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無疆

第十八卷 心潮逐浪高 第八十三節 產業選擇

“老錢,這個問題需要綜合評估,不能輕率下結論。”陸為民也知道這個問題的具體性和復雜性。

在資源本身就相當緊缺的情況下,怎么來解決這些外來人員,或者說外來打工者乃至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就讀問題,非常棘手,雖然從自己一來宋州就開始有意識的在針對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資源的布局和建設,但是宋州市區人口增長實在太快了,使得原來的安排根本跟不上形勢變化。

原本宋州主城區三個區總人口在145萬左右,其中市區在籍城市人口在105五萬上下,還有40萬屬于農村戶口。

但是從98年以來,宋州城市人口連年增長,這個人口增長并不完全是指本地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轉化,也包括本地農業人口到城市務工經商,雖然戶籍未轉,但是其實已經長期工作生活在市區內,還包括外來的長期居住在宋州市區工作生活的人口,這一部分人口既包括外來的戶籍屬于外地城市戶口的人口,也包括戶籍屬于外地農村的戶口,同時也還包括部分外籍人。

按照相關部門的統計,這一部分人口在主城區三個區居住生活超過半↘頂↘點↘小↘說,年的已經超過了八十萬,除了部分已經成為宋州城市戶籍人員外主要是本地農業戶口征地拆遷后農轉非),這一部分人中也有相當部分已經在宋州市區購買了商品住宅,事實上已經具備了較為穩定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完全具備了納入宋州本地戶籍人口管理的條件,而且這一部分人對與宋州方面并未開放的戶籍入戶條件意見十分大,主要也就是針對教育和醫療方面的政策限制。

這還只是一個較為粗略的統計,而且也是去年初的一個統計,也不太準確,按照陸為民的判斷。宋州城區實際居住人口估計現在已經突破100萬,而且還處于飛速增長過程中,這也給宋州城市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陸書記,我知道這個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問題復雜就久拖不決,越拖問題越多,我們始終要面對這個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建議市里應該就這個問題盡快進行調研,征求各方意見。拿出一個解決的意見稿來,敲定如何實施,否則無章可循,我們各行政職能部門既要挨罵,想做事呢又沒有制度可依,兩頭受氣啊。”

錢瑞平很苦惱的發著牢騷,陸為民也認同。

“嗯,我年前回來的時候寶華市長也在和我說這件事情,她說實際上蘇州方面在2003年就已經有了這么一個戶籍入戶的暫行規定。我們宋州大可以借鑒,打算開年之后一邊先安排市政府政研室進行摸底調研,摸清底數,另一方面也要去蘇州學習。了解蘇州方面在這方面有什么經驗,結合我們宋州實際,盡快拿出切實可行的意見來,比如像購房入戶。投資辦企業入戶,經商納稅入戶,等等。原來各職能部門都有些一些零碎的部門規章,但是并未真正以市政府文件或者以市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規來推出,現在我們就要考慮這一點,要有法可依,一切按照法律和規章制度來辦事。”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是現在才冒出來的,在2003年陸為民剛來的時候,也就有人提出來過,但是當時一來陸為民初來乍到,和市里邊都還處于磨合期,二來宋州城市人口增長的速度也遠不及現在這么瘋狂。

像這一兩年來宋州主城區房地產行業熱火朝天,市里邊的供地量幾乎是連年翻番,而房地產開發商們也是看到了其中商機,樓盤一個比一個大,而且幾乎是密集開盤,但是即便是這樣,依然滿足不了需要。

無論是麓溪還是沙洲、宋城,房價不斷上漲,住在租金漲幅也很大,即便是這樣,仍然是一房難求,尤其是在麓溪片區,要求租房的紙條貼滿了電線桿、路燈桿和各個能空出來的墻壁,而房屋中介也是只要能有房源,根本就不愁租不出去,而像幾大房地產開發商鼎暉集團、昌達集團、美佳集團以及來自昌州的幾家房地產開發商,都是接連斥重金在麓溪片區拿地開發,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到明年,將會有十多個規模不小的盤陸續在麓溪這邊開盤,屆時可能麓溪這邊的房源緊張情況可能會稍有緩解。

