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地主

【472章】 竹林產業(求訂閱!)

六一過去之后,滇西北的雨季依舊持續進行,而且進入雨季的中期之后,雨勢也是越來越大。

持續不斷的降雨讓‘鏡湖景區’的游客數量有所減少,不過對于那些攝影愛好者以及小資情調十足的長住游客來說,這樣的煙雨天氣最適合在銀杏村欣賞美景和發呆了。

因為瀾滄江和鏡湖的關系,銀杏村并不像滇西北其他一些地區那樣干燥、貧瘠,倒是有點江南水鄉的韻味。尤其是每天雨后太陽很快就會從碧璽一般的天空中冒出來,帶來美輪美奐的彩虹,讓游客們歡呼雀躍。

特別是雨后出現彩虹和雪山金頂,更是讓攝影愛好者和攝影家們紛紛拿著各種機器走出戶外,拍下自己覺得異常美麗的畫面。

琴心是原點的二線大神,雖然他的收入無法達到頂級大神的千萬級別,但是年入百萬的他并沒有什么生存壓力。

自從來到銀杏村參加了原點2011年的年會之后,琴心一下子就愛上了這個安靜、祥和,充滿人情味的小村莊。

在回到家里和父母協商之后,琴心決定在銀杏村租下一套青石小院,過著半隱居的寫作生活。

和其他年輕人喜歡熱鬧、喜歡泡吧、蹦迪截長風文學然不同,琴心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小說世界里,這或許是他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吧?

在銀杏村住下之后,琴心在院子里開辟了兩行菜畦。還養了幾只小雞,每天自己下廚做飯,在風景如畫的鏡湖邊散步。

對于絕大多數的華夏讀書人來說,五柳先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狀態是一種理想。如今的琴心倒是享受到了這種狀態,連帶著他的寫作狀態也變好了許多,讓他覺得自己來到銀杏村的選擇是正確的。

連日來,銀杏村綿延不絕的降雨倒是讓異常愜意,每天欣賞雨景,彩虹。心情好得很。寫作效率也是極高。

琴心已經決定讓父母也到銀杏村長住,畢竟這里的環境可要比江漢城好多了,作為華夏‘四大火爐’的江漢可不是鬧著玩的!

琴心在銀杏村的愜意生活只不過是眾多自由職業者的一個縮影,銀杏村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清新的空氣。給這些藝術工作者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他們自然是有點如魚得水的感覺。

也正是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自由職業者紛紛選擇銀杏村作為自己的創作園地,這些文人的到來讓銀杏村的空氣中都彌漫著濃濃的人文氣息。

因為雨季的緣故,不少產業受到了影響。就是‘鏡湖牧場’的牛奶產量也出現了波動。還好,滇西北的雨季到八月份之后就會逐漸結束,對于鏡湖體系整年的生產計劃影響不大!

馬萬里也是趁此機會,對牧場的防疫措施、設備等等進行更新和加強,用最好狀態迎接雨季過后的豐收秋天!

不過,對于另外的一些產業來說,雨季帶來了更多的希望!

豐沛的降雨讓銀杏村的萬畝竹林迎來了豐收的季節,破土而出的竹筍在竹林中隨處可見,甚至有些幾乎可以用肉眼進行觀察。

《舌尖上的華夏》攝制組這一次來到銀杏村,除了拍攝松茸采集過程以及蕭家的一些畫面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銀杏村的萬畝竹林!

在華夏的傳統文化中,‘竹’擁有著特殊的地位,即便是在現實的經濟發展中,竹林產業對于地方經濟的促進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

竹子可以造紙、充當建筑材料,竹筍可以使用,竹林里還可以放養土雞,……,要說起竹子的好處,可謂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在華南、江南地區,不少生產竹子的地區靠山吃山,依靠竹子發家致富,更是給竹子賦予了更多的含義。

作為反映華夏美食文化背后故事的《舌尖上的華夏》,自然不會錯過銀杏村這片得天獨厚的竹林。

銀杏村的萬畝竹林并不是天生存在,而是蕭家的先輩在過去三百多年的時間里,一點一滴營造出來的。它代表了蕭家先輩與天地抗爭的一段艱辛歷史,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華夏傳統文化在這片竹林體現得淋漓盡致!

《舌尖上的華夏》攝制組拍攝萬畝竹林采挖竹筍的壯觀場面,除了經濟、美食層面的呈現之外,更多的是看重了竹林背后的文化和歷史!

作為國內罕見的高海拔竹林,銀杏村出產的竹筍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在滇西北乃至整個滇南都擁有不小的名氣。

在過去的歲月里,由于交通不便,銀杏村的竹筍要想銷往外地相當困難,更多的只是作為村民們自給自足的一種物質。

很多時候,村民們也就是自己要吃的時候進竹林去挖一點,要不就是曬干了留著日后食用,根本就沒有形成產業意識。

現在,隨著‘鏡湖景區’的開放和‘姚銀高速’的通車,交通瓶頸不在是限制銀杏竹筍的因素,因此今年的銀杏竹筍注定要迎來巨大的發展契機!

