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這個香江人路子夠野的啊!”
“建行的行長,真正的財神爺!”
道。,
“和財神爺做朋友,想要不發財都難!”
“錯了,和財神爺能做朋友的,只能是財神爺!”
“知道剛才離開那個年輕人是什么來頭么?”
“什么來頭,總不是哪位大佬的公子吧?也不對啊,他是香江人,又不是京城人!大佬里面也沒有姓王的啊?難道是那位軍中大佬?”
“被瞎猜了,他不是京城人,也不是京中大佬的公子,但是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財神爺,香江匯豐銀行的主席!”
“我的天!”
“我去!”
幾人目瞪口呆的看著王鐘離開的方向,他們怎么也想不到剛才一臉謙虛,看起來斯斯文文的年輕人,竟然是一位大型銀行的老板!
這是真正的大金主!
也怪不得建行行長和他關系那么的親密!
有這個身份,一切都是說的通了!
真是物以類聚,獸以群分,和財神爺能夠成為朋友的,只能是財神爺!
“那么說,我們剛才差點把財神爺給拷了?”
“不用擔心,我們只是正常執行公務,他會理解的!”
警察頭看幾名隊員有些驚懼,趕忙安慰道。
就在幾位警察背后議論的時候,劉思成也打開了話匣子,為王鐘詳細的介紹京城的歷史!
為客人介紹京城的人文歷史,是每一位老京城的興趣!
每一次看到外地人目瞪口呆的神色,他們都有濃濃的自豪感!
王鐘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到京城,但是有劉思成這樣地道的京城人為他介紹,還是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王鐘靜靜的聽著,他能感受到。這是一種和香江完全不同的文化!
很多人將這種文化稱為“皇城文化”!
這是一種完全浸入骨髓的文化!
這是四九城爺們的驕傲!
“四九城是指皇城的四個城門、內城的九個城門的總代稱。皇城四門分別是奉天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而內城的九門分別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城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四九城現在已經不僅僅指朝陽、宣武、崇文等城區,已被被引申為北京。四九城飽含了人們對北京文化、情懷以及安靜和諧氛圍的懷念。”
劉思成在路上笑著為王鐘介紹道。
在京城老字號吃了點餐點,劉思成帶著王鐘向紫禁城駛去!
紫禁城是京城人的驕傲,曾經里面住著中國最尊貴的皇帝,現在紫禁城成為了旅游景點,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參觀!
不到紫禁城,不算到過京城!
正好王鐘對紫禁城的風水布局也十分感興趣,兩人一拍即合,將京城首站定在紫禁城!
汽車慢慢駛過九門,進入內城。前面是他們這一次的終點站!
“紫禁城(forbiddencity)是中國明、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遷都北京,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紫微垣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
為了讓王鐘更能體會皇城文化,劉思成更是聘請了專業的導游為王鐘進行介紹講解。
“紫禁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占地面積達720,000㎡。有房屋890座,共計8707間。四面環有高10m的城墻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墻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游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筑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墻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
“先生,你們知道紫禁城名字的來歷么?”
導游微笑和王鐘進行互動道。
“這個我還真不是很清楚!”
王鐘想了一下,最后還是搖頭說道。
“劉行長,你清楚紫禁城名字的由來么?”
“這個,雖然我是在皇城長大的,但是我還真不知道紫禁城名字的來歷!從我記事開始,就一直這樣叫,說來慚愧,我竟然從來沒有去了解一下,讓王生見笑了!”
劉思成咔了一下殼,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也不光您不知道,恐怕除了那些年長的前朝遺老,現在的四九城還真沒多少人知道!”
導游見劉思成臉上露出尷尬的神色,笑著解圍道。
“紫微垣,三垣之一,源于中國人民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中國神話和天文學結合的產物。紫微垣之內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皇帝內院,除了皇帝之外,皇后、太子、宮女都在此居住。按《步天歌》,紫微垣為三垣的中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故稱中宮,以北極為中樞。有十五星,分為左垣與右垣兩列,宋史天文志: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環列,翊衛之象也。
紫禁城其名稱系借喻紫微垣而來。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中國古代天文學說,根據對太空天體的長期觀察,認為紫微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變,是天帝的居所。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微正中”之說。而“禁”則更為人理解,意指皇宮乃是皇家重地。閑雜人等不得來此。
皇宮,被比喻為天上的紫宮。他們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宮,可以施政以德,四方歸化,八面來朝,達到江山永固,以維護長期統治的目的。
明清兩代的皇帝,出于維護他們自己的權威和尊嚴以及考慮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森嚴壁壘。這座城池,不僅宮殿重重,樓閣櫛比,并圍以10米多高的城墻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哨崗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不用說觀賞一下樓臺殿閣,就是靠近一些,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新中國之后,百姓翻身做了主人。紫禁城變成了景點,向平民百姓開放!”
“原來紫禁城名字的由來,和天象學有關系,這個可是王先生你的領域!”
劉思成笑著打趣道。
“這位先生是天文工作者么?”
陪同的導游有些好奇的問道。
“不。他不是天文工作者,他是一位堪輿學家!”