鑒于麓溪那邊土地價格猛漲,現在聰明一點的房地產商也開始把主意打到了緊鄰麓溪的麓城這邊,但是麓城北邊緊鄰麓溪這邊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道路、管網、綠化等基礎條件都不具備馬上開發的條件,這也是常嵐為什么一心想要和市里邊達成聯合開發麓城北部片區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借助市里投資加快麓城北部片區基礎設施建設,這樣可以大幅度改善麓城北部投資環境,為下一步麓城在北部片區興建幾個產業園區打下基礎,另外也可以借助這股東風,進一步助推麓城北部房地產業的發展。

和錢瑞平談話結束之后,陸為民又和令狐道明進行了長談。

梓城這兩年的發展勢頭非常好,但是梓城的產業結構決定了想要發展成為蘇譙或者遂安這樣的工業強縣是不現實的,而且梓城自然環境極佳,絲毫不亞于西塔,當然在地理位置上不如西塔,但是梓城地勢比西塔更平,更有利于發展現代農業以及一些新興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尤其是附加值較高的現代農業。

令狐道明擔任梓城縣委書記之后,也就是走的這條路子,他也不諱言非常羨慕幾個經濟強縣,但是梓城條件與其他縣不同,他只能選擇走這條路,陸為民也給他打氣,要他咬定青山不放松,認準的道路就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梓城去年的gdp創紀錄的突破了50億,達到了55億,也足見這兩年令狐道明嘔心瀝血所取得的成績,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成為梓城第二產業中的絕對主力,涌現出一批出口型的企業,主要是面向日韓和臺灣,但總體來說梓城的產業仍然偏弱。

令狐道明也在力圖扭轉這一句話,新建的綠色有機產業園區也略見雛形,按照梓城縣委縣政府的計劃,這個綠色有機產業園,主要是依托梓城的有機蔬菜、有機果木、天然畜禽等進行有機食品加工,著力打造梓城的純天然綠色環保品牌,要把梓城打造成為綠色純天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有機食品產業將成為日后梓城第二產業中的重中之重,而梓城沒有工業污染的天然環境也的確是支撐這一產業發展的最堅實后盾,這個構想也得到了陸為民的大力支持。

只有陸為民才清楚今后國民對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推崇,而一個個被發濫了牌子和標識,也使得綠色和純天然、有機等詞語逐漸喪失了意義,但如果按照令狐道明的觀點,梓城要想突圍而出,那么就只能緊抓梓城自身特色,那就是環境優良,空氣、植被絕無工業污染,在這里生長出來的農產品和加工環節都要堅持嚴格的各項有機和綠色標準,死守住這一條底線,就能守得云開見月明。

陸為民也把這方面的自己的一些觀點和令狐道明進行了交流,談到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這樣的相對高端產品需求也會越來越大,但是國內企業一個最大的弊病就是缺乏持之以恒的恒心,往往在利益面前就容易放松自身的底線,而一個品牌樹立起來千難萬難,但是要想毀掉也就是一秒鐘的事情,所以陸為民也專門就這個問題告誡令狐道明在打造全國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產業基地這一指導意見下,一定要在產品質量和標準上把好關,一方面政府職能部門要堅決履職盡責,另一方面也要告誡和鼓勵企業嚴格要求,同時在準入制度上要嚴格把關,對那些缺乏信譽的企業要堅決拒之門外,防止一顆螺絲打壞一鍋湯。

連令狐道明都很驚訝于陸為民怎么會對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這一塊有如此深刻的見解,而且提出的一些觀點和意見無一不是符合當下梓城發展方向的,當然在他看來陸為民的有些意見也近乎于苛刻了,但陸為民卻是格外強調,他也只能點頭稱是。

啥也不說,求幾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