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狗不識英雄漢

醉臥江山_第三百三十八章老狗不識英雄漢影書  :yingsx第三百三十八章老狗不識英雄漢第三百三十八章老狗不識英雄漢←→:

  鎮江是江寧的門戶重鎮。倭寇和賊匪想要進入江寧境內為非作歹。必須要通過鎮江。所以杜成責得到了高慕俠的情報之后。很快就領兵駐扎于此處。

  為了這次剿匪。杜成責也是下定了決心。將自己私藏的五千人也都拉了過來。一萬二千余人的部隊浩浩蕩蕩。自然瞞不過龍揚山和倭寇的眼線。

  大軍駐扎鎮江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來。

  再者。鎮江雖然不算小。但涌入一萬多的軍士。接管了地方城防。還是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如果沒有上面的旨意。私自干擾地方。這可是謀反的大罪。好在高慕俠手里頭有圣旨。鎮江方面也不敢造次。只能讓杜成責接管了防務。

  不得不承認。這位從西軍出來的指揮使。對于行軍打仗有著宗儲徐寧無法媲美的本事。

  在行軍途中和駐扎鎮江期間。如果沒有杜成責前前后后的看顧。這群沒打過仗的兵蛋子。還真不知道要出多少亂子來。

  鎮江是要塞。倭寇和龍揚山的人卻能夠通過鎮江。到內陸去侵擾。若說鎮江地方官員屁股是干凈的。那是打死了都沒有人相信的。

  到了鎮江之后。高慕俠便發動無孔不入的暗察子。對鎮江地方官員進行了梳理清洗。

  暗察子們潛伏在江寧已經很長一段時間。對于地方上的所作所為也是了如指掌。高慕俠再度展現殺伐果決的鐵腕政策。殺一批拉攏一批。恩威并施。便將鎮江地方系統收拾得服服帖帖。

  杜成責也是看得心驚肉跳。因為高慕俠雷厲風行。看著像是嘴上沒毛的愣頭青。前頭先得罪了江寧的世家豪族。沒有任何妥協的意思。眼下又到地方上來“作威作福”。

  一旦有人上報到朝廷。世家在朝堂上的勢力一齊發力。高慕俠和皇城司難逃濫用職權的帽子。說不定高慕俠在江南也就呆不久了。

  杜成責也是官場老人。對這一套也是心知肚明。他的推測雖不中亦不遠。朝堂上本就對官家的決策存在質疑。知曉了高慕俠在江南的所作所為之后。彈劾奏章便如雪花一般。官家連上朝都不敢上。只是窩在深宮里寫字畫畫。將爛攤子丟給了蔡京和高俅。自己當起了甩手掌柜。

  高俅是何人。那可是高慕俠的干爹啊。

  在朝野臣民的眼中。蔡京乃是當今官家最為死忠的走狗鷹犬。但熟知內幕的人卻也同樣清楚。蔡京才是世家豪族們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雖然蔡京老相公與太尉高俅同樣是官家最為寵信的重臣。可蔡京是權臣。高俅才是真正的寵臣。

  蔡京的實力來自于朝堂上門生故吏遍及各部各省。地方上有世家豪族的鼎力支持。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都有著巨大的能量。

  而高俅的底氣完全來自于當今官家。即便高俅已經有意培養自己的黨羽。當羽翼未豐。根本就無法與蔡京相抗衡。

  不過朝堂爭斗自然有這些大牛頂著。高慕俠也相信自己的義父會為自己遮風擋雨。在鎮江便只是甩開手腳大干一場。殺得人頭滾滾。

  蘇牧也沒有閑著。他與燕青喬裝改扮。深入到民間。干起了暗察子的技術活。

  作為皇城司的繡衣暗察。蘇某人也不能墜了這個名頭。他本就是江湖綠林出身。對于刺探情報這種事情。做起來并不比暗察子差多少。又有浪子燕青這個便宜師哥相助。自然事半功倍。

