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料,這剛一出來,就被蘇航給抓住了。
“里面封印的是什么?”蘇航問道。
落入蘇航手中,被封住穴道,跑是肯定跑不了了,上官譽冷靜下來,想到蘇航剛剛一拳滅掉那只石奴的場景,想來此人功力超群,說不定有操控局勢的本事。
當下,也不敢在有所隱瞞。
“龍!”深吸了一口氣,上官譽這才緩緩的吐出了一個字。
“龍?”
蘇航一聽,完全愣住了。
“確切的說,是一條幼龍,一條被封印了將近兩千六百年的妖龍。”此時此刻,上官譽為求活命,只得將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和盤托出。
上官譽來自武界合歡宗,這合歡宗在武界,也算得上是有名的大派了,而且還是名門正派,修的是正統的陰陽雙俢之道,并沒有字面上的那么邪惡。
合歡宗有四堂,分為太陽,太陰,少陽,少陰,上官譽便是少陽堂堂主上官天德的獨子,前些日子,上官譽的父親突然找到他,讓他帶人來凡界尋找宗門傳說中的金剛伏妖絕地。
目的就是收服妖龍,取龍血洗滌肉身,借神功褪去凡胎,成就龍之軀。
龍性淫,能與萬物合,古來素有龍生九子的傳說,龍與牛交而生麒麟,與豬交而生象,這與合歡宗的宗旨正相同,若能成就龍軀,配以合歡宗的神功,絕對一日千里。
可以說。上官譽是信心滿滿,懷揣著登上人生巔峰的心思來的。可萬萬沒有想到會遇到蘇航,更萬萬沒有想到,一個凡界的小子,居然會壞了他的好事。
這山里面,居然封印著一條龍?
蘇航完全驚訝了,那可是只存在于傳說中的物種。華夏民族的圖騰啊。
上官譽為求脫身。將他所知道的一切都細細道來,其中,自然也包括那條妖龍的來歷。
關于妖龍的來歷,還得從兩千六百多年前說起。
楚國有個叫鱉靈的人,有一天不小心失足落水被淹死,尸首逆流而上,直到蜀中,于蜀都郫邑復活。
蜀王望帝聽說有這樣的怪事,便叫人把鱉靈叫來相見。兩人談得很投機。望帝覺得鱉靈不但聰明和有智慧,而且又是從水中來,認為是上天給他送來人才,便讓他做了蜀國丞相。
鱉靈任丞相不久。一場大洪水暴發,這場洪水之大,和堯時暴發的洪水差不多,蜀民死傷慘重。鱉靈帶領人民治水,解除了水患,人民得以安居樂業。鱉靈治水歸來,望帝因他治水有功。自愿把帝位禪讓給他。
鱉靈接位后,號稱叢帝,又稱開明帝,開創了持續300多點的的開明王朝,直到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更元9年,秦國為獲得巴蜀地區富足的物質、以繼續東向伐楚與統一天下,派遣大夫張儀、將軍司馬錯率師從石牛道伐蜀,蜀軍戰敗,這才亡國。
時至今日,蜀中都還有望叢祠,內建有望帝杜宇墓和叢帝鱉靈墓,以供后人憑吊,香火不絕。
在蜀中,關于這兩位古蜀王的傳說有很多,望帝杜宇死后化為杜娟,人人皆知,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錦瑟》一詩中便有‘望帝春心托杜鵑’一詞,而對于叢帝鱉靈,那傳說就更多了。
傳說鱉靈死后,化為開明獸,去了昆侖山,守護天界之門。當然,這是神話傳說,不能盲目的當真。
上官譽所言,卻是和鱉靈治水有關,《蜀王本紀》記載: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后,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
這是史書所載,不過,上官譽講的故事,卻有些許出入,當年蜀中大洪水,望帝命鱉靈治水,鱉靈仿大禹治水之法,劈開蜀西玉壘山,疏導洪水。
劈開玉壘山之后,鱉靈才發現洪水來得蹊蹺,原來是一條孽龍興風作浪,遂大戰了一場,將那孽龍擒獲,洪水方才退去。
在古蜀國歷史上,鱉靈治水,堪比大禹治水,其功甚偉。
據上官譽所說,鱉靈擒獲那條孽龍之后,有域外高僧趕來,見其尚年幼,不忍屠殺,便向蜀王討了個人情,將那孽龍要了過來,設下金剛伏妖絕地,將那孽龍封印,用無邊的佛法洗滌其身上的戾氣。
上官譽的母親蟲氏,便是古蜀王開明氏的后裔,這故事代代相傳,基本不會有偏差,而上官譽之前使用的那個金環,更是古蜀王鱉靈留下的降妖箍,為了就是倘若有朝一日那孽龍再出來作惡,后人能有法子治它。
原本,有那降妖箍在手,可以說是萬無一失,可是,讓上官譽沒有想到的是,先是蘇航阻撓,后有出現了強大的石奴,計劃完全被打亂,以至于他不得不把降妖箍交出來,讓明道二人布下困陣,暫時困住石奴,這才方得逃脫。
話盡于此,蘇航已經大概的明白了前因后果,里面那兩人只怕已經兇多吉少,上官譽手上沒有了降妖箍,里面的東西隨時都有可能出來,能不想著跑么?
怎么辦?
且不說那石奴,那孽龍跑出來,若是戾氣未盡,首先遭殃的恐怕就是山下的村子,那玩意兒一鬧騰起來,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龍,傳說中最強大的神獸,雖然只是幼年,但有多強,蘇航根本不敢去想象。
現在身上的能量點已經不足以發動第二次逆襲,更何況還有兩頭石奴在,以他本身的實力,如何能夠抵抗?
逃么?
山體劇烈的震動,里面傳來陣陣懾人的咆哮,仿佛有什么兇獸即將要破山而出,聲勢極端的嚇人,蘇航心中涌起逃跑的念頭,但是很快又被他給壓下去了。
這時候逃跑,一旦里面的東西出來,絕對生靈涂炭,他不能那么的不負責任。
“那困陣能堅持多久?”蘇航急忙問道。
上官譽連忙搖頭,“不知道,得看里面的東西有多強,頂多能撐小半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