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

0847 教化萬眾

最終,山遐還是選擇留了下來,當然是在沈勁鄭重道歉、給了臺階的情況下。不過雖然留了下來,但他對沈家這兄弟倆印象卻實在惡劣到了一定程度。

山遐對自己印象如何,沈哲子倒不在意。他只是要用其人,又不是要談戀愛,無所謂相見兩歡。而且,隨著他獲得開府權力后,日后麾下屬員肯定也會得以大大擴充,而能否駕馭得住麾下一眾性情、心跡都不相同的僚屬,也是對他的考驗之一。

除了李充、山遐等人之外,沈哲子今次過江,還招攬到許多其他南北人家子弟。這些人也都有一個比較類似的方面,那就是時譽不算太高,但又確實有某一方面的才能。雖然沒有發現什么驚才絕艷的王佐能士,但如果能夠各盡其能的話,搭建起都督府的框架綽綽有余。

譬如山簡,沈哲子看重其人的就是那一股孤憤之氣。誠然這種性情的人過于偏激,是不能作為決策者來使用,但卻是一個很好的執法者,因為自己本身有著濃厚的道德優越感,所以在執法的時候,便能做到不徇私不軟弱。

所以在經過一番觀察和考慮之后,沈哲子便簽署升任以來第一項比較重要的人事任命,將山遐任命為都督府功曹從事,監察六郡行政吏治和民律執法。

對于這一份任命,鎮內不乏嘩然,甚至包括山遐自己在接到任命之后,都有些不敢相信。要知道前幾日那一場小糾紛,彼此鬧得都很尷尬,他本以為沈哲子言語擠兌留下自己,只是因為不愿承受苛待禮慢遠投之士的惡名,頂多只會安排自己一個無足輕重的閑職,又或干脆發配到荒縣由其蹉跎下去。

功曹乃是府下相當重要的屬員之一,像是上下官吏政績考評、功過獎懲,俱為本署事務,甚至還有一部分民事司訟權。雖然淮南都督府如今軍事先行,但是功曹也可以稱得上是名列前茅的一個屬官。

所以在接受到任命后,山遐也是第一時間前往郡公府,想要詢問究竟。

沈哲子對此回應倒是很簡單:“功曹嚴肅之職,正待峻整之人,山君正宜其選。我是假王命舉賢良,希望山君能勤懇用事,不負所用。”

山遐聽到這話后,長久默然無語,只是覺得自己更加看不清楚沈哲子這個人,究竟是一個利祿熏心之徒,還是一個竭誠王事的忠勇之輩。

又過了好一會兒,山遐才沉聲道:“正如都督所見,某性非仁善宏雅之類,也無德名能令近者心折。既受所命,凡有歷事,則必深持繩法,絕不徇私罔縱,久則必失人情。都督若無容忍庇護之量,還請收回此令,不可因一人而害群情。”

“山君多慮了,我所重者正是你這一點。守土安民,何以鄉倫人情之外,還要再以律令規治?鄉倫有短,人情有偏,佐以律令,才可不偏不倚。如今鎮內,鄉倫和睦,人情也多兼顧,正欠律令刑徒持斧以正。山君若能長持此態,不酷厲不和流,律行于眾,凡我在職,則必以山君為臂助,毋須自疑,毋須互疑。”

沈哲子這番話,就等于在說山遐是一個遠于鄉倫、悖于人情的乖戾之人。對別人而言,或許會覺得遭受侮辱,但山遐在聽到這番話后,反而頗生知己之感,感慨道:“虛行于世幾十載,長恨人不能知。與都督相見日短,但卻知我頗深,識人之明,誠非虛言。身負重用,不敢狂言,惟求盡力,必使鎮治清明如洗!”

講到這里,他本來還想再勸告沈哲子幾句,不過又想到早前所受譏言,滿腹牢騷便按捺下來,轉而又對沈哲子說道:“既受所命,請乞二三佐吏引我入鄉,稍作審辨巡察,來日執事才可持正于懷,不失偏頗。”

對于山遐這種雷厲風行的風格,沈哲子倒是比較欣賞。而且他與此人也確實沒有什么私誼可論,于是當即便挑選十多名書吏佐員跟隨山遐入鄉巡察。不過他倒是沒有給山遐便宜行事的權力,凡有所見,只錄得失,不可私自處置。

畢竟,就算是要整頓吏治,也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讓鎮中感受到這種肅殺的氣氛,如果還有人要怙惡不悛,那時候自有山遐派上用場的機會。