  這日蘇牧與燕青又結伴而行。在鎮江的一處酒樓暫作歇息。豎起耳朵來。聽著南來北往的客人說道最近的局勢。

  這酒樓在鎮江也算小有名氣。接待的都是江湖人居多。據說酒樓的幕后老板就是龍揚山的人。

  蘇牧與燕青前來。就是為了取證這件事情。

  龍揚山的勢力早已滲透整個江寧。即便鎮江這要的要塞之地。也是隨處可見。

  高慕俠雷霆出手。殺人示威。只不過是宣示了自己的主動權。震懾了官場上的人。至于民間潛伏著的勢力。自然需要暗察子們一一挖掘。

  只有將鎮江的老鼠都徹底滅掉。焱武軍才能沒有后顧之憂地將鎮江當成大本營。

  如果連大本營都不干凈。還談什么剿匪。

  那酒樓老板也有四五十的光景。留著三縷長須。穿著灰色的直裰。看起來精明強干。一雙眼睛熠熠生輝。顯然也是個察言觀色的好手。

  只是蘇牧紅巾遮面。燕青又改頭換面。兩人刻意收斂了氣息。看起來就如同尋常行腳的江湖人。并沒有太多顯山露水。

  上了酒樓之后。老板見得兩人面生。便留了個心眼。這也是他的習慣使然。畢竟現在的鎮江已經不太平了。

  酒樓里的客人還在似乎忌憚的說笑。內容無外乎焱武軍大動干戈。實則雷聲大雨點小。到時候說不得還要灰溜溜滾回江寧。虎頭蛇尾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這些軍隊除了欺負老百姓。什么都不會。最后還不是讓龍揚山和倭寇打得落花流水云云。

  這些客人滿臉的匪氣。毫不掩飾對軍隊的鄙夷和對朝廷的敵意。這也是見慣不怪的事情。

  在大焱的江湖武林之中。不罵朝廷幾句。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落草為寇占山為王揭竿而起。攪風攪雨。等待朝廷來詔安。而后封得一官半職。到地方上搜刮民脂民膏。這已經成為了匪寇生意的一條龍服務。

  落草不過是為了賺足了名聲。讓朝廷詔安。戴上官帽子繼續做著匪徒該干的事情。這就是大焱武林人最大的念想了。

  蘇牧對此早就心知肚明。想起后世有個說法。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讀著都讓人心神激蕩。恨不得行走江湖。成為一代大俠。

  可惜的是。這樣的大俠。在大焱是不可能存在的。即便有。也只是鳳毛麟角。

  這才做了一會兒。蘇牧和燕青就已經確定了七八分。這座酒樓幕后的老板即便不是龍揚山。也與龍揚山有著牽扯不清的干系。

  總之。離開之后。讓高慕俠帶人來端了這酒樓。絕對是錯不了的。

  行走江湖。自然要多一個心眼。強龍不壓地頭蛇。兩人也是小心翼翼。連筷子都不用酒樓的。

  當然了。蘇牧跟著喬道清修習了這么久。對用毒也有著自己的深刻理解。防范別人下毒自然也是有一手的。

  不過他們也不敢托大。再者。謹慎一些也是江湖人應有的表現。他們也不想太過招搖。

  可落入酒樓老板眼里。難免就有些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了。

  酒樓老板早就懷疑蘇牧和燕青的身份。他不得不警惕行事。見得蘇牧和燕青坐了一會兒。在等著上菜。老板就端了一壺好茶過來。

  “見著二位面生得緊。可是我鎮江人士。”

  老板此言一出。周遭的氣氛就為之一滯。雖然那些人并沒有明顯的關注。但說笑的聲音很顯然變得小了一些。很多人其實都被老板點醒。偷偷關注著蘇牧這邊的動靜。

  燕青走南闖北。對各地方言熟悉到骨子里。學雜百家的他自然不會表現出什么異常來。用一口地道的江寧話回道:“掌柜的好不曉事。到酒樓來便只管吃酒。你管咱們打哪兒來。”

