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門外,赫然矗立著幾座用木料搭建起來的糧庫,占據著交通最便利的地段。還有幾座同樣規模的糧庫,正在緊張的施工當中。不過這幾座巨大的糧庫當中,卻都是空空如也的。
往年的這個時候,來自湖廣各地的糧船,已經擠爆了漢口和武昌的各處碼頭。來來往往的馬車和人力拖車上都堆滿沉重的米包,販運糧食的商販,裝船卸貨的苦力,還有操帆駕船的船工,熙熙攘攘的數以萬計,都圍繞著漢口、武昌的碼頭忙碌不停。
可是從去年冬天一直到現在,都是冷冷清清的,攏共也沒多少石糧食運過來!
“湖廣足,天下余......現在湖廣不足,東南還能有余嗎?”
再有幾日就要啟程離開的朱慈烺站在漢陽門城樓上,一邊觀望著漢陽門碼頭的情形,一邊低聲自語著。
李自成的確挑了個好日子出兵江漢,正好是崇禎十八年秋收之后和米糧被販運到漢口、武昌之前的這個點。
東南現在人多地少,而且經濟作物種植得太多,糧食是不能自給的,需要從盛產米糧的湖廣購入。
從經濟角度而言,這是沒有問題的。湖廣有兩億畝土地,其中水田近半,人口又不算太密,所以哪怕田土地收成不是很好,也有足夠多的富裕糧食可以賣給東南。
而東南的人口太多,土地不寬,又沿著大江大海,水運便利,趕上大航海時代后正好可以大量出口絲棉茶葉換取白銀,然后再購入湖廣米養人。
這就是明末南方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
朱慈烺統治東南后雖然知道這種經濟循環是存在風險的——湖廣地區并不在朱慈烺的牢牢掌控當中,而且還受到敵對勢力的威脅!但是他又有什么力量去對抗東南自由化的市場?
他能用一紙令旨就迫著下面改桑為稻嗎?這是奪人錢財,是殺人父母......
而且一旦東南改桑為稻,南京、蘇州、杭州、揚州、松江等五大紡織中心就得出現大量的失業人口。城市貧民又得鬧騰起來了......他們可是朱慈烺這個封建皇太子最害怕的無產階級!
站在朱慈烺背后的湖北巡撫丘瑜聽了太子爺的話,也沒什么好的建議,只好安慰他說:“千歲爺,現在已經有不少米商愿意在水軍的保護下去湖北收米了......到下個月,應該就能有幾百萬石運去江南了。”
去年湖北的收成其實還行,如果不是李自成出兵的時間太好,左夢庚那殺千刀的又把漢口、武昌的商船掠走了,現在早就有上千萬石湖北米運去江南了。
而這些日子因為江南米價上漲,許多東南的商人都四處搜羅木船,現在正陸陸續續向武昌、漢口而來,準備販米而下,大發一票了。
朱慈烺回頭看了眼丘瑜一眼,然后又將目光投向了湖南巡撫何騰蛟和知荊州府堵胤錫。
“何卿,堵卿,你二位在湖廣為官多年,了解地方情況,說說看吧!”
何騰蛟道:“丘世伯(丘瑜是伯爵)言之有理,現在只要湖北地方能夠安定下來,糧商敢下去收米,幾百萬石總是有的。雖不及往年,但也能稍解東南缺糧之困。
另外,湖南去歲收成也不錯,只是因為武昌、漢陽二府失陷,長江糧船大多被左夢庚所掠,才無法將糧食運出來的。只要朝廷能打通湘江和長江之間的航道,湖南至少能運出一千萬石白米!”
堵胤錫卻搖搖頭,面色凝重:“千歲爺,民以食為天!糧食的事情可不能有半點疏漏。現在東南人口云集,而糧食又不能自給,全賴湖廣努力供應。湖廣雖然田寬,但是這兩年被流寇所擾,產出亦大不如前。湖南收購一千萬石白米許是能夠辦到的,可是湖北......臣覺得不行啊!”
朱慈烺問:“為何?”
堵胤錫道:“因為計口均田!”
朱慈烺沉默不語。這個問題在武昌行宮這邊爭執了不少時間,到現在也沒最后的結論。
堵胤錫說,“紳商本是一體,紳亡則商不存!如果殿下想要盡快恢復湖北糧道,那就請殿下在恢復荊襄全境后立即撥亂反正,還湖北一個朗朗乾坤!”
堵胤錫的觀點當然是有點道理的!朱慈烺不是流寇,也不是韃子,他是大明撫軍皇太子,代表的就是舊世界,而不是砸爛之后再重建的新秩序。
所以收復湖北的荊州、承天、襄陽、德安、漢陽等府后,理所當然要將土地歸還舊主。
堵胤錫又道:“太子殿下,朝廷為政必須要公私分明!公田就是公田,私田就是私田。否則受害的不是湖北縉紳,還有追隨太子殿下南來的北方壯士啊!”
跟著朱慈烺跑路到江南的北人中有不少也是地主,如果朱慈烺不能為湖北縉紳撥亂反正,他又怎么會在北地撥亂反正呢?如果他承認了李自成在湖北的“土改成果”,他當然也會承認多爾袞在中原計口均田的結果。
這樣一來,朱慈烺的北府軍將,還有什么北伐中原的動力?
朱慈烺瞅了一眼軍師李巖,他是河南人,當然是大地主了!
“太子殿下,”李巖當然明白朱慈烺的心思,連忙開口道,“北地有旗地四千余萬畝,足夠籌壯士之功。至于東虜均給平民百姓的土地......若要復歸原主,那一千多萬北人恐怕就都是東虜的腹心了!”
朱慈烺微微一笑,這個李巖當過流寇,覺悟到底是高的!
“是啊!”已經是克難誠意伯的劉孔昭附和道,“千萬北人當有百萬壯士,如果皆為東虜前驅,中原還有恢復之日?臣以為朝廷應該承認流寇所均之田為耕者所有!”
劉孔昭雖然是南方的勛貴地主階級出身,但他現在已經完全投靠了朱慈烺,屁股當然也要跟著挪地方了。
“可糧食從哪兒來?”堵胤錫道,“如果不撥亂反正,湖北糧道就沒辦法完全恢復,一年至少減少幾百萬石,東南百姓就要挨餓了......這可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啊!”
“這個......”朱慈烺笑了笑,“左班監察御史紀坤和吏部員外郎黃宗羲到了沒有?”
紀坤、黃宗羲是代表督察院和內閣來向朱慈烺匯報“南京搶米事件”情況的,大元帥府也派了人來,是孝陵衛新軍指揮使張定邊。
李巖回答道,“紀坤和黃宗羲是昨日到武漢了。”
朱慈烺點了點頭,笑著:“此二人是有點想法的,可以叫他們參加明日的行宮合議,大家都聽聽他們的意見吧。”
其實朱慈烺心里面早就有了主張,把湖北土地還給所謂“原主”是不可能的——且不說生活在荊州、德安、承天、漢陽四個農業大府的幾百萬口人會怎么樣,單說那些“原主”在過去那么多年中為大明朝交了多少稅,就決定了他們的私有財產無法得到保護了。
湖廣那么老大,一年才二百多萬石的稅糧總額,就是這個數目,又有幾年是收齊的?而每年從湖廣輸往江南的米糧怎么都在一兩千萬石,大明朝廷在長江上的稅關又收了多少?
這幫湖北地主都沒給錢,還想朱大太子派克難新軍來保護?想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