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一十三章東巡

_熙貴妃起居注_女生頻道_螞蟻文學  ←→:

  濮陽緒微微用力握著她肩膀,“我們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無用的事情上,春花剎那芳華,秋月一時圓滿,人世間種種最美好的東西,總是太過短暫…”

  “殿下,你一本正經的樣子說這些,”沈汀年嘖了一聲,“我都不忍心聽下去了。”

  因為憋笑真的太辛苦了。

  不知不覺又被他弄得氣不起來了,沈汀年算是明白了,這個男人早就學乖了,知道怎么消解她的怒氣,他吃過一次虧了,就不會再使彼此陷入上次那種暴怒爭吵爆發的局面。

  “我還沒說完呢,青春易老,韶華易逝,因其短暫倉促,才更該將心愛,用力愛,才能在老了也不留遺憾。”

  “我才二十歲又不老。”

  “咳咳,是我老了…”

  這理由說出來再厚的臉皮都兜不住。

  濮陽緒不自在的輕咳一聲。

  “你是要笑死我…”再也憋不住的沈汀年笑的倒在他胳膊上,又忍不住伸了一只手去掐他,“你怎么這么——討厭呀!”

  濮陽緒從鼻孔里發出一道氣音,眼里也堆滿了笑意,專注的只有她的笑顏,“這些討厭的話都是我讓陳落他們收集謄抄出來的…”

  這話還沒說完就引的沈汀年笑的更大聲,一想到平日里不茍言笑正正經經的陳落抄這些情話,那場面,她真的越想笑的越停不下來。

  總算把人哄好了的濮陽緒松了一口氣。

  大大的,開開心心的比什么都重要。

  年后第一次大朝會后,御書房里另外召開了個小會。因去年與西戎結盟抗北,北境的爭戰才能取得一面倒的大勝利,然而今年伊始就傳來西戎內亂的消息。北狄始終不肯求和,還抽出大半兵力威壓西北邊境,在大周和北狄戰線拉長的同時,西戎已經撤兵了,還向大周發出求援,希望朝廷能發兵助他們平內亂。

  濮陽緒坐于御案前,將手里的折子往前一推,似笑非笑道:“本宮還以為他們能耐的了多久,也不過三個月,你們都看過了吧。”

  在他對面坐了五人,除了趙襄,新晉入二府的右司諫方學士,還有兩朝元老齊老參知政事,也就是皇后的叔叔,原三公之首親戌王,最后一員是兵部尚書劉之象。

  趙襄年后升任,樞密使加兼同平章事,在百官中位同宰相,就差最后的一道明旨了,他沒開口,余者都沒吱聲。

  濮陽緒目光溜了一圈,落在方學士頭上,后者略顯惶恐道:“殿下,微臣尚未看過。”

  這人能進來,全是濮陽緒一手提拔的,他在關鍵時刻彈劾安王,為太子拔除安王在朝勢力做了不小貢獻。

  “既然你沒看過,這折子是誰遞上來的?本宮以為你們是商量好的才給本宮擺上來呢。”濮陽緒面露不愉,方學士身為右司諫沒看到這折子,那就是有人存心沒給他看,看來他是受了排擠了。

  “回殿下,是微臣。”齊老知命之年,頭發半白,精神矍鑠,他是肱骨老臣,自然腰板直,底氣足。

  濮陽緒沒說話,御書房靜了一靜,齊老遂再開口,“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殿下,這無論出兵與否,都該事先準備,微臣以為當聚全西北將士前往西境邊關。”

  聞言,濮陽緒指尖點了點桌面,沉吟道:“齊老之言,你們可是附議?”

  “臣附議。”兵部尚書劉之象點頭,想來也是看過折子,心里有了決斷的。

  但也只有他是附議,方學士看著太子不敢輕易出聲,而親戌王似在打瞌睡,半閉著眼,全然沒想法的樣子。

  一直以來他都不管事,說是百官中資歷最老的大臣,卻像是掛著名頭,然而這人一旦說話,也是沒人敢不聽的。

  百官敬重的親戌王擁大周太祖皇上御賜的尚方寶劍,又有先帝特賜免罪玉蝶,這人在朝中地位絕對是無人能撼動的存在,偏他除了特召議事會進宮,其他時間都在家里養養花草,溜溜鳥…

  “趙知院呢,你也認為應該發兵西境?”

  趙襄輕咳了聲,微啞沉嗓:“臣本無異意。然,”接著又是一陣輕咳,雙頰染紅,眼神微倦,瞧著像是病了,“無出兵之名,而行出兵之實,不妥。”

  “助盟國御亂賊,行天道順人意,難道這個名,還不夠?”齊老反駁,甚至覺得奇怪,之前他們幾個可是都上門去商討過的,怎么臨了又變卦了。

  趙襄未答,御書房里只有他時而輕咳的聲音。

  “你這是病了么?”濮陽緒突然驚訝道,“本宮可是從未見你生過病。”

  有言是,常病者無大礙,少病者需臥養。

  “臣正想與殿下告假,休養一段時間。”

  聞得此言,幾人齊齊訝然,連閉目養神的親戌王都睜開眼看他,“趙知院終于病倒了么?”