  燕青此話說得匪氣十足。又是地道的江寧話。老板雖然覺著話里有刺。但終究還是確定了燕青是江寧本地人。

  不過他還是不放心蘇牧。因為從一進門。他便看出來。燕青這個本地人。雖然豪氣。但卻像是蘇牧的跟班兒。說不得這蒙面的才是正主兒。燕青不過是被本地的掮客罷了。

  如此一想。他便又不甘心地笑道:“兄弟說的是。不過出來行走。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嘛。不知你這位朋友又是何方人士。”

  燕青已經不耐煩了。正要發怒。卻見得蘇牧微微擺手。朝那老板冷笑道:“某記得咱走進來的是酒樓吧。怎地老板卻做起了官府的勾當。還要試探客人的身份來歷。莫不成你這里還賣板刀面。”

  蘇牧此言一出。老板臉色大變。整個酒樓大堂都安靜了下來。那些個客人紛紛對蘇牧怒目而視。許多人甚至按住了桌底的刀柄。因為蘇牧一開口。用的是地道的京城官話。

  江寧和杭州的文人士子有著極深的江南優越感。其實對東京官話很是不屑。但蘇牧遲早是要進京的。早早就做過準備。特意模仿了高慕俠的口音。這一開口。倒也有七八分官話的地道。

  這酒樓本就是龍揚山的據點之一。蘇牧與燕青深入虎穴。本該藏頭露尾。但蘇牧卻反其道而行之。這一試探之下。對方果真原形畢露。

  那老板也是見多識廣。當即和顏訕笑道:“原來是東京來的貴人。小可倒是唐突了。只是咱鎮江地方小。民風彪悍。想給貴人提個醒。出來行腳最好還是收斂一下。小人一番好意。貴人這么說可就生分了。”

  大堂里的漢子們聽得老板話鋒一轉。也明白了老板的意圖。紛紛按下了殺機。只等著蘇牧和燕青走出酒樓。行到僻靜處。說不得就要送一碗板刀面給他們嘗嘗鮮。

  燕青察覺到了敵意。也只是冷笑。安坐若素。慢悠悠喝著茶。蘇牧卻是將臉上的紅巾拉下來。轉而用江寧口音說道:“店家有心了。都是江湖人。混口飯吃而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咱吃完就走。”

  那老板見得蘇牧臉上有金印。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氣。即便如此。他也打定了主意。待得蘇牧和燕青離開。勢必要好生試探一番的。只是他心里總覺著有些膈應。一時半會兒也想不起來。

  有了這么一鬧。蘇牧和燕青草草吃過。也就起身要走。來到大堂前。蘇牧見得這酒樓竟然還備了筆墨。墻壁上還留有許多詩詞。心里也是哭笑不得。

  鎮江距離江寧不遠。自然是受到文風影響的。這些個酒樓最喜歡的就是設置一面白墻。以供客人題詞作詩。還真別說。有時候真能撿漏。得到一些文豪的墨寶。

  只不過這酒樓來往的都是江湖人。上面也都是些不堪入目的歪詩和打油詩。

  燕青駐足一看。指著其中一首笑道:“這老板娘現在還在么。”

  但見上面寫著:“我本有情郎。赤腳走四方。遇著老板娘。三天不下床。”

  老板臉色自然不好看。蘇牧卻是一笑置之。想了想。便拿起大筆。唰唰唰留下了一首詩。而后帶著燕青揚長而去。

  蘇牧走后。老板一使眼色。早有人悄悄多了跟了上去。其余人則湊到了一處。都來看看蘇牧寫了些什么。

  但見一筆蒼勁的行楷躍然于白壁之上。入木三分。云煙頓生。更讓人吃驚的是。那詩的內容。

  諸人雖然都是江湖廝殺漢。吃的是砍頭的飯。但到底是有些文化的。當即有人輕聲讀了出來。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狗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醉臥江山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