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正文 第一卷 慘淡經營_第142章 關外棄守之論

  送走了涂文輔之后,朱由檢猛然覺得,這簡化字和漢語拼音必須盡快著手推行了。

  大明識字讀音的方式還是葉音法和反切法,這兩種方法都非常不好用,就算是心智成熟成年人也未必能學會。

  所以才會有“都都平丈我,學生滿堂坐,郁郁乎文哉,學生都不來。”的笑話。

  簡化字和漢語拼音是新中國前30年進行掃盲運動的神兵利器,對于一個工業化國家來說,識字率就代表著合格工人的產出率。

  而且在大明推行漢語拼音并非毫無基礎,利瑪竇用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就獲得了一部分士大夫的稱贊,只不過這種注音學習方式因為只在學習西學的士大夫中間流傳,范圍并不廣而已。

  而想要在大明推行簡化字就有點問題,對士大夫來說,識字不僅僅是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一種權力,是劃分士庶之社會階層的標志。

  讓漢字缺筆少畫,僅僅是為了遷就大明百姓的識字需要,朱由檢都不用想,就知道這些官員們會如何抨擊他的異想天開。

  朱由檢正在思索如何推廣簡化字和漢語拼音時,王承恩看了看時間后,上前對著崇禎說道:“陛下,時間不早了,是傳晚膳,還是?”

  朱由檢這才發現,他之前想的太過入神,不知不覺房間內已經點上蠟燭了。

  “也好,讓他們傳膳吧,朕也感覺有些餓了。”朱由檢揉了揉太陽穴后說道。

  王承恩朝著呂琦招了招手,呂琦便端著一個銀盤走到了崇禎面前。

  朱由檢有些詫異,之前似乎都沒有這個規矩,他張口問道:“這是做什么的?”

  王承恩笑容滿面的對崇禎解釋道:“陛下,3個月的國喪已經過去了,今日起陛下可以召喚皇后或是兩位貴妃殿下伺寢了,陛下選中了那位殿下,臣就會傳召那位殿下過來和陛下共進晚膳。”

  聽到王承恩這么說,朱由檢不由想起了那個坐在池邊亭中撫琴的古裝美女。

  朱由檢伸出手從銀盤內依次取出了三塊木牌看了看,接著又放了回去。

  雖然知道只要自己留下一塊牌子,就會有一位美女陪伴自己度過良宵。

  但是因為想起田秀英的容顏而略感興奮的的朱由檢,最后還是沒有留下任何一塊牌子,他揮了揮手對著呂琦說道:“今日還是不必了,改日再說吧。”

  朱由檢還是覺得,他現在還沒做好這個準備。王承恩一直注意著朱由檢的動作,他看著朱由檢拿著田秀英的牌子看了最久,但最后還是放了回去。

  王承恩退出房間之后,思考了許久之后,就叫來了身邊的隨從小太監吩咐道:“你去向周皇后通報一聲,說陛下今晚沒有傳召任何一位殿下。然后再去通知田貴妃、袁貴妃兩位殿下,見到田貴妃時,和殿下多說一句,陛下看了她的牌子很久,想必過幾日便有好消息了。”

  田秀英計算著時間,今日正是除喪的日子。她今日特意整理了妝容,希望除喪后的第一日,朱由檢能點自己陪伴。這樣就能知道,她們三人之中朱由檢最在乎的是誰。

  田秀英聽了王承恩派人傳來的話之后,吩咐自己的貼身宮女月梅賞了報信的小太監之后,就悶悶不樂的回到自己寢宮內開始卸妝了。

  月梅看到田秀英這個模樣,知道自己這位主子的小心眼又犯了。她揮手遣出了房間內其他侍候的宮女,自己捧著一盆熱水走到了田秀英坐著的梳妝臺前。

  她絞了一塊熱毛巾遞給田秀英之后,笑容滿面的對著田秀英說道:“恭喜殿下,剛剛那位白小公公說,陛下可是拿著你的牌子看了最久呢?可見在陛下心中,殿下還是和其他人不一樣的。”

  田秀英擦著臉,沒好氣的說道:“有什么用,最后他還不是一樣沒有留下我的牌子。”

  “殿下這么說可就不對了,陛下心中雖然有您,但是也越不過禮法去啊。按照道理,陛下今天應該和皇后殿下相伴的,但是為了殿下您,陛下可沒留下皇后的牌子。”

  月梅作為田秀英的心腹,自然知道怎么讓這位殿下開心起來。果然在她的三言兩語之下,田秀英很快轉嗔為喜了。

  看著田秀英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月梅趁機說道:“雖然在陛下心中有殿下的位置,但是殿下也需要好好籠絡陛下身邊的人啊,這些太監雖然不能錦上添花,可是卻能壞了殿下想要的好事啊。”