除了山遐之外,沈哲子隨后又任命太原王述為治中從事。王述是一個長處不明顯,也沒有太大短板的人,治中居中任事,掌管各曹文書,輔佐杜赫管理鎮中一應政務,正宜其選。

另有比較重要的任命便是江虨出任督學從事,劉超的兒子劉訥則任作勸學從事。這兩個職事都頗有一點三國割據時期的風格,并非漢、晉舊制本有的職位,用在禮樂崩馳、思想不能統一的年代,言則督學、勸學,實則就是統一治下庶民的思想,宣傳一些有益于自己的理念和主張。

由于鎮中不同于江東,在籍之民眾多,生產、生活都能納于組織,所以很多事情做起來都十分方便。在開蒙進學方面,沈哲子也有一個很龐大的計劃,打算鎮中普立蒙學,除了掃盲識字以外,還要傳授一些技術之類,當然思想教育也必須都要跟上。

這一個計劃,看似宏大,實際做起來的話,并不困難。眼下鎮中年十四為中男,十六則就算作成丁,中男以前并不歸于徭役賦稅之列,換言之并不組織十四歲以下的進行生產勞作。

如果是原本各家農戶私耕,那么肯定是凡有少力俱都要投入耕作生產,哪怕滿箱經史典籍俱都擺在他們面前,肯定也沒有心思去學。但是如今鎮內籍民多入屯墾等集中勞作,按勞配給,中男以前既不組織生產,也不記載勞用,即便是參與勞作也只是幫一幫自家大人,但分配口糧的時候,仍作半數。

各屯分立蒙學,撥付一定錢糧,進行為時一到兩年的開蒙教育,而后再考業甄選,優者進,劣者退。基本上三四年之內,便可以涌現出一批基層人才,只要具備了一定基礎,未來便可以逐次擴大規模。即便最開始的幾年里是純投入無產出,但想到未來深入底層的組織構架和節約的行政成本,完全值得去做。

至于這教育計劃所需要的教員人才,眼下也有所選擇。早年沈家術堂已經培養出一批此類的人才,正可以拉過江北來投入使用。說到底,沈哲子所需要的并不是什么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而是有一定識字率、一定組織能力以及一定生產技術的基層人才。

但就算是這種淺層的教育,在時下也是鄉宗豪門所壟斷的一個權利。這種壟斷也不是主動去把持,而是除了他們,時下尋常民眾們也根本沒有這樣的條件。像沈家可以在不長的時間內便培養出多達數百人的合格工匠人才,但普通生民連生存都成困難,余者也都難作妄求,既沒有物質基礎,也沒有學習途徑,也就談不上什么掌握先進生產力了。

鄉宗土豪,是一個現實存在、近乎頑疾的問題。哪怕后世過去上千年,也不能說就得到了徹底的根除解決。所以沈哲子也并不奢望將他們完全杜絕,能夠取得一個相對和諧的共存環境,已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除了蒙學教育以外,接下來沈哲子還準備安排一部分殘弱老兵入于鄉土,負責民練、守鄉之類事務,鄉事不再獨決于地方宗長,也給那些老兵們安排一個還算不錯的歸宿。

這一類的事情,沈哲子近來也在時常組織掾屬們進行討論,錢糧方面的支出誠然是一點困難,但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便是組織力嚴重不足。屯所設立蒙學還倒罷了,淮南轄區之內,各個屯墾據點往大了說不過幾百個。

但想要將退伍老卒安排到具體的鄉村亭邑,并且確保他們能夠行使權力,便是一個極為浩大的工程,絕非短期之內能夠完成。所以,就算是要試行,也只能主要集中在壽春和梁郡兩座大城周邊,更遠處很難達及,也有很大可能會遭到鄉宗民戶的抵制抗議。

關于這一點,沈哲子也是兩手準備,一方面頻頻召見鄉宗家長以作溝通,希望他們能夠做出一些退讓和配合。另一方面則是抽調一部分老卒,由江虨等人進行上崗前的思想教育之類培訓。沈哲子倒也不敢明目張膽的玩什么個人崇拜,樹立個人權威,但忠君愛國,光復王業之類的思想,那都是必須要確立到位的。

沈哲子之所以要急于進行這些安排,也是因為眼下控制的疆域還不算廣,施行起來雖然有難度,但也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務。等到淮南這里有了基礎,并且形成相對規范的制度,日后再擴及于外難度便會小上許多。

還有一點便是,如今都內還在糾纏于荊州之事,哪怕對于近在江畔的梁郡也難免少了關注,少了來自外部的掣肘,他便可以從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