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七百一十五章:漠南(一)

“這就是沙漠啊?”

“別問我,我也是第一次看見這般景象。☆→頂☆→點☆→小☆→說,”

這里是黃河北岸的一處高那么一點點的土坡,從該處遙望南面,視野透過奔流的黃河水,遠遠看去能夠看見數十里開外的一片黃色景象,那里叫什么名字沒人知曉,不過卻是寬度至少二三十里的沙漠地帶。

現在的黃河水并不是水流帶著巨量沙土的河水,作為華夏民族的母親河,她的水看上去無比的清澈。

黃河水變得渾濁有著歷史很長的故事,大體的來說明是因為關中開創了太多的王朝,建立王朝必然是要起高樓蓋宮殿,不管是什么朝代都對黃河上游進行大肆的樹木砍伐導致水土流失。另外也是歷來關中為兵家必爭之地,數之不清的戰爭也因為建造太多的東西,還有動不動就戰火彌漫,對森林的破壞可以想象。

就目前而言,黃河上游的區域還算是原生態保存良好,漠化地帶并不是那么嚴重,不管是兩岸還是延伸開來的地段還有大量的森林存在,非森林地段也大多為青草植被所覆蓋,不至于讓生態環境是那么的惡劣。

第五騎兵軍團在云中的營地休息了足足的半個月,他們得到來自君王的命令后才繼續向西開拔,目前已經走了十來天的時間。

在河朔區域行軍,以騎兵的速度每天行走五十里絕對沒有任何問題,按理說他們早該抵達沃野了是吧?可是地圖上看去直線的路線是一回事,真正行軍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永遠別都奢望前進的道路上能夠行走直線,也就別想著實際行軍能按照想象的時間來進行判斷。

哪怕是到現代,一旦有點距離的路都不可能形成直線,路從來都是彎彎曲曲。現在為公元前二一五年,有太多的地方為原始風貌。地形從某些方面來說遠要比交通發達的現代復雜上不知道多少倍。

所以要是從歷史文本上看到某個誰日行百里以上,哪怕是騎馬的日行百里,就當是在在看演義故事好了,畢竟古人從來都是對數字不敏感,并且非常喜歡夸大,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又或者是“萬丈高樓平地而起”,不過是一種修飾性質的描述。不然哪怕是現代的一尺也有三十三點三三三三三三三厘米,一萬尺就是三千三百三十三點三三三三三三三米,亞洲的華夏地區有這樣的瀑布嗎?萬丈高樓……那就是至少一萬米以上的樓,那該是什么樣的樓啊!

行走十來天。按照路程來算是走了五百里左右,可是實際上第五騎兵軍團從云中向沃野的直線距離也就拉近了將近二百五十里的距離,真正要行走起來還不知道要走上實際路程的多少里。

站在搞出看九原的地貌,一眼看去小土坡不算少,能夠看到的森林和平地草原就更多了,在一片綠色之下一些黃色的地帶就顯得比較顯眼,要不鐘離眛也不會看了一陣感概,韓信也是看得興致勃勃。

今天的風勢不大,看不見黃沙被狂風吹舞著彌漫的情景。其實要真的風勢夠大。狂風吹拂黃沙的區域也不會太廣除非是遭遇到太難得的機會,不然他們是很難看到風卷著沙漠移動的情況了。

如同以往那樣,韓信所在的建制,也就是第十一騎兵師又被指派為先鋒師。申屠佳這一校是先鋒的五千人,同時鐘離眛這個曲又被作為第十一騎兵師的先鋒曲。

一千多人早就習慣了這樣的任務,反正自韓信歸屬他們這個曲以來,最苦最累的任務都是他們在干。對此倒是有許許多多的認為韓信就是個拖累人的家伙,但是長久擔任先鋒能立的功勞肯定是比較多,在大多數軍官得到晉升之下。沒人再對韓信有什么意見了。

說來也是嘛,進入軍隊當一名武人拿命去搏殺,誰不是為了搏一個好前程?苦點累點都不是什么事,只要能有多多立功的機會,欣喜還來不及呢,誰會嫌棄立功的機會多。

“一路上全部被先鋒軍團犁田似得犁過了,一個敵軍的影子都看不到,這種純粹的行軍真是無聊啊!”鐘離眛從腰間摘下水袋狂飲了一小會,指著西邊方向的位置:“那邊的坡地不少,有些區域都是森林,派去探路的斥候回稟已經找到先鋒軍團走過的地段,不過是一個兩邊隆起的小山谷,有消息稱先鋒軍團在那般打過埋伏戰,似乎是消滅了小二千多人,斥候也確實是在山谷內發現了一些戰場遺留痕跡。”

