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十七章 打開城門(二合一)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煙第七十七章打開城門!(二合一)說說520

搜小說  第七十七章打開城門!(二合一)

  第七十七章打開城門!(二合一)

  也就是說,那奇謀真的辦成了?

  郭勛聞言心頭一顫,可是在見到鄢懋卿之前,依舊打心眼兒里不敢完全相信!

  因為這和他所知的奇謀內容出入太大,也遠遠超出了他預想的結果。

  釋放俘虜,斬首叛將,獻九白之貢,還送上質子國書…

  這是通貢么?

  這分明是屈膝乞降!

  韃子若是如此輕易便可招降,那么此前那一百多年的襲擾又算怎么回事,元朝遺留下來的世仇又算怎么回事?

  難道自太祖到今日,大明朝廷自上而下除了鄢懋卿之外,都是無能之輩?!

  而且不能完全排除韃子詐降的可能。

  縱觀此前的一百多年,韃子就算與大明通貢的時候,各部也依舊頻繁南下掠奪明人,總是說一套做一套。

  盡管依鄢懋卿奇謀所言,韃子一旦找到了露天煤礦,有了比南下劫掠明人更安穩、更一本萬利的生財之道。

  定將主動約束麾下部族,甚至不惜付諸暴力鎮壓,也一定會全力杜絕一切妨礙通貢的紛爭,非但起碼可以為大明北方邊境換來百年安穩,亦可令韃子自掘墳墓,自取滅亡。

  但如果郭勛不曾記錯的話,那應該也是大明與韃子之間“互惠互利”的合作,而并非韃子單方面稱臣乞降…

  “沈煉,你可知錦衣衛背叛大明是何后果?”

  就連閻長平都忍不住從城墻上探出頭來,居高臨下審視著沈煉,用警示的語氣大聲問道。

  “原來是閻統領,下官自然知道!”

  見到直屬上司竟也到了陽和塞,沈煉心中雖然意外,但卻越發坦蕩,

  “錦衣衛者,天子爪牙,職司偵緝,不隸三司,若有貳心,處置從重,當夷三族,闔門殄滅,寸草無遺!”

  看著沈煉坦蕩的表情,閻長平一時也不好判斷了。

  沈煉是錦衣衛指揮使陸炳破格升調的,在這之前便已將其底細查了個明明白白。

  因此閻長平對沈煉亦有了解。

  這個人除了剛直不阿、嫉惡如仇之外,孝心也同樣令人動容。

  嘉靖十二年,其母俞氏患病臥榻,沈煉曾一連三月衣不解帶,晝夜侍于床畔,焚香吁天,乞求上天將母親的病癥轉移給自己。

  后來俞氏痊愈,鄉人皆道是沈煉的孝誠感動了上天,此事在他的鄉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閻長平有理由相信,哪怕不論沈煉的品質,只是顧忌一家老小的安危,他也不敢輕易背叛大明…

  說話之間。

  城外的人群中適時走出了一片亮眼的白色。

  “嘩——!”

  “那就是傳說中的九白之貢么?!”

  陽和塞軍民中頓時響起一片嘩然。

  那正是沈煉方才提到的九頭白駝、九匹白馬與九頭白牛,也就是所謂“九白之貢”的貢品。

  陽和塞軍民常年與韃子打交道,尤其此前互市的時候,也了解過一些韃靼人的習俗,因此他們之中有不少人都知道“九白之貢”對于韃靼人的含義。

  這是韃靼人最為崇高的認主之貢,獻上此貢便是臣服,等于正式承認了大明的宗主地位!

  他們此前只是聽過“九白之貢”,卻還從未親眼見證過。

  這對于渴望和平卻又只能以戰止戰的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夢里才會出現的天方夜譚!

  難道這個人說的是真的,韃靼人這回是真的甘心臣服?

  可這究竟是為什么?

  韃子明明不久之前才揮師南下,大掠朔州、石洲一帶滿載而歸,甚至幾乎沒有傷亡,為何忽然之間就降了,而且還降的如此心悅誠服?

  誰來告訴我們究竟發生了什么?

  與此同時。

  “諸位請看!”

  沈煉也轉身走向身后的一輛馬車,“嘩啦”一聲掀開上面的篷布。

  血腥駭人的一幕頓時呈現在一眾陽和塞軍民眼中!

  那竟是數十顆血淋淋的首級,有的死不瞑目,有的猙獰可怖,有的驚恐扭曲,甚至還有血水順著馬車不斷滴落在地。

  “這是?!”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沈煉隨即從懷中掏出一道折子,大聲念出上面的內容:

  “原太原副總兵,賈景,正德十三年投降韃靼,梟首,傳首京城!”

