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重生傳

第兩千六百一三章 差異

其實賈鴻漸也挺好奇的,美國人怎么能看懂一個這么“國”的電影呢?說實在的,這樣的一部電影歷史上在國那都不怎么討好。甚至都不說是在大陸了,在港港這樣的一個武俠電影曾經非常興盛的地方,那也是相當的不受寵。別說是港港上映這部片是在得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之前了,就是之后港港那邊的院線又趁著得獎的東風再上映了一遍,結果票房還是難看的一塌糊涂!為什么?

同時大陸這邊票房也難看,如果賈鴻漸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只有一千多萬。為什么大陸這邊的票房也很不盡如人意呢?賈鴻漸覺得這就是故事本身的原因以及觀眾口味的原因——說白了,這部《臥虎藏龍》本身的作者王度廬那就是老一輩的武俠小說家,而且這部《臥虎藏龍》呢,還是38年到45年之間的時代里面寫出來的,這玩意兒寫的能有6070年代的金庸古龍他們一代寫的好看么?

說句不好聽的,3040年代的時候,那武俠小說的商業化套路都還沒有摸清楚呢!本來那個時候的武俠小說就是嬰兒一樣的牙牙學語,讓它們一下能夠舌燦蓮花的忽人,這怎么可能呢?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了之后,到了金庸的那一代人,武俠小說的整體商業構架就已經發展的差不多成熟了,然后一下就出來了一批不錯的武俠小說家。同時呢,那個時代的武俠小說家寫的小說,整體也是符合那個時代人的心理特征的。說白了,就是在一個快速發展的年代,在大家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大家愿意看的當然是一個主角能夠不斷成長的故事了!

同樣類比一下,日本的動畫漫畫,在7080年代的時候,那主角都是多熱血的啊?甚至90年代的時候還是這樣,但是到了00年代呢?隨著日本的經濟一路低迷。當年輕人發現了努力也沒什么好結果也出不了頭之后,各種廢萌私宅沒用的主角也就越來越多!王度廬的小說是在什么年代寫的?是在一個被日本入侵的年代寫的,人家作者當年是處在一個什么樣的年代,人家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心理?如果硬要說的話,王度廬的那種風以及小說里面的意境,其實更適合像是日本那種經濟遲遲不發展的國家!或者適合的是19世紀末。資本主義國家里面水深火熱各種矛盾頻發,資本家找來私人武裝拿著沖鋒槍突突突工人的時候,這種批判社會桎梏之類的才能“振聾發聵”!

而大陸這邊呢?大陸這邊90年代00年代那正是高速發展的年代,哪怕經歷了大下崗,可是這社會整體還是在輕裝的快速進步,在這個時候大家都忙著賺錢。大家都覺得未來有無限可能!而在這個時候李安拍出來一個這么李慕白無奈的故事?這誰愛看?哪怕就算是《泰坦尼克號》那么樣的一個悲劇,起碼還有刻骨銘心的愛情在里面,起碼還可以忽一下年輕人情侶來看!可是這個《臥虎藏龍》適合年輕情侶看么?這《臥虎藏龍》里面就只有深深的無奈!

這么一個東西怎么可能會引起大陸人民的喜愛呢?而且節奏還是特別慢的3040年代的武俠小說的節奏,現代的節奏多快啊?哪怕是金庸他們的小說在這個年代那都是要加快節奏才能行的,更何況是七十年前的小說呢?所以總體說來,這《臥虎藏龍》那就是一方面又老套,節奏又慢。另外一方面連核心價值觀都跟現代人的不同,這怎么來賺錢?

更不用說的是那種吊鋼絲的武打動作,可能外國人看的還挺新奇的,還覺得特別牛掰。可是在國人看來,這些鋼絲吊的除了高了點瀟灑了點,還有什么很特殊的地方?從本質上說跟70年代的港港武打片有什么區別?人家程龍在80年代的時候,還開創了一個自己的諧趣武打風格,還要把很多現代格斗的技術以及技巧用到電影里,還需要用密集的快速剪輯來加快鏡頭和鏡頭之間的間隔,還需要做出來那種拳拳到肉以及暴風驟雨一樣的攻擊。所以說這種老套的《臥虎藏龍》的打斗根本不能滿足國人需求啊!

