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

第305章合肥之戰(一)

合肥西城上,張遼撫劍立于女墻后,望著城外的河堰,臉色凝重。以他兵略不難猜到霍峻的意圖,大概是筑堰蓄水,欲水淹合肥城。

算著即將到雨季不日將至,張遼捶了捶城墻,心有不忿。

“將軍,看!”

侍從指著正在調動的霍峻大軍,喜悅說道:“或是夏侯將軍南下救援我軍,霍峻不得不分兵北上。”

張遼沒有作答,而是瞇著眼靜靜觀望敵軍的調動。

卻見旌旗迎風而動,軍士從營寨而出,在各部將領的率領下,向北進軍。諸軍之中,唯有固守河堰的黃忠本部未動,連那霍峻本部也向河堰營地移動。之前軍勢浩大,環繞城郭的軍寨,被人所遺棄,僅剩城西的河堰營地。

城外霍峻大軍調度聲勢之大,不僅張遼發現,連李典、朱光二將也察覺到,前后腳陸續至城西。看著霍峻將兵力收縮,囤積到河堰周圍。依托此前河堰的工事,搭建起營壘。

見狀,朱光欣喜不已,說道:“當是援軍抵達,霍峻不得已率軍分兵北上御敵。今收縮各營至河堰,如能占據河堰,或是擊敗留守河堰兵馬,合肥之圍可解,亦能與夏侯將軍表里俱發,以破敵寇。”

說著,朱光看向張遼,說道:“張將軍,霍峻帳下羆虺軍北上,敵寇精銳已走。此乃擊賊之時,不可錯失如此良機。若待雨季至,敵寇水決河堰,我合肥必被敵軍所破。”

羆虺軍的精銳程度,合肥城內守軍盡知。昔朱光曾出城襲擾河堰工事,羆虺軍奉命阻擋。朱光所率精銳根本不是羆虺軍的對手,交手數個回合,直接被擊潰,所部潰逃。幸虧張遼率軍殺出,才救下朱光所部。

按照張遼的評價,羆虺軍的精銳程度,不論是兵員素質,亦或是甲胄、兵器,已是一流的精銳部隊,五千羆虺軍足可以擊敗數倍于自己的普通軍隊。

張遼手搭在女墻上,冷靜說道:“怕是霍峻誘戰之策,畏合肥城堅,以作分兵據敵之象,誘我軍出戰,同時埋伏精銳于城外,圍殺我出城野戰之兵。”

李典手撫漢劍,冷笑說道:“若按張將軍之言,那我等窩在城里,等霍峻水淹合肥便好!”

頓了頓,李典看了看四周的軍士,說道:“霍峻圍城已近四月,城中糧草可是不多,軍士漸有恐慌之情。”

自霍峻從去年冬天開始北上合肥,在合肥城外呆了三個多月。城內軍士幾乎親眼看著河堰一點一滴地被修筑好,又面臨即將到來的雨季,這讓他們不心慌是不可能的。

看了眼萬里無云的天空,張遼的肩膀隱隱作痛。自天柱山之戰后,他的肩膀被關羽所傷,雖然被良醫痊愈,但已達不到巔峰的水平,且每逢雨天前夕,他的肩膀都會疼痛不已。

揉了揉肩膀,張遼說道:“雨天將至,霍峻調兵北走,不可不戰。然為避霍峻誘我出戰,讓斥候出城探查數十里,看是否有伏兵。”

說著,張遼又指向河堰,說道:“今下派軍士出城試探留守河堰軍士,臨近晚間再派一批軍士試探敵軍。”

“諾!”

在張遼的布置下,城內軍士按照他的吩咐分成兩批,陸續出城襲擾河堰營地。

首次,張遼親自率軍襲擾,趙云以精銳部隊迎戰,依托拒馬、鹿角作戰,擊敗斬殺曹軍百余人。

第二次,臨近黃昏之時,張遼再次率軍殺出,趙云正在進食。黃忠率帳下軍士親御,擊退襲擾營壘的張遼。

是夜,張遼召集李典、朱光、薛悌三人于堂內,商議破敵之策。

張遼將佩劍放在案幾上,說道:“據斥候所報,城外二十里內,并無霍峻伏兵。我料霍峻已知徐州援兵之事,故遣大軍及羆虺軍皆盡數北上,修筑營壘,欲阻夏侯將軍南下。”

