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NO.322袁熙渡口攔周郎
書名:
大喬欲久居荊襄,龐山民并無意見,之前于吳郡之時,大喬孫紹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后又為避孫權而遷徙柴桑,可居周郎府上,這坊間傳言亦是不好,如今來了荊襄,大喬到可以與吳夫人同住,且龐山民欲興兵汝南,原本亦要將孫紹遣回荊襄,屆時一家團聚,倒也不錯。
龐山民想都沒想便應下了孫尚香所請,吳夫人聞言,頗為贊許的看了龐山民一眼,心中卻是一陣黯然。
江東孫氏雖盛極一時,然而這家中卻始終難以體會到真正的親情,昔日孫權應下龐山民,質母長沙之事,已令吳夫人有些心灰意冷,若孫策尚在,便是戰至一兵一卒,也必不肯受如此屈辱,來長沙前,吳夫人已經做好了受人欺辱的準備,可來了之后,卻發現龐山民此番作為,并非是為了諸侯征戰,為荊襄增添以勝江東的籌碼,龐山民政務繁忙,卻時常來吳夫人處拜見,一應所求,無有不應,視其如親母一般,這般心情,自孫策死后,吳夫人鮮有體會。
或許孫策只擅兵事,于政道并無建樹,可作為一個兒子,孫策極為孝順,來長沙之后,吳夫人也算想開了,龐山民亦是孫尚香夫婿,乃其半子,上天讓她最喜愛的兒子英年早逝,便又給了她一個女婿,以享天倫。
一頓飯吃的賓主盡歡,大喬面上清冷之色,亦散去不少,龐山民看過大喬幾眼之后,心中稍安,這女子一生命苦,如今到了荊襄,待孫紹歸來,也可過一段舒心日子了。
袁熙快馬加鞭,終于在周瑜登船之前,將江東一行,攔截下來,甘寧于渡口處見袁熙至。心中好奇不已,忙命信使快馬將此事通報龐山民。
袁熙氣喘噓噓,短短數語便將先前龐山民提議,告知周瑜,周瑜聞言,皺眉不語,若說之前袁紹統領河北之時,周瑜倒也有與袁紹結盟的想法。可今時今日。周瑜還真有些看不上這日漸衰弱的河北袁氏了。
若袁紹三子可團結一心,共抗曹操,也還罷了。然而河北當下,若非曹操大軍相逼,早就自亂陣腳。同室操戈了,此內憂外患的袁氏,并非江東盟友的最好選擇。
周瑜思索片刻,對袁熙笑道:“先生適才所言,乃山民所教?”
袁熙點了點頭,又道:“上將軍曾言,若我河北可廣出錢糧,江東便可及早攻略之前所圖州郡,反正江東如今已與曹操結怨。提早興兵,無非是怨恨更深一些,對江東而言無傷大雅,卻可救我河北,亂曹操根基。”
焉知不是龐山民之計?
周瑜心頭冷笑,什么叫怨恨更深一些?若是江東趁曹操顧此失彼,提早出兵。勝了還好,一旦事敗,以那曹操心性,定先清算趁亂偷雞摸狗之人,若曹操用兵。江東于江北之地,皆難保全。龐山民使袁熙如此行事,那荊襄可不出一分力氣,觀三家諸侯交戰,倒是打的大好算盤。
只是若如今拒絕,那河北敗亡指日可待,若袁氏敗,曹操便可空出手來,專心對付聯盟諸侯,江東開疆拓土的想法,怕是更要付之一炬了,且如今還是給袁氏雪中送炭的機會,若江東出兵,使得曹操一時間難下河北,袁氏日后,亦會對江東感恩戴德,河北盛產戰馬,若可保全袁氏,江東戰馬的供應,亦當源源不絕。
周瑜發現,一時間竟有些難以取舍,皺眉思索半晌,周瑜對袁熙道:“此事周某倒是愿幫顯奕,只是周某不知,計乃山民所設,他這設計之人,居然毫無表示?”
“得上將軍一計,袁某已是知足。”袁熙聞言苦笑,對周瑜道:“先前袁某于堂上之事,遭上將軍厭惡,如今肯伸援手,仁至義盡……”
“此關乎河北存亡之事,若顯奕可放下臉面,苦苦求之,以山民仁厚,必生惻隱之心,我兩家諸侯,同幫河北,比之江東獨自用兵,勝算更大!”周瑜說罷,袁熙眼前一亮,繼而搖了搖頭道:“何敢再去求上將軍相助?”
“區區臉面重要,還是你河北數十萬百姓,軍馬的性命重要?”周瑜見袁熙猶豫不決,冷笑一聲道:“既是諸侯征戰,顯奕還是不要如此天真的好!”
袁熙聞言,咬了咬牙道:“既如此,若周都督肯出兵攻曹,袁某就算拋下臉面不要,也必說得上將軍用兵,大不了袁某便賴在荊襄了!”
周瑜聞言笑道:“山民辯術不俗,憑顯奕一人,怕是難以勸動,之前周某曾聞,顯奕欲使甄氏女遠嫁荊襄,唯今之際,顯奕當使美人計誘之!”
袁熙聞言,連連點頭,對周瑜道:“這便使人召甄氏前來,商議聯姻之事,若我河北亦有人可與上將軍聯姻,荊襄一旦出兵,河北當保無虞!”
周瑜聞言心中暗笑,龐山民與孫尚香結親之時,江東也是一般想法,欲借龐山民東風,努力發展自身民生,商貿,可后來這民生,商貿卻是一年不如一年,如今周瑜已然明白,這使女嫁荊襄,絕非什么好事,那龐山民執拗起來,可是不講情面。
不過若袁,龐結親,曹操亦會為之忌憚,于周瑜眼中,眼下最緊要的事情,是攻占江北土地,只要能讓曹操惡心的事情,周瑜都樂得去做這個推手。
想到此處,周瑜對袁熙笑道:“我江東何時出兵,自會派人往顯奕處傳遞消息,此番周某回去,便會于廬江陳兵數萬,以解袁氏河北之圍,只是顯奕當知,我江東今年來,征戰無數,已不似先前那般富庶,這該予我江東的軍需費用,你河北也要幫襯一些。”
“都督所言,顯奕不敢忘記。”袁熙聞言不禁大喜,與周瑜拜別之后,當下便命下人渡江,快馬奔赴河北,送甄宓于龐山民府上,袁熙相信,以甄宓美貌,這龐山民不消多久,便會對其聽之任之,如今甄家一族,多在袁家效力,若有差遣,甄宓念及家人安危,又怎敢忤逆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