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哲在對待華夏固有族群和異族的態度上面存在非常的兩極化,若說對待華夏族群還會去刻意地忍讓一些什么事情盡可能地減少殺戮,那么他在對待異族則是充滿了種種鐵與火的血腥。
在民族觀念并不盛行的當代,沒有多少人理解呂哲的做法,剛開始也不懂得怎么區分呂哲對民族的劃分是根據什么,還是后面從呂哲一連串的行事作為中瞧出一點端倪。
顯然,呂哲眼中的本族群就是春秋戰國以來的主流國家族裔,也就是說曾經在周王室統治下的人民是一個族群,其它不屬于周王室封臣的族群則大多規劃到異族那邊去。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區分的手段,認同主流文化的族群在呂哲看來也是同族,不認同一個文化的族群哪怕從五官皮膚上沒有區別也將是被規劃到異族那邊去。
目前漢軍在南方針對百越這個異族的清洗還沒有停止,南方土地上的搜捕、尋找、殺戮已經持續了整整七年,大有一種要找出任何一個百越族人的趨勢,找到后又有明顯的區別,婦女看年紀決定其命運,符合生育年齡的留下,可以是分配給士卒作為女姬,也可以是押送到后方進行販售;百越男子所要面臨的命運則是殘酷許多,愿意臣服為漢軍服務前去攻打極南(其實就是緬甸那一塊)的可以活命拒絕則是當場斬殺。
漢軍在南方的開擴充滿了血淋淋和鐵血,展露出的是一種極端的殘酷,像是一種最為簡單的叢林法則,術語一些的說法就是,民族主義橫行。
其后,漢軍出塞前往草原征戰,顯現出來的手段與南方也沒有什么不同,在擴張中依然是執行非我族類殺之、奴役之的政策。漢軍所過之處總是帶去死亡和掠奪,所能展現出來的粗暴和嗜殺令人不寒而栗。
正是因為漢軍在對待異族的手段之殘酷和殘忍讓很多人在恐懼的同時感到慶幸。他們在慶幸什么?慶幸自己被劃為同族的范圍,不被認為是異族。
呂哲當然是有意執行那樣的政策,對待異族的殘酷和殘忍來展現血腥,致使得到稍微好一些對待的人慶幸自己的“出身”,有研究表明這種政策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讓社會了解到什么是族群區別,也能有效地培養出民族向心力……雖然那是建立在對待異族殘酷的前提上。
極力的宣傳,是宣傳“本來為統一族裔”,也是宣傳“民族向心力”,一種“大家是自己人”的思想正在反復地進行教育。出發點當然是使得華夏疆域內的黔首產生歸屬感,又何嘗不是呂哲在為統治的穩定而努力,同時也是在植入一種極端思想,為華夏族裔都能成為手下“戰刀”繼續開疆擴土而做先期輿論準備。
別談什么民族主義錯誤之類的話題,當代是公元前,沒有什么全球性質的合作組織,更不存在人權的說法,在那種環境下族群對于生存空間的爭奪從來都沒有對錯之分,想要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只有擠壓其它族群。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消滅某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徹底地確定土地的歸屬。
就于呂哲看來,現階段華夏族裔占據人口、文化、科技、生產力上的優勢,那么現階段的華夏族裔就是“天選之民”。若是不珍惜還處于“天選之民”階段的優勢進行最大限度的擴張,等到某個族群超越了華夏族裔,那就是災難的開始。
以呂哲為核心的新興統治階層正在朝一個方向努力,其過程和決策可能會出現不同意思的解讀。但是最終的目標還是極力擴展民族生存空間,為民族可以棲息的疆土增大在征戰著。
征戰的過程中增加了族群的生存空間,有足夠的生存空間也就意味著內部的競爭減少。亦是在征戰中不斷掠奪增加財富,所產生的戰爭紅利可以喂飽大批量的人,先期得到戰爭紅利的是軍方,畢竟是他們拼死拼活地用鮮血和生命作為先鋒。國家疆域的擴展又何嘗不是改善統治集團治下黔首的生活?
