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張天元如今在中國那也算是名氣不小了,可是跟何鴻燊這樣的大佬相比,無論是在金錢還是在地位上,那都是差距不小的,所以他一直保持著自己應有的謙虛,對何沖也是如此。
盡管何沖現在頂多也就算是何鴻燊的一個古董管理員而已。
但對張天元來說,這樣的朋友還是值得結交的。
何鴻燊手上還有不少收藏品都非常珍貴,老人家現在正在考慮著將這些古董如何處理呢,如果自己可以通過何沖來得到這些東西的話,那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既可以解決老人的頭疼事兒,又可以增加自己博物館的藏品啊。
近年富裕人群對名貴珍藏的興趣日濃,拍賣價亦屢創新高。
不過根據張天元的了解,香港富豪購買收藏品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個人喜好與彰顯社會地位,亦有四分之一的香港富豪將收藏品作為創富的手段。出人意料的是,或因為子女與父輩興趣愛好不同,香港富豪只打算將名貴珍藏的25留給下一代,位列全球倒數第三,遠低于其他亞洲市場。
《香港商報》報道,有一份比較權威性的報告,探討世界各地對于“名貴珍藏”的投資趨勢,這些名貴珍藏包括珠寶首飾、藝術品、名酒、古董家具、古董車及貴金屬。該項研究合共訪問了全球2000位高凈值人士,香港占了100位。
港富人珍藏比率14。
本地富人名貴珍藏所占比率平均為14,在亞洲區內排名第三,僅次于排名榜首的中國內地(17)及新加坡(16)。受訪者只會將四分之一的名貴珍藏用作創富保增值,低于亞洲36的平均水平。
進行這項調查的權威人士表示:“研究結果顯示人們決定購買收藏品時,個人喜好凌駕了投資考慮。如果能帶來財務回報。更是錦上添花。”滿足個人喜好是本地富豪們擁有名貴珍藏的主要動機。能夠購得心頭好,令人心花怒放,帶來情感回報。富豪們認為非金錢可以衡量。
這恐怕也是何鴻燊的想法吧,他收藏那些東西。并不是為了增值或者創富,就是為了能夠滿足自己的個人喜好。
現在的張天元也是如此,或許以前他是為了創收和增值,是為了賺錢,但是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發展,他的想法也是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了。
何鴻燊目前面臨的情況也是一樣,他的身體已經一日不如一日,說不定什么時候就駕鶴西去了,所以他必須得考慮這些事兒才行。
何鴻燊,他的名號擺出來,還真是如雷貫耳,在澳.門博彩史上權勢最大、獲利最多、名氣最響、在位最長。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大堆重要頭銜: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總經理、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信德集團行政主席;再加上一大排的榮譽勛銜數不勝數。
1943年,何鴻燊創辦了澳.門火水(煤油)公司;1961年。何鴻燊與葉漢、葉德利、霍英東等合伙,獲得澳.門博彩業專屬經營權;此后又相繼投資航運、地產、酒店及娛樂等。目前,何鴻燊控制的資產達5000億港元之巨,個人財富有200億港元,躋身港澳十大超級富豪之列,穩坐澳.門首富寶座。
在收藏界,何鴻燊的名氣也不小,不是因為他收藏了什么價值連城的東西,而是他類似武俠小說中的義士豪俠的行為。今年最轟動的莫過于圓明園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水力鐘”噴泉銅像之一馬首銅像的回歸。而何鴻燊無疑是這個事件的關鍵人物。
香港蘇富比原定于10月8日公開拍賣馬首銅像,社會輿論一度掀起反對浪潮。以至涉及此事的各方都陷入尷尬境地。何鴻燊知悉后,即以6910萬港幣的高價在原定的公開拍賣前買下。捐贈給國家博物館。而長久以來,他類似的義舉也并不少見。早在1987年,他就向國家捐獻了147件中國古代文物。
2003年9月,何鴻燊更向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捐款人民幣600多萬元,從海外購回圓明園豬首銅像捐給了保利博物館。
今年9月,借香港回歸10周年之際,何鴻燊將從香港蘇富比慈善拍賣會上拍下的油畫《南.京條約》、《世紀大典》、《毛.澤.東會見希思》、青銅雕塑《毛.澤.東》、《鄧.小.平像》等5件紀念香港回歸的珍貴藝術品捐贈給國家博物館。
雖然關于高價競拍這些文物帶回國,很多人都持反對態度,比如某位基金會的負責人就說:“2000年銅牛首、銅猴首回歸,保利集團一共花了1593萬港元。后來僅銅虎首一件,就花了1544萬港元。如今銅馬首估價居然高到6000萬港元。流失海外的國寶以公益方式回歸,能夠起到愛國主義教育作用,但明明知道是圓明園文物,竟還開出天價引人購買。”
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最反對提文物價格了!一個銅馬首,就6000萬港元,開什么玩笑?該回歸的要回歸,但回歸的渠道不一定是買!我不贊成這個事情,是不是所有的文物都要用買的呢?”
