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關于倭國之事,朱高燧一直都有接觸。≤頂≤點≤小≤說,
其實倭人也是兩頭下注,一面跑去了諒山,指望打點秋風,無奈何人家壓根理都不理你,于是便灰溜溜的跑了回去。
一開始,這朝廷對倭人也不甚在意,直到沐家那兒出了狀況,朱高燧一下緊張起來,倒是讓倭人鉆了空子。
這倭人的條件大致也是如此,他們自稱自己有雄兵百萬,只要大明肯讓倭人的貨物在大明暢通無阻,便可攜雄兵十萬,上岸助陣。
這個條件,其實頗有誘惑,倭人已經摸清了商貿的本質,對于他們來說,其實土地眼下都是虛的,最緊要的還是市場,有了市場,倭人的工坊就可擴張,就可有越來越多的倭國匠人參與到工業生產中去,這大明遲早就成為倭人的工業傾銷地,傾銷之后,倭人的實力便可越來越強,大明對其的依賴越來越深,賺取了大量的白銀之后,倭人便可以蓄養更多的軍馬,造更多的船只,工坊在獲得大量利潤之后,便可將相當部分拿去升級工坊的規模,改良工藝,使自己的火器更加犀利。
這其實就是諒山的路子,諒山已經走了一百步,倭人才走二十步,不過假若大明當真愿意開放對倭人的全面貿易,一邊是大力鼓勵工商,另一邊卻是被動接受,壓制工商,那么用不了十年,倭人的國力只怕要增長十倍不止,到了那時,莫說是朝鮮、遼東。便是整個東南沿海,就都成了倭人們的魚肉了。
而對朱高燧來說。所謂的通商,眼下并沒有使他損失絲毫的利益。倭人的勇武,他也是素有耳聞的,太祖在的時候,就有倭寇滋擾東南,那些都是一些倭國的浪人,沒有了出入,這才不得已來這兒劫掠,就這些人,就足以讓地方的衛所焦頭爛額。若是倭人的真正軍馬肯助戰,對于朝廷來說,不失為一件美事。
其實假若不是廣州之戰,不是沐家投降,朱高燧也不至于走到今日這個地步,而現如今,任何救命稻草對他來說都有足夠的吸引力。
雙方一拍即合,倭人拿了一份大明王朝的密旨,已經返程。接下來的,就是倭人履行協議了。
這件事,朱高燧暫時不愿說出,可是現在。徐景明陡然問起,讓他有些惱羞成怒。
“這些事,你是如何得知?”
徐景明倒也光棍。道:“微臣自成了這公忠體國的肱骨大臣,便痛下決心。絕不出現在青樓酒肆,每日閉門不出。為咱們朝廷思慮這破賊之策,為此,微臣還四處打探,總算得知道了一些,陛下,這些事雖然隱秘,可是微臣……咳咳……想要打探出來,倒也容易。只是陛下啊……”徐景明又要失聲痛哭,眼眶里噙著淚,滿是幽怨:“陛下每日都說微臣是肱股之臣,可既是肱股之臣,這樣的事為何還要隱瞞微臣?微臣在想,那倭人狼子野心,此番來咱們大明助戰,未必就肯真心實意,微臣這是怕引狼入室啊。”
朱高燧頜首點頭,徐景明雖然糊涂,不過有件事倒是說中了他的心事,在朱高燧看來,姓郝的不是東西,那倭人能是什么好東西么?
“此番他們到了咱們大明,微臣以為,切不可讓他們登岸,若是他們上岸之后,趁著朝廷與賊軍拼命的功夫,突然襲擊,那豈不是江山沒有亡于賊軍,反而亡給了倭人?”
對于這一點,其實內閣也曾有過討論,不管怎么說,大家憂慮的也就是如此。
倭人要通商,這不是問題,可是倭人提兵前來,卻不免讓人覺得憂心,若是這些家伙背后捅一刀,那可就糟糕透頂了。
朱高燧雖然討厭徐景明,可是這徐景明突然開了竅,這讓朱高燧既起了疑竇,又不禁有些認同,只是現在他不做聲,想看看徐景明想說什么。
徐景明滿是沉痛的道:“所以微臣左思右想,還是覺得對倭人必定要有所防范,他們是自海上來,既然是來自海上,那么就絕不能讓他們登岸,我看就讓他們駐扎于外島上,替咱們大明朝守護這東南沿岸的門戶,除此之外,朝廷還應調撥一支新軍,人數不必太多,有幾萬就成,表面上是與他們共同衛戍東南,另一方面也可對他們予以監視,若是他們稍有不軌舉動,一方面可立即聯絡內陸,另一方面可立即進行彈壓,使這些倭人不能存進大陸一步,陛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微臣覺得,此事關系重大,還請陛下明鑒。”
一下子,徐景明成了正常人,一個正常的徐景明是可怕的,這家伙有點兒不太簡單。
朱高燧的眼眸冷下來,他盯著徐景明,慢悠悠的道:“徐卿所言倒是頗有些道理,噢,你是如何想到的?”
