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萬丈高樓平地起六百零一章京都新主(第二更)
瀨田川從琵琶湖流出,但此水流經京都之地,又更名為宇治川,最后注入大坂灣。
當年在宇治川之畔,征夷大將軍的木曾義仲,就是在此敗于源賴朝的軍勢,王圖霸業一朝成空,自己亦一朝送了性命。
戰馬打著響鼻,噴吐著白氣,大股大股武田軍騎馬武士們,皆靜靜駐馬于長橋前。
川邊的飛鳥長鳴,亦是在打量著這群從東國來的遠客。
武田家一員四十多歲的足輕大將看著,這仿佛深鎖于云霧之中的瀨田長橋,忽然之間突然嗚嗚地哭起。
眾人皆是不明所以,出言問去。
這名武士手指著瀨田長橋,言道:“當年先主公曾遺言,要踏過此橋,將他的旗幟在京都豎起來。”
橋下潺潺河川,想起武田家自信玄起,就確立上洛攻略的方向,歷經十數年,三代家督之努力,而今終于看見京都,上洛霸業就在眼前。
瀨田川現已就在眼前,這一步過去,就是京都。
小山田信茂此刻,亦不禁肅然而起,他將右臂一揮,大呼言道:“過橋!”
言罷小山田信茂將馬鞭一抽,率先策馬過橋,成為了武田家率先進入京都的大將。
濃霧破盡。
馬蹄聲咚咚地,踏在木橋上,插著武田菱武田軍騎馬隊豎列,橫過瀨田長橋,隊中一片寂然無聲。
騎馬武士一個個將背心聳直,威然而視。
瀨田長橋一邊,少許路人,見到一支威武雄壯的大軍。進入京都。
而那鮮艷的武田菱,猶如烈火燃燒一般耀眼。
頓時京都百姓奔走相告:“武田上洛了!”
“武田上洛了!”
京都百姓在這個初冬的清晨,聽到這個消息,隨即擴散。
這個呼聲,從瀨田長橋起。一路遍布,回蕩在京都的大街小巷之中。
二條城的城垣上。
金閣寺的殘垣斷璧上。
京都大大小小的佛寺古剎之間。
所有人以復雜的心情,消化這個消息。
而京都公卿,百姓,奔至城外看著這隊肅裝而入的騎馬軍團。這天下新的霸主,蒞臨京都。
聞之京都已入自己掌握之后。
李曉,武田信繁皆是松了一口氣,當下將軍勢停下,一面等候從甲斐出發,已在路上的足利義昭,武田信勝二人。
一面書信給近畿附近各大豪族。要他們來京都祝賀武田家上洛之事。
亦可通過此,來檢查這些豪族的忠誠度,若是不來者,就以織田余黨而輪,一律出兵剿平。
當下近畿豪族無有不從。武田家未費一兵一卒,已將近畿五國納入掌控之中。
“吾武田并非當年的木曾義昌,乃是仁義之師,解民倒懸而來,故而進入京都之后,軍紀嚴明。請公方殿放心。”
武田家家督,十四歲的武田信勝,如是對足利義昭言道。
足利義昭看著這位少年。不由想起了他打過交道的武田信虎。
小小年紀有股英睿之氣,將來必然是一個如他祖父,父親一般的雄主,武田家四代沒有一個暗主。
足利義昭如是想到。
“公方殿,御輦已到了。”京極高次一臉恭敬地足利義昭言道。
足利義昭微微一笑,對這位武田家家督。言道:“坂蕩之下方見忠臣,吾能夠重返京都。多賴武田一族協力。”
武田信勝回答言道:“公方殿言重。”
說罷,足利義昭起身上了御輦,上百名幕府武士隨駕而行。
目送足利義昭后,武田信豐看著足利義昭座駕,對武田信勝,言道:“御館大人,吾武田打下了天下,卻終而讓足利家,坐享其成。”
“正所謂,時易位易,天下人之位,有實力者居之,眼下公方殿權勢已薄,吾武田亦是到了,革舊布新的時候了。”
武田信勝雙目一凝,雙目之中厲色一抹而過。
隨即又恢復了少年人的樣子,武田信勝一字一句地言道:“叔父,大義名分,武家法度,亦不可違背,公方殿沒有失德的地方,豈可輕言廢立。若是誰的權勢強,誰可居之天下,那么應仁之亂重現矣。”
武田信豐搖了搖頭,顯然不同意武田信勝之言,言道:“御館大人,我看看來是該給閣下,換個學問僧了。”
“也罷,我還是啟程吧,速速上洛,不要令父親大人,近衛少將他們等候太久。”
武田信豐絲毫沒有注意到,武田信勝眼中的怒色,自顧言道。
現今拿下京都之后,關東亦無需武田信豐鎮守,故而他陪同武田信勝入京,隨行還有關東大名入京武田家道賀的隊伍,熙熙攘攘有上萬人之多。
這一次北條,伊達兩家家督,北條氏政,伊達輝宗亦心知天下局勢已定,不可再留在本國,以作怠慢,當下亦是入京參賀。
“我們亦是上馬吧。”武田信勝言道,說完拒絕了側近的攙扶,獨力上馬,奮揚一鞭,兩千甲斐精銳隨著武田信勝在后前進。
足利義昭,武田信勝日夜不停,走中山道,經甲斐,信濃,美濃,近江,一路來到草津方才停下。
這時武田信繁,李曉率領,武田軍家臣,以及歸附的數百近畿豪族,加上德川,佐竹,最上,宇都宮等關東大名,迎候足利義昭,武田信勝的到來。
甚至連九州的島津,大友,龍造寺,四國的長宗我部,都派出使者,最后連毛利家家督毛利輝元本人亦是親自到場,迎候在足利義昭的御輦之前。
現年四十三歲的足利義昭走下御輦時,亦有幾分抑制不住激動之情,自兄長足利義輝被殺后,足利義昭輾轉各地,而后被織田家放逐,足利義昭又開了了流浪生涯。
現在足利義昭早已是滿面風霜之色,雙鬢斑白之容。
在織田勢大之時,足利義昭幾乎以為無望回到京都了,眼下再次踏上京都,怎能不令倍感激動。
當下足利義昭亦是失控,手撫著御輦言道:“這一番我再也不走了。”
見足利義昭垂淚,毛利輝元,北條氏政,伊達輝宗,最上義光等大名,連忙一起上前安慰。
而武田信繁,武田信豐他們則是在一旁冷眼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