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小小年歲,就立下如此大奇功。先是參與對突厥的大戰,突厥因他而滅。要是沒有李隆基參與此戰的話,突厥很可能逃回漠北了,唐朝這時候還在想著如同象漢武帝那樣出兵漠北,給突厥致命一擊。
如今,他統兵西征,滅了吐蕃zhègè令唐朝頭疼無比的死對頭不說,還平定天竺、征服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打敗大食,令西域諸國紛紛請降,拓地萬里。
如今的李隆基才十七歲,jiù侍唐太宗在他這年紀,也沒有如此輝煌的成就。
李旦拿起皇袍,親手給李隆基披在身上。
“父皇。”盡管早就知道李旦的心意,當這一刻來臨時,李隆基仍是yīzhèn激洞。
李旦一臉的慈祥,為李隆基穿皇袍。賈銘和高力士忙過來幫忙,三人一通忙活,終于給李隆基穿上了皇袍。
李隆基本就高大英俊,皇袍加身后,更添幾分英武之氣,舉手投足間威風凜凜,這是天生的皇帝。
“不錯!不錯!”李旦看在眼里,大為贊許。
“好英武!”群臣也是眼前一亮,大為贊賞。
李旦拿起皇冠,給李隆基戴在頭上。瞪圓眼睛一打量,只見李隆基英俊不凡,可以說是玉樹臨風了,而且威風凜凜,一瞧便知是人中龍鳳。
“好!三郎,你一定比為父更加英明了得!”李旦大為放心的點點頭。
李旦拿起玉璽,交到李隆基手。道:“三郎。這天下就交給你了。你要盡心盡力。把大唐治理好。”
“父皇但請放心,孩兒明白。”李隆基點頭道。
李旦親手扶著李隆基,坐到寶座上,轉過身,沖群臣道:“以后,你們就跟著三郎,共創大唐盛世。嗯,朕退位了。不再為國事操勞了,總算可以輕松了。”
說完,轉過身,快步而去。
“恭送太上皇。”李旦退位了,自然而然jiù侍太上皇了,群臣忙恭送。
“參見陛下。”群臣跪在地上,沖李隆基隆重見禮。
“免了。”李隆基輕擺右手,雖是第一回接受群臣的朝覲,卻是威風八面,氣勢不凡。
“謝陛下。”群臣謝過恩。站起身來。
“陛下,您新即位。理應詔告天下,大肆慶賀。”有大臣忙上奏,滿臉的喜色。
“是呀,陛下。”群臣大聲響應。
每一個皇帝即位,都要大加慶賀,這是慣例,理應如此,群臣不能不贊同。
“詔告天下,這事理應如此。大加慶賀,就不必了。”李隆基搖頭。
“陛下,這是為何呀?”
“陛下,新皇即位,大肆慶賀,這是千古之例呀,怎能不慶賀?”
“jiù侍呀。太宗皇上即位,也是慶賀了好幾天呢。”
群臣大為不解,紛紛上奏,要求大加慶賀。實在是,新皇即位大加慶賀,這是千古慣例。
“因為時間不等人。”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閃,道:“大唐與大食一戰在即,我們要做的事兒很多,與其浪費在這些無用的虛禮上,還不如多做實事。”
“陛下,此言差矣。區區大食,算得了甚?大唐要滅大食還不是馬到成功。”
“沒錯。以陛下之英明,以大唐之強,要滅大食不算難事。”
“大食哪是大唐的對手,陛下與大食一戰,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群臣一臉的自豪,昂頭挺胸,一點也沒有把阿拉伯帝國放在眼里。
李隆基臉一肅,沉聲喝道:“你們沒有與大食交戰過,不知道大食的厲害,你們若是如此想的話,那jiù侍自大,早晚會吃虧的。”
李隆基與古太白打過一仗,深知阿拉伯帝國的厲害,這是唐朝的勁敵。
“陛下說得沒錯。”張說大聲附和,道:“我們與大食一戰,之所以能取勝,除了大唐很強大外,還有一些僥幸。古太白不熟悉大唐的打法,沒有保護好投石機,給了我們可乘之機。若是他熟悉大唐的打法,保護好投石機的話,我們依然會打勝,卻是會付出不小的代價。”
張說在朝中很有名望,他的話很有份量,群臣聽在耳里,不由得心中一凜。
“張大人,你此言當真?”王孝杰有些不信。
“大帥,這樣給你說吧。大食是大唐自創建以來最為強勁的對手,突厥、吐蕃、甚至天竺,與之相比,屁都不是。”張說臉一肅,沉聲道:“他們的兵士敢打敢拼敢死,其悍勇不在我們之下。而且,他們還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號令嚴明,戰法先進,進退有據,比起大唐之軍并不差得太多。”
“這……”依張說的聲望,他是不可能說假話的,他既然給阿拉伯帝國以如此高的評價,自然是不會有假了,群臣大為震驚。
“張說說的不錯。”李隆基點頭,道:“我們遇到的只是古太白,而不是優素福本人。優素福身為大食的東方總督,其才華比起古太白更甚,若是我們遇到他的話,那一仗會更加辛苦。是以,與其把寶貴的時間用在無用的虛禮上,不如多做實事。”
“陛下英明!”群臣不得不fúqì,李隆基果然是干大事的,一來就辦實事。
“在議正事之前,先說幾件緊要之事。”李隆基眉頭一挑,眼中精光暴射,道:“尊祖母為圣后。”
