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正文 第一卷 慘淡經營_第131章 小乞兒

  朱由檢閉目養神了一會之后,突然開口問道:“今天就是大明時報創刊的日子嗎?”王承恩小心的回復道:“是的,陛下。”

  “關于報紙發行的事務,你安排的怎么了。”朱由檢睜開眼睛看著王承恩說道。

  “臣已經尊照陛下的吩咐,命令東廠找了京城所有的茶樓,讓那些在茶樓中說書為生的藝人每天在說書之前,先讀上一次報紙的內容,也安排了東廠的番子在街頭出售報紙,相信陛下建立的大明時報必然會轟動京城的。”

  朱由檢沒有被王承恩的恭維給迷惑了,在大明朝生活了這么久,他只明白了一件事,如果不是自己親眼目睹,基本上他們這些太監說的話,能相信個七八分已經很高了。

  而且地位越高的太監,水分也就越多,這倒不是王承恩有意欺騙自己,只不過有些事他也只是聽了下面人的匯報。每匯報一次,水分就增加一點,層層加碼之下,到了朱由檢這里,真相已經不到一半了。

  朱由檢轉了半天眼珠子,才對著呂琦問道:“前些天朕讓你準備的東西,準備好了嗎?”

  呂琦躬著身回應道:“小臣已經準備妥當了。”朱由檢忽然站了起來,“很好,那就帶著東西,和朕一起走吧。”

  王承恩不明白崇禎讓呂琦準備了什么東西,這讓他心里有些不快,但是他還是跟著崇禎身后走出了乾清宮。

  在都知監的內堂,王承恩終于看到了呂琦手中包裹中的是什么物品,原來是兩套京城百姓平日穿的衣服。

  朱由檢一邊在呂琦的幫助下換上衣服,一邊對著王承恩說道:“你也別楞著了,快換上衣服吧。”

  王承恩捧著手上的衣服有些不知所措,上次冒險陪著崇禎出城,已經讓他擔心了很久,想不到沒過多久,崇禎居然又忍不住了。這樣下去,陛下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正德皇帝呢?

  整理服飾的朱由檢看著王承恩站在一邊發愣,于是搖著頭說道:“要不然你在這里守門,讓呂琦跟著朕出門?”

  “不,不,還是微臣跟在陛下身邊更為妥當。”王承恩馬上就醒悟了過來,現在似乎不是思考的時機。

  朱由檢和王承恩經過東安門的時候,守門的幾名校尉正是當初信王府內跟隨連善祥的部下。

  校尉、章云良頓時攔住了身后部下的視線,走到三名太監圍繞在中心的崇禎面前,也不敢行禮,就這么抱著拳打了個招呼之后,才小聲的問道:“陛下這是要去那?陛下身邊連護衛都不帶,這實在是太過于冒險了,臣可不敢就這么放陛下就這么出宮去。”

  東安門是內閣大臣出入之地,因此宮內太監進出宮一向很少經過這里。因此幾個人忤在路當中,實在是有些引人矚目。

  朱由檢可不希望在這里和守門校尉糾纏,被內閣幾位大學士知道后跑過來攔阻,那么今天他出宮的計劃就泡湯了。

  “那還不簡單,武校尉你再叫個人跟著我一起出去轉轉就是了,早點出去可以早點回來,你不會想要和朕在這里對峙到天黑吧?”朱由檢盯著的眼睛說道。

  連想都沒敢想,就惶恐的回答道:“臣絕無此意。”他話一出口,才發覺似乎自己回答的有點問題。

  但是崇禎顯然不會給他繼續思考的時間,輕輕的喝道:“還不趕緊去叫人,難道要朕一直站在這里等你嗎?”

  “臣不敢,臣立刻去叫人。”渾渾噩噩的答應著下去了。退回去和章云良商議了一下,決定由他帶著兩名小旗保護著貴人出宮轉一轉,而章云良帶著剩下的人繼續守門。

  看著帶著人要離開,章云良有些不安的抓住他的袖子說道:“武兄,我們這么做是不是不太好?要是陛下出宮被人知道了,你我會不會有什么麻煩?”

  現在倒是有些清醒了,他從章云良手中掙脫出來后說道:“章兄弟難道忘記了嗎?我們可都是信王府出來的,要是沒有陛下,我們可能還不知在那條街道上巡街呢。只要陛下記得你我的名字,我們還要擔心什么呢?要是惹的陛下不快,難道你想回街上去日曬雨淋嗎?”

