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煙第一百二十五章反書!說說520
搜小說 第一百二十五章反書!
第一百二十五章反書!
見到鄢懋卿命人送來的第一期《破倭記》稿件時,鹿鳴閣的劉掌柜自是喜出望外!
如今他和看過《玄破蒼穹》的那些人一樣,也正處于書荒之中。
不過不同的是,他是無書可印的書荒,而非無書可看的書荒。
自打鄢懋卿堅決太監以來,好不容易有了那么一點起色的書局,立刻又陷入了那種只能依靠出售以往老書存貨勉強維持的半死不活狀態。
而他也不得不繼續每月腆著臉前往翊國公府“要飯”,用于填補下面那些印刷工匠的工錢虧空。
誰他娘的不想站著把錢掙了啊?
可鄢懋卿非要做個可恥的太監,那書他又續寫不出來,他又能怎么辦?
好在如今鄢懋卿忽然又良心發現,看在他已經為其辦了兩次臟活的情誼上,重新送來了稿件出版,鹿鳴閣終于又可以開工了!
最重要的是。
劉掌柜赫然發現,這次《破倭記》的水準明顯又比之前的《玄破蒼穹》上了好幾個臺階!
因此就算有之前的太監黑歷史,劉掌柜也依舊充滿了信心,覺得大部分被《玄破蒼穹》傷了感情的人們肯定還會一邊謾罵一邊買賬。
所以這回他咬了咬牙,只第一期《破倭記》就直接刊印了五百冊!
事實證明。
他雖然沒有撰寫話本的水平,但對書籍的市場判斷卻依舊在線。
五百冊!
短短三日便已售罄,如今已經不得不連夜加印!
只不過這一回當面威脅他,要是這部書再無故中斷,就砸了鹿鳴閣的人比較多而已。
這種威脅聽聽也就罷了,他會害怕么?
也不出門打聽打聽鹿鳴閣是誰的產業,京城有幾個人敢與翊國公過不去?
不過劉掌柜雖然心里是這么想的,但他卻也是衷心祈禱鄢懋卿這回別再太監了。
他若是再太監一回,鹿鳴閣的名聲臭了不說,他那個“牛筆山人”的自號肯定也將臭不可聞,說不定自此可以“汝母婢”之類的臟話相提并論。
以后街上讀書人梗著脖子吵架,沒準兒一開口就是“你是牛筆山人”、“你才是牛筆山人”、“你全家都是牛筆山人”、“你全族都是牛筆山人”之類!
他相信那些讀書人干得出來這種事。
畢竟讀書人罵人才是真的臟,讀的書越多罵的就越臟…
“唉,說起來還是得勤催著點鄢公子,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免得他如今不差銀子便滿不在乎。”
劉掌柜望著后堂忙忙碌碌的印刷工匠,只覺得自己的生活重新充實了起來,口中喃喃自語,
“我這何嘗不是為了鄢公子的名聲著想…”
再過幾日。
當吳承恩將第二期《破倭記》稿件送到鄢懋卿面前時。
鄢懋卿那顆因為冒名將這部書出版,彷徨中帶了幾分愧疚的心終于徹底安定了下來,拿出一錠銀子對吳承恩大加贊賞:
“汝忠兄寫的很好,就這么寫下去!”
“這是上一期鹿鳴閣送來的分成稿酬,有了這樣一個好的開頭,今后的分成只會越來越多,一定要再接再厲。”
他果真沒有看錯吳承恩。
這個家伙心中的確潛藏著“殺進京城比考進京城更容易”的賊心。
只不過縱觀他歷史上那憋屈的一生,應該屬于有賊心沒賊膽的范疇。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嘉靖這一朝,皇帝和大臣個頂個的強悍,沒有給他施展“雄心壯志”的機會和空間。
反正如今才剛寫到第二期,吳承恩就已經憋不住開始“夾帶私貨”暗諷時政了。
這期稿件雖然依舊精彩,甚至比第一期更加精彩。
但也進入了正式給讀者上世界觀的節奏。
在吳承恩的描述中,已經出現了一些位高權重的南直隸官員、威震東南一帶的世家商賈、還有朝廷負責海禁事宜的總兵、海道史之流…
這些官員、世家與商賈雖然在書中都使用了化名,但官職名稱卻能夠與明朝官場上的官職一一對應。
而相關他們的劇情,則無一不是收受賄賂大開方便之門、違反海禁默許海賊貿易、與倭人和西方夷人內外勾結、偽裝海賊參與走私從中獲利之事。
這劇情一旦放出來。
無異于公然揭開了蓋在大明南方官員與東南世家商賈頭上的遮羞布,將不能上稱的事情端到了陽光之下。
毫不夸張的說,這種書放在后世的網文中,都是要直接被404的禁書。
放在如今這個時代…
這就是在打朱厚熜的臉,在打那些南方官員和世家商賈的屁股。
甚至廣泛傳播開來可能還將煽動起大明百姓的反動情緒…
這對于朝廷而言,就是一本“反書”!
大明一朝的文字獄雖然沒有清朝那么激烈,但并不代表朝廷就能容得下這樣一本“反書”!
所以鄢懋卿的心徹底安定了。
他這怎么能算冒了吳承恩的名,奪了他的書呢?
他這分明是在替吳承恩擋災,如此苦心吳承恩又怎么能不擔待著點呢?
大不了等這件事徹底過去之后,吳承恩也不會因這本“反書”受到牽連的時候,公開為其正名便是,反正他又不是圖名。
然而鄢懋卿并不知道的是。
吳承恩雖然并未在他面前對這種做法提出質疑,但想了兩日之后,還是忍不住向沈坤吐露出了心中的不滿:
“姐夫,我覺得這個鄢懋卿可能只是在利用我。”
“何出此言?”
沈坤不解的道。
“前些日子我依他所言寫出文章交給他之后,他將文章拿去鹿鳴閣刊刻出版。”
吳承恩緊緊皺著眉頭,不無郁悶的道,
“雖然事后給了我不菲的分成酬勞,但卻只署了他一個人的號稱,未曾提及我半個字。”
任何一個文人都將自己的文章視作親生子嗣,內心自是不太容易接受這種事情,這倒也算是人之常情。
“這…”
沈坤沉吟了片刻,也是蹙起眉頭道,
“此事雖然的確有失德行,但那日我們在他府上時,已經親口答應了他,文章由他全權處置不是?”
“人不可言而無信,既然你也應下了此事,如今又怎好再提出質疑?”
吳承恩點了點頭:
“所以我并未與他提及此事,只是與姐夫你私下里說說。”
“還是先走一步看一步吧,若他果真能使皇上重視起東南倭患,你受此委屈倒也不算屈了…”
沈坤話才說到一半。
便聽外面忽然傳來家仆的聲音:
“老爺,崔給事前來拜訪老爺!”
緊接著就又傳來他在朝中為數不多的知己,兵科給事中崔恒激動的聲音:
“伯載賢弟,你們翰林院近日可是出了一個秉筆直書的諍臣啊。”
“快出來看看此書,終于有人為你時常掛在嘴邊的倭患公開發聲啦,這絕對比你上疏有用!”:shuqu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