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72章 和英資的較量

第472章和英資的較量_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都市小說_螞蟻文學第472章和英資的較量  第472章和英資的較量←→:

  晨霧還未散盡,霍英棟已坐在辦公桌前。

  他指尖夾著一支未點燃的香煙,目光落在桌上攤開的星光行招商記錄上——“1月15日,頂好百貨退租,按金5萬港元放棄;1月20日,某電器行意向租客來電,稱香港電話公司‘建議謹慎考慮’,決定不租;3月5日,保齡球場設備商來電,澳洲產收銀機需額外加價30,因運輸路線需繞開美國管制…”

  “霍生,匯豐銀行的催款函又來了。”副手推門進來,聲音壓低,“他們說,若月底前不能給出貸款償還方案,可能要啟動擔保條款——畢竟那1000萬是您個人擔保的。”

  霍英棟終于點燃香煙,煙霧繚繞中,他拿起催款函,紅色的“逾期風險”字樣格外刺眼。

  “知道了。”

  他深吸一口煙,手指無意識地敲擊桌面,“星光行的玻璃幕墻,昨天我路過時看了,積的灰都能寫字了。英資公司那邊,有動靜嗎?”

  “置地的威廉佩利昨天在酒會上提了一句,說‘愿意幫霍生解決麻煩’,但具體條件還沒明說,不過聽語氣,怕是不會客氣。”副手補充道,“還有,先生的秘書來電,說股東會議定在后天,何先生希望您能拿出‘讓大家都滿意’的方案。”

  霍英棟掐滅香煙,起身走到窗邊。

  窗外,尖沙咀海旁的行人步履匆匆,惟有星光行的底層大門緊閉,“招租”告示牌被風吹得嘩啦作響。

  他想起1962年星光行剛動工的場景,自己與何添等人站在工地上,暢想著“這里會成為尖沙咀最熱鬧的商業中心”,如今卻成了燙手山芋。

  “再等等,”他低聲說,“我再想想辦法。”

  會議室。

  聲音帶著幾分無奈:“英東,不是我們不支持你,只是獨資收購的話…你也知道,大家當初合資時說好各占25,現在你一個人接盤,傳出去,別人會說我們‘沒錢撐不住’。”

  原來,霍英棟不是沒錢,而是有不少錢,不管是匯豐銀行的1000萬貸款,還是三個其他股東手中的股份,他都拿的出錢來。

  旁邊的何添也附和:“是啊英東,地產市道這么差,我們手里也沒多少現金流。若你能找到第三方買家,價格合適,我們都愿意賣;但讓你一個人獨吞,確實不妥——大家都是幾十年的朋友,別因為這事生了嫌隙。”

  霍英棟指節微微發白,他早料到會是這樣的結果——股東們不是沒錢,是怕“被比下去”,更怕英美后續的壓力牽連自己。

  大家一齊合作,股份是均等的,賣給別人,不論盈虧,大家的利益也是均等的。但如果賣給霍英棟一個人,說明自己沒有霍英棟那樣多錢,由霍英棟一個人獨大,大家之間就有等級了。

  “我明白大家的顧慮。”

  他盡量讓語氣平和,“那如果有第三方買家,出價能覆蓋成本,甚至略有盈余,大家愿意考慮嗎?”

  “當然愿意!”“但英東,你也清楚現在的情況,誰敢接星光行?英美那邊盯著呢,除了置地這種英資巨頭,怕是沒人敢碰。”

  其他股東紛紛點頭。

  霍英棟看著他們的臉,忽然覺得有些無力——他曾以為,多年的合作情誼能扛過難關,卻忘了在“利益與面子”面前,情誼有時如此脆弱。

  “我知道了”

  “我會再找買家,盡快給大家答復。”

  會議結束后,辦公室陷入死寂。

  霍英棟拿起星光行的股東協議,翻到自己簽名的那一頁,墨跡早已干透。

  威廉佩利坐在真皮沙發上,手指把玩著水晶杯,目光帶著審視掃過霍英棟。

  “霍先生,明人不說暗話,星光行現在的處境,全香港都知道。”

  他放下杯子,語氣帶著施舍般的傲慢,繼續說道:“置地愿意出3000萬港元收購,并承擔匯豐銀行的那1000萬貸款,已經很有誠意了——要知道,換成其他公司,怕是連2500萬都不愿出。當然,我們的付款方式是這樣的.”