徐景明一下子傻了眼,看著朱高燧,吱吱嗚嗚起來。
朱高燧冷喝道:“莫非是有人背后指點你,此人是誰?”
徐景明臉色一變,矢口否認:“不,不曾,微臣不過是想要為君分憂。”
“是丘福,還是張輔,還是朱勇?”
徐景明像是泄氣的皮球,而朱高燧反而淡然了。
這個家伙就是個渾子,別人不知道,可是朱高燧卻是知道,這種人渣敗類突然成了文武雙全的忠臣,不免就開始起了心思,想要立什么大功,多半他四處在尋找門路,而徐家在軍中的門生故吏眾多,自然而然的,有人暗中提點他。
若是如此,那么一切都解釋的通了。
“所以……你想帶兵駐扎東南一線,是么?”朱高燧目光炯炯,盯著徐景明。
徐景明苦笑道:“陛下不肯微臣去江西,微臣便在想,微臣若是在呆在京里,實在墮了祖宗們的英明,也對不起陛下的知遇之恩,總得找點樂……”他本想說是樂子,結果口風一緊,繼續道:“正經事去做。”
朱高燧的臉色松動了一些。
這家伙想要去松江和東南一帶,這倒無所謂,畢竟眼下,真正的主戰場是在江西,而且誠如方才徐景明所言,倭人那邊確實讓人放心不下,至于徐景明,現在看來是不能再留在京師了,讓這廝繼續在京師待下去,自己非要瘋了不可,想來想去,讓他出京倒是一樁好事。
朱高燧慢悠悠的道:“不錯,你是柱國之臣,朕還指望你來做這中流砥柱,現在既然你主動請纓,朕豈可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你,此番便交給你一個重擔。”
徐景明頓時激動,二話不說,拜倒在地,道:“微臣愿為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在那倭國的江戶港,早已枕戈以待的倭人們已經得到了快船送來的急報,倭國國內頓時彈冠相慶,天皇已召見了永健親王,旋即,一封皇命傳出來,倭國資政局亦是下達了一份關于明日同盟的折子,天皇恩準,無數的運兵船云集在這江戶港外。
這些年來,倭國效仿諒山,已經日漸成效,他們利用各種山寨,還有國內的大量白銀,硬生生的弄出了無數的工坊,可是工坊的生產水平低端,雖然可以魚目混珠,可是畢竟遠遠比不過諒山貨,而且長此以往,諒山必定會對倭國的貨物進行打壓,鑒于這樣的隱憂,倭國的開國派永健親王便早已與諸多資政以及大臣們開始密謀,決心用非常的手段來避免即將造成的危機,倭國必須如諒山之于西洋那般,開拓到新的市場,并且對其進行獨占,同時必要時動用武力,以保障日本國開國的權利。
其實這個可以預見到的危機本就是和倭人此前的開國有關,起先的時候,倭人大抵貧困,根本就沒有資金進行發展,為了建立工坊,許多的資金都來自于倭國的政府,也就是用政府的稅收來建立工坊,可是這些工坊制造出來的東西沒有市場,該如何解決呢,倭人想出了辦法,他們的鐵坊、火器工坊、紡織工坊、船塢統統由倭人官軍下訂單,用倭人的稅收來蓄養軍隊,再由軍隊訂購大量的軍需,工坊再進行運轉,這才把這個草臺班子建了起來。
只是這樣的做法最直接的癥結就在于,他們養了這么多軍馬,也終于有了許多的工坊,可是在民用市場上需求卻并不甚大,而且倭國朝廷現在可謂是負債累累,假若這個時候再不尋到新的民用市場來補充,又或者這些蓄養的越來越龐大的軍馬永遠留在這倭島,那么遲早有一日,整個日本國就要崩潰。
因此,早在數月之前,這位倭國內部的掌權派永健親王就曾提出了一個口號,曰:“三年之內,倭國必有一戰,皇國興廢,在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