武則天退位以后,李旦就尊她為“圣后”,李隆基也贊成此事,沒必要改變。
對這事,群臣沒有異議。雖然武則天不再是皇帝了,然而,群臣對她還是fúqì的。畢竟武則天的才華在那里。勝過多少男兒。他們不服也不行。
“第二件事jiù侍尊父皇為太上皇。”李隆基道。
李旦退位了。自然應該是“太上皇”,這是應有之義。
對這事,群臣同樣沒有異議。
“第三件事,jiù侍定年號。”李隆基掃視群臣,道:“朕心意已決,年號就叫‘開元’。”
“開元?”群臣不太明白這年號的意義。
“敢問陛下,為何叫開元?”有大臣忙問道。
這話正是群臣心中所想,無不是睜大眼睛。死命打量著李隆基,豎起耳朵靜聽。
年號對于一個皇帝來說,特別重要。每一個皇帝都有年號,尤其是武則天,她的年號太多了,多得讓人指責。
武則天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年號最多,最具有吉祥之意的皇帝了。
“開者,開創是也;元者,新紀元者也,jiù侍朕與諸位。共同努力,開創一個武功chāoyuè漢武。文治chāoyuè貞觀的新盛世!”李隆基給群臣解釋一句。
“嗡!”李隆基話剛落音,朝堂就炸了,群臣叫嚷紛紛。
“甚么?武功chāoyuè漢武,文治chāoyuè貞觀?”
“這不可能!絕不可能!”
“陛下有雄心固然是好的,可是,這也太大了,怎會chāoyuè這兩世呢?”
群臣個個目瞪口呆,被震得一愣一愣的。
jiù侍狄仁杰、王孝杰這些重臣,也是圓瞪雙眼,震驚無已。
在“開元盛世”之前,漢武帝的武功,貞觀之治的cànlàn文治,那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座豐碑,被認為是不可chāoyuè的。
要群臣相信李隆基能做到這點,還真有些難度。
“陛下,漢武窮兵黷武,不恤bǎi性生死,沒必要與之相比。”有大臣忙提醒。
“是呀。漢武民賊是也,不顧bǎi性死活,窮奢極欲,窮兵事而事匈奴,弄得民不聊生,天下戶口減半呢。與他比,這是陛下自掉身價呀。”立時有大臣附和。
漢武帝在后人的心目中,jiù侍一個窮奢極欲,不顧bǎi性死活,窮兵黷武的壞皇帝。
“你們此言差矣!”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閃,道:“雖然后人對漢武多加指責,卻是不能掩其大功。他繼位之初,匈奴橫行,漢朝無一戰之勝,任由匈奴欺凌。漢朝的和平,只能依靠女人的胸脯,不要說在漢朝,jiù侍到了眼下,想想這事,都讓男兒羞愧無地。”
漢初,漢朝太弱,為了不讓匈奴打來,就實行“和親”之策。這一策,固然是合乎時宜的對策,卻是讓男人羞愧無地。
jiù侍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一提起這事,也是氣憤難言。
天下男人都死光了嗎?和平竟然要靠女人的胸脯!
李隆基一提起這事,群臣臉一紅,搖搖頭,無言以答。
漢初,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年代之一,是最為屈辱的年代之一,誰能不羞愧?
“精guò漢武的努力,匈奴被擊破,自此以后,匈奴逐漸衰亡,最后zhègè種族都消亡了。”李隆基眼中精光閃閃,道:“漢武有如此武功,于華夏有如此大功,他是一個了不得的皇帝。”
平心而論,漢武帝對華夏的貢獻非常大,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雄材大略的皇帝。
“你們指責漢武,是因為他堅持對匈奴用兵,直到天下戶口減半,bǎi性衣食無著。”李隆基接著道:“這并非他之愿,而是不得不為。”
李隆基這話說得很在理。以漢武帝之明,他并非不知道那樣打下去,會讓漢朝付出巨大的代價,可他不得不打。因為匈奴退回漠北后,就可以休養生息,直到養得兵強馬壯了,再卷土重來。
在漠南打了敗仗,再退回漠北,舔好傷口,卷土重來。這種事兒,在漢武帝以前,就曾三度上演。
有史可查的,在漢武帝擊破匈奴以前,匈奴三次大舉南下,三次大敗而歸,然后回到漠北休養生息。
第一次是在趙武靈王時期,第二是戰國末期被李牧擊敗,第三次jiù侍蒙恬擊敗匈奴。這三次打擊,匈奴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卻是因為漠北的存在,匈奴最終都huīfù過來了。
這三次大戰的經驗jiù侍:不拿下漠北,所有的仗都白打了!
是以,漢武帝為了拿下漠北,不得不咬緊牙關打下去,直到打得天下戶口減半。漢朝付出的代價是很大,卻是徹底解決了匈奴這一巨患。
“朕要在武功上chāoyuè漢武,有何不可?”李隆基大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