鐘離眛所說的先鋒軍自然是第一騎兵軍團和王賁所部,他說得多坡地和森林地形也是目前河套區域的多見地形,像是山谷之類的地形卻是并不多見。

比較奇怪的是什么?是韓信經常能聽到呂哲再講述實際戰例的時候,對于山谷地形的重視,軍事戰爭史上,某個交戰區域的山谷必定是最易于埋伏和被埋伏的地形。

韓信不知道呂哲所說的軍事戰爭史講的是一些還沒有發生過的“戰爭”,更加不清楚呂哲講的那些有一部分還是出自小說。現在他一聽到前方某個山谷有戰爭的遺留痕跡,立刻就興趣大漲。

“有這個必要嗎?等待后續部隊進入位置我們便會過去,沒必要現在特地去看吧?”鐘離眛不會理解韓信為什么一聽到有發生過戰事的山谷興趣那么大。

韓信一想也是,也就忍耐下迫不及待要前去實地查看的念頭。至于提醒鐘離眛派人嚴守山谷啦,或者是派斥候前往山谷的另一頭偵查之類的,那些早就已經有了安排,要是等事到臨頭才進行部署,那么漢軍早就誒埋伏上千兒八百遍了。

實際上周邊的胡人部落基本是被漢軍清理得差不多,河套區域內更是有數之不清的漢軍游騎兵小隊在不斷地游動。一旦發現數百人以上的部落,那些游騎兵就會聯系周邊的漢軍,可能是糾結同樣為游騎兵同袍,也可以是聯系路上的友軍,集結起相應的人手就往新發現的胡人部落撲過去。

現在想要發現之前沒有察覺到的胡人部落幾乎是沒有可能,除非是有新的胡人部落向南移動,還得是新南下的胡人部落不清楚合同附近有漢軍的存在,不然誰還前來送人頭?

等待后續部隊到來之前,鐘離眛的這個曲已經吃好干糧、肉蒲之類的食物,戰馬也喂好了草料和飲水。

同一校的余下四千人過來,鐘離眛短暫地向申屠嘉匯報一下情況,隨后讓傳令官吹響了繼續進軍的號角,又是在一陣轟隆的馬蹄聲中遠去。

申屠嘉是很特意地多看了韓信好多眼,他心里好奇地想:“看著似乎對什么迫不及待的樣子,是什么引起了他的興趣?”

“前方有一個山谷地形,先鋒軍在那邊曾經埋伏過一支胡人。”一名隨軍贊畫能看得出申屠嘉的疑惑,就說出了這個答案。

申屠嘉也僅僅是好奇罷了,笑了笑該干么就干么去。

坦率而言,整個第五騎兵軍團誰又不關注韓信呢?畢竟韓信是他們效忠對象的徒弟,除了君王的血脈子嗣之外,小一輩的人就屬韓信與他們的君王最為親密了。

不需要有莫須有的傳言,高級將領哪個不清楚呂哲有心培養韓信,在未來老一輩的將領們身體力衰的時候,韓信必然是漢軍的主力將領,那已經是注定了的。

高級將領知曉了呂哲對韓信的期望,他們對此其實是樂見于成,諸多的軍務安排也自然是刻意給韓信增加重擔,同時也不是沒有私心,在與韓信相處的時候和藹,能夠安插族內小輩或是喜愛的軍官在韓信同建制下也不會放過,畢竟韓信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能搭順風車是極好的事情。

會不會有人產生什么意見?當然是會有人認為韓信的“含金量”過低,可是更多的人都清楚哪怕是韓信發展迅猛也是真的有其功勞,雖然是因為身份特殊的原因得到照顧,但也不是無緣無故被提拔,畢竟出戰之后敵軍也不會因為韓信的身份特殊就不反抗讓其輕易地殺死,韓信在搏殺的時候是處在與同袍相同的環境。

“我們的前方十五里處有一個營地,那里的兩千二百五十駐軍中由于兩千士卒是屬于趙軍的建制,只有一屯兩百五十人是我們的部隊。”

“哦?馬上就不分什么趙軍我軍什么的了,日后都是稱呼為帝,只是序列和番號不同。”

“我是說,從駐地安排趙軍為主力,可以看出這片區域真的是被肅清了,想要遭遇胡人部落比較困難。”

“這樣不好嗎?穩穩當當的抵達沃野,等待廝殺便是。”

說著話,一千騎兵以一種分散的隊形緩緩穿越山谷,山谷之內其實也不是想象中筆挺挺的直道,谷內甚至就不是平坦的地形,森林部分被砍伐出一條寬度約二丈的道路。

“這種地形確實適合打伏擊,”韓信掃視著山谷的環境,慢悠悠地說:“不過……該是多么的慌不擇路才會跑進這種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