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兵之霸途

第三十三章 公孫瓚出兵

公孫瓚本就是一代梟雄,只是其的結局有幾分悲壯。冰火中文

不過,這一世,公孫瓚的命運將會完全改寫,當他能夠徹底的醒悟,從一代梟雄的心態,轉化為甘于人臣的情況之下。公孫瓚不僅心態有所轉變,連性格都變得拘謹了幾分。

要知道,他本身亦曾是萬人之上,稱雄幽州多年的人物,他平時御下,可是要比劉易更加的嚴厲許多,絕對不似劉易這么的隨意。

所以,劉易隨意,他卻不敢有半點大意。畢竟,他現在投了劉易,就是劉易的人了,他可不能因為劉易的隨意而忽略了上下尊卑的關系。以前,他是一方雄主,能夠與劉易稱兄道弟,互相與平等的稱呼及身份相處,但現在,他絕對不可再如此了。

他與劉易,雖然相識,亦一起合作過,可是,論起關系來,恐怕并不怎么樣,還沒有達到什么都沒有所謂的親密關系的地步。

公孫瓚亦相信,不要說他了,將來就算是像關羽、張飛這樣與劉易關系密切的猛將,在劉易的面前,都要注意一下互相之間的身份關系。況且,投了新漢朝,歸順了劉易之后,公孫瓚才明白到他以前是多么的膚淺,簡直就是坐井觀天。看看新漢朝現在的情況,再看看他自己所治理的幽州,那簡直就是一陀屎,什么都不是。在那一刻,他才知道,像趙云趙子龍這樣的猛將,為何會死心塌地的跟著劉易,為新漢朝效力。

成了劉易的部下,公孫瓚也才更加的清楚的了解到,劉易帳下的猛人實在是太多了。他公孫瓚除了本是幽州之主這一點能給他加上不少名氣分之外,論到作為一員武將的戰力。他恐怕還真的遠遠不及劉易帳下原本的那些大將。論武力有所不及,那么論治軍、統軍作戰的能力,他公孫瓚亦沒有半點優勢。

所以,既然成了劉易帳下的一員部將。那么。公孫瓚為了能讓自己可繼續統軍作戰,他知道自己必須人認清自己在劉易軍中的身份地位。絕不能再有以往的那種孤傲。剛腹自用。

劉易見公孫瓚一見到自己,就擺出一副他只是小弟,一切聽劉易之命是從的樣子,與自己所認識的那個一身傲然的公孫瓚有著不少的出入。這讓劉易一時覺得有點怪異。不過,劉易稍稍一想,心里便有點釋然了。

畢竟,公孫瓚歸順自己,投效新漢朝的事不是現在的事,而是早就有了協議,只是劉易自己基于時機未到。讓公孫瓚等待時機再公開罷了。有了這么一段長時間的緩沖,公孫瓚恐怕早已經適應了他的新身份,早就考慮好,見到自己之時。應當要以如何的姿態見自己。

如此,劉易也不再說什么,直接將公孫瓚引起了大澤坡基地棱堡當中的議事大廳。

既然公孫瓚如此認真,劉易也不再與他打哈哈,直接詢問道:“公孫將軍,相必你部下軍馬,現在已經整編完畢了?”

“對,這次來見主公,一來是正式拜見主公,向天下人證明,我公孫瓚言出必行,以前既然打定主意投效主公,今天來拜見是必須的。二來,就是向主公稟報一下我公孫瓚舊部整編的情況。”公孫瓚恭敬的對劉易抱拳道。

“主公,末將按主公之前的意思,已經將末將舊部整遍成四個軍,共十萬人馬,當中,兩軍是騎軍,兩軍是步軍,一軍騎軍是末將精銳之師。余下的兵力,已經由高順將軍接收去了,鎮守長城之職責,亦已經轉交給高順將軍。當然,末將希望將來還是可以讓末將來鎮守幽州北疆,對付烏桓異族,末將還是有著不少經驗的。”公孫瓚特別提出將來由他鎮守邊疆的事,說著的時候,他的眼內還忍不住流露出一絲仇恨之色。