  “原大同參將,尚建明,嘉靖三年大同兵變率眾投降韃靼,梟首,傳首京城!”

  “原大同游擊,龐同甫,嘉靖三年大同兵變率眾投降韃靼,梟首,傳首京城!”

  “原宣府游擊,施泰,嘉靖十一年…”

  一個個名字自沈煉口中念出,代表著一個又一個此前背叛大明的將領殞命。

  陽和塞軍民或許不了解其他地方的叛將,但絕大多數老人對于嘉靖三年大同兵變時的叛將卻不可能沒有印象。

  或許當初背叛大明的底層軍士還情有可原,但這些將領卻都是壓迫兵卒謀取利益的利益既得者。

  他們的叛逃與底層軍士的處境毫不相干,大多都是在兵變時暗中溝通韃子,抑或是此前的貪腐之事敗露無法向朝廷交代,為了活命主動出賣大明,他們死不足惜!

  正如沈煉口中的大同參將尚建明和大同游擊龐同甫,聽到這兩個名字的時候,陽和塞軍民只覺得心中無比暢快!

  “這…”

  郭勛、周尚文、閻長平等人聽著這一個一個的名字,同樣百感交集。

  此事若是真的,他們何嘗不知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打今日開始,所有的大明邊將的頭頂都將懸起了一柄利劍,背叛大明投靠韃靼不再是出路,而是死路!

  任何人在做這件事之前,都必須好好考慮這些前車之鑒的下場!

  甚至…

  此前私下溝通韃靼,至今還未暴露的邊將,也將開始惴惴不安,擔憂自己是否已被韃靼出賣!

  這何嘗不是一個絕戶計,絕了所有身在明營心在韃的邊將之戶?!

  而隨著幾十顆首級的名字一一念出,沈煉更是直接從插著“犯由牌”的首級中翻出兩個,左右手各一個高高舉起向陽和塞軍民展示:

  “識得原大同參將尚建明與原大同游擊龐同甫的人,睜大眼睛看清楚,是否就是這兩個人?”

  “我認得他們二人,正是他們,他們就算化成灰我也認得出來!”

  軍民中有一名年過六十的老者已經站起身來,指著城下顫抖的激奮大喊,

  “當初大同兵變,他們二人為了逃出關去,殺了我那兩個守關兒子…”

  話至此處,老者忽然又嚎啕大哭起來,對著城下下跪叩首,仰天長嘯:

  “大槐,二槐,你們可要在天上看清楚,今日老天開了眼,你們的大仇終于得報啦!”

  “是他們,就是他們!”

  “我記得…”

  隨著老者的凄涼卻又欣慰的哭聲,軍民中更多的人站起身來指認,一時間已有許多上了年紀的人感同身受,人群中發出陣陣啜泣。

  “周將軍…”

  郭勛已經有些動容,紅著眼眶看向周尚文,似乎想說些什么。

  “欸——!”

  周尚文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卻輕輕搖頭。

  職責所在,事到如今他依舊不能輕易下令打開城門。

  外面可是整整十幾萬人,萬一是韃子詐降的手段,一旦出了岔子只怕不只是陽和塞,對于大同而言亦是滅頂之災,他必須分外謹慎,冷血一般的謹慎,直至確認無疑。

  而也就在他們說話間的功夫。

  那九頭白駝、九匹白馬與九頭白牛也終于趕到了城門之下。

  沈煉亦對陽和塞內軍民的反應表示理解,心中沒有任何意見,只是回身又走向“九白之貢”后面。

  那是一輛跟隨“九白之貢”一同來到城門之下的馬車,隨行還有十余名一看就是韃靼騎士。

  “出來吧,僧格王子。”

  沈煉來到車前,輕聲說了一句。

  不久之后,車簾緩緩掀開。

  一個身著金色卡夫坦長袍,頭戴鑲金毛皮笠帽的韃靼少年從車內走出。

  少年似乎有些膽怯,目光躲閃的望了一眼城墻上的大明軍民,隨后在沈煉的點頭示意下,右手撫胸行了一個韃靼禮。

  “這就是俺答的長子,韃靼的王子?”

  陽和塞軍民再次睜大了眼睛,試圖將這一幕刻進腦中。

  若這少年真是韃靼王子,那么這就是在座的絕大多數人頭一回接受韃靼王族的禮拜,光是此事便足夠許多人吹一輩子!

