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上醫

第五百五十四章 劑量

第五百五十四章劑量(三更)第五百五十四章劑量(三更)←→“方樂你還見到了祁老?”

程載明問。

“豈止是見到了,燒山火,透天涼,生生給已經快要壽終正寢的祁老又續了一兩個月的陽壽。”

孫清平笑著道。

孫清平也八十多歲了,到了這個年紀,已經看開了,什么時候走不是走呢?

方樂給祁有民又續了兩個月陽壽,著實讓孫清平都驚訝了。

當然,邊上的程載明和鄭高峰兩個人也驚訝了,目瞪口呆。

方樂這是跑滬上給祁有民續命去了?

真是閻王手段啊。

祁有民那是什么人,身邊的名醫能少?

卻愣是讓方樂出了頭。

這一刻,鄭高峰是徹底服了。

“這個不重要,咱們繼續說病情。”

方樂把話題拉了回來。

鄭高峰和程載明對視一眼,神特么不重要。

這事放在誰身上都很重要好吧。

“剛才咱們已經分析的很清楚了,患者是大虛大實,虛實夾雜,又兼營衛閉塞,這種情況只有用汗法,要不然沒辦法解這個死結。”

方樂緩緩道:“所以麻黃細辛附子湯,可以先試一試,鄭主任和程主任有什么看法嗎?”

“沒有,你開方吧。”

鄭高峰搖了搖頭,方樂剛才講述病情,他們就像是學生一樣,那還敢有什么看法。

真的難以想象,這小子也就二十二歲?

“師父!”方樂看向孫清平。

“你擬方吧。”孫清平道。

方樂也就不再猶豫,開始擬方。

麻黃30克,細辛20克,附子200克.......

看著方樂擬的處方,鄭高峰和程載明差點沒自閉了。

怎么又是200克?

這是和附子杠上了嗎?

雖然你人送外號方附子,可你也不能一直這么用附子吧?

真以為這是人參呢,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不對,哪怕是人參,也不能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鄭高峰覺的自己都被嚇糊涂了。

“方樂,還是這么大劑量?”

鄭高峰問道:“之前患者需要迅速回陽固脫,現在雖然陽根不固,但是也不需要繼續行險了吧?”

“鄭主任,十來年前考古發現了漢代的度量衡器‘權’鄭主任知道這事嗎?”

方樂突然問。

“聽說過。”

鄭高峰點了點頭。

“僅僅是聽說可不行啊。”

方樂道:“這個‘權’的發現意義重大,之前用的計量單位都是古計量單位,所以杏林界對于《傷寒論》里面的處方劑量一直都有爭議......”

“沒有一個準確的定量,后世醫家在用藥的時候往往劑量難以掌控,從明代到現在,醫家都是根據古之一兩約今之一錢的臆想來用藥的,再加上經方實際劑量往往都是以原方這般劑量使用,但是隨著‘權’的發現,我們按照古今度量衡折算法,漢代的一兩差不多是今天的克,一斤差不多就是250克,如此一來,實際使用的經方劑量也就是原方的十分之一......”

邊上孫清平和程載明都認真的聽著。

方樂說的經方實際劑量以原方折半,這個是明代到現在一直慣用的思維。

這一點方樂之前單獨和孫清平說的時候說起過。

前人創出的方劑,后人沒有那么大的膽魄,劑量縮小,本就沒有原方劑量足,再加上計量單位計算的出錯,和原方差距更大。

“就權威性而言《傷寒論》絕對是相當權威的一部典籍,張仲景立方劑量大,藥簡、力專、效宏.......”

方樂緩緩道:“可以說《傷寒論》是中醫學第一部急性熱病學專著,東漢末年,寒疫大流行,傷寒的特點是發病急,穿變速,這也是《傷寒論》誕生的基礎......”

“到了明代,漢代劑量已經不可靠,再加上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只是以收錄為主,其中臆想和猜測居多,導致不明真相的醫家以此為準。”

方樂說的這些都是后世不少人總結出來的。

歷史上對中醫貢獻最大的幾個人,醫圣張仲景絕對是第一人,其次是葛洪和孫思邈、李時珍等一些人,華佗的名氣雖然大,但是因為傳世的典籍少,貢獻比起張仲景等人要差一些。

其中李時珍算是比較有爭議的,因為在不斷的實踐中,不少中醫人都發現了《本草綱目》中的一些錯誤,特別是劑量方面,還有藥效等。

所以也導致一些中醫人抨擊李時珍,說李時珍是中醫的誤導者......

不過在方樂看來,不能把責任都歸在李時珍身上,李時珍和張仲景最大的不同是,張仲景是臨床醫生,所書隨著都是自身實踐,自己一生的經驗和感悟。

而李時珍只是醫學家,屬于教學派,臨床經驗并不算豐富,而《本草綱目》最大的貢獻其實在于歸類和總結,把一些民間偏方、或者道聽途說都歸類起來,就像是一種草藥的目錄,方便查閱,卻不能完全當作參考。

方樂說的這些,鄭高峰和程載明都沒有太過注意,他們學醫較早,思維早就定了,后續主要精力也都在臨床,至于方樂說的“權”的發現,這些人也只是聽說,卻沒有去深究,方樂現在一說,他們才知道還有這么一回事。

“就說四逆湯。”

方樂繼續說道:“四逆湯是張仲景急救亡陽危證的峻劑,有斬關奪門、破陰回陽、起死回生的功效,原方炙甘草是2兩,干姜是兩半,生附子是1枚,一般生附子一枚大一點的是2030克.....按照去原方一般的量為準,四季湯的炙甘草劑量也該是30克,制附子的藥效往往只有生附子的一半,制附子至少也要用到60克......”

“但是實際上,藥典里面對方劑四逆湯的劑量規定,制附子只是510克,炙甘草只有6克,如此劑量,怎么能夠回陽救逆,救生死于頃刻......”

“以510克的劑量標準衡量,200克附子,已經是2040的超量了,嚇死個人,可要是以60克為準,也只是三倍而已。”

說著方樂喝了口水,等鄭高峰和程載明都消化了一下,這才道:“再說這個病癥,我們既要開表閉,引領冰伏之邪外透,又要助陽,防止汗出的時候陽氣脫垂,那么麻黃細辛附子湯里面的附子劑量就不能小......”

“《傷寒論》原方麻黃細辛附子湯里面附子的劑量和四逆湯一樣,炮,去皮,破八片,制附子至少也要用到克還是按照原方一半劑量衡定,如果不取一半,用到120克,也在范圍之內,現在病情特殊,用到200克,并不離譜。”

等方樂說完,值班室足足安靜了好一會兒,孫清平這才道:“方樂說的很對,之前我們了解不足,所以在臨床上總感覺是在大劑量用藥,其實是我們自己早已經在心中對原劑量進行了閹割......而且火神派用藥往往比常規劑量更大,以小樂的解釋,確實不算可怕。”

鄭高峰和程載明都看了一眼方樂。

今天他們可算是被方樂上了一課。

方樂說的這些他們之前都沒考慮過,可現在細細想來,現在的小劑量在臨床上確實經常難以奏效。

因為這個,不少中醫人都有點懷疑中醫了,特別是初學者,更是容易懷疑人生。

可誰又能想到,有時候并不是中醫方劑不對,而是劑量被嚴重限制,才導致方劑難以奏效。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網絡小說,轉載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