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xshuquge
霍、葛二人無意出任首輔之位,劉備不得已向侍臣征詢意見。
黃昏時分,殘陽透過窗臺,照入屋內。
劉備靠坐在榻上,臉色蠟黃,聲音低沉了許多。
“子華靠近些!”
“臣在!”
武漢尹守司馬芝上前幾步,距離劉備四五步才停下。
“卿自任武漢尹守以來,執法公正,整修民生,架設橋梁,大圖農事。士民肅然,夜不閉戶,家有余糧,是謂卿之功也!”劉備贊賞道。
“臣奉詔行事,今能有所建樹,當多賴陛下器重。”司馬芝回答道。
因長期從事農事之故,司馬芝的政治理念不僅與諸葛亮不同,與歷代武漢尹守也有出入。
寒暄幾句,劉備直接問道:“卿可知朕招君入宮之意?”
司馬芝微低著頭,說道:“恕臣愚鈍,芝不知陛下傳詔之意。”
若是遇見洪水災害,武漢周圍田畝被淹,糧食價格則隨之暴漲。
發展農業的同時,司馬芝還大力發展基建,修整谷倉,搭設浮橋,修平道路,整修城郭。
經司馬芝長期努力,武漢農事有了進步,百姓家中漸有余糧。
司馬芝所持政治理念,即重農抑商。他常認為商旅雖能令人富,但對亂世而言,其產出的收獲,不及田畝之收成。
“此三者,葛相皆不如霍督,今豈能位高霍督之上?”
司馬芝拱手答道:“今漢室之中,論功績最盛者,葛相不及霍督;守江淮而魏軍不敢南下進犯,葛相不及霍督;論領兵征戰,北伐中原,季興漢室,葛相不及霍督。”
劉備神情淡然,說道:“朕身體欠佳,多次詔諸君入宮,或是為商討身后之事。今托孤諸臣已定,然霍督、丞相互相謙讓,不愿自領首輔之位。卿與霍、葛二君多有交際,以為誰可擔此大任?”
有了允許,司馬芝率官吏下鄉,行遍武漢尹內諸縣,找出不少適宜耕作的田地。分于郡中貧困百姓,令其耕熯種麥,獲刈筑場。
司馬芝斟酌幾許,說道:“稟陛下,芝雖曾為霍督從吏,但秉公而言,芝以為非霍督不足以安天下!”
因武漢潮濕之故,除非是大族,尋常人家根本沒有糧倉。司馬芝為了讓百姓有余糧,則在高處建設糧倉,專供百姓存糧。
劉備一旦去世,維系眾人的主心骨不在,必然會產生動亂,或蠻夷叛亂,或將領騷動。能用威望鎮壓南土各方不軌勢力者,除霍峻外,無人可以代替。
南漢的疆域遼闊,國內有淮泗、元從、巴蜀、荊楚、吳越等各方人士。往昔劉備憑借他能服于人的個人魅力,通過利益交換,讓南土文武為他效力。
故而在司馬芝上位以后,除了核查隱戶外,則大力發展農業。諸葛亮以武漢土地貧瘠為由,不贊成司馬芝的重農戰略。
之前反對重農戰略的諸葛亮,見司馬芝的政績如此出眾,亦不禁贊嘆司馬芝能干。能干歸能干,但有劉備、諸葛亮框住架構,司馬芝亦是難改武漢以商業為重的定位。
后來隨著武漢人口暴漲,本地產出的糧食已不夠吃,需要從長沙、豫章等外圍郡縣去購買。
司馬芝語氣加重,說道:“陛下若不幸駕崩,天下之后舍霍督外,何人能有威信,賓服四海,令驕兵悍將臣服。”
司馬芝見諸葛亮不認可,直接上疏劉備。劉備本不想同意,但在司馬芝不厭其煩的上疏下,最終還是同意司馬芝的發展戰略。
“為何?”
