而兩頭活寶卻不搭理,大多數時候都在呼呼大睡,腹部朝天,只是前爪輕輕地拍著肚子。有時,它兩腿一蹬,就翻個身,還以為它睡醒了,其實還在睡。

不過在公子公女們不懈地逗弄下,熊貓終于被鬧醒了,用爪子揉揉惺忪的眼睛,起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抓起旁邊扔著的冬筍,就大快朵頤起來,一點都不客氣,那神情,儼然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不過光這樣,已經足夠將小公子小公女們逗得笑個不停了,在他們看來,這兩頭萌萌的動物,可比冷冰冰,滿是銅銹味的九鼎有趣多了……

少年不知愁滋味,六個受萬般寵愛的孩童是幸福的,不過他們的兄長就沒這么悠閑了。好不容易能回鄴城一趟的趙操,以及太子趙恒,徐君趙偃,此刻乖順地坐在日居殿內,在父親的目光下,翻閱著趙無恤要他們看的書——趙國史官剛修訂刊印的《世本》!

“世系氏族,乃上古史官所記。宗周時,專門有小史定世系,辨昭穆。然而到了近世,周室衰微,諸侯爭強,典籍流散,史官亡命,雖然諸侯各自都有世系、史書,然各執一詞,混亂不堪。寡人便命趙太史雜考諸侯史書、世系,編篡了此書。全書可分《序辭》、《帝系》、《三王世》、《諸侯世》、《卿大夫世》、《謚法》等十五篇,摘錄了有史以來的世系和氏姓源流……”

說完之后,趙無恤問三個兒子道:“此書,寡人命人印制數份,在鄴城四門張貼,諸侯、游士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汝等以為如何啊?”

三個兒子面面相覷,最后還是大兒子,瑯琊君趙操訥訥地說道:“君父,此書精妙,價值極高,只不過……五帝傳說曖昧不明,不同諸侯不同地方說法各異,就此欽定,是否有些……”

“你是想說,不夠嚴謹,失之草率?”趙無恤冷冷問道。

趙操連忙垂:“小子不敢!”

說是不敢,但看得出來,他對這《世本》里序辭和《五帝系》的部分,是不以為然的。

這一點,趙無恤自然清楚,因為這本書里許多內容,都是按照他的意思瞎編的……

在孔子這等明白人面前,趙無恤直言不諱,說自己不相信天命,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不過在回到鄴城后,即將登上至尊之位的他,卻違心對臣民百姓撒謊了。

他要利用種種百姓信之不疑的“祥瑞”向他們證明,天命在我,君權天授。

這本《世本》,完全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生的。

在這本書開篇的《序辭》里,主角是名為“昊天上帝”的華夏至高神明。

“昊天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上帝是華夏固有觀念,與耶和華沒有半點關系。可笑的是,在耶穌會傳教士用儒家的“上帝”一詞來翻譯他們的天主后,前者便慢慢被中國人遺忘,還以為“上帝”是西方的專屬。

在殷商的甲骨卜辭中,就已經有了“帝”這個字,帝是蒂的初字,花蒂之蒂,即萬物之始。正如《商頌》里說的,“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殷商就用這個字來尊稱他們的始祖神,既是商族之始祖,又是眾神之主,在把現實君主神化后,殷商的君主也自稱為帝。

周人也信昊天上帝,同樣認為自己與昊天上帝有血緣的關系。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大雅生民》。他們相信,自己的老祖母姜嫄,是踩了天帝留在人間的腳印,才孕育出后稷的。

于是在戰勝商人后,周人便將自己的信仰和殷商的信仰強行融合,周公理直氣壯地對失敗的商人說:上帝如果是你們的祖先,是你們一族一姓的保護神,那么我們周人為什么擁有了天下呢?

于是,“昊天上帝”的氏姓色彩被周公抹去,使其高高在上,成為周王朝治下的各邦國氏族都必須尊奉的天神。既然并非一族一姓的始祖或列祖列宗,那么他就不會對某一姓或某一族特別的恩寵,而是公平無私的俯視著人間,“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誰有“王天下”之德,就讓誰做天下之王!

照此類推,天能革夏命,能革殷命,自然也能革周命。趙無恤受命于天,代周而有之的理由,來源于此。

這也算是周公為周朝自己掘好的墓碑吧,那位聰慧得可怕的政治家只是想為人口稀少的周人找到一個與異姓臣民們融合的理由呢?還是他已經意識到了,萬世一系,是不可能的?

如今,趙無恤只需要把周人證明自己得天命時的種種手段復制一遍,”證明“周德已衰,天命已移至嬴姓頭上,便可以了。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些詩經里的成篇,完全可以指使投靠他的儒生門改頭換面一番,把主角換成趙氏。孔子已逝,這些做法也氣不到他了,所以趙無恤有恃無恐。

但這并不是趙無恤唯一的目的,他還要再編造一個天大的謊言,那就是:五帝、三王、十二諸侯,乃至于周邊已經逐漸華夏化的蠻夷戎狄之邦,其實都是一家人!

