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五百二十二章:要“世界大戰”了?(四)

任何時代只要攤上“全國動員”這四個字,那么事態就絕對小不下來。去眼快

所謂的全國動員從字面上來理解一點也不會錯,那是將在冊適合成為士兵的人全部征召起來,以國家形式的整編成為一支又一支軍隊。

適合成為士兵的人可以是年輕力壯的男人,可以是十三四歲的少年,可以是兩鬢斑白的老者。說句不開玩笑的話,現在全世界……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都有將健婦收集起來成為士兵的習慣,像是楚國現在的三十萬軍隊中就有五萬強壯的婦人,趙、燕、魏、韓、齊、秦自然也是軍中存在健婦,連帶呂哲這一次動員起至少一百四十萬軍隊中也有將近十五萬的婦人。

這年頭婦人可不全是什么嬌滴滴的存在,更不是那種大門不出小門不邁的嬌嬌女,從春秋到戰國,乃至于是到了秦一統時期,男人都是打仗家中無論什么活都是女人在做(似乎無論什么時代,除非是富家女,不然誰不用干活?)。

上千年了,長時間沒完沒了的交戰,很多國家都是男人戰死疆場,男人不足了女人上戰場也就成了理所當然。到了春秋末期婦女也開始走上戰場,最典型的就是那誰的妃子什么的也被組成軍隊,那個誰在培養威信的時候把某大王的妃子砍了。

到了此時此刻,女人在軍中可不是護士之類的職務。是拿著兵器像男人一樣那么廝殺的角色,作為一名士兵男人和女人是沒有什么待遇差別的。

“齊婦也在被征召的行列,人數更是多達三十萬!?”呂哲不是在奇怪齊國征召婦女。是訝異齊國女人有那么強壯嗎?

雖說婦女也會被征召成士兵,可是關于征召什么樣的婦女也是有標準的,一般是以能舉起五十斤重的石鎖作為基準。

齊國窮兵黷武啊這是,健婦征召了三十萬,那被征召的男人會有多少???

“最低數量不會少于兩百萬。”蒯通臉色很不對勁,吶吶地舔了舔嘴唇:“齊國總人口該是有八百余萬,四抽一的建軍基準……”

呂哲這邊不止是四抽一了。五百來萬總人口集結起一百四十萬,比起齊王儋可兇殘多了。可是他沒頒布什么全國動員,會這樣的條件集結起那么多人,不就是因為有季度兵這個兵役制度的便利嘛。再則,他是集結起了那么多人沒錯。可是也就是虛張聲勢搞武裝游行,沒想過真的要保持這么多的軍隊數量,至多也就是將軍隊保持在六十萬這個基數,

“那就是說齊國哪怕武裝起兩百萬也不會對國內產生破壞?”呂哲知道齊地經濟發達,一統之戰的時候也沒有被打爛:“可是……不對啊?難道齊國復國之后什么都沒干,是卯足了勁在打造兵器和制作戰袍?”

不是沒可能,呂哲這邊能在兩年之內囤積數量在三百萬件以上的戰袍數量,齊地自古就是織布做衣大國,想要囤積士卒的戰袍可比呂哲這邊方便多了。但是在冶金上齊地那邊似乎并沒有什么優勢。畢竟中原之地已經被華夏民族生活那么久,該被開采的礦石也基本挖得差不多了,那還有足夠的資源在兩年之內制造出足夠兩百萬人需要的兵器。

“他們該不會是學我們在玩威懾吧?”呂哲很不確定的問。

“怎么會?”蒯通顯然有一點思路:“雖然不知道齊國哪來那么多兵器武裝兩百萬軍隊。也不清楚齊國哪里來的那么多糧食養那么多軍隊,但是一旦舉國動員令一下,那就不會是假的。”

齊燕為什么突然結盟,是齊國已經退出了廣陽郡的爭奪,同時齊國還和燕國達成了一系列的協議,其中就有齊人前往遼東和新占領的半島(朝鮮半島)開發礦業的事情。

遼東有大量的鐵礦。朝鮮半島那邊不但有鐵礦還有很豐富的資源,其中就不乏皮毛資源。而齊燕達成協議的事情是大概八個月前。齊國的兵器生產有一定成效不難。不過剛復國的齊國在兩年內囤積兩百萬件以上的戰袍有可能,想要囤積兩百萬以上的兵器就肯定不可能了。事實上齊國征召兩百萬不是在糊弄人的虛張聲勢,但是能列裝兵器的軍隊數量也就是在六十萬上下,其余就該是拿著農具或拿根棍子什么的東西當武器了。

關于糧食,魯齊大地在去年可是迎來了豐收年,齊國只給民間留下必需的糧食,其余全部征繳歸為國有,維持兩百萬人一年的存糧或許有點緊張,可是省一省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呂哲的領地不與齊國接壤,情報系統也是剛建,簡陋的情報部分在目前也就是關注一下楚、秦這兩個直接接壤的大國,對于趙、燕、齊的情報系統建設還是剛鋪開階段。

