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國武士

六百一十七章 野望破滅

第三卷萬丈高樓平地起六百一十七章野望破滅

山城國,稱為山州,因為領內的平安京模仿長安而建的,故而亦效仿唐朝時,稱山城國為雍州。

在平安時代,此乃天下第一國。

此刻天色剛剛拂曉。

李正,橫谷幸重,足利義昭,細川藤孝,細川忠興,本多正純等人,率千余人的軍勢,殺出了京都。

經過昨夜一番激戰,有近一半之人沒在了京都之中。

這些人要么死于叛軍之手,要么就是被沖散了,而經歷一番血戰之后,逃出京都眾人皆是有劫后余生之感。

現在李正他們所在,乃是京都七口之一的丹波口。

京都七口指得是七條進出京都的通道,丹波口是前往丹波國的方向。

李正昨夜率軍從京都七條街道殺出京都,從丹波口方向,準備走山返回丹波國。

現在他們站在此刻,回首而望,京都部分地域,仍是冒起了數道濃煙。

顯然是昨夜的兵禍,導致京都到現在仍未平定,這樣的局勢之下,亂兵肯定會乘勢洗劫,京都的民舍,涂炭百姓。

當然這其中一股火勢,也是李正他們所放,為了阻隔追兵,本多正純動手將鴨川之上的七條大橋燒去。

不過想到京都這近百年來之劫難,騎乘馬上的細川藤孝不由感慨不已,言道:“何時才可以天下安定,我等不用再馬上持戈。”

此言道出。落后李正一騎的本多正純。言道:“細川殿下請放心,這一日不會太遠了。”

細川藤孝看了一眼李正,笑著言道:“吾等皆是有此信心。”

而這時繪著桐紋的一架肩輿,在眾人面前降下。

一身狩衣的足利義昭,從肩輿之中走了出來,他手持折扇,面紅耳赤地言道:“武田家皆是一幫叛逆,看看將京都弄成什么樣子。”

足利義昭此刻顛沛流離了一夜,亦是氣度不存,焦躁地大聲言道。

足利義昭這時看了一眼。一旁態度不滿的本多正純,當下反應過來,言道:“當然李家還是幕府之忠臣的,此事畢后。我定然召集天下大名,討伐叛逆。到時候幾位勛臣的救護之功,我定然不會忘記。”

細川藤孝點點頭,言道:“公方殿所言即是,眼下我等應該想如何從此地前往丹波才是。”

“我猜測武田信豐,望月信永既已決定謀反,必然猜到了丹波國是我等唯一之生路,眼下前方的山上,必然布下伏兵。我等是否改尋他路。”

“細川大人說的不錯。”足利義昭點點頭。

細川藤孝文武雙全,自然是深得足利義昭的信任。

不過這時李正卻言道:“細川殿下說的有理。山城國守護小山田信茂已加入叛軍,我猜測他必會在前路堵截,不過以我之見,小山田信茂的兵力不多,我們可以一鼓作氣殺透這里。”

“這太冒險了!”足利義昭皺眉言道。

李正言道:“諸位放心,我對此有絕對的把握。”