這點來說,賈鴻漸腳著跟武打片兒在新世紀的前途差不多。實際上在程龍等人漸漸老去了之后,港港的功夫片兒武打片兒那也是在漸漸的衰落。一方面呢,是由于人才越來越凋零,畢竟越來越少的新人演員能夠跟以前的演員一樣都有武術底或者相關的苦練底。然后再另外一方面呢,那就是武打片兒的打斗套路玩的有點讓人看膩了。

本來賈鴻漸是覺得,這種武打片兒要繼續下去呢,要么就要走類似甄紫丹的那種“真實系”外加“混合系”的綜合格斗的路,也就是更加強調拳拳到肉,更加像是擂臺無限之格斗的趕腳,總而言之呢,就是要招數要換層皮,顯得更加的現代化更加的時髦,要么另外一方面呢,這武打片兒就要靠著以前的套路來尋找到符合現代人心情的故事。就像是《問》的幾部電影,之所以票房不錯,不就是因為片里面的那種“打外國人”的套路一直很符合國人的審美么?不是一直很符合國人心里的那種潛在的“火山”么?

所以,不管從心理層面還是武打動作的技術層面來說,李安拍的這玩意兒呢都不太能夠吸引大陸以及港港觀眾的興趣。而像是什么傳統的封建禮教害死人啊,什么包辦婚姻不幸福啊,什么這個什么那個的啊,這些玩意兒早就在大陸一建國就基本上全面廢除了好么,國大陸早就開始說婦女也能頂半邊天了,這邊的婦女地位基本上已經可以說是世界頂尖的高了好不好!歐美日本那邊結婚老婆還要跟夫姓呢,港港到了70年代才廢除了一夫多妻的制度,所以說李安拍的這種李慕白跟紅顏知己之間的那種糾葛,這到底怎么能夠吸引人呢?說句不好聽的,跟大陸這邊的人看,那感覺就是一個老掉牙的社會批判片兒!

不過呢,這樣的一個片給美國人看看,還是挺有異域風情的,相對來說給國人看的話,就有點類似于像是西部片的那種趕腳——一個講述西部的資本主義世界如何的無法無天,如何的殺人越貨,善良人都會被變成了惡人的片……這聽起來是不是類型差不多?這種片兒可能美國人看來會覺得很無聊,但是國人看起來可能就會覺得挺有意思的,不是么?

其實想到了這里的時候,賈鴻漸想著吧,這片兒其實都沒什么必要在港港和大陸上映,因為上映了票房也不高,真心有點花了大力氣結果還不賺錢的趕腳。雖然從某些角度來說蚊腿兒也是肉,可是問題在于這個檔期咱們讓給別的片——比如說諾蘭的片,這會咋樣呢?搞不好就能賺更多的錢啊!

而且這次的片呢,是他賈鴻漸投資的,用的是大陸那邊的資金,確切的說是他賈鴻漸自己的資金。因此這個片兒要真說起來,那還真是合拍片兒,雖然說工作人員有呆灣的有港港的,但是資金是大陸的啊,而且演員里面大陸的也不少,基層的職員里面大陸的也不少。于是這么算起來的話,在大陸算是合拍片,然后在奧斯卡這邊的學院看起來呢,這個片也只能算是大陸才有資格提交的片兒——反正呆灣啊港港啊想要提交都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提交了學會也會否掉的。

不過說起來的話,這《臥虎藏龍》貌似能夠參加來年2月份的奧斯卡?賈鴻漸就在這么想著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一個事兒——那就是他在這個片里面是要作為制作人而掛名的吧?如果是作為制作人的話,到時候奧斯卡的頒獎典禮……他要不要去呢?要知道一般來說像是什么最佳影片之類的,上去領獎的應該都是制作人吧?只有最佳導演才是導演本人上去領的?那么最佳外語電影這樣的獎項,到時候是他賈鴻漸上去領呢,還是李安呢?

如果是他賈鴻漸上去領的話……這還挺有意思的,有沒有?到時候搞不好還可以帶著靜過去玩兒一圈兒啊!這也算是加入了好萊塢的圈了吧?這也算是以后能在好萊塢圈里面小有名氣了吧?想到了這里,賈鴻漸趕緊就找卡森伯格開始問起來奧斯卡報名的事兒。結果一了解才知道,這最佳影片要報名呢,首先是要在美國這邊上映過的才行,然后還要由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選送”!這也就是說,如果大陸那邊不選送《臥虎藏龍》的話,賈鴻漸他們自己報名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