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知府心中大致已經有了主意,葉春秋現在是墻倒眾人推,于是便一拍驚堂木,大喝:“葉春秋,事到如今,你還有什么話說?”
葉春秋心里只覺得這個不要臉的三叔實在太會裝可憐,眼下只怕是老太公親自來,也挽不回這個局勢,這世上的人,大多只同情弱者,而枉顧了是非,何況……前些日子確實風頭太盛了,物極必反,而今卻是墻倒眾人推了。
他看著知府大人氣勢洶洶投來的眼神,卻是定定神,道:“是非曲直,自有公論,學生無話可說。”
這話是最讓人討厭的,是非曲直、自有公論,你自己不辯解了,卻還公論什么?
楊知府已是震怒。
杭州造作局里。
一份自京師飛送而來的敕命送到了曹公公手里。
接到了敕命,曹公公不敢怠慢,只稍稍看了片刻,原來還以為這葉春秋抗旨不尊,只怕要觸霉頭,誰曉得居然又得了一份恩旨,他不由恍惚了一下,心里在嘀咕:“宮中前幾日就有消息,這葉春秋,頗對陛下的胃口,陛下在宮中,三不五時的念叨著此人,現在看來,似乎倒沒有錯了。這顯然不是空穴來風,若是別人,只怕早就倒霉了,偏偏……”
他沒有遲疑,忙是動身,坐著轎子抵達了葉春秋的住處,結果卻是大門緊閉,便讓人問明情況,聽到葉春秋居然在府衙,而且被自家叔叔控告,曹公公愣了一下。
見了鬼了啊。
他那叔叔,居然控訴葉春秋無情無義,這……剛剛難道是自己看錯了嗎?于是又看了一遍敕命,方才確定。
他毫不猶豫道:“來人,去知府衙門。”
本來知府衙門審斷案情,曹公公這樣的閹人,是不宜出面的,這很容易讓人指摘為宦官干預地方,現在才是正德初年,弘治年過去不久,當初弘治皇帝在位時,對宦官的管束極嚴,絕不會容許這樣的事發生。
不過曹公公今兒卻不在乎這個,等到了知府衙門外頭,這兒早已是人山人海,一個個消息自公堂傳到了外頭,眾人都是議論紛紛。
那葉春秋還抵死不認,他那叔叔已是失血過多,哭得驚天動地,幾近昏死了。
知府大人震怒了,已經連拍驚堂木,對葉春秋已是越來越不客氣。
哼,葉春秋依舊還說什么自有公論,真真是可笑,什么自有公論,自家的叔叔,被他打成了這個樣子,此人……真是無情無義。
曹公公已是下了轎,眾人一看造作局的公公居然來了,隨來的差役和兵丁便要將人群趕開,于是這府衙外頭亂成了一鍋粥。
本來許多人就氣憤,眼見造作局的宦官來,大家對宦官歷來沒有好感,便紛紛猜測,那造作局的曹公公都來了,怎么……莫不是來給葉春秋撐腰的?是了,現在正在審案的節骨眼上,原來如此……難怪那葉春秋如此氣定神閑,原來是勾結了閹宦,這就難怪了。
呵……原來還當那葉春秋是什么才子、好人,現在看來,不過是欺世盜名之徒,他的詩和文章,我回家統統燒了,看了都污了眼睛。
曹公公命人先去堂中稟告。
這堂中還在揪扯不清,楊知府確實是震怒了,這葉春秋不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又有舉人功名,自己確實難以懲治他,可問題偏偏就在于,現在群情洶洶,若是不懲治,自己的官聲又受影響,于是心里怒火中燒。見有差役進來稟告:“造作局曹公公來了,說是來尋葉春秋。”
造作局的曹公公……
楊知府先是愕然,旋即惱火,現在自己正在審案,造作局來湊什么熱鬧,現在是眾目睽睽,若是讓造作局的人來影響審判,自己豈不是成了閹黨?
一旦頂了這個帽子,他可就全完了。
楊知府鐵面無情的道:“告訴曹公公,這葉春秋現在乃是被告,請曹公公回去,本官正在審斷案情!”
他話音落下,卻聽到了公鴨嗓子一般的笑聲。
“呵呵……呵呵……楊知府好大的威風,咱家就這樣不遭人待見的嗎?”
卻見曹公公居然踱步進了公堂,對周遭的人一點也不在意,只是看著葉春秋。
這一下子,所有人都嘩然了。
還真是有恃無恐啊,你一個閹人,居然就這樣闖進公堂來,無所顧忌,這是什么意思?
卻見曹公公站定,接著道:“怎么,咱家來得不巧是嗎?你們還在審案,不過,大人還是且慢著再審,咱家來這兒,是來宣讀敕命的。”
楊知府本還想要請曹公公出去,一聽到有敕命,頓時愕然,這時候無法趕人了,只是啞口無言。
那葉松一見曹公公來尋葉春秋,心里捏了一把汗,心說這葉春秋什么時候有這么大的關系,連坐鎮杭州的造作太監都和他有一腿,若是如此只怕……
接著聽到有敕命,又是嚇了一跳。
不過他很快平復了心情,無妨無妨,就算有敕命,又怕什么呢,只要自己咬著這死理,葉春秋名氣再大,即便上達天聽,可是現在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也不會有人理他。
楊知府很無奈的起身,當先道:“請曹公公宣讀敕命吧。”
這敕命不是旨意,倒是有點兒像是后世簽發的所謂紅頭文件,雖然極為重要,不過只是翰林院或者內閣代天子發出的,可即便如此,依然還是慎之又慎,這可是敕命啊,朝廷中樞的中樞發來的東西。
等曹公公站定了,楊知府下了堂,以他為首,眾人拜倒,紛紛道:“恭聽敕命。”
曹公公一本正經地道:“敕曰:滋有浙江舉人葉春秋,此前平倭有功,朕頒賜伯爵祿位賞賜,竟抗旨不遵,乃陳書而上,言道自家母親身份卑微,母以子貴,而葉春秋授予厚碌,而其母竟依舊為人輕賤,于是……”
全文的大致意思是,葉春秋不肯接受旨意,而請陛下加封自己的母親為夫人,另外自己是葉家族人,又因為自己父母的過失,而使家族蒙羞,身為人子的葉春秋,寧愿拒絕了爵位和厚祿,只請將這功勞推恩給自己的母親和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