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

047、小九

巫明又問道:“已經三歲了,經歷有些坎坷,虎君這就要將他帶去修煉嗎?”

虎娃:“不急不急,先暗中看看再說,他有他的機緣!……今日多謝二位下界相助,這里有兩件小禮物,是我的一點心意,請二位帶回仙界玩賞。”

巫明推辭道:“虎君既然有寶貝,還不如賜給門人呢,比如善吒……”

如今已有些沉默寡言的巫知亦開口道:“賜給善察也行啊!”

虎娃笑道:“自會有他們的緣法,送給二位的只是小玩意,帶回仙界有趣而已。”

兩位仙家分別接過禮物,巫明道:“那就多謝虎君了!”言畢與巫知一起飛升而去。

想當初在白澤界遇到了巫知,虎娃便知他的那段修行求證亦圓滿,于是又托巫知幫一個忙,讓他請巫明一起下界,到人間找一個人,或者說找一個生靈。

須知天下萬物生靈之多,就算虎娃想刻意尋找,也未必能夠找到,誰知地上有多少棵草、誰又知土里又多少條蟲?倒是可以借助巫知和巫明所長。

結果很順利,虎娃其實在巫知和巫明之前就已經找到了,因為對方并不是其他的生靈,就是一個人,事情倒變得簡單了許多。但這種事玄妙難言,甚至還有莫測的天機遮蔽,虎娃也不敢完全確認,所以并沒有先告訴巫知和巫明。

隨即巫知、巫明也現了,而且與虎娃所找到的是同一個人,虎娃這才大致心中有數。他們找到的是個尚是幼兒,虎娃倒也沒有著急去做什么,只在暗中觀察。虎娃也很好奇,那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又會有何等緣法?

這些年,天下亦有不少事。重華駕崩后,天子大禹服喪三年,這就是效仿重華當年為帝堯服喪三年之舉。三年服喪期滿,大禹請重華之子商均主持國政,自己則避居陽城。這種事情重華當年也做過,帝堯去世后,重華則請丹朱主持國政,但丹朱堅辭不受。

丹朱當年哪里敢接受,又怎么會接受,他非常清楚這是重華給他一個機會、讓他成全雙方的美名,若他還不能做出最明智的選擇,也不會安然無恙活這么多年了。

商均倒是就在蒲阪,可是天下各部若有事,眾君皆去陽城請示大禹,商均順勢懇請大禹繼續為天子,表示自己的才德萬萬配不上帝位。大禹又重新封賞了丹朱和商均,丹朱封于唐地、商均封于虞地,爵位皆有擢升,還賜下不少貴重財貨,并宣告天下,尊稱重華為帝舜。

重華死后獲得帝舜的尊號,當時尚無“追謚”之說,而到了后世,才有被追封謚號的傳統,追根溯源,最早的典故可能就是來自于重華,而服喪守制的上古典故亦源自于他。重華雖是黃帝后裔,但也是有明確史料可考的第一位平民天子。

大禹也繼承了重華為天子時的傳統,經常出巡中華各部。當他外出巡狩時,就由“假帝”皋陶主持朝政。不久后,皋陶亦仙逝,虎娃聞說消息趕往祭拜,私下里還見了大禹和侯岡一面。

皋陶是倉頡的學生、侯岡是倉頡的傳人、大禹是倉頡的弟子,這三位同門中皋陶離世最早,而且他的年紀也最大,比重華還大不少呢。皋陶的修為不錯,這一世福緣深厚,但終究未能長生成仙。其實這并非什么令人惋惜的情況,成仙哪有那么容易,而且也未必是其所求。

皋陶離世后,小獬豸善察也去了昆侖仙境,從此隱跡于人間。而虎娃的洞庭仙宮里,如今眾傳人都跑去昆侖仙境湊熱鬧了,只留下了一頭青牛看門。青牛是虎娃的坐騎,是仙宮眾門人中最不起眼的一位,但這些年來卻不聲不響已突破化境修為。

虎娃的洞庭仙宮也不需要誰來看守,他便吩咐青牛去人間走走,還交待了青牛一些事情。

又是幾年過去了,寶明國中的一個小男孩已經長到了七歲,來到了呂澤部做客。一個七歲的小孩,又怎會離開故鄉數百里到另一個部族做客?其實他相當于一個人質,而且在如今天下太平的年代,是個很不起眼、很不受重視的人質,甚至已經失去了人質的意義。

寶明國是一個中華屬國,地處呂梁山與陰山交界處的深山之中,向北越過山脊便是草原大荒,向東的被雄渾的呂梁山脈阻擋,與外界交通與交流往來,必須要經過西南方向呂澤部的領地。呂澤部是當地的大部,在治水成功后,又占據了河泛大片的土地,比以往更加強盛。

