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攻略

九百一十六 新的開始

新的征程會有新的開始,新的開始會帶來新的人生,對于蘇寧來說,新的開始和新的人生并不會對本身造成多么巨大的影響,可是對于心境而言,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有一個好的心境,就有一個好的起步點,一個好的起步點對于一個人的人生而言,是有很大的作用的,這會關系到他會用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他所遭遇到的逆境。≥,..

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中,人都不能讓自己的心里面空著,心里面滿滿的有東西,就不會無聊,就不會空虛,難過的時候也不會覺得自己被世界所遺棄,沒有人陪伴的時候,自己也可以有事情做,就算僅僅只是權宜之計,也可以讓自己顯得有目標,有沖勁,不至于百無聊賴,心里面生出許多不該生出的想法。

李承乾被李二陛下安排了新的任務,以太子的身份主持一場今年的科舉考試,蘇寧要以副考官的身份輔助李承乾主持這一場科舉考試,如今的科舉考試可不是過去那種單純考四書五經六藝的考試,而是嶄新的科舉考試,每一個部門和每一個地方的官員位置缺乏和新近需要的官員位置都會被公布出來,想要獲取這個職位的,就來參加相對應的考試。

中央的職位和地方的職位原本在待遇上是不一樣的,在大唐,原本京官的待遇會比地方官的待遇好很多,所以很多地方官員削減了腦袋想要做京官,這也是大唐中央集權的一種方式。重中央而輕地方。

現如今也還是差不多,中央的官員待遇依然好于地方,但是幅度已經相差不大了,相反是各個地方之間的官員待遇有較大的差異,比如一些富庶地方的官員雖然在薪資上并不比窮苦地方官員的薪資高,但是富庶地方的生活條件還有官員待遇以及安全方面都是一等一的,類似于吐蕃高原和西域之地這些剛剛獲取的領土中,那里的官員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待遇以及人身安全都沒有很高的保障。

而現在官職需求最大的就是那些新近獲取的地方上的官職,很少有人愿意去那些地方做官,環境不好。待遇不好。人身安全也不好保障,所以一般而言通過科舉考試的人都不愿意去那些地方做官,針對這樣的狀況,大唐吏部和禮部一起制定了一個規定。初次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一旦通過。至少要在邊疆窮苦地方任職三年才可以申請調職。前往內地更加富庶的地方擔任更高的官職。

從第一次改革后的科舉考試開始,所有通過考試的預備官員一定要去那些新近獲取的領土上擔任職位至少三年,然后才有機會參加政績審核和為官審核。經過吏部禮部和皇帝三方面的同意之后,才可以被調往內地擔任更高的職位,不過這個制度也有缺失,所以在這方面也有其他的對應措施,比如做出了什么政績和在邊疆地方擔任職位多少年以后可以申請直接調往都城長安城做官。

縱橫部的調查報告顯示,通過三年邊境地方考驗的官員都是有一定能力和干勁的官員,而且大多數都很年輕,都不到三十歲,這樣年輕富有干勁的官員如果放在那些富庶安定已經基本上安定下來的地方做官,只會讓他失去干勁,讓他逐漸適應安穩的生活,失去向上的沖勁,從而變得貪污腐化。

在那些基本上富裕安定沒有大的問題的地方,最適合做那種地方官的是那些已經四五十歲快要致仕的老年官員,而年輕官員不應該呆在那種地方,更應該在邊境和艱苦的地方鍛煉自己,考驗自己,然后獲取更強的能力和更高的晉升階梯,到時候可以直接作為中央高層官員的候補。

從政法大學里面出來的這些學習了儒家法家縱橫家等百家之術的學識淵博且有行動能力的年輕學子官員,他們應該在更加艱苦的地方鍛煉,成為大唐將來的棟梁之才,那些富庶的安定的安全的政通人和的地方,不適合年輕人去折騰,那里恰好適合黃老之術,與民休息,不去打擾民眾,讓他們安心的生產,保證好治安和法律就可以了。

科舉考試為此做出了這樣的規定,年輕學子通過科舉考試之后唯一可以取得地方就是四方邊境,吐蕃、西域、草原、遼東、倭島等地,隨便選,但是比必須去那些地方,別的地方你沒有資格去,不去艱苦地方鍛煉之后,你休想去富庶的地方過舒服的官老爺的日子,事實上,你要是不努力干活兒,一年一次的政績考核絕對能把你給擼下來,不要以為大唐沒人愿意吃苦。

李承乾接到了這個任務之后覺得有些頭疼,科舉考試乃是如今的大唐最重要的事情,誰都不敢懈怠,皇帝的眼睛和三省的眼睛都盯在科舉考試上,讓皇太子做考官就是有著不讓科舉考試被人情關系所侵蝕的意思在里面,皇太子可不怕你的什么權利威脅和好處交易這些東西,所以皇太子可以保證這一切的最起碼的公平。

評卷者是按照三比四比三的比例從政法大學的教授講師、民間著名學者還有三省七部的官員代表選擇,一共是一百個人的評卷團隊,從三個方面評斷一名考生是否有足夠的學識、能力和品德擔任他所要報考的官位,如果有一方面不認同,那么這個考生就會被罷黜,沒有任何理由,尤其是品德方面,如果人品有問題被看出來了,直接pass。

