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正文 第一卷 慘淡經營_第213章 股本分配

  感覺下面會場中的代表們興趣被激發起來之后,朱由檢再次敲擊了木槌,制止了這些商人和海盜們繼續的發揮。

  “把生絲的價格壓低,對各位有什么好處呢?據朕了解,大明的生絲現在都是以農戶自己繅絲為主,然后外地客商通過地方中人收購。

  這些地方中人無一不是依附于地方縉紳豪族之人,諸位難道打算和這些中人聯手,控制大明的生絲市場嗎?”

  “陛下,這有什么不好的嗎?和這些地方中人合作,不但可以壓低生絲的價格,而且憑借他們在當地熟悉的人脈,我們也可以盡快的把生絲市場建立起來。”一名皇商有些不明白的詢問道。

  “建立生絲市場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對海外生絲銷售的控制權力。只要我們控制了大明每年生絲產量的9成以上,我們就可以決定生絲的定價權力。

  不僅僅是出售到海外生絲的價格,就是國內的生絲價格也能推高到100兩每擔以上的水準。”朱由檢試圖再繼續鼓動這些商人的情緒。

  但是對于朱由檢的這一說法,除了一部分對貿易不甚了解的海盜之外,大部分的商人都對此不以為然。

  許心素就勸諫道:“陛下,這生絲價格高了,則絲綢的價格也必然高漲,而大明富戶的數量卻沒有增加,到時絲綢銷售的數量必然會下跌。

  絲綢銷售的數量下跌,則織戶必然會減少生絲的購買量,到了最后,豈不是把生絲砸在了我們自己手上了嗎?”

  看著許心素的說法得到了大多數人支持,朱由檢并沒有覺得氣餒,他只是回憶了下這幾天查閱的資料,便繼續說道。

  “可是朕看過前吏部尚書朱國楨所著的《涌幢小品》中說:湖絲唯七里尤佳,較常價每兩必多一份。由此可見,大明的商人對于生絲價格的提升,并非接受不了啊?”

  參加會議以來,一直保持沉默的商人林廣泰,被這種暢所欲言的會議形式所感染了,他看著其他人一副不明所以的神情,終于遲疑的開口說道。

  “陛下和諸位大約有所不知,關于這七里絲的來歷。小人有親戚就在湖州,倒是對這七里絲有所了解。

  這七里絲之所以較常絲價昂,主要是因為其絲有“細、圓、勻、堅、白、凈、柔、韌”八個特點,傳聞七里絲可以比一般土絲多掛兩枚銅鈿而不斷裂,因此被稱為生絲中的上品。

  正因為七里絲品質上佳,所以才能比一般土絲價格高昂,還供不應求。”

  朱由檢不由說道:“也就是說只要生絲的質量優良,其實商人并不介意生絲價格的提升,是嗎?”

  林廣泰思考了下,謹慎的說道:“陛下所說不錯,但是七里絲之所以優于平常土絲:

  一是因為該地培育了一種密種曰‘蓮心種’,該種因其所產蠶繭小如蓮實而得名。使用這種蠶絲,特別適于繅制優質的桑蠶絲。

  二是此地之民世代以養蠶繅絲為業,故而村民繅絲技術高超,其繅絲所用的三緒腳踏絲車,可以讓所繅的絲:有富于拉力、絲身柔潤、色澤潔白等優點。

  三是繅絲用水,一向有‘山水不如河水,止水不如流水’一說。七里村靠近太湖,雪蕩、穿珠灣從村旁而過,其水甚清,取以繅絲,光澤可愛。

  不過當地大戶一向嚴守蠶種而不外傳,而別地之民繅絲技術又不過關,就算地理條件和七里村相仿,也出產不了和七里村可以相提并論的生絲啊。”

  林廣泰的說法,讓會場的商人們熱情稍稍消退了些,但是有海外貿易的高額利潤在,他們到并不覺得控制大明生絲市場是一件無利可圖的事。

  他們現在和崇禎有分歧的地方就在于,這些商人只想著借助地方縉紳的力量,把生絲的銷售市場控制在手中,以此來壟斷海外貿易中的生絲貿易。對于大明國內的生絲市場,他們并沒有放在心上。

  而崇禎則是想要繞開地方縉紳的居間商,直接和農戶打交道。建立一個從源頭到銷售的,完整的生絲生產銷售網絡。

  按照這些商人們的想法,他們建立的生絲市場,不過還是一個居間商性質的松散市場,生絲的來源還是控制在各個地方的中人手中。

  這個市場并不能完整的獲得大明國內生絲的定價權力,只要價格波動過大,各地的農戶和客商之間的中人,完全可以繞開市場,進行私下交易。

  聽完了林廣泰的介紹之后,朱由檢提出了一個生絲市場改進的新想法。

  “這位林代表對于生絲的介紹很詳細,朕大有收益。從這位代表的介紹中,朕倒是知道了,我大明各地生絲的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價格也各有不同。

