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李和不開心的是,郭冬云請來了外人,全球最大的咨詢公司麥肯錫被她請來了,所謂的經理有華人、有老外,看著都是三十來歲的毛頭小伙子,年齡不見得比他大。頂點小說23
他們要是真有本事,為什么不自自己去開公司,一夜干成個五百強。一個破報告能賣上百萬美金,這不坑人嗎?
戰略這種東西,你就是說錯了十年后客戶會來找你嗎?
說白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一個拿著年薪10萬的人去指導別的公司該給二老板100萬年薪還是1000萬年薪。
其中的一個人還大言不慚的對李和說,他們在所有主要行業都擁有廣泛的能力、專門知識和經驗,并且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咨詢服務,包括戰略、組織、運營、商業技術解決方案、企業服務轉型和高級獵頭服務。
好像有了他們的加入,地大集團可以一躍為全球最牛逼的公司。
除非有相當的數量的事實做支撐,否者李和很難對他們報以信任。這與一位初級管理人員向自己的上司提建議的道理是一樣的。
李和想了想,還是不急于否定,他知道許多觀念在他腦子里都是根深蒂固的,這些觀念很多都是屬于偏見,他決定還是放開心態,多接受一些多元化的信息。
走到今天這么高的位置,他曾經的經驗不可謂不多,然而他似乎并不如他自己所裝作的那樣自信。在別人眼里,他躊躇滿志,信心十足。
事實是,他對很多方面都缺乏信心。
他聽了這些專家的談話,一如既往的保持著沒有表情的面孔。他從不給他們以任何暗示:他們究竟說的好不好。有的時候,他看上去高不可攀。他沒有顯露出任何偏見和偏好。
總之他裝的也挺累的。
但是坐在旁邊的郭冬云卻是不這么想,她悄聲的對李和道,“如果大家在內部沒有形成共識,就需要外部的知識、經驗和看法,來確認一下,幫助大部分人統一思想。這是我請麥肯錫過來的最大原因。不管怎么樣,他們的思維方法很正確,我們不需要他們解決問題,但是我們需要他們給找我們找出問題,這三個月以來,他們的團隊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幫助。”
“報告等會我看看。”李和算是點頭認可了。
會議依然在繼續,麥肯錫的人侃侃而談。
“核心業務包括銀行金融、零售、電子、會展、地產、酒店、機械、醫藥、服裝紡織、家具、音像、汽車等。多元化業務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市場競爭優勢,其中零售、金融、機械、地產、音像已建立行業領先地位。但是我們不得不提醒,貴公司的音像產業是游走于法律邊緣。對于貴公司的汽車產業鏈,我們持有謹慎態度,要知道,國際產業正處于非常激烈的競爭格局,寶馬汽車不具有完全性的市場競爭能力。”
這一次是對李和的產業的一個匯總,他已經擁有了很多的優勢。地大集團、金鹿集團、遠大集團,包括其他亂七八糟的產業,如果整合起來,將是一個總資產1200億美金,年利潤為23億美金,擁有13萬員工。
它的資產負債表極佳,它的產品和服務滲透到國民生產總值的各個方面:從皮鞋到汽車,幾乎無所不包。
其中的很多產業,李和自己都不知道,比如他名下怎么會有造紙公司,怎么會有裝修公司,甚至還有打火機廠子,添加劑廠、撲克廠、養殖場。
“怎么會有13萬名員工?”這才是李和最大的不解,難道他旗下的房產公司的工人都算上了?可也沒有13萬啊!他問的很小聲,讓人聽見了挺丟人的。
郭冬云笑著道,“這只是控股產業的員工,你是不是忘記我們與政府國企建立的合資廠了?光一家揚洲機械廠就是一個萬人大廠了。如果我們再把不控股的投資產業算進去,員工還會更多。”
在場的許多人都是忍不住竊竊私語了,隨著麥肯錫的人梳理的越詳細,在場的人看李和的眼神越來越不一樣。
這將是怎么樣一個巨無霸企業!
而掌控這個巨無霸的人才剛剛30歲!
要不是有保密協議的約束,他們就要出門大喊,新的世界首富誕生了!
特別是麥肯錫的人都不肯相信,他們接受的項目會是一個全球第一大的公司,而且還誕生在中國!
這簡直是一個國際玩笑了!
哪怕這些資料都是他們親手整理的!
其他的先不說,當他們看到托管在高盛、萊茵的dell、ibm、蘋果這些500強的股票托管憑證的時候,他們的內心立馬就崩潰了,必須是承認這一事實了!
當然,這是一家很大,但是跟強壯都不沾邊的企業聯合體,什么亂七八糟的的企業都有,他們相信眼前這個男人,一定是個投資狂人,什么樣的產業都有,反正撿到籃子都是菜。
而且更令他們不敢相信的是,這家聯合體的人力資源結構,也是相當的草率,許多高層居然是小學文化、初中文化!
天知道他們的內心有多崩潰!
終于他們開口提到了這家大雜燴的企業的弊病,這次輪到一位高挑金發碧眼的女孩子陳述,“如同很多企業的通病,不管是金鹿集團、遠大集團內部擁有太多的管理層級,這是一個草率而又龐大的官僚機構,在這個等級體系中,從生產的工程到董事長的辦公室之間隔了13個層級。光一個金鹿集團有130多名管理人員擁有副總裁或者副總裁以上的頭銜。”
“我的錯。”李和喃喃自語,他曾經讓于德華放手經營,不必事必躬親,請專業的人士來操盤。可是他沒想到,于德華會請這么多的經理人,而且都是堆砌在一起。
當他聽到金鹿集團有76個業務部門的時候,更是一陣嘆息。可也是理解的,畢竟金鹿是靠出口起家的,從紡織鞋帽類到搪瓷缸能日用品都有,基本是一類產品一個部門。
接下來他又聽到了對遠大集團的分析,遠大集團在一年內居然出臺了70多項企業內部制度!
李和終于覺得還是企業的制度有問題。
也許這就是歷史規律吧,錢穆老先生在分析中國歷史時指出,中國政治制度演繹的傳統是,一個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個制度來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繁密化。于是,有些變成了病上加病。越來越繁密的制度積累,往往造成前后矛盾。這樣,制度越繁密越容易生歧義,越容易出漏洞,越容易失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