關于本次科舉考試的考卷范圍和命題,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縱橫部的代表更進一步提出科舉考試是國家最重要的選拔人才的方式,為了保證科舉考試確確實實可以選拔出治理地方發展地方的實干人才,卷面考試并不能作為唯一的考核方式。有些時候的部分要害職位如果沒有實際操作的考核,就不可以貿貿然的授予職位。

副考官蘇寧表示贊同,他也認為某些對于專業能力要求很高的官位,在一張卷紙上難以察覺出什么不一樣的,和主考官皇太子李承乾進行交流之后,皇太子李承乾將制定實際測試的權力賦予蘇寧,認為卷面考核考不出來的東西就要在實際考核中測試出來,否則,萬一選拔出來一個只會讀書什么也不會的家伙做官,那地方可就一塌糊涂了。

蘇寧受命之后把這個消息上報給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很快批示同意這樣做。并且如果實驗的很成功,以后的科舉考試就都要加上這個測試內容,測試實干才能,如果實干不過關。那么考試的名次再高也沒用。

消息一經傳出。舉國考生震動。無論是政法大學畢業的還是民間自發參考的考生都對此表示憂慮,因為他們并不知道實干到底代表什么,意味什么。需要如何考核,需要何種考核標準,如何才能算得上是通過了考試,如何才算是可以正式做官,而且還要去那么遙遠的地方那么艱苦的地方做官,朝廷的科舉真的要弄到這樣的程度嗎?

不過這樣的考核方式是整個大唐的官方都認定的,那些很有資格的老人們也認為這樣做是對的,不認為這樣做有什么不對的,他們都認為這樣做有利于官員的進步,有利于地方上的發展,一群年輕的學生官員在那些地方磨礪自己,很有利于將來朝堂上實干官員的擴充,利于大唐的長遠發展。

皇帝就這樣拍板的,朝堂上的大佬們也是這樣認定的,你不想參加考試可以,想參加的人多得是,大唐別的不多,就人多,人一多,人才也就多,更別說現在很多的寒門子弟都可以讀上書學習知識,不用多少年,大唐的人才儲備會達到一個非常恐怖的程度,按照蘇寧之前定下的教育體系前景規劃來看,不用多少年,每一個大唐的道都會有一所代表性大學,和長安的大唐政法大學是一樣的性質。

每一個縣都有一所小學,每一個州都有一所中學,雖然道不是行政單位,但是這并不妨礙大唐以道為單位建設大學的計劃,把教育規范化,盡可能的免費教育,免費供應午餐等等,盡可能的減輕百姓的負擔,讓每一個適齡學子都可以讀書學習,開啟民智,等到那個時候,大唐將再也不用擔心沒有人才可以用了。

現在的科舉考試還是過渡階段的科舉考試,因為國民教育體系還沒有完整的建立起來,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還是書本的數量和教育資金的數量,這都限制了大唐普及教育的能力,這兩年大唐四面開戰,現在還有波斯方面的戰役處于相持階段,雖然不用大唐負擔費用,但是那也是需要人力物力的。

戰爭影響了大唐的教育建設和地方建設,戰爭結束之后,從戰爭中獲取的巨大利益就要全部投入到恢復建設中和教育建設中來,這一次的科舉考試就是一個信號,一個大唐未來幾年間的施政目標從戰爭轉移到建設上的信號,為此,整個大唐的人們都要做好準備。

科舉考試只是一個開始。

在李二陛下閱讀完整部《資治通鑒》的當天,也就是《隋卷》的最后一卷的時候,貞觀十四年三月初一,天氣涼爽的時候,大唐帝國改革后的第四次科舉考試正式開始,開考當天,李二陛下把蘇寧喊到了宮中,把整整一部《資治通鑒》還給了蘇寧。

“都讀完了,我已經把整部書都給讀完了,蘇寧,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總是覺得,你還有些東西沒有寫出來,對嗎?”李二陛下瞪著蘇寧看的眼神有些不善,蘇寧心里面有些發毛,沒錯,的確是這樣,他的確寫了武德一朝和貞觀朝直到如今的全部事件,他甚至打算自己活到什么時候就寫到什么時候,只要不被人所知,怎么寫都可以。

但是李二陛下的嗅覺太靈敏了,居然從自己在《隋卷》的最末尾處留下的一點點伏筆都給看出來了,隋之后,緊接著就是亂世和大唐崛起,這里面少不了李建成和李淵閣下的身影,蘇寧不知道憑借李二陛下如今的心胸和功績還有自戀程度能否接受蘇寧秉筆直書的《唐卷》前一冊半。

歷史上,就是李二陛下開啟了皇帝修改歷史事實的惡劣先河,褚遂良做起居郎的時候還可以扛住李二陛下的壓力,但是褚遂良的繼承者顯然不是什么高義之士,李二陛下也因此深為史家所詬病。

這種時候,當然是要打馬虎眼兒的。

“今朝官不寫今朝史,除非陛下有所需要,臣就會寫,如果陛下不需要,臣當然會按照陛下的意思,什么都不說。”蘇寧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