說著,張遼環顧眾人的面容,說道:“大軍北上,霍峻移營河堰,黃忠、趙云為其羽翼,當是欲固守營壘,以待雨季至,時行水決之策。今當先發制人,不可如霍峻之意。”

“遼派城內軍士襲擾,趙云、黃忠輪流出御。黃忠者,蒼老匹夫,力氣漸散,非劉備心腹之將;趙云者,武力剛強,威震江左,劉備爪牙之將。故兵馬強弱,趙云將強軍,黃忠將弱兵,分駐兩營,此為破寨之機。”

“明日當如今日,遣軍士出城襲擾,且又派斥候巡查城外,謹防霍峻設伏兵于郊野。若明日霍峻依舊如此,我與李將軍于后日平旦出城,與霍峻決一死戰。”

繼而,張遼看向李典,問道:“攻破敵營,斬殺霍峻,建功立業,當在此時。不知曼成將軍敢隨遼出戰否?”

李典臉色肅然,拱手說道:“典愿從丞相之令,隨將軍出城作戰。”

“善!”

張遼沉聲說道:“遼與曼成將軍出戰,則由朱將軍守城,護軍監察城內兵卒。”

“諾!”朱光、薛悌二人應話。

且不言張遼敲定出城與霍峻決戰的部署,時俞韶、丁奉、高歆三將率五千羆虺軍披甲負糧,在斥候不斷的指引下,向東北趨行,趕赴東成。

東成縣位于成德以東,與其相距百余里。吳敦、吳靖兄弟率援軍渡過淮河,在夏侯惇的指示下,從東成向合肥進軍,兩軍欲于合肥北部匯合扎營。

為何是吳敦、吳靖兄弟率援軍支援,而非是徐州刺史臧霸。一是與地理位置有關,吳敦為利城太守,兄吳靖為東海太守,二人離合肥戰場近。

二是臧霸正為糜芳的北上而頭疼,糜芳此行北上帶了之前青徐海濱的鄉人,在本地人帶路下,糜芳連破數座縣城。當夏侯惇的書信來時,臧霸正率軍士征討糜芳,奪回縣城,趕他下海。

臧霸、孫觀分了兩三千兵馬與吳敦兄弟,讓他率本部兵馬及他們所給予的軍隊,支援合肥戰場。吳敦兄弟不敢怠慢,率萬人兵馬渡過淮河,趕赴合肥。

從淮陵至合肥兩三百里,霍峻收到消息,從派出羆虺軍中間花了兩三天的時間,吳敦兄弟走了百余里,剛過東成。

次日,吳敦兄弟帳下軍士過東成,午間時行至西葛陂,與羆虺軍遭遇,戰斗一觸即發。

相較于倉皇備戰的吳敦兄弟,羆虺軍雖略有慌亂,但提前知曉將打遭遇戰,在將校的調整下,又迅速穩定下來。

羆虺軍旗下,俞韶召集丁奉、高歆二人商議對敵部署。

俞韶望著遠處的徐州兵,問道:“我奉都督之令,我軍遠赴而爭勝,敵遠赴而無備。今與敵寇遭遇,當力戰而取勝。然以騎卒為先,甲士于后,力挫敵兵,可否?”

高歆、丁奉觀望徐州兵軍勢,卻見徐州兵因遭遇羆虺軍,倉皇的軍士在軍官的呵斥下,從行軍隊列倉促變陣,陣型不整,旌旗混亂。

高歆持槊而立,說道:“徐州兵多是匪徒之徒,行軍無甲。今軍陣不整,兵勢混亂,當可擊也!”

說著,高歆指向徐州兵陣,說道:“前軍不可擊,歆率騎卒從側翼入陣,二位將軍從正面率軍破陣,步騎合擊之下,徐州兵必敗矣!”

“善!”

三人倉促敲定會戰方陣時,帳下羆虺軍迅速整隊,騎卒布置于兩側,步卒列陣于前,已是漸漸有陣型的雛形。然今下的徐州兵,吳敦、吳靖兄弟二人忙于招呼軍隊列陣,軍士又在緊急穿戴甲胄。