  不過這七里村的生絲能做到品質上佳,無疑是說明,我大明其他地方的生絲并非毫無提升品質的可能。

  只要優選優育良種,然后聘請繅絲高手對各地民戶進行培訓…”朱由檢說到這里不由楞了一下,他停頓了一下,然后改口說道。

  “為什么我們不在在太湖附近設置一個繅絲廠,然后向農戶收購蠶繭,按照等級進行分類,接著用統一標準的機器,統一進行技術培訓的工人進行繅絲?如此以來生絲的質量不僅有保證,生絲的來源和數量也不必受控于那些中人?”

  朱由檢的這個想法頓時獲得了林廣泰等皇商的支持,對比起風險和利潤同樣巨大的海外貿易,通過提升生絲品質,來提高生絲的價格,無疑更讓這些商人們感覺踏實一些。

  十八芝的首領們更傾向于見效快的生絲市場,這個只需要選定地址,然后同各地的中人協商好價格,就能完事。

  而對于從培養蠶種、設置廠房、制造機器,培訓繅絲工人,這種需要消耗大量時間的實業并不怎么感興趣。

  對于林廣泰等皇商來說,對沒有親身經歷過海外貿易的他們,一下子投入巨額資金建設一個生絲市場,似乎有些冒險了。

  對于鄭芝龍、許心素等人口中日本及馬尼拉的生絲價格,他們始終存在的疑惑。而且他們還擔憂著,不管是日本還是馬尼拉都不是什么物產豐饒的地方。

  一直以來都是大明商人運出貨物,而從日本、馬尼拉運入白銀,作為一個貿易來回。

  日本、馬尼拉的白銀真的能多到花不完的地步嗎?要是突然之間,這兩個地方沒有白銀了,他們建立的生絲市場豈不是要砸在手里了?

  要知道大明一年的白銀產量也就20萬兩上下,日本、馬尼拉光光是購買生絲的白銀,每年就34倍于大明的白銀產量。這些商人擔憂著,要是兩地的白銀挖完了該怎么辦。

  抱著這種想法,皇商和十八芝海盜們就分成了兩種意見。皇商們認為,應該先建繅絲廠,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大明統一的生絲市場。

  而十八芝以鄭芝龍為首的海盜認為,應當先建立起效快的生絲市場,只要能夠控制住生絲的流動,那么被西洋番人所竊取的生絲利潤,就會落入大明海商的口袋中。

  至于許心素等漳州海商,他們心里是傾向于十八芝的主張,但是基于兩邊的敵對關系,支持十八芝顯然不是什么好主意。

  因此一部分海商選擇支持先建立繅絲廠,而許心素等一部分人則等待崇禎的決定。

  朱由檢聽了半天后終于有所決定:“既然大家意見不一致,那么不如把生絲市場和繅絲廠分成兩個單獨的部分,然后各自分攤股本呢?”

  崇禎這個建議顯然很合兩方人的心意,經過大家積極討論之后,生絲市場的股本設定為90萬兩,而繅絲廠的股本為15萬兩。

  但是在談論到分配股份的問題上,會場中的代表們又鬧起了爭議。人數最多的皇商希望能按照個人的意愿進行入股,但是顯然這個提議沒有可操作性。

  對于生絲市場的股份,十八芝和漳州海商中的個別人認為自己應該多得一份。

  爭執不下之后,有人提議:以在場代表人數為份額,把生絲市場、繅絲廠分成若干份,然后每人一股。

  但是這個建議,又讓對生絲市場不怎么感興趣的皇商們表示反對。

  朱由檢于是再度提出,不如在場的眾人各自組成單獨的公司,然后按照公司來分配股本。而各位商人在公司內部可以調節出資額度,也減少了不必要的爭論。

  崇禎的提議給了那些皇商選擇的余地,也讓原本和其他代表利益相等的鄭芝龍、許心素等首領,覺得有機會擴大自己在團體內的利益,因此眾人都表示贊同皇帝的意見。

  十八芝改組成泉州商會,而許心素等人則建立了漳州商會,皇商們分裂成了3個團體,徽州商會、皖南商會還有代表宮廷的大明商會。

  接下來的生絲市場股本中,泉州商會占了3成半,漳州商會3成,徽州商會、皖南商會加起來只要了半成,而大明商會占據了3成。

  討論股本的過程中,朱由檢認為,生絲市場的建立,今后很多地方都需要自己的支持,因此應該給予他10萬兩銀子的干股。

  鄭芝龍和許心素等海盜商人,對于崇禎的話語感到震驚,但是他們轉而想著,這總比事后皇帝以各種名目來勒索強,終于還是默認了崇禎的說法。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挽明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