正如李正之所言。

現在的山城國守護,正乃是小山田越前守信茂。

此刻在山城國,前往丹波國的山的方向上。

小山田信茂率領三千足輕,布陣于這個方向。

他受命的,就是堵住京都往丹波國的道路。不讓李正,足利義昭逃出這里。

小山田信茂將本陣扎在一座山丘的半山之上。

現在天色已大明,小山田信茂,俯瞰腳下的桂川,以及已經渡河的李正率領的軍勢。目光冷然。

作為武田家宿老,小山田信茂加入這次叛亂的原因。卻很簡單。

是因為在于封賞不公。

這聽了有些不可思議,從甲斐郡內一地的武士團頭目,至今日山城國二十二萬五千石的守護大名。

小山田信茂居然仍在不滿意。

是的,小山田信茂確實不滿意,作為侍奉武田信玄,武田勝賴,武田信勝的武田家三朝元老。

昔日的武田家兩山之一,小山田信茂自認為自己為武田家付出很多,功勛卓著。

當他作為小山田家家督,成為武田軍的侍大將時,高坂昌信,馬場信房這樣的譜代之臣,不過是足輕大將,普通武士。

這些人因得到信玄信任一個一個,成為一方軍團級大將,權位超過了他。

如此也就罷了,后來李曉,真田昌幸,馬場昌房,他們加入武田家不過十幾年,不僅成為了一國之主,居然每人石高皆在五十萬石以上,超過他領地的兩倍。

小山田信茂內心的不平衡之感,就更強烈了。

故而望月信永和他打招呼時,他同意了,當然出面謀逆之事他是不會出手的。

望月信永只要他封堵住,京都向丹波的路口即可,堵住李正的生路,這個對于一直看不貫,李家如此后起之秀的小山田信茂而言,當然是一口答允的。

“稟報主公,敵軍已發現了我軍!”

小山田信茂看著渡河之后的李正軍勢,迅速迎著自己伏兵的方向列陣,不由訝然。

這令他本打算伏擊的打算落了空。

“沒關系,出擊!”

小山田信茂將太刀一把,大喝言道。

隨即桂川畔的樹林之內,殺聲四起,昔日作為武田家郡內軍團的小山田軍,沖出了叢林,開始向昔日的戰友,發動了沖擊。

郡內軍團,首先出手的是投石之眾。

當年小山田信茂隨信玄出征北條時,曾經瀧山城城下。以一千之眾大破兩倍于己的北條氏照。憑借的就是投石軍,以及小山田家騎馬隊的分段突擊戰法。

數百名小山田家投石足輕,沖鋒在了最前方,乎乎地在頭頂旋著石彈,之后借助沖力,向高空一拋,直接落砸在武田軍的陣勢之中。

這一突然襲擊之戰法,砸得前方虎賁備,同心眾的將士,頭破血流。

本多正純見此大怒。當下命令鐵炮足輕以西國方陣的隊列,向小山田軍射擊。

戰場之上,鐵炮射擊所產生的硝煙彌漫。

排槍齊射之后,第二輪足輕補上射擊而下。

小山田信茂軍勢。頓時傷亡慘重。

不久之后,小山田軍的騎馬隊出現,進行分段突擊!

武田軍則以西國方陣的長槍列陣反擊,面對堅硬的猶如刺猬一般的,虎賁備。

小山田軍一時卻無法拿下。

反而沿著戰陣的外周,丟下了上百具的尸體。

足輕大將發出出擊的命令,但是麾下的山城國足輕,卻一個一個握緊的長槍不肯再上前了。

“京都的人,真是不中用!”

小山田信茂不由叱罵一聲,這里他不免想念起。當年在甲斐郡內所召集的軍勢。

豈非經歷如此簡單的打擊,就退下,難道他們絲毫看不出眼前的敵軍已是疲憊之兵了嗎。

不過位于山坡上督戰的小山田信茂卻絲毫亦不焦急,反而看著戰局的進行,嘴角邊露出冷笑,下令進行第二度的攻擊。

桂川河畔鐵炮的轟鳴聲,再度響起。

由于匆忙行軍,鐵炮足輕的所攜帶的火藥,彈丸丟失很多,故而數發射擊之后。已是毫無作用。

小山田軍見,對方鐵炮無用,當先一起蜂擁向前。

而就在這時,桂川的河畔,一路兩三千人規模軍勢正快速的逼近。

“該死的!”

小山田信茂大罵一聲。“居然被他們趕上了。”

小山田信茂的臉上充滿了懊惱之色。

而相反這路兩三千人的軍勢,加快了速度奔到了激戰的地點附近。

“太好了。終于趕上了!”

望月信永仰天哈哈大笑。

在最后一刻,他與武田信豐率領追兵,終于在桂川之畔,追上了李正的軍勢。

“足利義昭,李正,細川藤孝,皆是在此,真是一網打盡啊!真是天助于我,父親大人你看到了嗎?我是對的。”

望月信永此刻神色狂喜,仰天而叫。

武田信豐在一旁,言道:“好了,不可傷及他們性命,你明白么?”