  對于月梅所說的這些,田秀英有些懵懵懂懂。田秀英的出身可比周玉鳳好多了,她父親田宏遇曾經在揚州任千總,而后又經商,家境屬于中上人家。

  田秀英的繼母曾經是教她學琴的老師,也是一位能書善畫的才女。在繼母的教育下,田秀英多才多藝,書、畫、琴在宮中可謂一時無二。

  但是在父親寵溺下長大的她,卻完全沒有意識到后宮的險惡。她處處和周玉鳳爭奪崇禎寵愛的舉動,讓自己處在了一個危險的境地。

  不過田秀英家境富裕,因此比起節儉的周玉鳳,田秀英可謂出手大方,這倒讓她在宮內獲得了不少好評。

  而月梅則是他父親當初特意送入信王府照顧她的,比起還不成熟的田秀英,年近20的月梅可謂嫻熟于人情往來。

  因此王承恩派遣身邊親信傳話中,透露出來的示好之意,她立刻就察覺到了。

  田秀英并不愿意干這些的勾當,她更喜歡朱由檢對自己的感情是純粹的,而不是夾雜了其他東西。

  不過田秀英也知道,皇宮和信王府是不同的,有些事情她如果不做,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田秀英對著銅鏡內的自己看了許久,才幽幽的嘆息道:“這些事情我不懂,也不想懂。就交給月梅你去處理吧,不過千萬別被陛下知道了。”

  “請殿下放心,奴婢一定會辦得妥妥當當的。”月梅對著田秀英恭敬的說道。

  被朱由檢期待了很久的王在晉終于返回了京城,在朝會上,王在晉提出了他在回京途中仔細考慮過的,裁撤遼東軍,及修建山海重關計劃。

  吏部尚書徐光啟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修建山海重關,不如仿造西洋筑城術,修建西洋銃臺。

  天啟二年孫元化曾經上過三道關外筑銃臺呈,孫元化經過對山海關地形的仔細考察,認為在一片石以西10里,山海關之東15里,三道關口外的適當位置,修建西洋銃臺最為合適。

  這里北面依山,南面靠水,地勢險要。在這里修筑銃臺,完全可以扼守東虜入關的路線,并和山海關成犄角之形。

  孫元化上呈時,正值王在晉和孫承宗等人爭論,守寧遠還是守山海關最激烈的時候,因此王在晉早就不記得孫元化的上呈了。

  當徐光啟再次提出來之后,王在晉研究了半天,認為修建三道關銃臺,雖然沒有山海重關防護嚴密,但是在費用上卻大大的節儉了。

  孫元化此時正好為兵部職方司主事,在孫元化的介紹下,朱由檢終于了解了,所謂西洋銃臺,其實就是棱堡。在沒有發明之前,棱堡就是攻城部隊的噩夢。

  朱由檢聽完之后,便詢問道:“那么大明誰有修建這種銃臺的經驗內?”

  徐光啟推薦到:“閩商伍繼彩曾經招募過,在菲律賓修筑過銃城的李氏父子,也在潮州府南澳縣修過獵嶼銃城,在漳州府海澄縣修過大泥銃城、溪尾銃城。臣以為,可以招募他們修建。”

  孫元化則舉薦西洋傳教士高一志。朱由檢都一一同意了。

  但是隨后對寧遠守軍的裁撤和要不要放棄寧遠防線問題上,王在晉和孫承宗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朝中官員站在王在晉一邊的寥寥無幾。

  孫承宗雖然上次朝會被朱由檢說服,暫時放棄了收復遼東故土的計劃,但是對于王在晉這種完全放棄寧遠防線,直接把防御陣線撤退到山海關的策略,他還是堅決反對的。

  王在晉堅持道:“遼東軍裁撤之后,防守寧遠的兵力就會不足。從山海關到寧遠之間距離240余里,如果寧遠遇到危險,從山海關出發的援軍最快也需要8天才能到達。

  大明救援,則東虜可以圍城打援。大明不救,則寧遠必不可保。如此一來,寧遠城就成了雞肋,平日耗費錢糧,戰時又成了大明的包袱。因此,守著寧遠究竟有何益處。”

  孫承宗則反對道:“雖然大明暫時放棄了收復遼東的計劃,但是絕不可以放棄寧遠防線,一來大明在寧遠有駐軍,則遼東淪陷百姓才不會心懷絕望,甘心為東虜出力。

  二來如果大明在寧遠存在駐軍,東虜才不敢隨意出擊。如果讓東虜放手擊敗蒙古插漢部,則我大明不但失去一大援助,也會讓東虜去一心腹之患。

  三來遼東現在不適宜規復,不代表今后大明就不規復遼東故土了。留著寧遠防線,等我大明緩和了元氣,正好作為收復遼東的出發基地。

  四來遼東軍民幾近數十萬人,如果放棄寧遠防線,則關外必不可保,這數十萬軍民移入關內,將要安置在何處?若是安置不好,則京城左近豈不成了禍亂之根源?”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挽明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