  說完就匆匆離去了。章云良虛虛抓了抓手,終于還是放下手,回頭對著身后的部下嚴肅的說道:“把剛剛你們看到的一切都忘記了,記住了嗎…”

  安然的走出了宮后,一行人先是去了王承恩在宮外的宅子,脫去了身上的太監、侍衛服飾。囑咐了兩位太監守在宅子內,朱由檢才帶著王承恩和三名侍衛走上了街頭。

  “今天是11月8日,但是這是農歷。根據之前和金尼閣的交談,換算成公歷的話,現在應該是12月15日,星期三。”朱由檢在心中暗暗的計算著時間。

  “如果在后世的江南,現在應該還是秋高氣爽的季節吧。就算是在北方,白天也應該有10度5度左右的氣候。但是現在…”朱由檢下意識的抬頭看了看四周。

  現在的氣溫估摸著已經降到0度左右了,這還是白天,晚上估計起碼要零下10度以下。街道兩旁幾株青桐樹已經看不到幾片樹葉了,只剩下了幾葉焦黃的樹葉在風中瑟瑟發抖。

  樹下有幾名孩童正掃著落葉,看著他們身邊的筐子,應該是準備拿回去做引火之物的。

  京城號稱大明首善之區,但是在紅墻黑瓦的大宅院的外墻下,一樣能看到數量不少的乞丐。

  看著朱由檢注意到這些乞丐,會錯意的小聲替崇禎解說道:“今年僥幸京城左近沒有遇到什么大災害,這流民的數量已經較往年大為減少。這些乞丐并非是外地流落京城的災民,大多是本地無產的民戶。這些年天氣反常,夏天時常干旱,秋冬上凍時間卻大大增加了,年年收成不好。一些農戶年初借錢,秋收卻還不上,僅有的幾畝地都被債主收了去,只好全家老少流落街頭了,老天爺不給窮人活路啊。”

  僅僅一段不到100米的街道,朱由檢已經看到了10多個乞兒,5、6名乞婦,還有3、4名老乞丐了,而這還算是年成好的時候嗎?

  朱由檢有些黯然了,他走著突然就停了下來,回頭奇怪的對問道:“怎么這些乞丐之中都沒有青壯的嗎?”

  恭敬的回答道:“京城大戶人家不少,要是有流民之中有青壯的,都已經被這些人家買走當做家奴了。而且京畿重地,老弱婦女尚且要控制數量,那些青壯怎么可能放任他們入京,一旦發生變亂,順天府也吃罪不起啊。”

  朱由檢想了想,指著這些人問道:“我大明不是有養濟院,照顧鰥寡孤獨廢疾不能自養者的嗎?難道她們都還不夠資格進養濟院嗎?”

  對于這種官府制度上的事,作為一名低階武官就不甚了了了。倒是王承恩對此還知道一些,他為朱由檢解釋道:“戶部在順天府大興、宛平縣各設了一所養濟院。至于收攏流民,則是朝廷命令巡城御史行于各城地方,發現街頭乞討流浪人員,審屬民籍,送順天府的養濟院。屬軍衛,送幡竿、蠟燭二寺給濟外處。

  京城300里以內的流民,驗發本籍,官司收養。300里以外及不能行走的,一起送二寺給濟。按京縣官例,養濟院不得擅自收養孤老,只有在改元或國有大典時,陛下下詔,部議行縣,查都城內外的老疾孤貧丐者,加以收養,養濟院并無常期,也無常數,只聽上面的命令而已。”

  朱由檢隨口就評價道:“這收攏流民一事,本就是養濟院的工作,怎么能由朝廷來強制性規定。朝廷要做的,不是決定收養誰和不收養誰,而是監管養濟院有沒有按照規定,收攏應該收養的流民。”

  王承恩馬上恭敬的回答道:“陛下圣斷,待小臣回宮之后,就命司禮監發文外朝,督辦此事。”

  朱由檢沒有馬上同意,他略略思考一會,才說道:“不急,此事回宮后,再從長計議。天下流民非京城一地,總要弄個確切可行的章程出來。”

  朱由檢一行人雖然穿著普通,但身上的衣服也比這條無名街道上的路人看起來華麗多了。只不過他身邊有三名相貌兇惡的隨從,那些乞丐也是很有眼力的,連靠近他們都不敢。

  朱由檢停在街道邊上和身邊人談話時,一個不到10歲衣著單薄的乞兒,從他身后的橫巷內畏縮的走了出來。

  她不敢湊近那些大一些乞兒霸占的街道人流最多的地方,倒是懵懵懂懂的向著朱由檢這邊走來了。

  “好心的老爺,可憐、可憐我…”這乞兒很明顯不懂人情世故,居然往周邊路人都避開的,朱由檢這群人站立的地方走來了。朱由檢還沒反應過來,身后的一名小旗已經出手推開了小乞兒。

  這小乞兒手上拿著的破碗頓時摔了個粉碎,但是摔倒在地的她卻驚恐的看著面前的幾人,連呼痛都不敢。

  看著這名小孩恐懼的眼神,朱由檢感覺自己的臉上有些發燒。同時一股無名火從胸中騰的生了起來,他對著出手推開乞兒的侍衛訓斥道:“你干什么?”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挽明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