望月信永點點頭,言道:“放心,兄長。立即傳令讓小山田大人,停止攻勢。”

小山田信茂見對方抵抗激烈,心知已不可能生擒李正,足利義昭,將之掌握在自己手中,當下壓抑下自己的野心,命軍勢停止攻擊。

望月信永策馬而前,自信在這個距離,不受鐵炮攻擊后,大喊言道:“還請近衛大將答話!”

此刻細川藤孝,本多正純等人滿身鎧甲,皆是染血,顯然皆是親自上陣激戰。

橫谷幸重對李正言道:“主公切莫答允。”

李正笑著言道:“放心,就與他廢話幾句。”

當下李正拔馬而出,兩人離開各自軍勢,來到彼此間隔數間的距離之內,駐馬停下。

李正笑著言道:“恭喜望月殿下成就大業,篡位弒父之事,古今未有之啊。”

望月信永覺得勝券在握,當下對李正的嘲諷不以為意,言道:“近衛大將,何必如此說,自古以來成王敗寇,李世民有玄武門之變,終成一代圣君,我今日所為之事,日后之人必覺得我情有可原。”

李正笑道:“不錯,不錯,成王敗寇這四字說得極好。”

正當望月信永自信而笑時,李正突而言道:“望月殿下,能瞞過御館大人,巢月公,今日行此謀逆之事,無論如何說,也是當世人物了。”

望月信永看了李正一眼,言道:“御館大人,不顧父親大人的恩義,準備以伊賀忍者襲殺我們父子三人,故而我才不得已之先下手為強。我亦是逼不得已,實乃是自衛,而父親大人,對于御館大人仍是一片愚忠。”

“但是我卻不這么認為,正所謂他人以國士待我,我亦以國士待人。若是御館大人不設計要殺我們父子三人,我焉會謀反,若是父親要謀反,大可以在拖延一段時日,何必要今日倉促而行,難道以后沒有更好的機會嗎?”

望月信永侃侃而談,為自己解釋一番后,言道:“近衛大將殿下,若想和我評論得失,閣下降伏之后,我自是有時間,與你慢慢詳談。”

李正哈哈一笑,言道:“閣下到了此刻仍是執迷不悟,正是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

“閣下亦是本家中第一流的人物,可惜做事,為自己找太多的借口了。若我是閣下,謀反就謀反,有野心就是有野心,絕不會虛言矯飾。你何時看過李世民登基后,為自己殺兄弟,迫父親退位辯白過一句?”

望月信永見李正絲毫沒有階下之囚的覺悟,心底暗暗訝異,仍是言道:“近衛大將殿下,我看閣下才是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

“現在勝負已分,看在屋形公的面子上,只要你們說服公方殿放下兵器,我可以保證絕不會傷及你們性命如何?”

李正嘲諷一笑,言道:“與你這等無父無君之人談及保證,我能信么?”

望月信永怒著言道:“你若是想要玉石俱焚,我亦可以成全你。”

李正望之冷笑,而就在這時,山坡一旁馬蹄聲轟隆隆地響起。

這情景好似震天動地了一般。

武田信繁,小山田信茂驚然地望去,只見大股大股插著日月雙紋旗指物的騎馬隊,突然出現從山坡之后出現。

“是日月備!”

作為曾經的友軍,小山田信茂一眼認出了這支在長筱合戰中,為擊殺信長立下大功的李家騎馬軍團。

聽聞在黑部川合戰中,上杉謙信亦是受到這支騎馬隊阻擊,最后負傷而死的。

眼見日月備出現,小山田信茂連忙指揮軍勢,迎著敵軍方向布陣。

在平原之上,倉促遭遇這樣騎馬隊的襲擊,肯定會全軍覆滅的。

正當小山田信茂移陣之時,從桂川之畔,另外一路大軍,舉旗而來。

其軍勢正是,丹波龜山城城主李用率領的兩千丹波眾前來接應。

望月信永見到這兩路軍勢,不由臉色一變,對李正言道:“才想閣下胸有成竹,原來在此安排下了接應兵馬,很好,我武藏,大和軍團的后援軍勢,馬上趕到,到時在此一決雌雄,看看誰才是勝者。”

李正聽望月信永此言,笑道:“恐怕閣下要失望了,你的后援軍勢連一兵一卒,也不會趕到這里了。”

“什么?”

這一刻,望月信永終于坐不住了。

啟蒙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