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太子
第1077章太子
小說:作者:木子藍色分類:歷史字數:3251更新時間:2017051618:47:18
越王府。
承乾滿臉笑容的上門,一進門他就把一個箱子給李超。
“這是什么?”
“是陛下給太師還的錢。”
打開箱子,里面全是一疊疊的金券。金券十分嶄新,還散發著油墨香味。
“太師,一共八百萬,后面還有好多箱。先前向太師借的錢,再加上陛下特別賞賜的,都在這。”
全是大額的金券,一張一百文,一疊百張十貫,一箱子是一千疊共一萬貫。八百萬貫,整整裝了八百個箱子。
這還是紙鈔,若是換成銅錢,得堆滿李家的院子。
李世民確實大方,不但把先前欠的幾百萬都給還了,甚至還又賞了大筆錢。不過看著這些紙鈔,尤其都是新鈔,李超卻不由的微微皺了眉毛。
皇帝不會是直接開動印鈔機給自己印了八百萬貫吧?
“朝廷現在有這么多錢嗎?”李超問。
承乾笑了,“父皇說太師見到這些錢,肯定會擔心是胡亂加印的。陛下讓太師不用擔心,這些錢都是能夠隨時在銀行兌現的。朝廷用錢的地方雖多,但現在卻不缺錢。”
他這么一說,李超倒是馬上想起來,朝廷現在確實有錢。上次動亂,朝廷損失很大,調動那么多軍隊,開支也大,事后賞賜又多。但皇帝事后雷霆清洗,趁機清洗了無數勛戚官僚士族大地主大商人,是真的一洗到底,殺人流放抄家。
抄沒的財產,相當的驚人,那些財產處置后相當于朝廷十年以上的年財政收入。正是有了這筆錢,皇帝才能這么豪氣的給李超還錢。
“不過上次抄沒的財產中,大部份都是田產、商鋪、宅第、工坊這些啊,現金也不多的。”李超道。
“但也不少的,而且商鋪、宅第、田產、工坊這些也都在陸續發賣之中。”
“那我就收下這些錢了。”
李超打定主意,回頭就讓管家拿這八百萬金券,卻收購朝廷發賣的罪犯家產,商鋪、宅第、莊園、地坊,奴隸,有什么買什么,反正這紙鈔李超是不太相信的。
實在是數量太多了,八百萬貫啊。
要說起來,大唐現在的紙鈔流通的很繁榮。
李超開的好頭,尤其是嚴格的控制紙鈔的發行量,并保證了李記寶鈔的信用后,百姓紛紛接受寶鈔,畢竟寶鈔使用是那么的方便。
李記寶鈔防偽性能高,而且許用便捷,這就好比后世的手機支付一樣,太方便了,誰都愿意用。
朝廷設立銀行,也開始做存貸業務,并發行了紙鈔金券之后,一開始遠不如李記的寶鈔。但畢竟也是紙鈔,又是朝廷所發,在紙鈔已被大家接受的情況下,金券的推廣很快。
尤其朝廷推行金券比李記更方便,他們印刷了金券之后,直接給官吏們發放俸祿,給將士們發放薪水,甚至官府、宮廷采購的時候,也用金券。雖然發放俸祿、薪水和采購的時候,只是部份用金券替代,但也是相當量大。
好在李世民還是比較聽取李超建議的,沒搞只出不進。
如今新的兩稅法推行,夏稅征錢,百姓既可以交錢,也可以交鈔。官府不拒絕以鈔納稅,而且沒有折扣這些。正因此,百姓們現在對鈔很喜歡,買賣交易方便,而且納稅也方便。
如今中央銀行委托李記的印鈔廠印刷金券,然后發放俸祿薪水、政府采購用出去,金券在市場流通,最后又以稅收的形式收上來。
這是一個很健康的模式。
不過李超一直比較擔心的是皇帝和朝廷的節操,萬一皇帝缺錢,他會堅守自己的底線,不去超發紙幣?李超覺得這個很難,也許李世民眼光較遠些,不會亂來,但以后的事情誰說的定。
他們可不比李記,李記不敢亂來,有朝廷監管著,可誰來監管朝廷。
好在這次朝廷大清洗,發了一筆橫財,李世民現在府庫充盈,倒暫時不用擔心這些了。
但李超依然不打算留著這些金券,金券本身又不值分文,因此還是購買朝廷的那些實物財產比較劃算,哪怕買些礦山,也不怕砸手里。
承乾卻對金券贊嘆不已。
“金券真是好東西,如今朝廷印發金券,銅錢金銀存于左藏庫中,平時發俸祿薪水也方便的多了,地方上的夏稅,直接押鈔入京,也大大節省運輸上的麻煩。”
李超笑著點頭。
大唐以前因為缺銅,導致錢荒,一直只能是錢帛兼行,甚至布匹、糧食也充當著實物貨幣,這對于商品經濟來說,當然是極大的阻礙。而如今推行的紙鈔,雖然還不是直接的信用貨幣,但起碼在慢慢的改變著錢荒的問題。
畢竟大唐的實體經濟問題還是很高的,以前只不過是缺少足夠的貨幣量來匹配這個經濟總量,于是才出現各種錢荒導致的問題。
錢鈔發俸祿薪水、官府采購,同時朝廷征稅稅賦收鈔,這對整個經濟來說,都是巨大的提升。
