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這戲拍完了,賈鴻漸也沒有馬上就會國去看,畢竟這都是什么年代了,很多事兒咱們已經不用急急忙忙的飛來飛去的跟項目了好么!本來華夏高科他們就有一個自己的海底電纜,這幾年里面老爹他們又拍板給追加了一條跨海的海底電纜,在這么一個情況下,光是華夏高科自己用來在中美兩端進行傳輸數據的話,那真是太方便太飛速了!這么一個戲拍好了之后,開始進行后期制作,剪輯好了一集,立刻就進行配樂以及各種配字幕,然后直接通過網絡就能發到賈鴻漸這邊來,賈鴻漸那基本上每天都能跟追電視劇一樣的看到新的一集,而且他人還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這多爽!
這看到了后期制作出來的成品呢,不得不說跟賈鴻漸之前看到的拍攝中的那些鏡頭感覺真心不一樣!為啥?因為之前拍攝的畢竟只是拍攝而已,說不好聽的就是積攢素材而已!而且很多時候拍攝會動用好幾臺機器,而賈鴻漸只是會看一臺監視器,所以哪怕是對話看到的角度也是固定的,不想是剪輯好的電視劇那樣會根據說話的人不同而變換成不同的角度!更不用說的是,當初拍攝的時候很多都不是按照時間順序來的,這就導致了實際上哪怕賈鴻漸腦子里面知道故事情節,可是實際上拍攝的時候,監視器里的畫面以及演員們演的東西在賈鴻漸腦子里留下的印象卻全都是片段,并不能夠前后連接到一起!
當時賈鴻漸之前看到的東西,那就像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玩意兒,而且這些玩意兒呢還夾雜了大量大量的“干擾信息”,也就是有很多最后會用不到的素材,這樣一來當然讓賈鴻漸不看最終的成片就不知道這戲會拍成什么樣子的了。甚至都別說是他了。就算是演員甚至是導演,那都可能在看到成片之前都不知道這片子最后會怎么樣——畢竟很多時候這剪輯的人不一定就是導演!就像是以前諾蘭拍的片兒,還有的是賈鴻漸來剪的呢!這諾蘭如果不插手的話。他也不知道這戲剪出來是什么樣啊,最多就是回頭他自己來剪輯弄一個所謂的“導演剪輯版”而已!
話說回來。賈鴻漸此時看到的這么一個成片,那效果還真不錯。當然了,首先來說整體的思路那是跟賈鴻漸構架的故事情節差不多的,但是在表現力上面來說,真心比賈鴻漸腦袋里面曾經想象的那些不完整的畫面是強多了!賈鴻漸以前想到的那些畫面,只是腦袋里面大概有了這么一個劇情的構思,然后就大概的按照這么一個構思想了一下演員大概在什么環境下做了什么動作說了什么話。怎么說咱賈鴻漸那也是當過導演的人,這么一些能力那還是有的。可能因為他賈鴻漸不是科班出身的原因。別的導演比如說李安拍戲,那就追求的是一個感覺。他可能拍攝之前一點計劃都沒有,到了現場開拍了,那就讓演員們一遍遍的演,看他李安什么時候覺得好像眼前的就是他想要的感覺了,這才算過了。但是賈鴻漸不一樣,他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被開發過這種“感覺”,所以他拍電影的時候很多是帶著一種外行人的習慣或者說理工科人的習慣——先有建筑圖才能照著弄啊!
當然了,賈鴻漸很多時候那是充分發揮他重生者的優勢。那都是腦袋里面有一個可以對照可以借鑒的電影的一個大概概念,然后才開拍自己的電影的。腦袋中的這么一個大概的概念呢,那也就是大概在什么什么環境之下。演員們互相之間做出來了什么什么動作,完成了什么什么鏡頭,進行了什么什么對話。而他還拍過一些屬于他自己的電影,比如說《貝魯奇一家的戰爭》,在這么一部戲里面,他就是在腦袋里面想了大概的場景等等東西之后,再轉變為了劇本以及分鏡頭腳本,可以說劇本和分鏡頭腳本,那就是把他賈鴻漸腦袋里面想象的那么一個場景描述給演員以及各種幕后工作人員的一個過程一個載體!
那賈鴻漸是怎么有最初的那么一種想象的?很簡單。咱看了這么多年的好萊塢大片兒,難道隨便擬個套路還擬不出來么?美國的好萊塢大片兒。那有多少都是有套路的,咱不說要獨創出來一個從來沒有過的經典之作。但是起碼按照別人那種不出錯的套路來,這總沒問題吧?了不起咱們在節奏上或者敘事上沒有什么太多亮眼的東西,保持在一個平均水平不就完了么?別的咱們還可以靠著咱們的優勢來彌補不是?可以通過選材可以通過營銷等等一系列的東西來彌補咱們自身專業素質上某些方面的不足!
