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推進城到多元宇宙

第五百八十八章 礦物

最新網址:

王忠帶著200名海軍陸戰隊,用步槍感化了附近三個小部落。

當亂糟糟的一千多名原住民,被遷移到定南港時,宋魯已經用附近的樹木,建造了一個木寨子。

而完成電報室建設工作的常谷雨,看著衣不遮體、或者頓時帶有一些身體缺陷的原住民,迅速讓隨軍的高山人,

和這些人進行溝通。

王忠搖了搖頭說道:“這三個部落還是文明相對比較高一些的部落,三天前我還遇到了一個獵頭部落,直接被我殲滅了。”

對此常谷雨也沒有什么疑問,所謂的獵頭部落,其實就是食人族,這種部落沒有同化的必要。

長期吃同類的后果,

就是他們很容易得朊病毒,

而且這種部落通常非常野蠻。

兩天后,常谷雨拿到了一份文件,

上面就是三個小部落的戶籍和身體普查情況。

“果然不樂觀,其中有17.6的原住民身上帶有遺傳病,26.4可能是遺傳病攜帶者,這些必須隔離開來。”

正在培訓原住民的王忠,迅速按照調查報告,將三個部落的人口分為三部分,即分別是自由、限制、隔絕,這代表對他們婚姻的管理級別。

有了這批勞動力的加入,艦隊的建設進度快了很多。

同時他們還在靠近港口南側的山地中,發現了好幾處金銅復合礦,這是呂宋群島銅礦的特點。

其實呂宋群島的礦場特點,類似于東瀛列島、南洋群島,因為這些地區都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屬于典型的板塊擠壓成因。

金銀銅這一類的礦物,容易在這種地質條件下成礦。

王忠帶人勘探了一下,發現這是一條斷斷續續的斑銅礦脈,

露出地面的部分,一共有6個可開采點。

在這種相對原始的地區,

一般被發現的礦脈,都是露天或者半露天的礦點,因為這里還沒有被大規模開發過。

而中原地區,各地的露天富礦早已經被開采過了,自然給人一種中原沒有富銅礦的錯覺。

王忠初步估算了一下,一處金銅礦的儲量,大概可以冶煉出2000~3000噸銅,以及3~5噸金。

由于是露天礦,開采難度倒是不大。

不過王忠和林三刀等人,并沒有開采的想法,雖然銅的工業價值不小,但流求基隆的金銀銅復合礦,目前足夠人革聯的工業消耗,這里只能作為儲備。

其實相對于金銀銅,人革聯更缺乏錫礦。

這也是流求分艦隊的任務之一,那就是在未來幾年內,完成對馬來半島的開拓工作。

因為馬來半島是東南亞的錫礦核心產區,無論是東海岸,還是西海岸,都有一連串的錫礦。

該地區的錫礦,其實是云貴高原—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南洋群島大錫礦帶的一部分,這是一連串的礦脈。

其中馬來半島和南洋群島的錫礦最容易開采,因為很多礦區就在海邊,其中不乏可以露天開采的富礦。

錫對于冶金工業非常重要,特別是制造銅合金方面。

擁有銅礦和錫礦,這也是東亞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夏商周的青銅冶煉工藝,和東亞的礦物資源有密切關系。

而其他所謂的古文明在中,古埃及、古希臘附近是沒有露天錫礦和富礦的,這是一個非常“詭異”的情況。

地球的錫礦絕大多數,都分布在東亞、東南亞、中美洲和南美洲。

西歐有幾個小礦,但都不是露天礦。

從唯物主義歷史觀來看,一個古文明要發展出青銅冶煉技術,必須具備一些前置條件。

包括周邊地區必須有露天的富礦,銅礦和錫礦都是缺一不可的;相對成熟的制陶技術,因為制陶必須有700攝氏度以上的窯爐,而煉銅則必須有800攝氏度以上的熔爐,最好可以到達1000攝氏度。

然而地中海地區,除了亞細亞半島有一些露天的小錫礦,其他地區的錫礦都是埋藏在地下深處的貧礦。

這就是造成一個非常“詭異”的矛盾,沒有露天富礦,又有“發達的青銅技術”,難道古希臘時代,錫礦全部靠從亞細亞半島進口?

作為掌握青銅冶煉技術的亞細亞人,又和希臘城邦是敵對勢力,用屁股想都知道,任何一個有一點智商的人,都不會允許這種戰略物資向敵對勢力大規模出口。

中原王朝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為了保持對北方草原的優勢,銅鐵都是嚴格控制的戰略物資,根本不會輕易出售給北方的草原人。

進口錫礦基本不可能,本身又沒有礦物,難道可以憑空變出大批青銅器?

實際上,東亞才是世界青銅冶煉技術的發源地,西亞應該是從匈奴人、大月氏獲得青銅技術的。

畢竟亞洲的錫礦集中東亞和東南亞,美洲錫礦帶是16世紀之后才被發現的。

沒有錫礦的古希臘、古埃及,以及只有少量露天錫礦的古巴比倫,是如何發展出青銅冶煉技術的?

或許有人反駁,你怎么知道古代地中海沒有錫礦?萬一是該地區的露天礦脈被古希臘人開采枯竭了?