缺少相應重要的情報,不知道齊國這一次集結兩百萬人是個什么情況沒什么好意外的,他們也很難從不完整的情報上來認清齊國舉國動員的背景和實際需要。

這一次齊國全面動員是本來就計劃好的事情,哪怕沒有會盟事件和傳出呂哲動員百萬軍隊,齊國也會進行舉國動員。

原因?說起來可能有些惡搞,但是絕對不是虛言撰設,是齊國在一統之戰時不戰而降給齊國上下……至少是齊國王室留下了太大的屈辱感,在一種無論如何也要洗刷恥辱找回自尊心的心態趨勢下,齊國本就要趁草原胡人南下的時候大肆攻打秦地。所以吧,齊國舉國動員和這一次會盟真的關系不大,若硬要說有什么關系只不過也是被提前而已。

當然,呂哲這一方是怎么想也不會想到齊國早就拿定主意要舉國動員,情緒上有些緊張的認為與這次會盟有關,是不是個誤會,一時間還不好說。

齊國的全面動員列國顯然也是事先不知情的。

成了齊國盟友的燕國還好,燕王和一干大臣本來就與齊王儋同處一個大營,一問得知齊國早就拿定主意要舉國動員,針對的也是曾經滅了齊國的秦國。燕國一幫人信或不信已經不重要,能做的就是趕緊派人也會燕地發布動員,動員起來的人手一邊做出防御邊境的布置,另外也是做好攻秦的準備。

身在六安旁邊的楚國是被齊國發狠的舉國動員嚇了一大跳,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哪怕是不舉國動員齊國想動楚國,以楚國現在的情況也抵擋不足,索性就信了齊國不是要針對楚國,說是這一次齊國也要讓秦國嘗嘗滅國的滋味。當然,按照齊王儋的說法,呂哲這邊要是不開眼的話,齊國不介意連同呂哲一塊收拾了。

本來已經回去的張良和魏豹在得知齊國發布舉國動員令之后,他倆又是風塵仆仆的跑到思期求見呂哲。

這一次張良和魏豹不是來說別的,甚至壓根就沒有提齊國那邊的事情,就是商議兩國遷都南陽那邊的可能性。

呂哲看著滿臉著急模樣的張良,很難將眼前的張良和歷史記載中的那個“運籌帷幄”的張良當作是同一個人。

現在的張良應該是沒有遭遇太石公,也就是說沒有拿到那部姜子牙的兵書。不過有沒有幫人提鞋獲得兵法不是那么關鍵,最讓呂哲搞不懂的是張良怎么沒有身為智者該有的智慧呢?

張良要是得知呂哲心里的想法肯定是是要苦笑的。很多時候智慧只能達到輔助,在絕對的弱勢下,面對絕對強大的對手,高超的智慧只不過也是做到將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

其實吧,智慧只有在雙方差距不是天差地別的時候才有運用的余地,一只智商無比高的螞蟻面對一頭沒有智慧的大象,能逃過被一腳踩死的命運?好吧,一腳踩不死,大象真的要弄死螞蟻,多踩幾腳也就是了。

呂哲動員,齊國動員,燕國動員,楚國動員……該動員的全部都動員了,而最早執行動員的秦國也受到影響不得不更深一步的動員,結果倒是好了,華夏大地遍地成了兵營。

各方停在原地將近兩個月,會盟的期限只剩下三天之際,楚國在收到有大量呂哲軍向楚國邊境移動的時候最先受不了了。

項梁派出項伯四處奔走,先是去了齊燕聯軍的營盤,最后才來到思期,見到呂哲的時候沒有談到關于大兵壓境的事情,而是將齊、燕、楚、趙各位君王的意見說了出來。

“各方只帶五萬兵馬前往慎,其余兵馬不得靠近會盟一點三十里?”呂哲重復了項伯剛才說的話:“又說各國將陳列在他國邊境的軍隊回撤五十里?”

項伯保持鞠躬行禮的姿勢:“這是各位王上的意思。”

齊燕態度強硬有點資格,可是管列隊的動向純粹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呂哲同意各方只帶五萬兵馬前往會盟地點,對于什么邊境軍隊的問題根本鳥都不鳥。

“關于秦國觀盟,諸王的是什么說法?”呂哲又問。

項伯眉頭深皺,呂哲擺出兵臨楚國邊境的架勢不收回心意,那楚國在會盟上就沒有太大的余地了,要是不想呂哲真的大舉攻打楚國,只能不參合齊燕的圖謀,只能是選擇中立。至于關于秦國那邊嘛……說實話,楚國現在哪有閑工夫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