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操江
都爾德輕騎突進,被恭義營全殲于汀州,清軍結結實實吃了個敗仗,追擊的速度明顯慢下來了。
恭義營從容撤退,匯合汪晟等部的主力,護送隆武帝進入江西。
隨著隆武帝的離開,福建不再是明清兩軍的主戰場,只要鄭成功能夠比歷史上更強勢一些,能牽制住更多的清軍,讓明軍能夠守住廣東,這趟福建之行就算圓滿完成了任務。
江西和湖廣,才是將來的主戰場。
在行軍的路上,隆武帝經常默默地出神,汪克凡沒有去打攪他。
吃一塹長一智,隆武帝摔了這么大一個跟頭,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反思,能悟到多少要靠他自己,別人再說也沒有用。
進入江西的第一站,是瑞金縣。
瑞金屬于贛州府,但距離贛州很遠,明清兩軍一時都顧不上這里,屬于軍事上的真空地帶,恭義營趁機休整,逃亡多日的隆武帝也有了喘息的機會。
李四和篆姬正等在瑞金,他們帶來了恭義營急需的軍糧,聽說隆武帝駕臨瑞金,他們兩個都驚呆了。
“這是碰巧的,不可能早就算好了!”李四不理解,不相信,搞不清是怎么回事。
三個月前,汪克凡向他們借了十萬兩銀子的軍費,然后一路轉戰江西,看起來就像毫無目的,沒想到,恭義營竟然在最后關頭跑到汀州,來了一個勤王救駕。
“我都聽說了,就是那花天師算出來的!”篆姬也很興奮。跟汪克凡合作救出隆武帝,意味著抱上了皇帝的大腿。如果抓住機會,真有可能成為大明王朝的官商。
兩個人一起去找汪克凡,那十萬兩銀子已經花了一大半,汪克凡現在正是缺錢的時候,正好雪中送炭,洽談下一步合作。
興沖沖地來到恭義營,汪克凡卻不在,詢問之下才知道。他早就被隆武帝叫去了……
“汪卿,關于江西和湖廣的戰事,你有什么看法?”隆武帝這次還是考校,但已經把汪克凡的評分標準升了一級,汪克凡對這兩個省都比較熟悉,隆武帝想聽聽,他還有什么高明的見解。
“在短期之內。贛州之戰是關鍵,但從長遠來看……”汪克凡突然住口不說,皺起了眉頭。
“怎么?從長遠看有什么不妥?”隆武帝心里一沉,難道汪克凡的看法很悲觀?
“滿清強悍,若集中全國之力攻我一省,無論江西還是湖廣。都難以抵擋。”
汪克凡這句話一吐口,隆武帝立刻露出了失望的神情,沉默了片刻才點點頭,滿清的實力在那擱著,要不是去打張獻忠。南明現在的日子更難過。
南明這個爛攤子,看上去已經無法收拾了。
“陛下寬心。臣有破滿清之策。”
汪克凡這句話一吐口,隆武帝不由得愣住了,這個轉折太突然,他還沒有反應過來。
“滿清雖強,內部卻矛盾重重……”
汪克凡為了這場君臣對策,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開口之后就滔滔不絕。
多爾袞和豪格之間的矛盾,是兩大派系之間的矛盾,雖然多爾袞最后取得了勝利,但滿清也因此遭到重創,等到小皇帝順治長大,和多爾袞之間又有一場斗爭。
而且滿清內部還有其他的各種矛盾,比如漢族官員和滿族官員的矛盾,漢人官員內部的矛盾……滿清雖然占領的地盤很大,但同時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個落后的漁獵民族,突然要統治一個龐大的帝國,面對的是另一種困難,比軍事問題更難解決。
總而言之,汪克凡向隆武帝指出,滿清是一只紙老虎,雖然一時強大,但終歸會被打敗,抗清斗爭是一場持久戰。
一定要讓隆武帝明白,速勝論和投降論都是要不得的。
“滿清強悍,若全力來攻,江西和湖廣只能當做緩沖地帶,關鍵是要守住兩廣……”
李定國能夠對抗滿清十多年,就是有云貴兩省作為大后方,南明現在是一盤散沙,只靠一個省的力量抗清會被個個擊破,需要一塊穩固的后方基地,能夠支持長期戰爭的消耗。
這是非常務實的分析,隆武帝聽得很認真。
以湖廣、江西為戰略緩沖,在廣東和廣西經營大后方,這就有了個基本思路。
但是,這個方案只守不攻,似乎有點太保守,只憑兩廣對抗全國,互相比消耗,最后還是會輸。
“滿清與我大明所爭的,其實就是一條長江……”
決定戰爭勝負的,除了軍隊之外,關鍵在于后勤,想要打贏一場戰爭,必須要有足夠的糧餉,還得順利地運到前線。
到了明朝末年,中國的經濟中心已經南移,而且北方經過多年戰亂,基本上已經打爛了,各地抗清斗爭此起彼伏,為滿清提供不了多少戰爭資源。
這場戰爭的勝負,關鍵在于長江沿線。
在康熙年間,以三藩、河務、漕運為三大事,漕運是維持滿清統治的大動脈,沒有江浙和南直隸的輸血,北京的八旗兵直接就餓死了,可見江浙和南直隸的重要性。
湖廣是糧倉,江浙和南直隸是錢袋子,把這兩個地方打爛了,滿清就沒有能力大舉南下。
在兩廣經營后方,在長江沿線與清軍拉鋸戰,有鄭成功、魯王朱以海、四川的大西軍在側翼騷擾,這就是汪克凡的基本思路。
等到把清軍趕過長江,南方的經濟實力將逐步發揮優勢,勝負的天平將向明軍一方傾斜。
“長江,長江……”隆武帝喃喃念叨著,眼睛亮了起來,這個計劃的關鍵,是要有一支精銳之師,轉戰大江南北,能夠殺到南直隸腹地,把清軍的后方變成戰場。
隆武帝當仁不讓,已經把經營兩廣,統馭全局的責任擱在自己的肩膀上,而長江沿線的戰事,該由誰來擔此重任呢?
“汪卿,你可是在自薦么?”
話說到這個份上,隆武帝當然明白了,汪克凡再次跪下,鄭重其事地行了個大禮。
“臣汪克凡不才,愿為一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