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起源于黃河流域,在華夏文明的草創時期,黃河是一條非常溫柔的河流,像母親一樣養育了華夏的先祖們,將他們撫養成人,并且看著他們一步一步走向強大,在長達數千年的時間里面,一直到唐朝后期為止,母親河黃河還是一條很溫柔的河流,基本上沒有過大的泛濫事件。
但是伴隨著母親的更年期,還有孩子的叛逆期,母子之間的沖突加劇了,母親河不再溫柔,而是變得暴躁易怒,也因為孩子的過度任性,把母親折騰的疲累不堪,加上孩子自己的一些原因,無可奈何之下,另外一條不輸于母親河的河流,大概是母親的妹妹,也就是俗稱的小姨媽——長江,逐漸成為了孩子的避風港。
自從東晉時代開始,長江就扮演了保護華夏文明的一個重要角色,晉代的衣冠南渡,宋代的王室南遷,兩次華夏族的亡族之危中,小姨媽長江都在保護著脆弱而調皮的華夏文明,使之免遭滅族之禍。
也就是說呢,在宋代之前,江南之地就是蠻荒之地的代表,以至于在北宋中前期,著名的宰相寇準還非常不喜歡南方人,科舉考試里面北方錄取人數多他就高興,南方錄取人數多他就不高興,對于南方人的歧視映射著當時人們對于江南之地的歧視,對于非華夏文明發源地的歧視。
唐代也是如此,的的確確是這樣,在現代。江南就是富庶溫暖的代名詞,蘇杭熟天下足,江淮風情,天府之國四川,東方之珠上海,一夜崛起之城深圳,近現代中國的經濟奇跡無一不是最先發生在江南,一九零零年庚子之亂,也是東南諸省聯省自保,把江南的洋務運動成果保住了不少。
從南宋之后。北方的經濟就被江南趕超了。江南成為了國家的經濟重心,各項政策向江南傾斜,對于江南的重視程度也逐步增加,雖然最后小姨媽沒能保護住岌岌可危的南明政權。神州陸沉數百年。
但是在唐代。這一切都不存在。不論江南的土地多么肥沃,江南的空閑土地有多少,荒無人煙之地都是良田千里。但是唐代的人們當真是寧爭關中一畝地,不取江南萬里田,大有當初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架勢,情況及其嚴重,江南簡直可以用荒蕪人煙來表示。
蘇寧南下江南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這一點,他雖然去過四川,但是從來沒有去過大唐時代的江南,四川乃天府之國,從來就沒有王朝會忽視四川,四川的發展和江南其他地區是略有不同的,不過大體也差不了多少,只是蜀中人口頗多而已,江南之地廣大,但是人口真的是太少了。
離開襄陽繼續往南走之后,蘇寧就很少看到人煙了,偶爾看到了一個小村莊,里面的人口也只有寥寥數戶,數十戶,少得可憐,那么一大片土地,大多數都被荒廢掉了,雜草比糧食多,野獸比人類多,真的是野生動物的樂園了,除了那些州縣的首府還有些樣子,得益于三國時期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發生在江南的諸多戰爭,一些歷史名城還是有不少人居住的,不少都是隨著晉朝皇室南渡的那些士族的后代或者是他們的部曲的后代。
可是離開城池,就根本看不到離開長安城之后長安城周圍密集的村莊和人口了,也看不到萬里金色的麥浪,對于在自己的莊子上享受了很多次金色麥浪的蘇寧而言,相當的不習慣,蘇寧如今對于土地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六年前,看遍了糧食不足而造成的餓殍遍野的情況之后,蘇寧對于土地的重視程度飆升。
不僅僅是對土地的擁有,還有對土地的利用和如何利用,這是蘇寧對地方自治的理念確立之后第一次感受到民智未開的困難之處,空有肥沃土壤而沒有人耕種,有人耕種地方卻幾乎還維持著刀耕火種的狀態,蘇寧真的不知道東晉和宋齊梁陳四朝是如何管制江南之地的,看來是把所有功夫都放在和北朝征戰的方面了,以至于根本沒有心思建設農業,發展自身。
衣冠南渡,兩漢四百年的科技也應該都帶過來了啊,怎么,到現在為止還是這樣的情況呢?除了那些著名的歷史名城及其周邊之地,越往西部越感受不到漢文明的存在,長沙地區算個例外,歷代為了防備南方諸部落,都在長沙駐軍鎮守,江東猛虎孫堅和著名的醫圣張仲景也做過長沙太守。
江南之地,歷史名城的文明程度已經接近了關中甚至超越之,但是在經濟方面,全線落后,遠遠落后,根本不值得一提,要不是江南崛起計劃的實施,蘇寧還真的怕整個江南沒什么拿得出手的政治經濟成績。
難怪另一個時空里面魏征提出開發江南的時候會遭到那樣激烈的反對,開發一塊土地和占據一塊已經被開發的土地,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根本無法相提并論的兩個概念,開發一塊土地,尤其是在古代開發一塊土地,那都是何其的困難,哪怕是近現代也是如此,所以諸如英國法國德國這些國家在打敗了滿清之后,并沒有提出什么領土要求,而是提出了政治經濟要求。
他們明白,建設這些根本沒有接觸過現代文明的地方,是得不償失的,中國太大,人口太多,本國距離中國又太遠,建設好了,難免中國強大之后又奪回去,白白給他人做了嫁衣,既然如此,不如僅僅選擇一個駐軍地點,輻射整個中國,搶奪一些經濟和政治上的特權,那就足夠了。
現在的江南就是一大片原始叢林,開發起來何其困難,這還要算上兩漢和宋齊梁陳四代的開發之功勞在里面。每到一個蠻荒之地蘇寧就要深深的嘆一口氣,開發這些地方,真的是,唉,占領容易,建設難啊,大唐軍隊可以勢如破竹的占據整個江南,但是之后呢?摧毀了現有體系之后呢?
