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的奏言開篇很有意思。
他直接就開始認錯,而且還愿意受罰。
不是說神策府害民嗎?那就查吧,秦少游光明磊落,你想要怎么查,就怎么查。
假若當真查出來了什么問題,那么再根據問題的大小,進行懲處就是,我雖然是郡王,可是對害民的事痛恨無比,若是我犯了罪,自然也該罰。
這樣的態度,實在讓人無法挑剔,且不論神策府到底有沒有害民,單憑這一句話,秦少游非但沒有受害,反而足以顯示出自己地心胸。
只是這番話出來的時候,一些人的心已經咯噔了一下。
因為在這句話背后,顯然醞釀著殺機。
果然,秦少游目光一抬,那目光冷厲如刀,秦少游正色道:“害民之賊,人人得而誅之,臣若是害民,甘愿伏法,可若有皇親害民呢?”
這一句質問,直接讓韋后憤怒的臉頓時變得更為扭曲,而扭曲之后,卻又有幾分膽寒。
秦少游反擊了。
只是這個反擊,顯然比之之前要,猛烈的許多。
是不是害民,神策府還沒有定論,可是韋家……似乎已經坐實了。
秦少游朗聲道:“巨萬百姓,圍攻韋府,難道他們一個個都是盜賊?這是天子腳下,而不是草莽之地,哪里來的這么多蟊賊?韋家到底做了什么事,以至于惹來這么大的民憤?那些百姓口口聲聲,說韋家欺男霸女,殘害百姓,若是有一人這樣說,那是污蔑,有十人八人這樣說。臣也無話可說,可是數千數萬人異口同聲,那么韋家。是不是該給朝廷一個交代,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當年的隋煬帝。不體恤百姓,縱容豪強害民,這才有高祖皇帝起兵而奪取天下,太宗皇帝總結出民貴君輕的教訓,告誡于子孫后世,為的就是不讓大唐重蹈隋煬帝的覆轍,臣只有微末的功勞,尺寸之功。卻蒙陛下不棄,加爵郡王,使臣治理一方,君恩似海,無以報效,如今民憤四起,臣伏請陛下,立即委派人員,懲處害民之賊,安撫百姓。如此,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而百姓。亦可受陛下的恩德,如若不然,且不說,社稷置于險地,便是臣,也絕不肯答應奸徒逍遙法外,以至動搖國本,今日若不除賊,臣決不罷休。”
韋后臉色掠過了一絲惶恐。
單純的彈劾。她并不害怕,韋家只手遮天。至少在這廟堂,單憑幾句彈劾是不可能動搖的。可問題就在于,這邊秦少游彈劾,那邊又有刁民滋事,情勢迫在眉睫,更不必說,就在方才,韋弘敏還在那兒大言不慚,說什么害民之賊、動搖社稷,非要治罪神策府不可,只是偏偏,現實卻是活生生的打了韋弘敏的臉。
這一巴掌,很疼。
最重要的是,現在韋家已經惹來了麻煩,必須去解決,否則那些刁民,還不把韋家都給拆了,更可怕的問題就來了,偏生這個時候,秦少游開始死磕了。
秦少游不是一個人。
因為他話音落下的時候。
又有一人站了出來,這一次讓人頗為意外,站出來的乃是狄仁杰。
狄仁杰和崔詧交好,這自不必說。
而且狄仁杰還嫉惡如仇,若說韋家彈劾秦少游,說神策府枉法,狄仁杰當然是極力贊成追查到底的,而現在,是韋家害民,狄仁杰能坐視不理嗎?
狄仁杰有很高的聲望,在民間的聲譽更是如日中天,也正因為如此,這個時候他若是無動于衷,那么他就不是狄仁杰了。
狄仁杰正氣凜然:“神策府要查,韋家害民之事,也不得不辦,決不可放縱奸邪之輩,殘害百姓,弘農郡王高義,既愿意請欽差查神策府,以證清白,那么眼下群情洶洶,臣請陛下恩準,立即委派要員,安撫百姓,懲處韋家作惡的人等,以儆效尤。”
尚書令裴恩不甘寂寞:“臣也深以為然,縱容國戚害民,則失人心,一旦此事不予處置,則天下人心盡失,恐有民變之禍……”
刑部尚書陳望凜然而出:“不誅賊子,何以平天下,陛下三思。”
越來越多人站出來。
一個比一個人更加有分量。
關東諸姓,雖不如關隴門閥那般強大,可是朝中的支持者,十有二三。
更何況有狄仁杰這種清流在,幾乎近半的大臣都表現出了極力的支持。
而那些關中人,態度就有那么點兒曖昧不清了。
你們韋家去整神策府,這當然不錯,可是人家沒有整下來,你自己倒是泥菩薩過江了。
這倒也罷了,最重要的是,現在可是證據確鑿啊,想為你們說話,可都沒有說話的地方,于是大家細細思量了一二,居然都謹慎起來。
更不必說,一些崔詧的死黨現在怕是心里在看笑話呢。
他們雖然也是關中人,站在關中人的立場上,可是同行是冤家,崔詧和韋家的矛盾已經公開化,這個時候,韋家若是遇到了麻煩,倒是有不少人求之不得。
整不死秦少游,受到打擊的是整個關隴門閥,因為他們不得不坐視神策軍與關東士族結合起來的力量異軍突起。可是一旦韋家只手遮天,不少和韋家有嫌隙,跟著崔詧與韋家為難的關中豪族,將來只怕會有不少的麻煩,甚至可能遭致滅門之災。
所以……如鄭榮這樣的人,居然只是冷眼以對,若不是顧忌著這個時候不該和秦少游一起攻訐‘同黨’,只怕鄭榮早就按耐不住,要去和韋家死磕了。
李顯徹底的手足無措。
他最怕的就是民變,何況現在如此浩大的聲勢,都要求嚴懲韋家,似乎這韋家一下子犯了眾怒,簡直成了過街老鼠。
李顯不禁小心翼翼的去看韋后,韋后的臉色,已經徹底的垮了下去,仿佛片刻之間,便蒼老了十歲。
第一章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