劉易的心里明白,公孫瓚的心里,最恨的應該不是袁紹,而是烏桓族人。

劉易沖公孫瓚壓壓手,讓公孫瓚先坐回席間去,然后似是想了想,再對公孫瓚道:“公孫將軍,雖然我不知道你過去有什么的故事,會讓你對烏桓人如此的痛恨,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將來,我們絕對不是只是對烏桓異族人防御就夠了的。你既然投了我劉易,那么就應該知道,連更加強大的匈奴人都已經被我們新漢朝所滅了,對于烏桓異族,我們又豈會例外?所以,請公孫將軍放心,用不了多久,整個北方草原都會是我們大漢的版圖,而烏桓族,將會成為一個歷史。”

公孫瓚聽得兩眼一亮,整個人都氣勢一變,變得有點殺氣騰騰起來,他粗聲道:“主公,真要有那么一天,末將請愿,愿為先鋒!”

“哈哈,先鋒怎么夠?”劉易見狀,哈哈一笑道:“到時候,你公孫瓚便是征討大草原的軍團主將,三軍皆聽你號令,不過,到時候,恐怕公孫將軍身上的擔子就會有些大了,希望你不要推卻。”

“什么?我、我為軍團主將?這……”公孫瓚被劉易的話弄得愣了,說真的,他認為,作為一個一方霸主,投靠了別人之后,人家如何重用他都不可能那么信任重用的,能讓他繼續上戰場統軍就算是不錯了。當下,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就有如呂布當初投袁紹,袁紹哪里敢用?雖然接納了呂布,可是還不是像防賊一樣防著呂布?還有劉備投曹操后又投袁紹的例子,曹操防劉備及袁紹防劉備,都是像防賊一樣防著,豈敢真的重用這些投靠他們的一代梟雄?

劉易似乎知道公孫瓚想說什么,搖搖手對公孫瓚道:“公孫將軍,我劉易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相信公孫將軍的能力,相信你一定能夠帶領我們的新漢軍取得勝利了。本來,向大草原進攻,是打算與出兵大漢中土是同時進行,由公孫將軍你統率大軍出擊的,只是。此刻還不是時候,我們一時之間,不宜同時開劈太多的戰場,像之前。新漢軍出征大漠。幾乎傾盡了整個新漢朝之力,再次出兵大草原。我們新漢朝的后勤工作不堪負重,因此,我們才決定,攘外必先安內。只要統一了大漢,北方塞外的異族,將永遠不用再對我們大漢形成威脅,到時候,順者昌,逆者亡!與異族,我們不須有太多的悲天憫人之心。而公孫將軍你對待異族人的態度。正適合做我們新漢朝出征異族的主將。”

對于劉易來說,統一大漢是一會事,而徹底從根源上根除胡人亂華的悲痛歷史事件的發生,就必須要將整個大漠、大草原上的異族人給除去。或者直接對那些異族人進行強勢的鐵血統治,讓他們慢慢的與漢人同化,再也沒有漢胡之分,起碼要達到后世的那般,漢胡人能夠和平相處,互相之間,再也不能起武力紛爭。又或者,讓胡人再也無力對漢人形成滅族的威脅。

目前,對于西北的大漠,新漢朝的統治還算是成功的。目前雖然還不能說漢胡一家,可是,西北大漠的胡人,在強大的新漢軍面前,他們的確不敢如何,都表示對新漢朝臣服,現在,隨著一個個大漠基地的建設,新漢朝對于大漠政權掌握的增強,大漠的各胡人部族,對于漢人的物資越來越倚賴,這就使得西北大漠的胡人,收起了不少野蠻心性,愿意成為新漢朝的子民,服從新漢朝的種種政策。

