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

第六章 張說掛帥

雖說從軍備,從準備的充分上,從國力上,還是從得心人上來說,唐朝都占了上風,擊破大食是可行的。<144-書院-無彈窗》但是,要想擊破大食,必然會面臨一場又一場惡戰,有很多硬仗要打,因為阿拉伯帝國是一個難得的勁敵。

一句話,要擊破阿拉伯帝國沒那么容易。

這就需要一員能征善戰,具有大局觀,能運籌全局的良將。

群臣首先想到的就是李隆基了。因為李隆基自從上戰場后,到現在為止,就沒有失敗過。而他,建立了一系列的輝煌勝利。

屠盡突厥百萬之眾是因為他而成就的,滅吐蕃,平定天竺,征服巴基斯坦、阿富汗,威懾西域,皆是出自他之手。

李隆基展現了非凡的軍事才干,若是他統兵的話,擊破大食就是必然了。

“朕要坐鎮長安!坐鎮國內!”李隆基緩緩開口。

李隆基身為皇帝,不能可能再象以往那般征戰了,他要坐鎮長安,坐鎮國內。

“哎。”眾將大為失望,輕嘆一聲。

他們追隨李隆基征戰,無往而不利,對李隆基有著絕對的信心。李隆基不出征,讓他們很遺憾。

群臣的目光落在張說身上。

李隆基是統兵出征的第一人選,他不出征的話,那么,張說就成了必然的人選。

若只說軍略的話,陳玄禮未必就不如張說。可是,說到對全局的把握,對大局的掌控,陳玄禮就比不了張說。

畢竟張論號稱“策論天下第一”。這可不是蓋的,這是公認的,他對大局的掌控,對全局的把握,讓人服氣。

由他統兵出征的話。非常合適。

然后,群臣的目光又落在陳玄禮身上,這也是一個人選,是僅次于張說的人選。

陳玄禮作為一代名將,他有著極高的軍事才能,能把握全局。能運籌,這是一員統帥必不可少的條件。

只是,這些比起張說略遜,只能成為第三人選。

“看來,你們已經有了領兵的人選了。”李隆基臉上泛著笑容。道:“姚崇,你以為誰統兵為宜?”

“陛下,臣以為臣可使。”姚崇頭一昂,胸一挺,瞄了瞄張說。

“啊。”群臣一陣驚呼,一臉的難以置信,姚崇這話也太出人意料了。

姚崇的政才非常了得,讓人服氣。就是沒怎么聽說他打過仗。他是打過仗,不過打的是小仗,大仗就沒有打過。

武則天把姚崇瞧瞧。再把張說說瞧瞧,差點笑出聲來。

她知道姚崇和張說這兩貨總是會斗上一斗,這次肯定也不例外。

“可臣要理政,無暇征戰,這事兒就讓兵部尚書試著做做。要是他不行的話,臣可以指點指點他兵法。”果如武則天所料。姚崇話鋒一轉,竟然推薦了張說。

只是他看張說不順眼。推薦之言有些另類。

這兩貨不對付,明明要推薦對方。卻要把對方好一通貶損。這點,李隆基已經見得多了,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噗哧。”群臣差點失笑出聲。

他們都知道將相不“和”,今日見識了這事,只覺好笑。

“哼!”張說冷哼一聲,冷冷的道:“你還是操心你的政道吧。要是你出錯了,我就指點指點你如何為政。”

將相不“和”的一個好處,就是這兩貨會使出渾身解數,把事兒做得盡善盡美,讓人挑不出毛病。不然的話,一旦被對方抓住了破綻,會被嘲笑的。這對于這兩貨來說,這比唐朝的律法還要有力量。

李隆基見得多了,也懶得去點破,道:“嗯。這統兵出戰一事,就由張說掛帥。你們可有異議?”

“沒有。”群臣對張說的軍事才華很是欽佩,自然不會有異議。

“張說,你愿領兵出戰?”李隆基大聲問道。

張說如同裝了彈簧似的,站了起來,昂頭挺胸,一臉的激動,道:“臣遵旨。”

擊破大食,這是何等的美事兒,竟然由自己領兵出戰,即使以張說的心性,也是激動不已,身子打顫。

想想看,漢武擊破匈奴,衛青、霍去病千古流芳。若是自己擊破了大食,就是與衛青、霍去病這些為人贊揚的名將并駕齊驅了,誰能不激動?

“你記住,到了西域,你放開手腳去打就是了。”李隆基眼中精光閃閃,道:“你以為如何打為宜,你就去打。不必報朕,朕不干預。”

“謝陛下!”張說跪在地上沖李隆基叩頭,很是激動。

李隆基這是徹底放權,任由張說去發揮,這是莫大的信任。

“陛下英明!”群臣也是頌揚,一臉的激動。

此戰要在萬里異域之外去打,若是李隆基橫加干預的話,說不定就會貽誤軍機。李隆基放權,讓張說臨機決斷,對這一仗有著天大的好處。

想想看,宋朝的武功之所以那么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皇帝橫加干預,不放手讓前線將領去打。往往為了等待皇帝的旨意,而貽誤了軍機。失敗的原因在于皇帝,而皇帝是不可能去承擔責任的,就讓前線將領背了黑鍋。久而久之,誰愿意去打仗?

