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蘇寧基本上沒有在江南那里的地方官府的招待之下吃過東西,主要是看著那些地方實在是窮得可憐,不好意思進城讓當地官員大擺宴席招待欽差大臣,那無疑是加重百姓的負擔,所以干脆就不去找官府,而是隨便找個旅店住一晚,然后就趕路,沒有人煙的時候就露營,然后吃的東西都是飛禽走獸。
說道這里,就不得不提那一百名特別被李二陛下指派過來保護蘇寧的玄甲軍了,蘇寧的確沒有想到李二陛下會真的派遣玄甲軍來保護自己,一想到當初離開長安城門的時候看到的那一隊便服的彪悍之士的時候,蘇寧就覺得一陣恍惚。
精銳的玄甲軍啊,其中領頭的那個叫做俞靜的大漢,雖然名字有點兒像女人,但是卻是跟隨李二陛下大破竇建德那一役的親身經歷者,和軍校里面的楚威是貨真價實的戰友,這一次被李二陛下指派要出來保護蘇寧,蘇寧真的覺得有點兒過意不去了,不過轉念一想被坑走的糖果,這種感覺就蕩然無存了——又不是把這一百個人送給我做部曲。
不過這些人的能耐是真不小,不說武藝吧,就說捕獵技能,因為蘇寧不愿意擾民,不愿意浪費民脂民膏的行為給了俞靜和其余玄甲軍很好的觀感,于是他們主動提出包攬了所有打獵的事情,讓蘇寧頓頓都有肉吃,江南之地久無人煙,絕對的野生生物的樂園,萬類霜天競自由,身上的肉別提多勁道了,還特別香。
四大護衛和陳協完全被壓制了,出于不爽。他們想和玄甲軍比試一下,結果慘兮兮的,玄甲軍眾人直接扛了一頭老虎過來。把四大護衛和陳協給驚掉了眼球,當然蘇寧也給嚇了一大跳。平生第一次吃老虎肉的蘇寧特別激動,老虎肉也挺好吃的,味道不錯,很有嚼勁,至于那最重要的部位……
所有人都很一致的孝敬給了蘇寧,蘇寧想了想家里面的四個女人,掂量了一下自己的能耐,估摸了一下小兄弟的戰斗能力。也就笑納了:“回去送給岳父大人,讓他來一個老夫聊發少年狂,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路走過來,蘇寧沒餓到,大半也是玄甲軍們的功勞,而且原本按照大唐的規定,將領們的私人武裝部曲是不可以裝備強弩這一類遠程攻擊武器的,弓箭嘛也是被嚴格限制的。一般只允許擁有少許弓箭,將門尚且如此,就更不用提文臣了。蘇寧家里面只有十張弓,但是蘇寧此次出行,李二陛下直接送了五十把軍中制式強弩過來,一百名玄甲軍還人手一把手弩,等于二百人的隊伍里面有一百五十把弩箭,遠程攻擊力和近程攻擊力一樣強悍。
野豬野狼野兔什么的都是小意思,老虎和熊才是大家伙,一群人看著一頭老虎或者是一頭熊,乃至于兩頭老虎。蘇寧真切的感覺到老虎和熊之所以會成為保護動物,眼前的這些人類應該就是主要元兇了。恩,自己也是。熊和老虎都挺好吃的,不過最好吃的還是野兔,雖然個子小,但是加上了自己帶來的調料,那個香喲!
蘇寧覺得自己大概是歷史上最奇葩的欽差大臣了,有城池不住,有美食不吃,偏偏露宿在森林里面,靠打獵為生,當然了,因為自己成為欽差大臣之后,預定的路線已經劃定好,沿途的城池里面的縣令和刺史都按照時間準備好了接風洗塵宴,長安城里面來巴結蘇寧的人很少,但是長安城外面通過各種途徑向蘇寧示好的外地官員可不在少數。
蘇寧在離開襄陽之后就派了一名玄甲軍騎士沿途向各位縣令和刺史送去歉意,讓他們不要再準備接風洗塵的宴席了,自己不會入城,江南尚未完全開化,百姓生活困苦,一頓宴席就夠好多百姓一日口糧,他一人吃下去于心不忍,所以決定自己解決食宿,順便考察各地情況,請各位刺史和縣令不要介懷云云。
這種的做法當然瞞不過李二陛下的耳目和各地遍布的血滴子,很快李二陛下就得知了蘇寧沒有告訴他的事情,據說李二陛下很高興,說蘇寧是個好同志,不搞特殊化,心懷萬民之類的,據說還有內部交流學習會什么的,要求今后的欽差大臣也要學學蘇寧,卻叫后來的欽差大臣好一頓埋怨,蘇寧自己也極為郁悶。
話分兩頭,雖然蘇寧不會刻意地進入城池,但是需要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時候還是會入城購買,當然這個時候就要隱藏自己的身份,來一個微服私訪也是不錯的選擇,考察一下民間疾苦之類的,不過考察來考察去,這里的民間疾苦和觀眾的民間疾苦基本上是一個類別的,那就是深受自然災害之苦。
在這個時代,農業靠的是天,靠的是地,風調雨順的,收成自然好,沒有下雨,缺水了,那就是大旱災,收成就很糟糕,那就吃不到東西了,就要四處遷徙了,江南人雖然少,但是也有聚居區,城池周圍的人相對而言要多一些,那么自然也就會受到更多的考驗,各種威脅防不勝防。
如何解決呢?現代是如何解決的?如何解決吃飯問題的?承包責任制?把土地承包給農民?自負盈虧?那也是需要水,需要太陽,需要風調雨順的氣候的照顧,沒有這些,談何發展?但是現代似乎比較少出現大規模的災荒,和古代比起來,想必就是水利進步了,農業歸根結底需要的就是水和土壤,突然有了,但是沒有水,那就不行。