所以說,不是呂哲選擇極端的開啟民智方式,是時代的現狀讓呂哲選擇了那樣的方式,及早走上那樣的擴張道路對于華夏族群來說是走到了其它族群的前方。
民族教育在漢國(特指長江區域、以及以南)已經執行了五年,最先接受該方式教育的軍方全盤接受了本民族至上的思想,軍方也在對外開擴中發揮出了解種族博弈的殘酷性,一些原本為幼童現在已經是小伙子的年齡層正在長大,這一代人注定是族群的未來,他們也注定會追隨前輩的行事方針在未來成為開擴族群生存空間的一份子。
漢國強勢崛起,漢國的風尚既是華夏大地目前的主流。屬于漢國“風尚”可以是體現在文化上面,可以是在生活習慣上面,更加可以是在思想上面。弱者有學習強者為什么會變得強大的天性,理所當然秦國對于漢國的動靜雖然做不到了如指掌,但是對于既定的國策怎么都是能猜測出來的。
呂哲在培養“怪獸”,一頭充滿了擴張的“怪獸”,用人的鮮血和掠奪來的財富使得那只“怪獸”充滿了攻擊性,最先遭受傷害的百越諸族已經快到在華夏疆域內絕跡,新的受害者……也就是塞外胡人也在那頭“怪獸”的肆虐下飽受蹂躪。
如果沒有那個實力去抗衡,千萬不要將“怪獸”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特別是那頭“怪獸”還有點理智的情況下。
“以目前大秦的現狀,真正可以發揮的戰爭潛力不多,”李斯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樣的原因,他一直在挖傷疤:“蜀郡、巴郡、漢中郡已經為漢王哲統治兩年,期間并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反抗,哪怕是有動亂也是因為漢王哲在處理住民上的原因。北地郡和上郡自胡人南下之后就成為戰區,人口大量流失的同時生產也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目前而言,能夠發揮出戰爭潛力的只有內史郡。”
所謂蜀郡、巴郡、漢中郡的原住民反抗是什么?其實就是在區分非本族族裔的操作上,漢國的國策是任何事情都優先考慮本族黔首,對待非本族群體則是剝削政策。而蜀郡、巴郡、漢中郡歷來就是族群復雜的區域。除開秦地或是六國的族裔之外,還有巴人、蜀人、羌人和其它很多族裔。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除了巴人和蜀人被認為是本族族群之外,其余各色的族裔都被認為是異族,一場關于生活區域,包括其棲息環境的重新劃分也就開始了,大量不被認為本族黔首的族群遭遇到了驅逐,有暴力也就會有反抗,針對性的鎮壓也就理所當然地發生了。
“后期漢王哲有做過策略改變,接納了一大批已經歸化的族群。但是對于很多族群依然是使用鐵血掠奪政策。”李斯說著說著兩眼似乎都快發光了:“犧牲了那些被認為是異族人的利益形成利益共同體。不得不說那是有效占領的手段,用最短的時間使得多數人認同統治,在其中獲得利益的人群自然是心向漢王哲,那也是為什么三郡之地在極短的時間內樂意被漢王哲統治的原因。”
創造階級矛盾,使之有明顯的區分,再發展斗爭爭取多數人,那都是天朝用爛了的招數,李斯對那一套策略當然不知道根由,可是并不妨礙擁有足夠政治經驗來發現這一項策略的作用。
“快速收拾民心。又用最可行的手段安撫戰爭創傷,對于生產的恢復和民間的民力運用是一種投利的速效手段,中原各地的黔首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接受新的統治集團。不過是一年不到的時間,漢王哲的官員已經實施有效的行政統治。若是在接下來收攏更多有共同利益的家族,增加中原各地的青壯成為士卒的數量,依照漢王哲的擴張手段,他們很快就會不分彼此。”
“我們的戰爭潛力嚴重不足。糧秣更是依賴于漢王哲的支持,不談人口基數上的差距,大肆的征兵已經嚴重破壞本身的生產力。目前還能維持二十余萬軍隊建制是因為漢王哲還在持續不斷供應糧秣,一旦漢王哲卡斷糧秣的支持,我們能有足夠的后勤能力保持二十余萬部隊的軍需用度嗎?”