但是,現有的體系明顯不足以支持大唐的江南崛起計劃,現在的那些豪強們擁有無數土地。但是實際上沒有多少土地是利用起來的。大多數都是空在那里空著,沒人耕種沒人管理,深深的土地觀念影響著他們,有土地才有一切。有土地才不是泡沫。寧愿沒人耕種。也要把握住這些土地和地契。
大唐的均田制,在江南,幾乎是沒有蹤跡的。
不得不說。江南崛起計劃,還真是困難重重啊,沒有經歷,就沒有發言權,這些話說得實在是太對了,誰能想到現在的蠻荒之地就是未來的經濟中心?不論哪一個大唐人看到了萬里無人煙的江南之地,都會難以接受的吧?尤其是經歷過長安城繁華的關中人!
“江南之開發,何其困難也!”蘇寧終于長嘆一聲,認識到了江南崛起計劃的巨大困難,自己的設計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乃至于均田制也有很多的不足,古代王朝之所以總是無法解決土地兼并的問題,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土地是可以自由買賣的,很多時候土地都可以自由買賣,但是和地方豪強一樣,平民百姓也非常鐘愛自己的土地,王朝建國初期分配給一些百姓的土地都被視為傳家寶,但是沒過多少年就被兼并了,其中不僅僅是權力在作怪,還有平凡的災荒之年,百姓們依靠土地無法鏟除足夠的糧食,會被餓死,這個時候豪強就來趁火打劫了,百姓們不得不把土地賣出去換取錢財吃飽肚子,但是災荒之后,土地就回不來了。
這也就是越到災荒之年土地兼并越嚴重的原因,米商哄抬米價賺取高額利潤的手段也就在此之后,一條龍使用出來,讓人防不勝防。
而目前的這一切,有可能在觀眾重新出現的一幕,在江南似乎并沒有多少出現的可能,因為走過了很多地方,蘇寧突然發現,江南之地的自由民似乎并沒有多少,和江北之地不一樣,江南的自由民數量甚至少于部曲和雇農的人數,大部分人都依附著豪強大族生存,而自由民的數量根本無法和江北相提并論。
了解到這一切之后,跟著蘇寧南下的已經被解除懲罰官復原職的四大護衛和陳協紛紛表示很不理解,明明前往襄陽和揚州等地就可以獲得屬于自己的土地和收入,但是,他們寧愿做部曲和佃農也甚少有愿意離開這里前往襄陽和揚州這些正在如火如荼打土豪分田地的地方,更別說山東。
山東士族倒臺之后,數十萬的部曲和佃戶被解放了,恢復了民籍,按照均田制分發土地,不過聽說一開始這個政策進行的很不順利,很多佃戶和部曲都反對自己門戶,這和江南之地一樣。
四大護衛和陳協都是關中人,家里面都在關中,如今都在蘇家莊子里面,是均田制的第一批受益者和蘇家莊子的第一批莊戶。
他們不知道,蘇寧卻知道。
“民籍不是那么好拿的,有了民籍,就要門戶,自己交稅,自己承擔土地的狀況,豐收之年還好,一到災荒之年,收入銳減,但是朝廷往往是不管的,照往常那樣收稅,交了稅就沒飯吃,甚至有的是不交稅也沒飯吃,這種時候怎么辦?餓死?出賣土地換糧食?然后變成孤魂野鬼四處流離,最后還是餓死?
自由民不好做,但是部曲和佃戶呢?那就是主家的私人財產,對于財產,主家多少重視一點,不會不給你飯吃,不會看著你餓死,只要你沒有犯錯,有些心地善良的主家更會給那些吃不上飯的部曲和佃戶一些東西吃,讓他們扛過災荒年,更重要的是,不用單獨繳納賦稅了,這樣比起來,你愿意做自由民還是做部曲佃戶?
這樣一看,就不難理解了吧?為什么寧愿做部曲做佃戶也不愿意自己擁有一塊土地?那是血淋淋的教訓啊,這樣的世道里面,自己擁有一塊土地根本扛不住,除非你成為很大一片土地的主人,翻身做地主,做莊戶的主人,土地數量多,那么即使是災荒年也餓不死,這樣才能保住土地,一戶人家幾十畝地,種麥子種粟,所產出幾乎不夠吃,豐收年尚且如此,更別提災荒年了。”
蘇寧一臉嚴肅的把這個道理說給了四大護衛還有陳協聽,一時間,他們也沒有什么話說了,不是不愿意自己擁有土地自立門戶,而是代價太大,風險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