有一定地質和礦物知識的人都知道,礦物的礦脈很少出現孤立事情,一遍都是一連串礦脈。

而古代開采技術不發達,導致只能開采一部分露天富礦,地下的礦脈,以及地面的貧礦,很難被完全開發。

如果一個地方古代開采過礦物,那該礦點的周邊,有99.99以上的可能,存在殘余的未開發礦脈。

就比如現在的大冶,就是古代的鐵礦開采點之一,現在還有開采。

很多古代認為已經枯竭的礦山,由于現代技術的提升,會被重新勘探和開采。

如果古代地中海沿岸有錫礦遺跡,那現在也會被二次勘探和開發,而不是一點礦脈都沒有。

就像王忠呂宋大島發現的金銅復合礦,現代還有在開采。

很多事情一認真起來,就會發現漏洞百出,鄭森等人對于現代西方的歷史數據,向來都是當神話傳說來看的。

畢竟一群文科生研究的“歷史成果”,在工科生看來,簡直是不忍直視。

加上西方歷史學家很難跨學科發展,因為他們的語言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為了適應科學的發展,他們必須大量創造新名詞,這些新名詞往往只有該專業的人才可以學習。

這也是為什么,人革聯的官方語言會選擇中文。

至少中文可以連蒙帶猜,而西式字母文字寫的東西,別說連蒙帶猜了,就算是拿一本字典對照著翻譯,都可能很難明白那些專業術語的意思。

鄭森可是在海賊宇宙出來的,歷史正文這種文字為什么只有很少人可以讀懂?還不是因為這種字母文的天然缺點。

呂宋群島的最新匯報,通過電報反饋回到作為臨時首府的揚州城。

鄭森將呂宋群島標注為“呂宋州”,成為人革聯第八個州,這個州的移民工作,最好是在冬季進行,剛好可以借助西北風,從長江口迅速南下。

與此同時,還收到廣南州的工作匯報。

廣南州在宋智的管理下,已經開始恢復正常,而且廣南州的重要性,甚至要高于嶺南州。

因為廣南州有元江三角洲平原這個農業區,同時還有煤礦和鐵礦。

唐菲林已經前往廣南州的交趾府,準備建立交趾工業區。

交趾府境內,元江從西北的云貴高原流下來,沖積形成廣闊的元江三角洲平原,是非常適合種植水稻和熱帶作物的農業區。

同時交趾府內,在元江三角洲的河口北側,有一大片優質無煙煤,這里就是著名的廣寧—鴻基煤田,總儲量在30億噸左右,其中可以露天開采的有2億噸。

無煙煤是優質的動力煤,是蒸汽機和火力發電廠最好的燃料。

另外在元江中游的黃連山,還有兩個鐵礦,其中一個儲量在1.12億噸左右,可以露天開采,品位在56~57左右。

在廣南州最南部的日南府,這里同樣有一個大鐵礦,儲量了6.6億噸,可以露天開采3億噸左右,平均品位在58左右。

如果再加上嶺南州的瓊州島,上面還有一個儲量4.66億噸的石碌鐵礦,不過平均品位只有48;另一個田獨鐵礦只有500萬噸左右,但是這個礦山在海邊,而且是露天礦山,品位更是高達63。

對比流求州平均品位13~18的黃鐵礦,淡水鋼鐵廠恨不得立馬搬遷到交趾府。

畢竟礦物品位差距太大,不僅僅會造成生產成本節節攀升,還會影響生產效率。

同樣冶煉一噸鐵礦,需要消耗1.8噸焦炭。

流求的黃鐵礦只能出鐵130~180公斤;而用田獨礦可以出鐵630公斤,石碌礦是480公斤,交趾礦是570~580公斤,日南礦是580公斤。

這就是差別,生產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產生了好幾倍的差距。

因此鄭森讓唐菲林南下,準備建設交趾工業區,打造一個年產5萬噸的鋼鐵廠,一個年產10萬噸焦炭的焦化廠,一個年產水泥10萬噸的水泥廠。

另外還要開采無煙煤,供應不斷增加的蒸汽機。

當然,鄭森對于北方新控制的膠東州,也在迅速籌備工業區和采礦。

膠東州有三個煤礦區,既北海府的北海煤礦、東萊府的龍口煤礦、瑯琊府的蘭陵煤礦。

這些煤礦都可以初步開發,為人革聯北方各州供應動力煤、燃料煤、煉焦煤和化工煤。

至于膠東州的鐵礦,并沒有什么富礦,開采成本太過于高,還不如從廣南州、嶺南州運輸高品味鐵礦砂。

鄭森給在流求州的龍莎發了一份電報,讓她準備北上主持膠東州的工業布局。

畢竟現在人革聯對于煤炭的需求量節節攀升。

截止新歷3年9月,有年產焦炭15萬噸的基隆焦化廠、有年消耗煤炭8000噸左右的淡水火力發電廠。

咆哮級蒸汽船18艘、內河拖船14艘,各種投入使用的蒸汽機,一共87套。

到年底這個數字可能要再增加50。

而且為了突破各地河道被堵塞的問題,鄭森準備上馬幾艘蒸汽挖掘船,又有快速清理河道的沉船沉石。

隨著九月份到了,境內的秋收也在迅速展開,估計秋收可以收獲410~420萬噸稻谷。

而夏天的早稻,戰略糧食公司已經收購了132萬噸的庫存。

如此龐大的糧食庫存,就是人革聯不斷提升兵力規模的底氣,目前人革聯的常備兵力,已經達到26萬,幾乎又增加了一倍。

這么多的兵力,就是為了在年底之前,完成對江南和淮河一線的解放。

人革聯在全力準備,而其他諸侯也在合縱連橫。

只是戰爭的主動權,已經在人革聯手上,鄭森已經具備橫掃江南的實力。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