遭遇戰,檢驗軍隊的精銳程度,最好的方法,莫過于遭遇戰。兩軍無備,倉促而戰,唯訓練出眾者勝出,徐州兵與羆虺軍的差距明顯可見。

少頃,不待徐州兵列陣完畢。羆虺軍已擊鼓聲,鼓聲大作,震天動地,步騎列陣而進。

因右側為西葛陂,河陂之地,不利騎卒奔馳。羆虺軍千名騎卒分居左側,高歆持槊高呼,帳下騎卒隨他從鋒,勢如飆風疾雷,直向徐州兵而去。

緊隨在騎兵之后的,乃是羆虺軍四千名披甲銳士。步卒前進時,前以矛弩為先,刀盾居中。羆虺軍無兵種之分,操矛者,亦使弓弩;不使矛者,則操刀盾。兵戈如林的羆虺軍,在腳步踏地的煙塵中若隱若現,向徐州兵猛地壓上。

步騎齊進,突擊徐州兵。當以騎卒先,步卒在后。千名騎卒在江淮之地,即便是在曹軍中,亦能說得上是大規模的騎兵。

高歆來自渤海,霍峻能委任他出任羆虺軍騎督,便是看重他善使騎兵的特點。

此次與徐州兵遭遇戰,高歆將千名騎卒分成兩部,一部與徐州騎卒拉扯,他自率一部從混亂處殺入徐州軍陣。

兵鋒如狼似虎,兇猛蹈陣。

徐州軍反應過來,讓弓弩手上前,張弓施射。然匆忙集結作戰的弓弩手太少,箭矢稀稀拉拉地破空,能射到騎卒身上少之又少。

“射!”

高歆縱馬于前,彎弓射箭,瞄著倉促列陣的徐州兵卒,攢射了過去。數百支箭雨從凌空而去,在馬速的加持下,射向徐州兵卒。

徐州兵卒因行軍的關系,絕大部分未著甲,中箭受傷者眾多,前排矛手紛紛倒下,讓勉強結成的軍陣混亂起來。部分徐州軍士見騎卒的氣勢迫人,騎射精準,不由恐慌起來,紛紛后撤。

高歆所部騎卒尚未入陣,就見徐州軍前排士卒四散而逃,哪敢與硬抗騎卒,任憑軍官怎么呼喚都沒有用。

徐州軍中體格壯碩的校尉頗有膽勇,騎著戰馬砍殺逃竄的步卒,試圖糾合力量阻遏羆虺軍騎兵的突擊。

見狀,高歆驅馬而上,持槊迎戰。錯馬間,那名校尉便被高歆一槊戳死,倒在地上。抽槊而行,高歆左持長槊,右握短矛,于陣中左右沖突,無人敢擋,徐州步卒惶恐而逃。

徐州兵趕路南下,無論是基層士卒亦或是將校都沒有在東成作戰的準備。或是根本沒想到霍峻派出羆虺軍奔襲他們。

羆虺軍,披甲而行,趕路雖是辛苦,體力難說比徐州士卒充沛。但在遭遇戰時,有無披甲,有無作戰準備,將是決定性的關鍵。

高歆率五百騎卒入陣,便讓徐州兵彼此驚嚇,避讓鋒芒,不敢迎戰,在短時間內中縱穿了軍陣,直逼吳敦身前。讓吳敦招呼左右部曲迎戰,希望拖住高歆,給予本陣整隊的時間。

豈有吳敦想得那么簡單,在高歆率騎卒入陣后,丁奉率披甲銳士入陣。弓弩為先,刀矛肉搏,步卒正面迎戰。

徐州步卒僅一個照面,便扛不住羆虺軍步卒的沖擊。幾個回合搏殺,徐州軍前部徹底潰敗。但凡有憑借勇力負隅頑抗的徐州士卒,幾乎都是死在羆虺軍銳士刀下。

步卒攻正,騎卒側擊,步騎沖鋒之下,羆虺軍摧枯拉朽,擊潰外圍軍陣,逼殺至吳敦兄弟本隊。徐州士卒大面積潰逃,旌旗伏倒,紛紛往后逃竄。唯在戰場上留下大量裝有輜重的車馬,以及投降的步卒。

如此形勢之下,身為賊寇出身的吳靖,見敗局已定,放棄大部隊,領著部曲,直接逃竄;吳敦反應慢了點,本隊被潰兵沖散,讓高歆與騎卒殺了進來,死在了亂戰之中。

吳敦戰死,吳靖敗逃,徐州援軍潰敗。然羆虺軍雖擊潰徐州兵,但有無披甲的差距,又顯示了出來。披甲的羆虺軍銳士追不上那些無甲逃竄的徐州步卒,唯有高歆率騎卒追殺逃兵。

追殺數里,俞韶、丁奉、高歆三將主動收兵,就地休整。

時間匆忙,諸位且看。

(本章完)

翻上頁

呼出功能

翻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