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mayiwsk
自郫江大宴后,關羽率部分取蜀大軍先行歸楚,霍峻則是隨劉備參謀巴蜀布防。
從軍事的角度上,在金牛道增設劍閣關,從廣漢郡析出梓潼郡,以梓潼縣為郡治。梓潼郡太守,劉備越級提拔魏延出任,用于防備隴右敵寇。
同時劉備吸取江州之戰的教訓,采納霍峻的建議,在巴郡江州駐兵,設江州都督,以監視三巴、蜀地動向。
江州作為入蜀門戶,得江州得封閉巴蜀,故而江州都督,劉備欲讓張飛出任。
在成都的西部山區有羌人盤踞,劉備從蜀郡中析出漢嘉、汶山二郡,用于保衛蜀郡,委任賀齊出任汶山太守。
如此布置下,北有陸遜坐鎮,南有糜芳守土,中有張飛監視巴蜀動向。可見劉備為了防止巴蜀有不軌之人割據,委任主官將校,大多是他的心腹人選。
即便是邊境掌兵之人,如梓潼、汶山二郡,也多是跟隨劉備多年的屬下。
然各督之間,兵馬統屬如何?
陸遜直轄漢中,督上庸、西城、房陵三郡。魏延梓潼太守有負責支援漢中的義務。
張飛總轄巴地兵馬,監視梁、益二州動向。擁有假節的張飛,具備支援漢中,平定巴蜀動亂的責任。
糜芳以南中都督,掌朱提郡軍政。
在劉備將軍事布置妥當后,諸葛亮也將益州的拆分工作完成,眾人齊從成都出發,乘大船順江水直下武漢。
“主公,亮以為梁州可轄漢中、巴西、巴、巴東、涪陵、房陵、上庸、西城等八郡,以江州或閬中為州治所。”
諸葛亮用羽扇指著輿圖,說道:“益州可轄梓潼、廣漢、汶山、漢嘉、蜀郡、犍為、江陽等七郡,以成都或雒縣為州治所。”
梁、益二州各有富庶之地,亦各有山蠻之所。然梁州以山地為主,負責軍事作戰,故而總體上梁州較益州更為貧瘠些。
“其間南中蠻夷叢生,寡有郡官可以上任,今以南中都督治之,不決之事報于武漢,由中樞處置。”
涪陵、汶山、漢嘉三郡前身屬于是屬國都尉,在諸葛亮得到劉備的許可后,決定撤銷屬國都尉,各自改為郡。除了這三郡外,唯有劉備拆分梓潼郡,劉璋拆分的江陽郡。
劉備手指梁州輿圖,說道:“江州處于梁州之南,水運雖是便捷,但難以照應漢中郡。孤以為可選閬中為州治所,兼治巴山南北各郡。至于益州,仍以成都為州治所,不更其地。”
“諾!”
諸葛亮在梁、益二州輿圖上標記,繼而將輿圖收起來。
劉備透過船窗,欣賞江水景色,說道:“今益、梁二州刺史,需好生琢磨人選,方可出任。”
諸葛亮輕撫羽扇,說道:“主公,劉璋暗弱,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阿諛為黨,不申法紀。今欲治二州,當以嚴法治之,擇公清善斷者為刺史,整肅風紀,申君臣之正,蜀土可服。”
法正捋著胡須,說道:“軍師之見,正以為不然。主公初下二州,當安撫人心,若以厲法治之,恐蜀人離心,巴蜀多生動蕩。”
“不然!”
諸葛亮搖了搖頭,說道:“孝直所言多偏頗,巴蜀離吳楚有千里之遙,今不以嚴法治之,待二州人士恃驕而縱,再治以嚴法,多有怨言,此將大不利主公。今讓公清善斷者為刺史,梁蜀人士或會生怨,但從長久觀之,則是大利我國。”
當然諸葛亮還有一點沒說,得其上者得其中,如果治法過嚴,引起大的動蕩,亦可換上手段溫和的刺史。但若直接讓手段溫和的刺史上位,怕就難行嚴法。
“且如孔明所言!”
劉備捋著胡須,說道:“今治二州,當以公清善斷者為刺史。然孔明可有人選?”
“徐君元直、顧君元嘆、潘君承明,此皆可為州刺史之人選。”諸葛亮推薦道。
“元直、元嘆、承明?”