尤其是百姓納稅用鈔,這一條,更是巨大的進步。以前百姓繳納實物,是非常麻煩的。因為各地的百姓,種植的東西不同,有種粟有種麥有種稻,這就得有不同的征收標準。再一個,各種糧食征收時,也麻煩,百姓得把自家的糧運去官府繳納,而官府在征糧的時候,不免又會憑白增加許多火耗,最終又增加了百姓負擔。
而現在不同了,百姓直接拿著鈔到官府交稅就好了,稅率明白的公示,糧鈔轉換也都早公示了,按著那公示的數目交就好,不用再擔心衙役以干濕啊斗量的時候多少等問題多收糧食。
過去,過方上的衙役是沒有朝廷的俸祿的,甚至地方官員都沒有直接的俸祿可拿,官員們靠職田、公廨田來做俸祿和辦公經費,至于吏員衙役,吏員們靠的是公廨田的錢,以及地方上的一些加派、征稅火耗。至于衙役,則大多是一種役,他們是服役的,更沒錢。
正是因為這種制度,才導致了地方上的腐敗,因為他們也要生存,朝廷不管,他們手里又有權,當然就自己動手拿了。
而現在,朝廷已經把吏員正式納入了公務員的體系,他們有了薪水。其薪水,由地方官府支付。地方官員俸祿,由朝廷財政直接發給。
如今朝廷征稅,地方稅收不再全部押解入京,再由中央調拔地方,而是實行三分之一留州,三分之一繳道,三分之一上供中央的新制度。這個制度保證的是地方上也有財權,保證地方上能供養官吏,保證地方上不再攤派加收各種費用,減輕百姓負擔。
當然,有些稅種,則是完全上繳朝廷的,比如關稅、各種專賣稅。地方上能分到的稅,主要還是兩稅的地稅和戶稅,以及一些工商稅收。
這一套其實有模仿后世國稅地稅分家之意,也正是李超最先提出來的。
“朝廷下一步就是徹底不再征收實物稅了。”
李超說道,現在朝廷是夏稅征錢,秋稅征物。但征收實物還是比較麻煩的,一來耗費的人力大,二來容易出現擾民以及貪腐的問題。
“朝廷不征實物,那如何保證糟糧呢?”
大唐吃官家飯的人還是很多的,這部分人朝廷是要發口糧的,包括官、吏、軍隊士兵以及宮廷人員等,數量還很龐大,哪怕大唐的府兵不需要朝廷發糧餉,但現在禁軍常備軍已經達到了八萬人馬。
光這八萬常備軍就不少了,何況邊疆上現在也常駐軍隊,是由府兵和禁軍輪流戍守,這些守邊的士兵也是得由朝廷提供糧餉的。而一旦打仗,需要的糧食更多。
甚至官吏們除了發糧,還得發絲綢布匹綿等實物。
過去,這些都是朝廷從地方征收的實物中拿出來的。現在李超說朝廷以后要全面取消征收實物,那這些怎么來。
“市場經濟嘛。”李超笑道,“朝廷征稅納錢,收了錢就可以直接采購。需要什么就買什么,需要糧食就采購糧食,向糧商們發出通知,讓他們來競標。開價最低的商人得標,再由他們自己把糧食運到朝廷指定地點,這不挺好嗎?”
“可,可糧食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太子想反駁,又找不到什么好理由。
李超笑著道,“糧食確實是國家的戰略物資,因此我們要加強監管,比如制訂好糧食保護價格,不讓糧商們聯手打壓糧價,傷害農民。同時,朝廷也可以制訂一個最高價,防止糧商哄抬物價,以傷害城鎮中購買的百姓。”
“當然,糧食這么重要的物資,朝廷的常平倉也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每年以平價購入糧食儲備起來。朝廷應當在全國各地,特別是一些交通要地,設立大型糧食倉庫,以儲備糧食,并制訂一整套儲備糧戰爭、災荒之時的調拔、發放流程,這樣,各地平時存儲糧食,一旦戰爭或災荒出現,地方倉庫不須要再層層上報審核,就能直接照預定流程調拔、發放糧食。”
隋末之時,朝廷各地的糧倉里儲存了許多糧食,可卻就是不放糧,結果饑民四起,甚至有些倉庫的糧食到了大唐貞觀之時都還有陳糧。
這就是糧食制度的不合理。
隋朝每年征糧,征收的糧食一部份運往京城,剩下的也都集中在了運河兩岸的幾座大型糧倉中。這種做法,并不算好。
朝廷手里確實有糧了,可地方上卻空虛,百姓手里沒糧,地方州縣也沒糧,百姓的義倉也根本沒多久糧。結果就是一旦發現災害,地方糧食不足,而那些大倉又得層層上報朝廷,最終錯過最佳救災時機。
李超希望朝廷能夠有一套全新的糧食征收和儲備機制。
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收藏:手機版網址:.bqg11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