之前歷代武漢尹守遵從諸葛亮的意見,因地制宜,根據武漢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商業,有所輕視農業。
劉備沉默多時,說道:“子華所言,與朕所思相同。然事關重大,卿且退下,容朕考慮一二。”
“今時辰不早,卿可在臺中休息。”
“諾!”
司馬芝退下不久,孫邵隨后入殿。
“臣拜見陛下,愿陛下早日康復!”
“免禮!”
劉備咳嗽幾聲,指著司馬芝之前坐的交椅,說道:“上前說話!”
“諾!”
“卿為尚書令,國之重臣,久侍朕之左右。今實不相瞞,朕已患重疾,諸事皆有安排,然唯有首輔之位,卻不知霍督、葛相何人可就?”
劉備不厭其煩,說道:“二君互相推脫,言從朕之詔令。而朕難以抉擇,故欲詔卿入臺,咨以大事相問。”
孫邵沉吟少許,說道:“此事不值為之疑慮,邵以為非葛相不足以主政。”
“何出此言?”
孫邵說道:“親附萬民,撫順蠻夷,霍督不及葛相;充實府庫,總理大局,霍督不及葛相;治理百官,輔佐少主,霍督不及葛相。且霍督已握軍權,如再掌國政,臣恐南土非國家所能有。”
劉備神情略有不滿,說道:“仲邈與朕相知二十余載,昔曹操賜淮南王而不受,今豈會行不軌之事。長緒勿要亂言,以傷君臣之情義。”
孫邵神情不變,沉聲說道:“正是為全君臣之義,陛下才當令葛相主政。”
“嗯?”
見劉備疑惑而深思,孫邵直接反問道:“陛下既知霍督無不軌之意,但是否能知其屬吏將士之心?”
孫邵長揖而拜,說道:“若屬吏將士有欲從龍之功,縱霍督無意行此事,恐亦會被屬下而挾之。陛下既為全君臣之情,當請令葛相主政,互相制衡,以全世之佳話。”
“長緒之言,實為朕之所思。然事關重大,容朕深思些許。今天色已晚,君可留臺休息。”
“諾!”
有了劉備的吩咐,孫邵趨步出殿,在侍從的引路下,來到側殿休息。然巧合的是,司馬芝也被劉備安排到此。
二人相見之時,雖是有發愣,但也很快明白過來,對方也是被劉備喊到宮里問話。
一起用膳時,司馬芝忍不住,好奇問道:“陛下詔君入宮,不知君舉霍督,亦或是推葛相為主政者?”
孫邵不愿透露詳細的聊天內容,僅是含糊說道:“陛下為此而憂,某特舉葛相為主政大臣。”
聞言,司馬芝眉頭微皺,說道:“我欲與君論二君,可乎?”
孫緒不太情愿,說道:“首輔之臣,非你我所能論。陛下若知此事,恐有不滿!”
“不然!”
“若陛下不愿你我論二君,何必讓你我同居一室?”
司馬芝望著空蕩的屋舍,說道:“且首輔之位,事關漢室興衰。君舉葛相為任之,芝恐君壞國事!”
如司馬芝所言,劉備讓二人住在一起,實際上想看二人是否會因此而爭辯,從而再細微了解霍峻、諸葛亮,誰合適出任首輔角色。
見司馬芝指責自己,孫邵略有不滿,說道:“君既欲論之,我愿聽君言論?”
司馬芝拱手而拜,問道:“統率三軍,使士卒舍生忘死,敵國不敢謀,二君孰強?”
“霍督!”
司馬芝再拜,說道:“匡扶陛下,復興漢室,論功爵、威信,二君孰強?”
“霍督!”孫緒神情從容,答道。
“善!”
司馬芝淡笑說道:“守江淮而圖中國,令魏人不敢南下,二君孰強?”
“霍督!”
司馬芝不能理解,疑惑問道:“君既知霍督強于葛相,何以令葛相高于霍督之上?”
“治兵拓土,威震華夏,高瞻遠矚,葛相不及霍督!”