因為竹林寺村里的集體財產,再進入雨季之后,除了安排游客進入竹林進行游覽、采挖竹筍的活動之外,村民們大規模采摘竹筍出售的行為已經被限制住了。

對于村委會的決定,村民們絲毫沒有反對,畢竟他們心里也清楚這是應該的。

這也是銀杏村這種宗族力量極為強大的村落才會有這種狀況,若是換成其他的村子,恐怕為了爭奪更多的竹筍,村民們之間的矛盾早就爆發了!

因為村民們大多都忙于自家的產業和在鏡湖體系上班,銀杏村的幾乎沒有多余的勞動力。為此,銀杏村村委會特別招聘了數百名附近村莊的山民,在雨季到來之后專門進入竹林里采挖竹筍。

自從‘鏡湖景區’正式開放以來,鏡湖周邊村寨的山民們也是受益匪淺,別的不說,就是銀杏村各個產業所需要的臨時工,都讓山民們喜笑顏開。銀杏村和鏡湖體系對臨時工向來不吝嗇,依照工種的難易以及工作時間的不同,給予山民100150的報酬,算是極高了!

也正因為如此,銀杏村的快速致富,并沒有引起周邊村寨的紅眼病,鄰里之間的關系良好!

雨季的逐漸深入使得竹林的竹筍產量也是猛增,每天都有數十噸的竹筍被采挖出來,堆在竹林前面的曬場上,蔚為壯觀!

鮮美的竹筍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送到消費者的手中,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因此每天清晨來自于姚州、南詔的蔬菜批發商都會在銀杏村等候最新鮮的竹筍出爐。

以往村民們銷售無門的鮮筍如今成為了搶手貨,5塊錢/公斤的批發價,讓銀杏村每天起碼能夠收獲10萬RMB。在持續不斷地雨季中,這樣的收入基本上不會有停歇,僅此一項,銀杏村在萬畝竹林之中起碼能夠獲得近五百萬的鮮筍銷售收入!

當然,除了出售鮮筍之外,竹林里出產的竹筍更多的是被銀杏村留下了下來,制作成為筍干銷售,這樣雖然多了數道工序,但是卻使得利潤率大大提升!

以‘銀杏特產’網店銷售的五百克包裝筍干售價為30元,即便是刨除了水分含量,售價依舊比出售鮮筍高得多了!

如今,‘銀杏筍干’已經成為了不少消費者的摯愛,擁有著忠實的擁躉,蕭瀟決定今年向村委會采購400噸筍干,用于網絡發售!

每天采挖出來的鮮筍除了一部分出售給姚州、南詔的蔬菜批發商之外,大部分都成為了制作筍干的原料。

在這個夏天,很多游客赫然發現只要天氣晴好的時候,銀杏村的曬場乃至村民的房前屋后、頂樓露臺,都能夠看到那些正在翻曬的竹筍。

借助滇西北高原燦爛的陽光和強烈的紫外線,‘銀杏筍干’的制作過程相當簡單,只需要合適的翻曬就可以了。和不少黑心筍干動用硫磺熏制的情況相比,‘銀杏筍干’算得上是真正的無污染綠色食品,還能盡可能地保留了銀杏竹筍的鮮美滋味,受到消費者的喜愛自在情理之中。

蕭風也是經常在圍脖上向粉絲們發布一些諸如筍干、酸筍、臘肉、火腿以及紅薯干之類的美食制作過程,更是讓粉絲們對于銀杏美食充滿了各種遐想。

根據蕭瀟反饋的信息,自從蕭風的認證圍脖上線之后,‘銀杏特產’網店的銷量呈現了一種不同尋常的增長趨勢,今年甚至有可能會完成5個億的銷售目標,相當于去年的2.5倍!

如今,鮮筍季節還沒有過去,不少消費者已經在詢問今年的筍干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上市?

不得不說,圍脖已經成為了一種影響力極大的自媒體,隨著蕭風粉絲數量的不斷增加,將會給‘銀杏特產’網店帶來更多的客流量和營業收入!

看到筍干的銷售如此火爆,蕭瀟甚至萌生了圍繞萬畝竹林進行系統開發,網絡上的銷售不再局限于筍干這種單一產品,而應該拓展到竹制品、紙制品以及各種民俗手工藝品,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不過,蕭瀟如今執掌‘銀杏特產’網店都有些分身乏術了,這個‘竹林產業’應該交給別人處理才行!

光是想想‘竹林產業’的美好前景,蕭瀟就覺得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