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九一一章 德國的達芬奇

正文第三九一一章德國的達芬奇

“說的不錯,看起來金寶你的確是努力了啊,不光是中國的藝術家知道不少,連德國的藝術家你也熟悉啊。”

張天元非常高興地點了點頭,對自己徒弟的優異表現十分滿意。

“原來這個丟勒居然是這么厲害的人物啊,我還真不知道。”

李云璐搖了曳,雖然承認自己不知道丟勒這個人,不過看起來并沒有什么慚愧的意思。

畢竟她的心思也不在這里,倒是可以理解。

“對了師父,您說這幅畫是丟勒的作品,它到底是什么啊?”

劉金敝問了一句。

“說起這幅作品,就不得不提到一只尤的犀牛!

1515年1月初,一只來自尤的犀牛踏上了120天的海上旅途。

這是一次艱難的航行,為了節收間,犀牛的口糧從草料變為了大米;

船隊也只在三地做了逗留——莫桑比克、圣赫勒拿島和亞速爾群島,其中第二者,在三百多年后成為了囚禁拿破侖至他生命最后一刻的監獄。

但終于,歷經了千難萬險后,5月20日,這只犀牛還是到達了它的目的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在那里,這只異域動物激起了歐洲人的強烈好奇,大批民眾慕名前來觀賞,想一睹這只東方巨獸究竟是何種模樣。

而在有文化的歐洲人看來,這只犀牛還身攜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因為古羅馬作家普林尼的自然史,也曾提到過犀牛這種動物,它們曾經是古羅馬圓形劇承的明星,但在其后逾千年的時間里,它們又在歐洲銷聲匿跡。

再次與犀牛相逢,對于身處文藝復興熱潮之中、提倡恢復古典文化傳統的歐洲人而言,仿佛天降的幸事,他們將這只犀牛視作了古典文化切實可靠的重要證據。

而這幅畫,其實就是一張以這只犀牛為題材的版畫,它是由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阿爾布雷特·丟勒,根據一張素描繪制的。”

張天元笑著說道。

他仔細鑒賞著這幅版畫。

版畫中,巨獸的頭頂上寫有“RHINOCERVS”(犀牛)的字樣,再其上的“1515”字樣是畫家繪制這幅作品的年份,而“RHINOCERVS”之下的“AD”字樣則是畫家名字的縮寫。

犀牛被緊緊“束縛”在長方形的邊框中,畫面右側是它抵住邊框的角,而它的尾巴甚至有一部分已經“超出”了左側的畫幅。

無論怎么看,它都是一只真正意義上的雄壯犀牛。

“你們知道嗎,丟勒在繪制這只犀牛的時候,并沒有見過這只犀牛的真身。”

張天元笑著看向兩個徒弟說道。

“為什么啊?”

李云璐顯然對于這種事情,總是有著非常積極的興趣。

張天元嘆了口氣道:“因為這只可憐的動物在1516年初一次從葡萄牙駛向意大利的航途中,就喪生于海難了——

運載它的輪船在離開拉斯帕恰港口后遭遇了風暴,船上人員全部遇難;犀牛本是游泳將,但它被鎖鏈拴在了甲板上,最終也沒能逃過一劫。

但這場悲劇并沒有阻礙丟勒創作犀牛版畫的熱情,因為在犀牛在世時,它已然家喻戶曉,關于它的詩歌、故事、素描,已遍布歐洲,其中就包括流傳到丟勒手中的那一幅。

雖然我們現在無從得知流傳到丟勒手中的素描是什么樣子,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只犀潘上了畫家們的想象翅膀,他們層累疊加地完成了對犀牛形象的‘創作’。

乍看起來,誰都會認同這是一只犀牛無疑;而且準確地說,它是一只獨角犀,有著壯碩的身軀、粗糙的皮膚以及細長的尾巴。

但定睛細瞧,很多人也能發現這只犀牛有違現實的地方:

它的身上遍布鱗片和螺旋紋樣,顯得有些鎬;

皮膚與其說滿是褶皺,不如說滿是盔甲;

嘴部和尾巴上長有的須毛、背脊上長有的角,都不知道是畫家從哪里得到的靈感。

相得益彰的是,邊框上方的文字,也這樣描述畫面中的犀牛:其膚色類似斑點烏龜,通體覆蓋著厚鱗片,體量如大象,但腿更短,刀槍不入……傳說它行動敏捷,活潑而狡猾。

而又得益于丟勒所居的紐倫堡當時就是一座巨大的商業中心,同時也是首批活字英店鋪與英商的根據地,丟勒本人又早早看準了剛剛進入尋常百姓家的英圖書的市場,他此刻已是行名氣的版畫出版者。

所以這幅犀牛版畫一炮而紅,僅丟勒在世時就售出了四千至五千張,不僅滿足了當時歐洲人對異域動物的想象,還讓丟勒自己著實賺了一筆。

甚至于,即便其后的人們已經不再對犀牛感到驚奇,對犀牛更為準確的描繪也陸續出現,但丟勒的這幅犀牛仍然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不可取代的位置。

直到最近一百年,這幅犀牛版畫仍然頻頻以新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從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達利的雕像穿蕾絲的犀牛,到中國著名戲劇導演孟京輝的代表作戀愛的犀牛的海報。

不同于已經從中世紀的陰影中開始走出的意大利,在丟勒所處的年代,名為神圣羅馬帝國的德國卻是文化頹靡。

而曾兩次游歷意大利,結識了喬瓦尼·貝利尼和拉斐爾的丟勒,就成為了將先進文化帶至德國的重要人物。

他和達·芬奇一樣研究科學,在幾何學和人體解剖學等方面都曾著有專著,這對他的現實主義繪畫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幫助。

他熱衷于端詳面龐、繪制肖像,尤以自畫像彪炳史冊,他一生中創作過的近十幅自畫像,大多細致而嚴整,涉及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手法,他因此榮獲“自畫像之父”的美稱。

當然,丟勒更著名的成就在于他的版畫,他不到30歲就完成的經典木刻版畫啟示錄,通過描繪最后審判的嘲,反映了德國正深處的戰爭、饑餓與瘟疫;

此后他還曾為馬丁·路德的宣傳冊繪制過版畫插圖,以支持后者的宗教革新運動。

雖然作為金匠的兒子,丟勒還多少殘留有神秘主義的傳統思想,但這并不妨礙他被后世贊頌為“德國的達·芬奇”“北部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并標志著那道正從意大利升起的新時代之光,已向北照亮了歐洲中部。

提供提供小說,

以及,武俠小說,網游小說,,校園小說等免費網絡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