李斯沒有用專業的術語來介紹歷史的進程,可是他很明顯已經發現到社會環境在變化,最為明顯的是春秋戰國時代那種地域的區別也在淡化,那是隨著漢國官方不斷進行輿論宣傳帶來的成果。
有一種很明顯的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人在呂哲的統治下目光已經轉向對外掠奪,長江以南的黔首是先期獲得對南擴張紅利的人群,因此長江以南的黔首也會是呂哲最堅定的支持者。李斯有理由相信一點,漢軍出塞作戰若是達成征討目標,靠近草原的那批黔首將會是接下來的獲利群體,那么該區域的黔首也必然是轉變為呂哲堅定的支持者。
因為社會狀態的改變,形成的是一種大勢所趨的態勢,李斯在回到咸陽之前收到消息,說是趙國已經在必要的手續上完成與漢國的合并,對此趙地的黔首是一種接受態度。其實從趙地黔首的態度上已經很能發現問題,所代表的是呂哲為首的統治集團治理疆土策略符合民心,因此讓趙地人認為在呂哲的統治下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當然,短期內無法看到效果,也無法判斷事態會不會出現反復。”李斯的語速在加快:“但是借鑒西南三郡的案例,有理由相信只要國家行為的投利政策不轉變為剝削,趙地黔首并不會出現抗拒情緒。”
扶蘇的表情看不出一點什么,他問:“就像是隴西地?隴西依靠大量販售馬匹等牧畜獲利的群體眾多,在利益的趨勢下隴西各氏族率先倒向漢王哲,隨著民間也開始獲利,黔首也甘心為漢王哲所用?”
“依靠利益拉攏,一旦沒有利益的投放,最先出現反叛的必然也會是那批人!”蒙毅有些激動。
李斯并沒有搭理蒙毅,他的心里卻是在暗笑,利之所趨本來就符合人的天性,蒙氏支持扶蘇不也是想出于利益需要,各形各色的人向著一個目標而努力不也是想要獲得想要的利益?
“大批量屬于趙國的官員被收編。軍方很快被吸納到擴張的利益集團,最先接受命令向北,由司馬昂率領的那支趙軍已經在雁門郡接受整編,沒有消息稱那支為數五萬的趙軍有抗拒的現象。地方官員目前也是維穩狀態。因為有漢王哲延續任用各郡縣地方官的例子在,起到的反彈并不是太大。”
扶蘇不懂什么叫“將內部壓力向外施放”,也不懂得什么叫“壓制分歧,尋找共同利益點”,他卻是能看出來呂哲執政的手段并非沒有隱憂,不過就呂哲擴張過于迅速的現狀來看,那卻是目前階段最為適合的選擇。
“作為先期用武力征服的國家,也就是最先被漢國吞并的楚國,原屬于楚國朝堂的各階層、各家族,除開被全面清洗的項氏,大多數都找到了在漢國的位置,有才能的原楚國官僚相續爬上高位,給予的是列國最好的榜樣……”
李斯可沒去談那些被呂哲吸納和收編的原秦國武將和文官,似乎目前在漢方混得最好的人是司馬欣這個原本得不到秦國重用的將領,其余一些將校也有各自的發展。
有太多的例子證明著許多東西了,李斯回到咸陽后也打聽到不少消息,人各有志的情況下也就是蒙氏還在試圖做什么努力,隨著王氏和徐氏歸漢且得到不錯的待遇,更有著隴西的先例在前,秦國的權貴也出現了各自的盤算。
蒙氏不甘心自己的投資沒有收到相應的回報,因此想要掙扎一點完全可以理解,李斯甚至發現到一個現象,那就是有太多的權貴有意識地在營造一種氛圍,似乎是想將蒙氏往火坑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