劉備斟酌幾許,說道:“元直隨孤征戰多年,盡力勞力,可任益州刺史;承明為荊楚上卿,執法公正,可為梁州刺史。元嘆,孤另有重用。”
“二州治下郡守官吏,由孔明與諸卿多加斟酌一二。”
“諾!”
順江直下,船至江陵,王粲所獻文書至。
龐統將文書遞上,說道:“主公,武漢來書,請主公擇選王國號。”
“王國號?”
劉備將手中的封賞名單合上,拿過文書瀏覽。
龐統坐到榻上,說道:“主公,武漢中樞眾卿議有三國號,一曰武漢國,二曰楚國,三曰漢昌國。武漢國,取自武漢郡之名;楚國,來自楚地;漢昌國,取自漢室昌盛之意。”
“漢昌國?”
劉備疑惑問道:“今無漢昌郡,何來漢昌國?”
龐統解釋說道:“眾人以為武漢之名,兵戈之意太重,不利主公文治人和;時又議楚國,或有人以為自前漢以來,楚王多有不祥,今不利國運。”
“眾人爭論不休時,王君以為主公既以興復漢室為己念,何不如取漢室昌盛之名,改武漢郡為漢昌郡,國號漢昌。”
兩漢之時,雙字王與單字王并無區別,淮南王與齊王、楚王也無高下之分。故而看主君意愿,或是受封之地。除了以上三者之外,亦有吳、越、荊等國號,但皆被否決。
其中不乏有人竟敢建議劉備學劉邦,以漢王為國號。當然這個不切實際的做法,一經提出就遭到眾人反對。
劉備猶豫半響,選擇了個自己喜歡的國號,說道:“眾卿所言多是有理,漢昌之名,利國興漢,可以此名為國號。”
“諾!”
龐統躬腰告退,說道:“統立即書信與武漢,讓眾人以漢昌為國名,草擬文書,更替郡名。”
“且慢!”
劉備喊住龐統,說道:“讓孔明來趟!”
“諾!”
半響,諸葛亮趨步入艙,行禮拜之。
“見過主公!”
“孔明入座!”
劉備將封賞名單遞給諸葛亮,說道:“孔明,此為四方、四鎮、四征將軍封賞名單,卿可有見解?”
諸葛亮攤開名單,卻見四方將軍分別是前將軍霍峻,左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后將軍黃忠。
諸葛亮微微皺起眉頭,說道:“仲邈獻博望對,助主公下江東,大敗曹操,入荊楚,收淮南,挫曹操于漢中。以仲邈之戰功,出任前將軍眾望所歸,無人敢有質疑。”
“關將軍隨主公于幽燕,南征北戰多年,降二孫,平會稽,斬樂進,退張遼,兵入巴蜀,破江州,克蜀地,任左將軍實至名歸。張將軍自是不說,與關將軍相同,今任右將軍,無人敢有異議。”
說著,諸葛亮點了點黃忠,憂慮說道:“黃將軍之名望,不可與霍、關二位將軍并論。今時令黃將軍與霍、關、張三位將軍同列,恐非議不少。仲邈知勢識進退,或能體諒。”
“然關將軍性情,主公豈能不知?拜黃將軍為后將軍,必會不悅。以亮觀之,是否空閑后將軍之位,或是拜甘將軍為后將軍。”
劉備沉吟良久,說道:“漢升斬李典,誅夏侯,擒龐德,不論取淮南,亦或是救漢中,皆戰功卓著。況漢升年歲已長,難言時日多少,可拜其為后將軍。興霸則繼漢升之后。”
“那關將軍那邊?”
劉備捋著胡須,說道:“孤自有方法解之。”
“其余封賞,孔明以為如何?”
諸葛亮仔細瀏覽,說道:“主公賞罰分明,亮并無異議。”
劉備微微頷首,笑道:“尚書令之職,孔明欲任否?”
諸葛亮持扇推辭,說道:“亮已主大司馬府事,再領尚書令之職,恐有不妥。士元,自入蜀以來,多獻良策,說服李嚴,扭轉戰局;勸降劉璋,舉城歸降。”
“以士元之功,亮竊以為龐君士元可任大王治下尚書令之職。”
“善!”
(本章完)
最新網址: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