我們都是昊天的子孫!

繼對昊天上帝生億萬斯民歌功頌德的《世本序辭》后,便是本書最重要的內容《五帝系》了。

這也是方才趙操感覺這本書最不嚴謹的地方,在趙無恤的指示下,五帝被確定為“帝軒轅”、“帝烈山”、“帝少昊”、“帝高陽”(顓頊)、“帝高辛”(帝嚳)。對應五行色彩,就是黃帝,炎帝,白帝,黑帝,青帝。

黃帝,被姬姓周人認為是自己的祖先,還衍生出了唐堯的祁姓,虞舜的姒姓等支系。炎帝,則是姜姓的始祖。白帝少昊自不必說,嬴姓秦趙以他為祖。至于顓頊,則是楚人的祖宗,后人屈原離騷開篇第一句就是帝高陽之苗裔兮……

而帝嚳高辛氏,也就是殷商的始祖,甲骨文卜辭里的“高祖辛”。

在后世,因為天下方國經過數百年耳渲目染,在文化上已經被周人同化,即便周朝衰竭,但在文化上卻取得了完勝,于是戰國諸子為了給即將到來的”天下定于一“做準備,就開始有目的性地嫁接上古世系。最終靠司馬遷的《五帝本紀》完成了這個龐大計劃,少昊、顓頊、帝嚳,直接被嫁接成了黃帝的子孫。后兩者且不論,其實少昊所在的年代,或許要比黃帝、蚩尤更加久遠。

唯獨和黃帝并列的,就是炎帝了,畢竟周人為了拉攏盟友姜姓四岳,在之前的典籍里就一直宣揚二祖是兄弟,后人也難以洗掉。

炎黃子孫之稱謂,便是這么來的……

民族,其實是一種想象的共同體,誠哉斯言。

但在這條歷史線上,因為嬴姓趙氏的兼并中原,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他倒是沒好意思把黃帝、炎帝說成是少昊的兒子,畢竟那樣就太不要臉了些,所以索性將五帝并列,統統說成是昊天上帝的兒子,他們之間是兄弟關系即可!

“天下定于一,不僅僅是疆土,還有氏族血緣。寡人就算要欽定!欽定昊天上帝是五帝的父親,是唐堯虞舜的祖先,是夏商周三代的祖先,是諸夏百姓的祖先,甚至是戎狄蠻夷的祖先!遠方的蠻夷不懂得中國的倫理,所以只有拿天帝和天子的觀念去威懾他們!”

今日將《世本》公諸于眾,正是為了這步計劃!

趙無恤知道這些東西多半是假的,經不起推敲,但是他無所謂。謊言說一萬遍就會成為真理。

跟中原完全不是一個語系的越人,在趙無恤的忽悠以及現實的政治需求下,已經開始祭祀大禹,奉之為祖了;而漸漸地,北方的云中、上谷諸游牧部族,也會開始傳說,其實他們的祖先,是黃帝之后,是夏后氏之后,是殷商之后,是某個庶子,某個不得意的氏族,從中原北上進入草原大漠,慢慢改變了風俗而已。

在趙氏官方喉舌的背書下,千百年后,這世上就沒有炎黃子孫了,取而代之的是昊天子孫……

這種觀念,很符合多氏族、多民族的大一統王朝的國情。

這就是趙無恤今天想要對兒子們,尤其是他的太子趙恒說的話,他希望趙恒能領會他的良苦用心。

“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晉卿暴亂,列為君侯。其后,又振長策而御宇內,分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周德已盡,天命將歸趙氏。明天,便是新年的正旦日,屆時,寡人將正式受天命,代周為天子!君臨天下!”

“汝等須記住,天子者,非嬴姓趙氏一家之天子,而是萬氏萬姓之天子!”

“然,縱觀上古三代,不論唐、虞、夏、商、周、趙,皆一族一姓一地之號,其意狹小,不足以稱成功,傳后世。寡人上承天命,奄有四海九州,必有美名,以顯示繼五帝、三王之正統。”

“嬴姓趙氏,乃白帝少昊之嗣。寡人所受,乃昊天上帝之命。昊者,元氣博大之貌也,其字美,其意博,為國號可矣。”

“故,明日起,新朝國號將更名為‘昊’!”

趙恒、趙操、趙偃三兄弟心潮澎湃,下拜稽,行君臣大禮。

“愿君父萬年,大昊萬年!”

他們的心里,對明日充滿了期待,到時候,他們腳下這片土地,整個九州,將在承襲三代的基礎上,迎來一個歷史上并不存在的新王朝!

昊朝!

ps:《世本》,是現實存在的書,作者是戰國時趙國史官,現存有八個版本。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國語晉語四》

本章相關問題,已經在86o章有過敘述,不再贅言,晚上還有一章

手機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