可以說也就是因為這樣,賈鴻漸跟李安不同的就是,他作為導演甚至制片人的時候,那是特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從這么一點來說,他沒有人家李安的那種“感覺”,導致他真的要自己上手的話,可能完全沒辦法拍的像是李安那么文藝——他涉足過最文藝的影片,那也不過就是跟諾蘭合作的《唐三藏》而已,而這么一個片兒還是人家諾蘭當導演,他賈鴻漸只是幫忙寫劇本以及當制片人而已。但是他這么一個特色那也是有好處的,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同時也不會跟什么藝術家似的對于一些虛無縹緲的細節要求的那么那么嚴格。也許這是源于他做工業產品的一個習慣——大工業生產的產品不需要完美,需要的是及格然后大批量生產!根據各種產品的定位,及格線可以很高,但是不需要在生產過程中精益求精,百萬個產品達到三個不良產品之內的這么一個良品率,那就已經夠了!
所以像是現在這么一個電視劇,哪怕不是他賈鴻漸剪輯的,甚至不是他導演的,但是感覺達到了他心里的及格線之后,他還是覺得挺滿意的。在這么一部戲里面,那成建州的演技當然不能說多好,肯定沒辦法跟國內各種老戲骨各種表演藝術家去比,甚至這成建州的演戲風格還很流于表面,很有點呆灣偶像劇演戲的那么一種套路。但是沒關系,咱們這戲本來就不是什么要讓演員們沖擊什么什么獎項,不是讓演員們沖著老藝術家的路子去的!咱們這片子還是設定為了面對觀眾,還是要給觀眾看的,所以能讓觀眾看的開心,不要讓觀眾來挑剔演技,那就已經行了!外加表達一些賈鴻漸想要表達的對于社會的那么一些思考,也就足夠了!畢竟咱沒有想著要靠著這么一部戲吃一輩子啊,沒想過要靠著這么一個戲給自己弄一個老藝術家的稱號啊!
在這么一部戲里面,可以說把賈鴻漸想要表現的東西都表現出來了——首先是小朋友們的各種樸實和各種努力。這些小朋友演員們,本來就是農村孩子,就算不是留守兒童,那也跟城里孩子差距比較大,可以說懂事是真的早!基本上每個孩子在拍戲的時候,那真是特別努力,一點都沒有偷懶的時候,甚至一些孩子在白天訓練之后,晚上回家還各種練運球,為的就是拍戲的時候能夠更加熟練!雖然她們并沒有什么演技,但是每次拍戲之前給她們做好了心理建設,帶著她們進入了那么一種情景之后,她們表現出來的那種純真和樸實,在鏡頭上看起來真心讓人感慨!
可以說整個前半部戲,那就是一個下鄉來工作的城市體育老師,帶著一群小學女生們快樂的練習籃球的故事,那真是有一種類似田園風格的感覺!讓賈鴻漸看了都會有一種看了劇仿佛就像是從日常快節奏繁忙的生活中解脫了出來,仿佛自己也跟著鏡頭去到了那么一個風景秀麗的山村似的!接著到了下半部劇,大家發現市里面要舉行一個比賽,女生們頓時好勝心就起來了。哪怕體育老師本來只是想帶她們去見識一下而已,根本沒想到能拿名次,但是這些淳樸的小學女生們卻一個個主動的表示一定要拿冠軍!因為她們想要證明自己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
這么一種爭強好勝的心,當出現在這么一個時候的時候,本身可能會給人有一點突兀的感覺。但是實際上琢磨下來,那卻能給人一種心酸!因為這些孩子為什么要跟城市里的孩子較勁?因為在劇中她們幾乎百分百的人,將來都會輟學然后去城市里面打工!而在這么一個時候,跟她們同齡的城市孩子卻可以安安穩穩什么事情都沒有的繼續在學校里面上學!這讓她們怎么能夠不嫉妒?農村的孩子早當家,她們很早就已經意識到了這種不平等了!所以在這么一個籃球賽上證明自己非要奪冠不可,實際上就是她們一種類似在絕望中掙扎和拼搏的那么一種趕腳!哪怕這種絕望中的掙扎和拼搏,可能跟改變命運一點關系都沒有,但是她們就是想要爭取一下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