呂澤部的勢力,尚不能與涂山、夏后、重辰這些大部相比,但在這黃土高原一代,對于寶明國而言,就是一個龐然大物。寶明國的一舉一動,都要仰仗呂澤部的鼻息。

在中華各屬國中,強盛的巴國是唯一的例外,其余的規模不過與山水國、奉仙國相當,而且其他的屬國可沒有山水國與奉仙國這么然的地位,往往地處偏遠、土地貧瘠、疆域狹小。

所謂的寶明國不過相當于偏遠深山中一個相對落后的部族,擁有一座簡陋的王城,全部人丁不到五千。

別看寶明國不大,可是當今寶明君的孩子卻不少,兒子就有六十多個,總計子女過了百數。總計人口不到五千的屬國,國君的子女就上百,這未免太夸張離奇了,但事實就是如此,只能說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甚至連寶明君本人都不太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孩子,因為有的還沒有長大就夭折了,有的還在娘胎中等待出生。若不是寶明國位置太偏僻,很多年前可能就被呂澤部給吞并了。歷代以來,國君都要送一個兒子去呂澤部居住,雖不明言為人質,但用意大家都清楚,這是一種臣服的暗示。

如今寶明國已正式受中華天子冊封為屬國,而且天下大治,一時倒也沒有什么憂患,但這個傳統還是保留了。畢竟它與外界的交流往來,都要通過呂澤部,其國小貧弱,很多事情更是要仰仗呂澤部,別的不說,自身不出產的東西,都需要從呂澤部那里交換。

那么派誰去呢?于是就派了這個七歲的孩子。這么多孩子,寶明君恐怕連名字都叫不齊,而他在寶明國就叫小九,因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國君已有上百子女,怎么老九才這么小呢,其實國君尚是壯年,孩子都不算太大,妃子眾多嘛。

小九之母兩年前因病已故,小九身份雖貴為公子,但在寶明國這樣一種環境中,恐也不會被照顧得太好,過的日子就和平民差不多,還不如某些真正權貴人家的子女,還經常遭兄弟姐妹以及國君眾妃們的排擠奚落。

寶明君十八歲繼位,今年三十歲,倒也不能責怪此人不勤政,小小屬國,天下太平之時,他想勤政也沒什么事情做呀。但是說愛不愛民,恐也只能苦笑,他連自己的子女都照顧不過來呢,唯好色自娛,也不能指望每位國君都是少務。

小九并不是第一個被送到呂澤部“做客”的公子,他的兄長小六五歲就被送到呂澤部了,不久前病亡。當寶明君在考慮換哪位公子繼續送到呂澤部時,小九主動找到內侍轉告父君,表示自己愿意前往。這是個沒有人愿意干的差事,既然小九自愿,便被送往了呂澤部。

對于小九而言,留在寶明國雖然基本的衣食用度不缺,但奉養也十分有限、還經常被經手的內侍克扣,在王宮中沒有母妃撐腰,完全是受冷落的、甚至是被遺忘的。既如此,莫不如離開這里圖個逍遙自在,小小年紀倒也想得明白。

而且這樣一來,小九從幾乎被人遺忘的角色,在民眾眼中反倒成了最特別的一位。想在如此平庸的環境中顯露不凡,并跳出這一方天地有所成就,這往往是必須邁出的第一步。也許以小九的年紀并沒有刻意去思考這么多,但他的行事就在有意無意之間。

公子去國,身邊當然得有護衛,寶明君派了十余人護送,還配了兩輛馬車,一輛是小九的座駕,一輛裝著路上所需的輜重。這種排場,是國中諸公子從來沒有享受過的,令小九意識到自己的選擇真的是正確的,除了國君出行之外,這也許就是世上最氣派、最威風的儀仗了吧?

可是當他走出山區進入呂澤大部的領地,這才現自己的眼界實在太淺。就他這種“儀仗”,哪怕是算不上貴族的普通大族領,只要愿意都能拉得出來,更別提呂澤部的伯君以及當地真正的貴人了,由此方知天外有天。

但小九更加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對的,若不是走出寶明國,哪能見識到這一切?在這一路上,他對所有的東西都很好奇,不論是田園景象還是鄉民所談論的事物,也隱約得知,呂澤部不過是中華相對偏遠地區一個規模中等偏上的部族而已。

由此小九又在想,天下之大,又會是怎樣的景象呢,也許呂澤部只是另一個寶明國。當他進入呂澤部伯君府所在的城廓后,見證了前所未有的人煙繁華,這個想法卻更強烈了。呂澤部伯君大人只是見了他一面,然后他就離開了城廓。

小九的身份有點尷尬,他既不是正式的國使,如今甚至也不是一名正式的人質,只是依照傳統,寶明國私下里向呂澤部臣服的一種象征。照說這個傳統已經維持了這么多年了,寶明國公子在城廓中應有客館,也確實有那么一座院落,但如今已經被租出去了。

小九住在郊外的“別院”中,所謂別院也只是一個小小的田莊,寶明國很久以前就置辦了這處產業,就是為了供養小九這種身份的人。因為畢竟離寶明國很遠,供養物資不可能從國中運過來。

這處別院規模不大,但修得還算精致,只是如今已經有些破舊了、并沒有得到很好的修繕。附近還有一片田地,是屬于別院主人的,由世代守田的奴仆耕作。到達別院后,護送的隊伍當然返回寶明國了,別院中只留了一名老護衛,同時也是管事。8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