  “僧格王子,請將國書借我一用。”

  沈煉對其施禮,從其手中接過一道金黃色的折子,抬頭看了一眼城墻上的軍民。

  隨后小心將那折子打開,清了清嗓子,深吸一口氣大聲念道:

  “臣俺答謹叩頭百拜,奏謝大明仁圣皇帝陛下:”

  “方今普天率土,天朝皇明為尊,實上天之元子,為華夷之正主!”

  “九夷八蠻,各受封貢,臣等生長北番,不知臣禮,近歲各部落被奸人誘引,坐失扶賞…”

  只是這一個簡單的開頭,便已令陽和塞一眾軍民振聾發聵,胸中滾熱!

  俺答自稱為臣!

  這些年來,俺答每次派使者前來“請求”通貢,皆是自稱“本王”,后來雖有收斂,也是自稱為“小王”,何時這般自稱為“臣”?

  同時使者帶來的書信中更是傲慢無禮,與其說是“請求”倒不如說是“要求”,必以率軍南下相挾。

  陽和塞的軍民都見過俺答的使者,手紙盒帶來的書信亦在塞內傳播,這些事情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

  而這一次,俺答的姿態竟會如此前所未有的低?

  “…近年各邊常調兵出搗,殺虜家口,趕奪馬匹,邊外野草盡燒,冬春人畜難過,實臣等罪惡自取…”

  “…臣弟侄子孫,均感天恩,同心內附,誓不敢再撓各邊,自取天誅…”

  “…情愿拜受封職,永為藩夷,如有違犯,必遭天殺…”

  聽到這里,陽和塞軍民已是內心越發震蕩,幾乎所有人的屏住呼吸,不敢發出任何聲響,只怕錯過這封國書中的任何一個字。

  國書中沒有提到通貢的“請求”!

  也沒有絲毫對大明的埋怨之詞,反倒開始自省罪惡,發誓賭咒不再犯邊!

  只請求天子垂憐封職,便甘心為大明藩屬!

  這不但是歸降,還是幾乎沒有任何條件的歸降…

  這還是韃子?

  此時此刻,幾乎每一個人心中都泛起了這個相同的疑問。

  韃子該不會是遇到了什么過不去的坎兒,比如內亂、天災之類的大災大難,已經到了滅亡的邊緣吧?

  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當真可喜可賀…

  但是似乎又不可能是這么回事,韃子不久之前南下還兵強馬壯,又劫掠了大明許多物資,再不濟也不至于這么快就撐不住了吧?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臣無任感恩陳謝之至,謹奉表文,同白駝九頭,白馬九匹、白牛九只與金鍋銀鍋各九頂,獻上九白之貢,隨表具進以聞…”

  “…望乞皇帝陛下憐憫臣悔禍之意,感恩誠心!”

  念罷,收書,沈煉傲然而立,心中同樣慷慨激昂。

  這絕對堪稱他有生以來念過的最美妙、最壯麗、最動人的文章!

  哪怕他年輕時跟隨王陽明游學,也從未有過任何一篇文章似這封國書這般令他如此蕩氣回腸…

  “這…”

  周尚文與郭勛聽著這封國書,亦是感覺胸中熱血翻滾。

  他們完全可以想象,倘若城下的這個韃靼王子是真的,而這封國書亦是真的,送到如今因“復套”之事爭論不休的京城之后,將會掀起怎樣的驚濤駭浪。

  而當今皇上若是看到這封國書,又會是如何的喜出望外!

  這絕對會成為大明有史以來對韃靼的歷史性勝利,此事也必將載入史冊,與其有關的人都將載入史冊…

  可這是真的么?

  為何始終給人一種極不真實的感覺?

  與此同時。

  “吱嘎——吱嘎——吱嘎——”

  伴隨著車軸不堪重負的痛苦呻吟,多輛牛車壓出深深的轍印,緩緩停在“九白之貢”與韃靼王子的馬車之后。

  鄢懋卿從前面的牛車上跳下,高拱緊隨其后,一同當著陽和塞軍民的面來到沈煉身旁。

  “連個門都叫不開,你說你有什么用?”

  鄢懋卿鄙夷的瞅了沈煉一眼,而后猛然深吸一口氣,大聲喊道:

  “打開城門!”

  “我只數五個數,若再不開門迎接,我們便轉道去隔壁的鎮邊塞,寧死不從陽和塞入關!”

  “這名留史冊的機會,與陽和塞和你們再無干系!”:shuquta

飛翔鳥中文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煙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