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個家

番外7:海福縣水產技校開學了(下)

正文卷番外7:海福縣水產技校開學了(下)正文卷番外7:海福縣水產技校開學了(下)←→:、、、、、、、、、、、、、、學生們放學端著餐具來打飯。

到了食堂鐘瑤瑤跟他們說:“你們不用準備餐具,學校給大家準備了,一人兩個碗、一個餐盤。”

這套餐具是王憶從23年帶過來的,316不銹鋼做成的碗和餐盤。

陽光照耀,銀光閃閃。

在八十年代這個還流行老式鋁飯盒和茶缸子的時代,真是能閃瞎狗眼!

學生們頭一次接觸到這樣的東西,拿到手之后嘖嘖稱奇、大呼小叫。

緊接著,廚房里幾口大鐵鍋依次掀開了鍋蓋。

隨著嶄新的鋁鍋蓋拉起,有雞肉和醬汁的混合香氣隨著噴涌的熱氣傾瀉而出。

這股香氣迅速的將學生們的注意力,從餐具上引到了窗口前。

今天是給水產技術學校的學生們供應的第一頓飯,因為學生們繳納的餐費較高,王憶便得親自盯著這件事,得讓學生和家長們吃的滿意——

中午這頓飯也供應家長們,讓來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嘗嘗他們的伙食。

大鐵鍋里,雞塊在火力攻勢下染上了焦糖色,用大勺子舀入大鋁盆搬到窗口前,香氣一個勁亂沖亂撞,讓排隊的學生家長忍不住吞口水:

“兩角錢一頓飯,難怪這么貴,原來要給娃娃們吃雞呢。”

“我就說跟著王家吃肯定吃不差,他們隊里娃娃吃的多好,你看他們那個臉色那個身板,絕對營養充沛呀。”

“王家的燒雞是一絕,前些天我丈人過來買了一只,他把雞骨頭都吃下去了!”

漏勺不用親自打飯,他過來巡視窗口,說道:“放心吧,今天中午這個雞肉味道不比燒雞差,而且燒雞不能配米飯,你們試試這個菜配上米飯怎么樣。”

家長們連連奉承:“色香味俱全,絕對差不了!”

外島老話,人敬有的、狗尿丑的。

王家生產隊現在在全縣混的是風生水起,如今又是在天涯島的地盤上,水產技校的家長們自然不會得罪漏勺這樣的實權人物,必然要迎合他的話。

可是等到滿滿一碗大米飯到手,還有一個餐盤上兩道菜配一碗西紅柿雞蛋湯,他們確實感覺這頓飯差不了。

等他們找座位坐下開始吃了,一口米飯入嘴,再來一口雞肉:一股濃郁的復合香味在味蕾綻放,充滿了他們的嘴巴。

干逼雞的滋味是他們所未曾見識過的。

除了雞肉本身的鮮味,還有炙烤香、酒香、咸鮮帶點甜的醬香,連帶蔥蒜椒的辛香味,諸多味道雜糅于一起,構成一股獨特的香味。

學生們的笑聲接二連三響起:“好吃!”

“真香!”

家長們也吃驚,可是守著自家娃娃他們不好意思像學生們一樣表露出震驚。

得有為人父母的威嚴!

但雞肉的好滋味、好口感同樣已經收服了他們的心。

食堂選用的是海養雞,當然是白羽雞這種肉食雞。

白羽雞的雞肉肥碩發達,因為不到半年就出欄,導致它們的雞肉還很嫩。

隨著大家伙上下牙齒嘶拉一咬,雞肉或者分離成絲、或者被輕松咬斷。

一塊雞肉有兩樣感覺,外層焦香緊致,里頭彈嫩有味。

很快沒人說話了,都在‘吭嗤吭嗤’的干飯。

他們吃掉每塊肉,嘬干凈上面每一點油水,時不時有‘嘎嘣嘎嘣’的聲音響起——

這是有人連骨頭給嚼碎了!

嚼碎骨頭的人還坦然的介紹說:“這雞很新鮮,里面骨髓又嫩又香。”

聽到這話,‘嘎嘣’聲更清晰。

老黃在門口轉了轉,聽到這聲音它搖搖頭。

現在的人太狠了,給狗都不留一口啊!

