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四五一章 五彩和粉彩

“那也未必。〔{{網”

明教授卻不同意這個觀點:“雖然你說的很有道理,但從洪武年到永樂年間,這也是過了很長時間的,你們誰也不能保證他們就造不出一個這么細膩的玉壺春瓶吧?”

看起來,明教授還是不太死心啊。

“我說明教授,你這就有點抬杠的意思了,這樣子不好吧?”李明光忍不住說道。

“老師,沒事兒,明教授的話雖然有抬杠的嫌疑,但是也沒有說錯,畢竟每個時代都會有精品出現,我也不能保證明代永樂年間的玉壺春瓶就沒有如此細膩的。”

張天元笑了笑道:“更何況這底款以及繪圖都中規中矩,很符合明代官窯的特點,也難怪那么多專家都會判斷它是真品呢。”

他沒必要生氣,畢竟古董這種東西,你如果要說人家是贗品,理由不夠充分的話,人家不揍你都算好的了。

得到一件東西不容易,你紅口白牙,隨便一說,人家可能大把的錢就沒了,那確實不合適。

“聽你這意思,好像還有別的證據?”

李明光問道。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其實古董這東西,有一點拿不準,就最好不要出手了,像我剛剛所說的特點,這東西拿到市面上去買,基本上不太可能有人會出高價的,頂多是有些想要撿漏的出點小錢購買。”

“那個道理我也懂,不過小張,這東西是我的,哪怕有一絲一毫的可能,我還是寧愿相信它是真品,你能理解吧?”

明教授嘆了口氣道。

“當然能理解,換了我也會那么想的,只是明教授,您這個瓶子,有一個致命的問題。”

張天元說道。

“致命的問題?什么致命的問題?”

明教授疑惑問道。

“這個瓶子的特點,其實金代的特點,用了明代的底款,明顯是牛頭不對馬嘴了,做仿品的人,不知道是故意還是不小心,就釀成了這種大錯。”

“金代的特點?”

明教授頓時瞪大了眼睛道:“剛剛你說的那些里頭好像不包括金吧?”

“嗯,金代北方以磁州窯為代表的玉壺春瓶,在承襲宋代形制的基礎上,有所改進。”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一是器型尺寸上有所加大,而是腹部更飽滿,頸部更纖細,加之特有的窯變、鐵秀花的代表性裝飾,令這個器型更加俊秀、舒朗、雅致,玲瓏有致。”

“另外,這個時期的玉壺春瓶大多底部支燒,保留下來的器型有支燒痕跡,由于高溫燒制,有垂釉現象。而這個瓶子明顯就有類似的特點。”

“另外,它撇口細頸,斜肩垂腹,圈足外壁有弦紋,底足也有弦紋。尤其是內外滿釉,如果底款是金代的話,那多半是珍品,只可惜啊。”

說到這里,張天元嘆了口氣,沒有再繼續說下去了。

一件古董如果有一點不對,或許你還能說證據不足,有僥幸心理。

可是如果有兩點不對,而且這兩點都印證了這東西它不是真品,那還存在僥幸心理,就有點頑固不化的意思了。

“老明啊,你就接受這個現實吧,雖然有點殘酷,不過這東西應該只是一件贗品而已,賣不上價的。”

李明光拍了拍明教授安慰道。

“可是那些專家他們說,唉,他們都是在騙我嗎?”

明教授嘆了口氣道。

“他們倒也未必就一定是在騙你,現在很多專家根本就不負責任,明明不是瓷器方面的專家,都敢給人鑒定瓷器,自以為可以全部都通曉,卻不知道因此讓很多人大為失望。”

張天元嘆了口氣道:“明教授啊,其實您科研資金的事兒,我……”

他話還沒說完,明教授突然從口袋里取出了一個小碗。

這小碗只有巴掌大小,看起來黑不溜秋的,并不是很漂亮。

“小張,今天你既然在這里,就幫我也鑒定鑒定這個小碗吧,我找人看過了,都說這東西不怎么樣。”

明教授其實拿出這個小碗,也沒打算讓張天元說出多好聽的話,只是張天元的能耐他算是見識過了。

如果不讓張天元鑒定一下,他有點不太死心啊。

“請恕我直言,這個小碗的確不值錢,因為它只是一件低劣的仿制品而已。”

這一次張天元說話就干脆多了,畢竟已經有了前面那件東西鋪墊,他相信明教授也不至于會瞬間崩潰吧。

“雖然早知道會這樣,可是聽到之后,還真是不甘心啊,說嗎,這個小碗的問題在哪里?”

明教授苦笑道。

“這個小碗的問題非常明顯了,先它的色彩就非常不對,你看小碗的底款,是大明萬歷年制,先不管真假,暫時記住這個年代,再看他的色彩,柔和綿軟,比較厚重,這個是明顯的粉彩的特點啊。”

張天元解釋道:“彩色瓷器,一般有五彩和粉彩兩種,這個五彩為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新品種,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展而來。”

“粉彩始創于康熙,極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琺瑯彩瓷制作的基礎上,景德鎮窯開始燒制粉彩瓷,但制作較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制作。”

“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負盛名,除常用的紅、綠、黃、褐、紫彩外,還新配制了釉上藍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廣泛應用,使之色彩更為瑰麗多姿、濃艷奪目。”

“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繪外,還在各色顏色釉器及各種瓷地上施彩,使得五彩瓷器別開生面,別具一格:由于康熙時新創了粉彩,五彩歷史久遠,故而康熙五彩又稱為‘古彩’。”

“粉彩的特點是色彩綿軟柔和,俗稱‘軟彩’;五彩的色澤明亮,所以康熙五彩又稱‘硬彩’。”

“雍正時期,粉彩盛行,五彩趨于衰落,所見多為小件器,畫意較精細,不似康熙五彩粗獷豪放。乾隆以后則基本上不見單獨的五彩瓷器,而多與粉彩、琺瑯彩等并用。”

“說實話,如果這件東西是康熙年以后制作的,那搞不好是一件粉彩珍品。然而萬歷年制嘛,這就不太靠譜了。”

話說到這里,其實都不用張天元繼續說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