不得不說,當初新漢朝從大漠撤軍回洛陽之后,胡人當中,的確還有不少野蠻的胡人部族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表面上,他們承認新漢朝對大漠的統治。但是,在他們的心里,卻始終都有著一種大漠是他們胡人的大漠,暗里會做一些破壞新漢軍統治大漠的事。比如,當中有些胡人部落,他們暗里會去打劫往來大漠的一些商隊,殺人奪貨,以前可不勞而獲,又能獲得大量他們所需的物資。他們將新漢朝向大漠輸送物資的商隊看成是肥羊。結果,自然是那些不法的胡人部落悲摧,留在大漠的新漢軍,與當地真心歸順了新漢朝的一些胡人軍隊,一起將那些不法胡人部族滅族,慢慢的,便震懾了大漠的胡人,讓他們不敢再暗里作惡,乖乖的遵守新漢朝在大漠所頌布的治胡令。

對于烏桓人,這個靠著先前大漢庇護才興盛起來,卻食碗面反碗底,暗里對大漢惡事做盡的胡人部族,劉易的心里是沒有半點好感的。盡管自己的女人當中,有一個是烏桓人,但是劉易亦絕對不會因為一個女人而心軟,最多,就是不將其滅族,但其族的那些雙手沾滿漢人血腥的家伙,必須要死。

烏桓人部族人口太多了,哪怕他們聲稱歸順于新漢朝,日后也不會治理,所以,讓公孫瓚作為主將,統軍征代烏桓,放手讓公孫瓚處理烏桓部族,或者,可以收到劉易想要的后果。

現在,公孫瓚聽到劉易說攘外必先安內,他不禁目中精光閃閃,似乎是在想著將來出征北方大草原的事。

劉易跟著下來,與公孫瓚交談了一下這一次對于奪回幽州全境的事,并將自己的計劃再詳盡的與公孫瓚說了一下。公孫瓚自然沒有什么的意見,他決定承擔起東路攻擊的責任。

東路,其實就是從右北平沿海向渤海攻擊的線路。現在袁紹的軍隊,大多都被吸引在冀州的西、北方,在渤海一帶,反而沒有太多的軍馬。公孫瓚現在有十萬軍馬,應該可以應該這一線路。

劉易知道,只要公孫瓚能夠殺到渤海,這就等于在袁紹的背后插了一刀,會讓袁紹顧此失彼。到時候,起碼幽州全境,就能輕易的讓劉易奪取下來。

公孫瓚沒有再說什么,辭別劉易,反回右北平準備出兵事宜。事實也沒有什么好準備了,他失去了幽州大半的土地,讓公孫瓚的補給無形中少了許多,但是,如今有新漢朝為他提供了軍糧,還有精良的軍械等等,讓公孫瓚有了更大的倚仗。

另外,他雖然投了劉易,可是,他畢竟曾是幽州之主,他被袁紹打得一退再退。幾乎被袁紹所滅,他的心里,對袁紹的恨意亦是深入骨髓,恨不能將袁紹斬殺于面前。公孫瓚知道。渤海城可是袁紹的最初起兵之地。對于袁紹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存在。如果他可以奪下渤海城。這無疑也是對袁紹的一個沉重打擊。

當初他就多次出兵欲攻下渤海城,只是沒能如愿罷了。

這一次,公孫瓚決定要奪下渤海城來,以一報被袁紹擊敗之仇。

公孫瓚離開之時。劉易同時命戲志才等人,挑選出了不少頗具才華的文官隨公孫瓚一起去右北平。畢竟,公孫瓚歸順新漢朝,并不是說到劉易的面前一跪就算完成了,真正的,是要派人去接收公孫瓚的政權,改組原來公孫瓚的官府。使得官府可以更加好的在幽州行使權力,讓新漢朝的政策,可以在幽州得到實質的施行。