靠下雨?什么時候下雨?下雨是你可以決定的嗎?別開玩笑了,下雨不是你可以決定的,那么只能靠水利,靠高產作物,靠合理的副食品配合,靠大家的齊心協力和朝廷的災難預警制度的發展與完善,這六年里面。朝廷已經在關中地區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災難預警制度,各個城池都建立起了災難預警的物資儲備倉庫,設有專門的官員管理。各個州縣的縣令和刺史沒有資格插手,被發現插手了直接砍頭。沒有二話。
李二陛下對維持大唐穩定的最后一道保險——災難預警看得不是一般二般的重要,別的東西都好商量,唯獨災難預警倉庫,誰要是動一下,直接砍頭,沒什么話可以說,所以那些設立有倉庫的州縣的官員都戰戰兢兢,看都不敢看那些倉庫一眼。
關中因為是大唐的立國之本。所以什么政策都是第一個實施的,作為試點,而且因為這些政策基本上都是正確的,所以關中子弟總是第一個接收到了政策變動帶來的好處,而遠離關中的江南地區則就慘了,除了襄陽一帶和金陵一代,基本上沒有什么涉及的,就連勞動改造在江南地區除了蜀中,也就幾個歷史名城周圍得以實施,大部分地區。尤其是不受大唐官府實際管轄的地區,根本看不到蹤影。
或許這就是李二陛下對那些不聽話的地區的一種制裁,朝廷的福利你們根本就不要想著可以享受到。這樣一來,的確可以爭取不少生活困苦的人前往襄陽和揚州討生活,但是由于消息傳播緩慢,而且在非大唐實際控制區進行這種宣傳會非常敏感,所以至今為止,離開襄陽之后沒多久,就基本上碰不到了解朝廷政策的當地人,蘇寧和他們接觸的時候,他們也是一問三不知。
政策不能及時下達。大唐政令在江南幾乎無法通行,這不是民主了。這是國中之國了,大唐僅限于北方嗎?江南就不是大唐嗎?地圖上所謂的國土。根本就不在大唐政府的實際管轄范圍內,大唐對于這些土地的管理,僅僅限于一些歷史名城及其周圍,政令也就在那一塊地區有用,除了那一塊地區,基本上就是另一個世界了,打著大唐旗號的其他國家。
這就是江南最大的問題啊,不說別的,就這一點就很要命,那些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強聯手把持著各地的行政司法乃至于經濟,為他們自己服務,雖然有著客觀上對抗政府使之不能肆意妄為的好處,可是實際上卻依然沒有改變最低層民眾的生活,會造反的也是他們,不把他們安撫好,談何穩定?一味的和世家大族還有地方豪強對著干,有什么效果哦?
這地方多少年了都是他們一個家族管理著,世世代代都是如此,一個姓世世代代都是主人,其余依附于這個大姓的人都是佃戶,都是部曲,依附于主家生活,你要滅掉主家,這些佃戶和部曲會答應嗎?萬一這家主家對待佃戶和部曲很好,之間的關系就和蘇家與蘇家莊子上的佃戶部曲的關系一樣怎么辦?
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了,這些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強的主管人大部分都是知書達理的人,他們對待佃戶和部曲雖然不會給他們什么自主權利,可是也不會對他們過于苛刻,地主和佃戶之間的關系并不像現代人所猜測的那樣惡劣,想法是一種相生相依的關系,誰都離不開誰,有人用過的陰損手段不能用,太傷天和了,干了那種事情沒有好下場,是要遭天譴的,他們之間的關系不能用強制性的手段去剪斷。
相比之粗暴的殺人奪地方式,蘇寧認為溫和的方式更符合大家的利益,地主的土地就一定是不義之財?他們得了那么多土地就一定是巧取強奪?為什么面對富裕的人的時候大多數人的心態都不能擺正,一定要打土豪分田地,在他們眼中的地主的不義之財,在地主眼中和國家法律層面就是私人財產,和普通人的財產一樣,都是私人財產,只有多與少的區別。
你可以暴力搶奪別人的私有財產,為什么就不允許別人暴力搶奪你的財產?連最基本的私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準則都不能遵守,談何法律?你可以搶別人,完事了不允許別人搶你,然后宣揚法律的威嚴,這算什么事情?
抵達梅嶺古道之前,蘇寧已經有了全盤的計劃,對于江南地區難以實行均田制和自由民數量的問題,蘇寧已經決定,建議李二陛下和江南的世家大族還有地方豪強協商,大唐中央政府出面,以中央政府的名義用合適的價錢購買那些土地擁有者的土地,他們擁有的土地太多,以至于沒有人去耕種,繼而荒廢,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大唐并不會做強制奪取別人土地的事情,李唐朝廷至今為止沒有做過強奪私人土地的事情,不知道地方上有沒有人秘密這樣做,但是中央政府從沒做過這樣的事情,從來沒有為了土地而殺人,目前,土地問題尚不尖銳,而蘇寧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為后世開一個壞頭,從而引發難以解決的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