劉思成笑著說道。
“堪輿?風水師?”
導游有些詫異的說道。
“風水師不是勘察地理的么?怎么會和天象扯上關系?”
“風水學所秉承的所有原理,都是來自于天象原理。講究的就是“在天有象,在地有形”。天上的星象。是我們風水營造的一個先兆或者是一個基本的原則或法則。”
王鐘笑著說道
“這個蠻有趣啊,我記得以前呢,看《三國演義》。或聽那個《三國演義》說書的時候,諸葛孔明夜觀天象,看看哪顆流星又劃過了,他就能知道哪位大將隕落了。可很多人就認為,這是一種迷信呢!或者是一種演義效果!”
劉思成有些疑惑的問道。
“古人的士大夫也好,學者也好,都是非常善觀天象的。”
王鐘肯定的說道。
“天象的內容包含的很廣泛,很豐富,不僅僅是流星和隕石的問題。最主要觀測的對象是我們目光所能及到的恒星。那么大致呢,今天看來是離我們相對比較,就是我們說幾萬光年也好,幾光年也好,在過去呢,就認為,我們雖然不能知道它的準確距離,但是我們能夠知道它們間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相互角度,和我們的關系。中國古代吧,可以說在天文這一塊兒呢,是遙遙領先于世界的。我們在春秋時候呢,就已經有了淮南子的《天文訓》出現。然后到了漢代的張衡,他們對天象的觀察和測算呢,已經非常地準確。那么到了后來的風水學的運用,那么就完全是依據天象原理去展開的一門學問。”
“就說咱們眼前的紫禁城吧,紫禁城的選址,建設,都離不開星相學!”
王鐘笑著說道。
“古人對上天有一種特殊的崇拜,宮城是“天子所居”宮城的規劃模擬于星象,使宮城更加符合上天這個理想的世界,效法上天也是進一步宣揚統治者是奉天承運的思想!”
“以風水勘定國都,就是要把城市置于理想的自然環境中,達到風水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本著“天有五行,地有五岳;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天有八氣,地有八風;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四維,地有四瀆;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是都城成為天象之載體,人倫之軌模。天文即天象,是古人在“仰觀天象”是,對天上的實體即星、日、月、云、雨、雷等的運行變化規律的認識和掌握,其中最重要的是對星象的掌握,星宿之間的組合和運轉變化成為古人認識天文的基礎,天上無數的星宿被古人組合成不同的區域。由于中國處于北半球,只能看到北天極的星宿,而北天極的星宿都圍繞北極星旋轉。
北極星成為天的中心。天空的日月、星辰、天河、星云構成一幅壯麗的畫卷,三組星垣分別由東西兩藩星宿合圍而成,如墻垣的形式,分別是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是天的中心區域,再加上守護的三座城垣四方的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二十八星宿構成了古人的宇宙圖式。
紫微垣由十五顆星組成,東邊八顆星和西邊七顆星圍城一個城垣,位于北斗星的北方,處天的中心,是天皇大地居住的地方。
從紫禁城的布局來看,宮城分前朝后寢兩大部分,前朝分三大殿,為皇帝聽政和舉行朝會大典之處,如天地布政之南宮太微垣,后寢二宮是皇帝燕寢之處,如天帝長居之紫微垣。但就整個紫禁城作為皇宮而言,乃取象于紫微垣。勾畫出一幅天象地形圖,紫微垣外面的華蓋星是祖山,杠星是座山,天床星是前案,天河從紫微垣穿過,西有西藩七星,東有東藩八星以護衛,形成萬山齊擁,回水抱城,朝迎拱衛天皇大帝座之局。”
“的確如此!”
聽著王鐘的講述,劉思成慢慢在心中勾勒出一幅圖畫!
紫禁城的布局的確如同王鐘所說那樣,是一幅遠古的星圖!
“您可真博學!”
導游有些崇拜的看著王鐘。
“您說的這些,我們都不知道!真是長知識了!”
“您實在是太客氣了,這個領域我一直在研究,所以知道的多一些!”
王鐘謙虛的說道。
王鐘跟隨著導游,一個宮殿又一個宮殿的參觀著,他也從導游和劉思成的口中聽到了一些關于故宮的傳說。
故宮最早興建于元朝,但是眼前見到的故宮卻是明清時代的建筑!
經過肉眼觀測,還有心算,王鐘對故宮的風水布局也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
“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改建,其中最根本也就是最關鍵的改建,是將大都城的北城墻向南縮進了五華里,同時將大內皇城(名紫禁城)也相應南移。
這個改變讓京城和元大都城相比,在風水上發生了改變,使城市的立即點即中心點發生了改變。
元大都城的立極點今銀錠橋處,是依據什剎海水域的自然走勢而確定的,從風水的角度看,這個立極點應該是最合理的,但是明京城改變了這個最合理的立極點,將這個立極點改在了景山的位置上。景山原名“萬歲山”,是明京城改建時,用挖掘護城河和南海的泥土堆筑而成的。”
王鐘看著展覽處的歷朝歷代的皇城地圖,指著銀錠橋和景山兩個位置,為劉思成和導游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