雞肉噴香,配菜也很美味。

炒熟的紅蔥頭、青辣椒已經沒有了刺激的辛辣,只剩下微弱的辣味和被雞油泡透的香,吃一口菜再來一口米飯,特別開胃。

吃快了可以來一口西紅柿雞蛋湯。

酸酸咸咸,可口還能解油膩!

這頓飯吃完后,水產技校的老師學生和家長們都服氣了。

他們在餐具后面寫下自己的名字,清洗干凈再去按照班級和小組放好,然后心滿意足的離開。

路上連水產技校的老師都在交口稱贊:“本來學校不放在縣里放在個生產隊里我還有意見,現在沒有意見了,在這里吃的比縣里可要好!”

“以后每頓都是這樣就好了,可別是今天第一頓應付咱……”

姚進步說道:“不會的,我跟王校長關系很好,上午跟他了解過這個用餐問題了,以后標準就是每個周一頓羊肉、一頓豬肉、一頓牛肉、一頓雞肉、一頓雞蛋。”

其他老師頓時來勁了:“哈,基本上每天都有一道好葷菜?”

姚進步矜持的點頭。

家長們放心了。

娃娃們在這里學三年,先不說三年能學多少本領,起碼可以長三年身體。

這更重要!

實際上在水產技校還是能學到正經技能的。

現在國家開設技校的目的是培養一批“有文化的勞動者”,學校著重“學以致用”的原則,教案方面設計的還是挺精心的。

后面幾天王憶作為指導教師去聽課來著。

水產技校的課程還挺有意思,現在四個班級都是一年級,然后要學習語文數學等知識課。

他們的語文里會增加漁業常用字的教學,數學課里增加珠算的學習,自然課則要講海洋和漁業,趣味十足。

另外學校還委托王憶買來一臺報廢的柴油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到了下午實踐課的時候就去開開關關、拆拆裝裝。

后面學校甚至有了野心,想租賃天涯島的漁船供學校教學實習。

租賃漁船出海沒問題,生產隊愿意幫這個忙。

可教學實習……

王向紅看過學生們拆發動機的勁頭后害怕了,這幫娃要是拿到隊里的船,怕是會把他們的船都給拆掉!

陸陸續續的,水產技校辦理的越來越像模像樣。

學校臨摹上了大字,寫上了鄧公對技校的申請寄語: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做四有新人,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為人類作貢獻。

到了冬天,學校課程調整,上午文化課,下午則開始出海勞動,參與漁業的捕撈工作。

天涯島這邊爽了。

學生們半義務給生產隊勞動,協助生產隊進行海上作業。

生產隊不給他們開工資,免掉了他們的食宿費,另外帶魚汛結束后,給學生們送了獎狀和筆記本、鋼筆等紀念品。

其中的獎狀自然又是王憶的手筆。

他手中每年發出去的獎狀能有上千張……

這么剝削學生其實不是王憶的本意。

王憶本人是很大方的,但姚進步成了副校長,組織學生實踐學習是他的安排,學生們也很踴躍,王憶這邊只能被動進行剝削。

不過到了學期末結束,他還是大方的給了水產技校的學生們一些獎勵。

比如過年禮包,比如生活物資,比如獎學金。

其中過年禮包很豐盛,有糖塊、有瓜子花生干果還有油鹽醬醋茶和醬肉等。

生活物資主要是糧食,里面有面粉、玉米、大米小米,也有生產隊出產的西瓜紅蜜薯,還有一些糯米、米粉等當地罕見物資。

至于獎學金就簡單了,就是給錢,有時候也會給點票卷。

總之,這些東西可以給水產技校的學生家庭回血。

最早來水產技校上學的學生多數家庭是比較貧困的,這樣每個學期結束,學生可以帶一些物資和錢回家,大大減輕了他們家庭的壓力。

此后經年,每個學期末的日子都成了水產技校學生們最期待的時候。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八十年代過去,水產技校的一些學生踏上了工作崗位,他們中有一些是留在了天涯島的海水產養殖中心,有一些是自主創業了,還有一些進入了國家單位乃至政府單位。

但無論他們此后生涯如何,每當回憶起在天涯島、在水產技校的日子,他們心里都是甜滋滋的味道更多過于酸咸苦辣。

凡是水產技校的學生,他們提起王憶,稱呼上都是王老師……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