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五一九章 真是來到寶庫了

第二五一九章真是來到寶庫了

第二五一九章真是來到寶庫了

“至于齊明刀的形成,那就牽扯到齊國和燕國之間的紛爭了。”

“就是兩國打仗了?”秦飛雪問道。

“沒錯,公元前314年燕王噲讓帝位于國相子之而導致內亂三年,這個時候,齊宣王乘機伐燕,噲與子之被殺,燕幾至滅亡。”

“到了公元前311年太子昭即位,據《燕昭王求士》載:‘卑身厚幣,以招賢士’,經過二十八年勤政,燕復國并于公元前284年令樂毅統軍伐齊七十余城!”

秦飛雪驚訝地長大了小嘴巴道:“這個燕昭王可是夠能隱忍的啊。”

“可不是嘛,都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個燕昭王等了足足二十八年!終于等到了報仇的機會!”

張天元點頭道:“燕國大將樂毅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莒、即墨而已,齊也幾至滅亡。”

“這古時候的國家戰爭也是夠可怕的,動則幾乎亡國啊,可為什么齊國沒有亡呢?是不是燕昭王出事兒了?”

秦飛雪好奇地問道。

張天元點頭道:“沒錯,公元前279年昭王死,燕惠王即位,中了齊國的離間計,棄大將樂毅用騎劫為將,齊設火牛陣以少破燕,奪回所有失地。齊明刀也就是在公元前284年燕伐齊始至前279年齊破燕止。”

“怪不得齊明刀跟燕明刀那么像呢,這里頭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

秦飛雪驚嘆道:“我發現古代會用離間計的人才是最可怕的啊,好像很多歷史事件里頭都跟離間計有關。”

“也是天不讓齊亡啊,就像當初天不讓燕亡一樣,想要滅亡一個國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張天元笑了笑道:“你要找燕明刀,那邊那些就是燕明刀。”

“果然長得挺像的,這個應該是燕明刀里頭的圓折刀吧?”

秦飛雪問道。

“嗯,燕國的主要刀幣就是‘明刀’,由于在這種幣面上鑄有一個‘0d’字符號,此字的形態變化很大,對于它的解釋,諸家各異,有明、易、燕、召等,故而又稱‘易刀’、‘燕刀’、‘明刀’。”

張天元點頭道:“一般來說,燕明刀分為圓折刀和方折刀兩種,‘圓折刀’一般說來是一種體形較大的刀,長約12.813.5厘米,寬1.61.9厘米,重約14克。”

“其型式與‘尖首刀’相同,只是刀的面紋有一個‘燕’字,背文分別有左、右、內、外、中,并配以其他文字,這可能是紀范文。”

“它的刀身與刀柄連接處呈圓形。背文比較復雜,多以易字及左、右字,如左、左一、左上、左易、易邑、右、右上、右六等。”

“至于說方折刀,又叫‘磬折刀’,它一般體形較小,長約12.413.3厘米,寬1.51.7厘米,重1218克,有的僅重1.4克,這是個別現象。”

“其刀身與刀柄連接處是方折,古錢家稱這種方折為‘磬折’。”

“其字體長大,雄偉豪放,風格上近乎即墨刀的文字,背文有左一;下、右邑、右一;八;邑外爐等符號,外有工、行、化等單字。”

“燕昭王派遣樂毅伐齊,占領其七十二城,達六年之久。在齊國所鑄造的‘刀幣’也有圓折的,頗厚重,通常視作燕刀中的珍品。”

“‘圓折刀’有減重現象,相差可至三厘米以上,大約是惠王時出的,在此期間一方面因為齊國的將領田單失敗,齊國的領土盡失,另一方面又與趙國失和,連年戰爭,造成經濟上的困難促成了貨幣減重現象。”

“此后,燕國可能推行了一次貨幣改革,廢止了圓折刀,改用方折刀,款式仍舊,重量減輕。”

“革新之后,好像安定了一個時期,又開始減重,末期的方折刀既窄又短,鑄工粗糙,但數量反而不如初期多,學者們推斷可能是燕王在遼地所鑄,但不久就被滅亡,故而所出不多。”

聽張天元說這些,秦飛雪不僅沒有絲毫覺得煩悶的意思,反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手機,將張天元所說的東西記錄了下來。

“小雪,其實你沒必要這樣的,我說的這些,你如果仔細去看書的話,書上都有的,咱們做古董這一行的,除了要有經驗,知識積累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就算是讓你忽悠以下客人,估計你都做不到的。”

張天元笑著說道。

“知道了天元哥。”

嘴上雖然這么說,不過秦飛雪卻并未停下手中的記錄。

張天元看她那么認真,也就沒有去阻攔。

他大概目測了以下,這里所擁有的所有古錢幣超過了兩萬多枚,接近三萬,而光是刀幣估計就得有將近一半了,可以說,目前咱們國家出土的刀幣,你在這里都能找到。

這是非常令人驚訝的一件事情。

張天元去過很多店鋪,有專門經營古錢幣的,可是都從未見過如此齊全的刀幣。

不光是刀幣,布幣也同樣十分齊全,樣式也很多,只是在數量上比刀幣少了很多而已。

“王老板,你怎么會有這么多的古錢幣啊?難不成你從一開始做古玩生意,就專精做這么一樣嗎?”

張天元忍不住又問了一句。

因為他這疑問實在是太大了。

如果他沒看錯的話,這里的這些古錢幣絕對都是真貨,這簡直就像是發現了一座寶庫啊。

其實除了之前所說的布幣和刀幣之外,這里頭還有一些數量稀少,但是價值卻更加昂貴的特殊古錢幣。

只不過張天元沒指出來而已,他也是生意人,不想幫別人抬價。

我國錢幣有近5000年的歷史,大體可分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幣、布幣、蟻鼻等,秦代的外圓內方錢、唐代的通寶、宋代的年號錢、清末的“宣統通寶”,品種有數萬至數十萬種。

齊、燕、趙等國的刀幣,韓、魏、秦等國的布幣等年代久遠,比圓形錢稀少,價格昂貴。

這個就不多做解釋了。

存世數量少的錢幣還有唐代叛軍史思明占領洛陽后鑄的“得壹元寶”,后發現“得壹”兩字不吉利,便改為“順天”,鑄“順天通寶”。

這兩種錢幣傳世很少,“得壹元寶”尤其罕見,為稀世珍品。

此外,如1972年在吉省庫倫旗一遼墓中發掘的“大康六年”紀念銅幣,也是罕見的珍品;

1984年在寧州賀蘭山出土的西夏“光定元寶”篆、真書體對錢,引起藏界轟動;

迄今為止僅發現一枚的南康“大齊通寶”、西漢時的“國寶金匱直萬幣”等,均堪稱幣中的“孤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而偏偏這些珍寶,在這一對古錢幣里頭居然也能找到幾樣,雖然數量也極為稀少,可正因為稀少,它才彌足珍貴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