李隆基完全放手,這份胸襟,這份遠見,的確讓人服氣。

“嗯。”就是武則天,也是贊賞不已。

“取朕的寶劍。”李隆基沖高力士道。

高力士應一聲,忙去捧來尚方寶劍。

李隆基接在手里,遞給張說,道:“這是朕的隨身佩劍。朕第一次上戰場,就是帶著此劍。然后,此劍隨朕滅吐蕃,平定天竺。征服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威懾西域,這是朕的第一把戰劍。如今,就賜予你了。”

“謝陛下!”張說忙捧在手里。

李隆基的第一把戰劍,這是何等的重要。其意義非凡。

“你們都聽著:見此劍如見朕!若是不服張說號令者,張說皆可持此劍誅之!不必報朕!”李隆基眼中厲芒閃爍,殺氣騰騰。

以張說的資歷和才華,相信諸將會聽從他的號令,樂于服從。然而,不得不防。萬一有人不服氣,不聽從號令呢?若是不給張說全權,不給他生殺予奪的大權,就會出事。

想想看,當年的大非川一戰。薛仁貴之所以戰敗,就在于郭待封不聽從號令。若是當時的薛仁貴有尚方寶劍在手,就不會有那一敗。

“陛下英明!”李隆基凡事料在機先,群臣大為心服,齊聲頌揚。

“陳玄禮,你為副將,輔助張說。你可有問題?”李隆基一臉的冷肅。

“陛下請放心,臣一定盡心盡力。”陳玄禮忙道。

“你記住。你跟著朕的時間比張說還要長。可你不能因此而驕,不聽從號令。”李隆基的臉色更冷了,冷森森的道:“朕可以允許你們同心不同謀。卻不能忍受同謀不同心。你們可以爭論,可以爭吵,也可能會有分岐,但必須是一條心!一心擊破大食之心!”

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與見解,要完全相同。那是不可能的。分岐,異見。在所難免。但是,必須要一條心。若是如此的話,可以接受。

若是不能一條心,絕不能接受。

尤其是在擊破大食這樣的重大事情上,更不能容忍。

“陛下請放心,臣在此立誓,絕不會同謀不同心!若有違此誓,死于亂箭之中。”陳玄禮昂頭挺胸,大聲立誓。

他是將軍,要在戰陣沖殺,死于亂箭的誓言是極重的誓言了。

“嗯。”李隆基臉色稍緩,然后沖眾將喝道:“爾等務必凜遵張說的號令!”

“遵旨。”眾將齊聲領旨。

“此戰需要的糧草多不勝數,必須要一能人籌措。”李隆基的目光落在王毛仲身上,道:“王毛仲,你就隨軍出征,為大軍籌集糧草。”

“遵旨。”王毛仲興奮異常,大聲領旨。

“你要記住:若是餓死一個人,餓死一匹馬,朕唯你是問!”李隆基眼中精光閃閃。

“請陛下放心:若是餓死一個人,餓死一匹馬,王毛仲當自刎謝罪。”王毛仲昂頭挺胸。

“謝陛下。”張說沖李隆基道謝。

王毛仲是一個管理奇才,特別善于管理。歷史上,李隆基派他管理養馬一事,唐朝竟然擁有多達七十萬匹戰馬。

這幾年,他在為糧草而努力,從天竺籌集了海量的糧草,并且運到西域。

如今,在西域貯存的糧草足夠百萬大軍兩年支用,王毛仲與有力焉!

李隆基把王毛仲派來主管后勤一事,這對于張說來說是天大的美事兒。有王毛仲在,他就可以減輕很多負擔。

“開疆拓地,不是結束,只是開始。”李隆基的眉頭一挑,道:“打下來了,還要治理!唯有如此,大唐才能越戰越強。而不是象大食那般,雖然占領了大片的土地,卻是風雨飄搖,四面楚歌。”

說到這里,聲調轉高,道:“因此,治理就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這需要大量的人才。這五年來,朕儲備了十萬人才。”

“十萬?”群臣一陣驚呼。

李隆基說得對,打下來就得治理,唯有治理好了,唐朝才能越來越強,而不象阿拉伯帝國那般如同坐在火藥桶上,隨時會被炸個粉身碎骨。

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李隆基儲備了十萬人才,這真的很驚人了。

“這治理一事,需要一個人來牽頭。”李隆基的目光落到宋璟身上,道:“這事就由宋璟來打理。”

宋璟才能昭著,非凡了得。而眼下的國內,革除積弊已經告一段落了,宋璟能夠走開了,派他去治理這些打下來的地方,非常合適。

“宋璟,你記住:張說打下一地,你就接手,治理一地!”李隆基道。

“遵旨。”宋璟昂昂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