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洶洶的群臣,被一巴掌拍的集體暈過去了。∷頂∷點∷小∷說,皇權終究是最高權利,一旦這個最高權利還擁有絕對的強大的實力在手的時候,任何挑釁對皇權來說,都是笑話一則。實際上陳燮一直在限制皇權,在很多時候對朱慈烺的任性并不支持。但是在肅貪和監督機制的問題上,陳燮自然不會讓步。大明文官集團為代表的士紳階級,有皇權威脅的時候要挖帝國的墻角,沒皇權威脅的時候,自然更加的肆無忌憚。
貪腐這東西只要有人類社會,就無法根除。這是人的天性決定的。號稱世界燈塔的某國,看上去政府官員受到了的監督非常的嚴格,實際上看看大選就知道了,當選總統需要大量的投入,這有何嘗不是一種變相的權利和資本之間的交易呢?
客觀的說,意識形態這個東西究竟哪種更好,現在沒有定論。只能說人類社會總的來講,一直在朝著一個更完善的制度在發展。當然,本質從來就沒有變過。天下大同、,這些不過是人類yy出來的產物。
好吧,陳燮對貪腐深惡痛絕,因為這種現象對一個國家而言,絕對是毒瘤。對整個社會結構的穩定,擁有強大的破壞力。大明是個特權社會,法律上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特權社會不搞特權,這個你說的過去么?只能是一定程度上改變這個社會,降低特權的作用。
僅此而已!客觀的說,現代社會最接近的國家,大概是北歐的幾個國家。不過就人類社會的現階段而言,他們那種社會高福利的國家,真是有點作死。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沒有一個機制來限制這種本性,而是放任這種本性在社會上的蔓延,不是作死是啥?
呃,有點扯遠了!言歸正傳。一場朝會轟轟烈烈的開始,結束的悄無聲息。
得到陳燮撐腰的朱慈烺,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帝這個位置帶來的權利快感。興奮之余。他慢慢的冷靜了下來,現在是很爽,那么失去陳燮的支持后呢?再往深層次去想的時候,小皇帝的腦子里浮現了很多東西,錯綜復雜的糾纏在一起。
皇帝、文官集團都是傳統的秩序的受益者和維護者,陳燮是你游離于這二者之間的一個外力。三者之間就像一個明朝版本的魏蜀吳,最強大的魏居然是游離于大明之外的陳燮。
這個時候就能看出陳燮游離在外圍的好處了,大明的本體是君臣之間為上層社會的結構。君臣之間是利益一致的共生關系,同時也是利益矛盾不可調和的關系。(笑。學過馬哲么?學過思想、鄧小平理論么?)
君臣之間出現一種平衡關系的時候,這個國家是穩定向上的,一旦失衡,很可能就會出現不可控的現象,給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比如朱元璋殺功臣跟殺雞似得,朱棣誅九族不夠,還附帶一個十族,還有什么土木堡之變之類的。這都是君權過大造成的而過。臣權過大的呢?明末倒數幾個皇帝期間。國家基本上把持在文臣和士紳集團手里的時候,等到朱由檢去改變。已經晚了,非但無法改好,反而撕裂了君臣之間的關系,加速了明朝的滅亡速度。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朱由檢是單純的殺文臣,選擇的時機還是一個很操蛋的時機。
明末歷史被后來人研究爛了。各種說法都有,是否正確,還得看坐在哪個位子上看待。歷史這個東西,后來者都是根據利益需要來調整的,更后來的人很難看見真面目。大致就是這樣吧。
如果朱慈烺和文臣集團眼界更高一點,也許還真的能弄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陳燮一直在不斷的與整個大明的利益階層為敵,或者說是在不斷的改造這個國家。通過皇權來限制臣權,通過臣權來反制皇權。在不斷的平衡過程中,一點一點的削弱這個利益階層。一點一點的改造起原本的屬性。當然這是過去,現在的陳燮已經加快了速度,所以大朝會上才會出現這么直接的手段。毫不講理的粗暴壓制,不服來戰,不服來咬。
這是陳燮心態發生變化之后的改變,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會在什么一個時間點,再次喚醒吳琪,離開這個時空。在一段時間的和平演變之后,陳燮恢復了過去那種簡單粗暴的作風。接受不接受是你的事,做不做是我的事。
大朝會結束了,甚至都沒有按照慣例,由內閣首輔做近期總結報告。皇權和暴力結合的威力太大了,在這一次肅貪風暴剛剛開始的時候,文武大臣聯合起來,打算進行一次強有力的反擊。這就是事情的本質,那么更本質的事情就是,這個反擊剛剛冒出一點苗頭,就被更強有力的力量拍了回去。
肅貪規模在大朝會之后不斷沒有減弱,反而擴大了。廉政公署這個怪胎,原本是兩股互補從屬力量組合在一起的,經過這次內部整頓之后,兩股力量之間出現了更深的鴻溝。代表皇家奴才身份的錦衣衛和內侍,和代表文臣利益的都察院,在這個行動過程中互相廝殺,仇恨加深。作為這個事情的制造者,皇帝朱慈烺則興高采烈的看著這些人在為了自保的過程中,不斷的互相捅刀子。風暴越拉越大,被牽扯進來的人越來越多。
大朝會第二天,京師戒嚴,新軍進城,騎兵進城,各個街道都被士兵封鎖。接下來的半個月內,就是連續的抓人,太監文官小吏,一口氣抓了八百多人。就這還是朱慈烺根據陳燮的指示,比較克制的結果。作為首席內閣大臣的周延儒,毫無疑問的受到了波及。一個月后,初步統計,查出過去三年內,戶部官員勾結內侍,買通廉政公署,聯手貪污的數額高達八百萬兩。
京師菜市口,殺人的好地方,所謂秋后問斬的日子內,連續半個月,這個地方砍掉了三百多顆腦袋。其中內侍占了七成,三成是官吏。令文臣意外的是,這一次朱慈烺沒有搞株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