孫邵回禮而拜,沉聲說道:“但若陛下不幸崩殂,彼時南土之形勢,當主少而國疑,大臣憂而未附,百姓惶而不安,方是之時,上能匡太子,下能撫士民,不知當屬霍督,亦或屬葛相?”
繼而,孫邵再說道:“昔陛下爭南土,葛相常遣軍補之,令數萬之眾不被糧所困。昔金口之役,霍督于外大敗曹操,葛相奔走江左,聯絡諸士,以穩江左六郡。”
“及陛下入荊楚,葛相制官禮,規法度,持法以公,內外肅然。此功雖不及霍督,今豈能言之少乎?”
司馬芝沉默良久,說道:“如君所言,政當從葛相出。然武略之事,需由霍督出。易世之際,非霍督之聲望,不足以賓服諸僚。”
孫邵長聲而嘆,說道:“當有賴葛相與霍督協力理國,非你我所能言盡二君優劣。”
實際上司馬芝與孫邵爭論到最后,已是漸有結果。但礙于很多話不能說,二人點到為止,則是虎頭蛇尾結束
半響之后,在侍從的稟告下,劉備已是得知二人爭論的內容。
靠在榻上,劉備嘆氣說道:“仲邈功高而威信重,無仲邈不足以安四方;孔明達信而善治國,無孔明不足以統漢土。”
經孫邵那番言語,劉備已是傾向諸葛亮出任首輔大臣。但司馬芝那番舉薦霍峻的話,同樣有道理。且霍峻功高之下,劉備不好讓諸葛亮掌權。
至于咨詢何人擔任首輔,劉備除了問過今天二人外,還有問過王粲、徐庶、馬良等侍中、尚書官吏。
因諸葛亮出任丞相之故,大部分官吏推舉諸葛亮。但因霍峻功高業盛之故,也有不少交好之官吏推舉霍峻。
今天司馬芝、孫邵二人的言語討論,基本是對眾人言語的集中反饋。
“子龍,可有見解?”
望著龍紋帷帳良久,劉備忽然看向趙云,問道。
趙云為領軍將軍,統率宮中警衛。劉備在黃鵠臺養病之后,趙云隨行護衛。
這幾日中,劉備召見的任何官吏,不曾回避趙云。當然趙云如木石般,只聽不說,沉默而立。
趙云作揖說道:“稟陛下,臣為宿衛,不便言政!”
“今下就子龍與我,有何事不能言?”劉備靠在軟墊上,說道。
趙云沉吟少許,說道:“眾君所言皆是有理,然臣以為唯獨孫令君之言,當是為深遠明見之語。陛下不如從孫令君之言,令葛相主持大局。”
“以次臣待仲邈,恐難以令人信服。”劉備說道。
“云曾以首輔問霍督,霍督言事眾而繁瑣,恐無瑕理之,故愿辭讓葛相。故陛下不如令霍督位高于葛相,而葛相秉持尚書臺,掌國政之權;徐君就御史臺,主持國法紀律。”
趙云拱手說道:“及中樞穩固,可仿今下之時,霍督外鎮江淮,葛相、徐君齊心而治國,陸君謀略隴右。”
趙云這番話,讓劉備眼前一亮。
秦漢之時,皇帝常以御史大夫督察和牽制丞相。而劉備令徐庶歸京,實際上準備用他牽制首輔。
今高尊霍峻,政權歸諸葛亮,徐庶督察之。軍事、行政、督查三者互相制約,互相約束。且因三者地位不同,越靠近劉禪者,官職越低。加上趙云在暗,足以保證劉禪位置的穩固。
如果眾人想換皇帝,需由霍峻帶頭,諸葛亮、徐庶二人配合,最后要過趙云這一關,眾人缺一不可。
劉備笑了笑,贊許說道:“當可從子龍高見言語,尊待仲邈,政由孔明,元直督察。”
“淺薄之見,不值陛下贊譽!”
(本章完)
請:wap.xshuquge季漢大司馬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