可話雖如此,張天元也明白這些人的憤怒,但問題是,有些東西,你不賣回來,那怎么弄回來?
去搶?去偷?或者去要?那也要別人給你啊!
他是挺煩有些人借著某些名義自己沒能力把文物帶回來。別人帶回來了還唧唧歪歪,好像自己多高風亮節似的,你有本事。你怎么不去把東西帶回來?就嘴上功夫厲害!
既然何老如此大方,他就想著是不是也可以讓何老把他收藏的那些東西捐獻給自己的博物館啊。也不是無償捐獻,自己甚至可以用原價買下來的,畢竟很多東西已經是絕版了,這世上不存在第二個,如果能用錢買回來,那都是幸運的,都是好的。
“對了何兄,在香港和澳.門。還有沒有什么收藏大家啊,不妨介紹幾個給我認識認識?”張天元一想到這個事兒,就不由得心里頭火熱了起來,如果說那份調查報告足夠準確的話,那么在香港,一定有不少老一輩的收藏家打算將手里的東西出手呢,自己不管是買下來還是要過來,無論如何都要弄到手啊,現在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有那么大一個博物館,還有不少的錢。他是可以完成這個事情的。
“要說收藏的話,香港和澳.門有許多人都很在行的,但凡有些錢的老一輩富商。都會收藏些東西的,不過真要說起來的話,最有名的還是由紈绔公子變為收藏大師的張宗憲張老,他比起老太爺年紀要小,不過在收藏圈子里的名氣卻更大,對了,五百年前,你們大概還是一家人呢。”何沖笑著說道。
“張宗憲?”張天元愣了一下,倒不是不知道這個人。而是因為他跟這個人還真是有點親戚關系的。
他們家原本就是上浦那邊的,他爺爺那一輩才搬到陜州的。說是跟家族里頭鬧了矛盾。
張天元選擇在上浦開始自己的生意,除了那邊的確生意好做之外。當然還有尋根的意思,不過很可惜,根沒尋著,不過卻尋著了自己一生的事業,以及自己的朋友和妻子。
而張宗憲這個人,跟張天元的爺爺,應該算是同一輩人了,不過要比張天元的爺爺大上不少。
他很小的時候就聽爺爺講起過張宗憲,甚至還想過自己哪天能夠被這個有錢的親戚看上,然后帶到香港去玩呢。
不過那也就是小時候的想法而已,人年紀越大,就對這個事情越是不在乎了,這也就是上一次他即便去了香港,也沒有拜會張宗憲的原因。
雖說以他如今的財力和地位就算是去見見張宗憲也不丟人,可是他心里頭不爽。
不過他也不得不佩服這個張宗憲,不僅很能活,而且也很有本事。
張宗憲的故事,聽來總有一股傳奇似的江湖豪氣。只不過他的豪氣不是年少輕狂,而是恃著“才”和“財”的底氣而迸生出來的。
這個1929年出生于舊上浦古董珠寶商家庭的三少爺,年少時也可以像一般紈绔子弟一樣出沒十里洋場、敗光部分家產;而20歲時卻只身闖蕩香港,想干出一番事業。
初到香港,張宗憲并未繼承家業從事古董生意,而是經營服裝。直到1951年才正式開設自己的古董店,店名為“永元行”。
開始開設古玩店是很艱難的。上世紀40年代末,帝都的舊王孫、上浦的昔日收藏家紛紛避居香港,香港頓時成了中國文物流通的重鎮。慶幸的是,北方來了一個梁雪莊(三爺),梁三爺對他頗為賞識。于是,張宗憲就硬著頭皮向梁三爺借了十兩金子,當時十兩金子約合2700港元。
孤注一擲的張宗憲,立刻與在上浦外貿工藝品公司工作的父親接上線,匯去3000港元,上浦外貿工藝品公司發來一批舊工藝品。也就是這批貨,成就了年輕的張宗憲。這批貨旗開得勝,很快就賣出去80,收款1萬港元,還清了梁三爺的借款。這就是張宗憲在香港淘到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