公孫瓚的這個勢力,其官府機構。當真的弄得一團糟,幾乎沒有半點亮點可言。公孫瓚的官府機構,更多的是向百姓征糧,而沒有任何對百姓有利的正面的政策。這些,當初趙云早有向劉易反映過,劉易對此也是相當的無語。那時候,劉易還想,感情這公孫瓚他不知道糧米等糧食,都是從農作物身上來?居然沒有半點支持或鼓勵百姓從事生產的政策,卻只知道每到糧食收獲時節,就派人向百姓催糧。也幸好,公孫瓚向百姓征糧的時候,并沒有太過苛刻,要不然,幽州的百姓肯定早就反了公孫瓚。嗯,事實幽州的百姓就反過多次,起碼幽州各地,除了涿郡大澤坡基地輻射區當中比較少暴亂之外,別的地方,近些年還真的沒有停止過暴亂。起碼,山賊強盜無數,大多都是原來幽州百姓來的。

那些百姓,都是不堪官府給予他們的負重,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之下,大多都淪為盜賊。

反正,幽、冀、青、揚、豫等州郡,都是山賊強盜出名的多。

要治理好幽州,任重道遠。不過,劉易相信,有著新漢朝的名號,還有著諸多利民政策,相信幽州很快便可以恢復元氣。

公孫瓚現在,他算是從幽州之主的這個位置上完后退下來,今后,他將不會再過問幽州的政務,所要管的,就只是他手底下的這十萬軍馬。劉易要他率軍打哪,他便率軍打哪,安心的做一個統軍將領。

這樣,公孫瓚反而更輕松許多,他將不用再為了自己軍馬的錢糧而憂心,再也不用為了軍士的兵器衣甲等物而操持。他本人亦樂得如此輕松。

公孫瓚這十萬軍馬,當中大半人馬,都是追隨他征戰多年,將士的身上,永遠不缺戰斗經驗,現在,他們更不缺戰意。

被袁紹打得一敗再敗,佛都有氣了,此刻雖然成了新漢軍一份子,可是,公孫瓚的軍馬并沒有打散編進別的新漢軍當中,這使得他們私下里,除了認同自己是新漢軍之外,亦有著一種他們是幽州軍的想法。他們不想弱了自己的名頭,急需要打一場勝仗來洗涮他們敗過了袁紹之恥辱敗名。

在軍將戰意熊熊之下,公孫瓚一回到右北平,向部下軍將說了見劉易之事后,他們馬上就請戰,希望可以馬上出征,他們都有點等不及了。

公孫瓚見狀,決定馬上出兵。

于是,被困多時的公孫瓚軍馬,有如猛虎出籠,直接開出了右北平,然后沿著渤海海岸,一路向數百里之外的渤海城進發。

右北平城向東向南方面,除了渤海,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居多,就算有是山,都是一些小山而已。

這樣的地勢,是最適合公孫瓚的騎軍活動的。當初公孫瓚之所以棄范陽而選取右北平作為他的政治中心,就是他想著這右北平四周都是平原,可以讓他的騎軍發揮出最大的威力。當時,公孫瓚想著自己的騎軍無敵天下,有他的騎軍坐鎮,誰敢來侵犯他?只可惜,袁紹憑著要比他有著更大的兵力優勢,硬生生的將公孫瓚逼得死守右北平,讓公孫瓚沒有辦法發揮自己騎兵的優勢,幾乎敗亡在右北平。

一直以來,公孫瓚都以為,大草原、平原,都是騎軍的天下,這一次,他的心里想著,一定要打出自己“白馬義從”的威名。

右北平城往東南的方向,是廣闊無邊的平原,平原當中,還有不少的城鎮。

這些城鎮,其實都是被袁紹占據或是曾經占據過。近年,公孫瓚暗里投了新漢朝之后,他一直在整軍練軍,但卻并沒有出兵去將那些依舊還在袁紹手中的城鎮奪回來。主要的是,他想到既然已經投了劉易,自己不好擅自出兵了。如果因為他的出兵,又與袁紹發生纏戰,這似乎會不太好,會影響劉易全局的布局。

因此,公孫瓚就一直忍到了現在,他才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