  趙襄回之苦笑,這人是盼著他病倒呢。

  濮陽緒皺眉,頓覺不愉,這人是要反將他一軍了。

  他才將京城一切布局妥當,甚至費了好大功夫說服親戍王在他離京之后主持朝政,為了體恤他年事已高,可將早朝改為午后小朝會。

  而趙襄明知道他行程,如今又以生病告假作挾…

  “趙知院身體要緊,本宮就允你幾日假,至于出兵之事,”濮陽緒轉眸看向齊老,聲音是低了不止一點兒,“齊老也曾隨先帝出征,應當知曉征戰無小事,若要出兵,也應當問問西邊關戍衛的將士愿不愿意為一句助盟國平內亂拋頭顱灑熱血!”

  語畢,將桌上折子狠狠丟回御案上,伴隨著的還有濮陽緒沉斥怒喝聲在御書房回蕩。

  “舉兵西下,深入敵國腹地,你想趁亂侵占人家的城池,有沒有想過,這會不會是請君入甕,倒戈一擊的一出好戲?”

  哪里有長久的盟友,只有眼前的利益,到時候西戎北狄聯合夾擊,誰被動誰挨打。

  濮陽緒可不是會給人機會打臉的人。

  清閑了大半月的太子殿下又進入了繁忙期,不過國事再多也能有諸多朝臣助力,后院起火就沒人能幫的了。

  康安帝傷越養脾氣越差,身體也越差,如今連寵幸妃嬪都十分吃力,而皇后為了了卻濮陽緒離宮的后顧之憂,搬出了坤寧宮,去了空置多年的啟祥宮,跟乾清宮隔著大半個皇宮那么遠,徹底是與皇上決裂,老死不相往來。

  這樣也省的半個月一吵兩個月一鬧的。

  但是帝后失和之事也會因之而載入史冊。

  隨著皇后搬入啟祥宮,挨著東宮就更近了,繞個涼亭,過兩座拱橋,順著臨湖的風景園走走就到了。

  兒子即將遠行,做母親的如何能不掛念擔心。皇后一來千秋殿,沈汀年就得衣裝整齊,儀態端莊的去參見,就得恭恭敬敬的站著聆聽她對濮陽緒各樣囑咐的話。

  母子兩倒是有說有笑的,她跟個花瓶一樣做擺設。

  來的次數多了,沈汀年連個早覺都睡不踏實,等不到濮陽緒離宮,她就搬回了暢心苑。

  以她現在的太子側妃的身份,住暢心苑是不合規矩的,正兒八經的主子住個小苑成什么樣子,但是她要住,濮陽緒也勸不回她。又怕皇后那邊同沈汀年加深嫌隙,不好再興師動眾的給她遷宮,只能催促已經在修建的蘭棠宮加快工期了。

  就這樣,雖有些不順意的地方,但總體上是一片祥和,就是在這個祥和的氛圍里,太子殿下于始安三年的一月中旬啟程東巡。

  此行未有任何女眷隨駕,只擇了官員若干人,其中尤為令百官詫異的是,樞密使知院趙襄也隨太子離京了。

  始安三年二月。

  建鹽城城門口,道路兩旁按次整整齊齊跪著一大片人,而再往后便是零散的百姓,護城將士圍了一圈又一圈,也皆是屈膝下跪叩首。

  “跪,再叩首,起!”

  徐肆的拉長的聲音由近及遠的傳開,在他跟前的站立挺拔的男人,束冠背手,呈俯瞰之姿,待到徐肆喊了三次,所有人行完三叩之禮,他緩緩抬手,叫了起。然后回身坐駕上,八匹俊馬一同前行,太子出巡的威嚴,不容直視,所有人都垂目恭送他的馬車駛進城內,所去的方向自然是建鹽城的皇家行宮。

  沿街兩旁擠滿了人,爭相往前,想要看看大周儲君太子殿下之容,隔得遠看不清,因為有帷帳擋著,但見其輪廓,然而待儀程來了,又須得下跪行禮,埋頭叩首,自然不能偷窺。

  一段路走的極慢,巡城,自然要繞著城內大道走一圈,所見皆是能入目的整齊繁盛,街面打掃的干干凈凈,店鋪門面裝點的嶄新澄亮,路邊百姓,皆是衣冠整齊,多是鮮亮新衣,一圈兒下來,只道這鹽都比京城還好,連個乞討叫花子都看不見。

  與這喧鬧相去甚遠的北街,人就少多了,這地兒巷子多,往往沒有什么直道,七拐八拐的走不到頭。

  林墨進悅來樓的時候,一青衫書生也急匆匆的跑進來,兩人在大廳內碰了面,一個繼續往前,一個順勢左拐上樓。

  一盞茶之后,青衫書生似酒后微醺的離開了常來光顧的風玥樓。

  悅來樓今日的雅居空了一天沒有待客,送走書生之后,此刻房間內坐著的不是別人正是林墨,而站在一旁的是個中年婦女,打扮的極為花枝招展,風韻猶存,此刻恭敬的垂首,時不時的瞄幾眼端坐的人。

  林墨終于看了她一眼,后者立馬會意:“公子,這個月出現了一股勢力,席卷了酒坊,花坊,賭坊,技院等各個地方,他們似乎在找你。你如何這時候來了——”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熙貴妃起居注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