  “3000萬,其中2000萬還要用承諾票據結算?”霍英棟皺緊眉頭,聲音提高幾分,“佩利先生,你是在開玩笑嗎?星光行投資3000萬,現在連本都回不了,還要用‘紙片’搪塞?”

  “這不是搪塞,是商業規則。”威廉佩利攤開手,語氣帶著威脅,“霍生,你該清楚,英美對星光行的態度——若不是置地愿意接盤,你覺得還有誰會要?別忘了,你在珠城的兩家戲院,片源還依賴美國公司,若是他們知道你‘不配合’,后果…”

  霍英棟的拳頭在桌下攥緊,指甲幾乎嵌進掌心。

  他知道威廉佩利在威脅什么——美國若切斷片源,兩家戲院將無片可放,那是他除船務外的另一大收入來源。

  “你這是趁火打劫。”他冷冷地說。

  “隨便你怎么說。”威廉佩利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裝,“給你三天時間考慮,要么接受條件,要么…等著星光行變成‘爛尾樓’。”

  走出置地總部,寒風迎面吹來。霍英棟裹緊大衣,卻覺得渾身發冷。

  他抬頭看向中環的高樓,英資公司的招牌在陽光下刺眼——從朝鮮戰爭時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到如今星光行被打壓,他忽然意識到,華人商人在香港的生存空間,從來都是被英資攥在手里。

  “不能認輸。”他咬著牙,從口袋里摸出那張燙金的名片——“陳光良”三個字,此刻成了他唯一的希望。

  霍英棟反復看著陳光良的名片,名片保存得很好。他想起那天,陳光良在一群西裝革履的英資商人中格外顯眼,卻敢直言“環球航運的油輪,未來要走遍全球”“華人也能稱霸海上”,那份底氣,讓他印象深刻。

  “要不要打這個電話?”

  他猶豫著,手指懸在老式撥號電話機上方。

  他不知道陳光良是否愿意接盤——畢竟星光行沾著“英美施壓”的麻煩,‘陳爵士’雖然位高權重,但未必愿意蹚這趟渾水。

  “試試吧。”他深吸一口氣,撥通了名片上的號碼。

  電話響了三聲,那邊傳來陳光良沉穩的聲音:“喂,哪位?”

  “陳生,我是霍英棟。”霍英棟的聲音有些發緊,“有件事,想跟您聊聊——關于星光行的…”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隨即傳來陳光良溫和的聲音:“霍生,別著急,慢慢說。我對星光行,也有些了解。”

  霍英棟握著聽筒,忽然覺得眼眶發熱。在被英資逼到墻角、被股東委婉拒絕后,這句“慢慢說”,竟成了他連日來聽到的最溫暖的話。他定了定神,開始講述星光行的困境——從租予中藝被施壓,到租客退租,再到置地的苛刻條件,每一句話,都帶著他這些天的掙扎與不甘。

  “我知道這是個麻煩,但星光行的地段,是真的好。”霍英棟最后說,聲音里帶著一絲期待,“陳生,長實…有沒有興趣,接下這棟樓?”

  電話那頭,陳光良的聲音傳來:“霍生,明天上午,我在長實辦公室等你。我們見面談,帶上星光行的資料,詳細聊聊。”

  霍英棟帶著星光行的資料走進辦公室時,陳光良正站在落地窗前,看著中環的建筑群。

  見他到來,換上客氣的語氣。

  “陳生,這是星光行的詳細資料,包括股東結構、貸款情況,還有英美施壓的具體條款。”霍英棟將資料放在桌上,語氣帶著幾分忐忑,“我已經讓律師去美國駐港領事館詢問,若買家是長實,星光行和我能否從黑名單中剔除——畢竟,這是我最擔心的問題。”

  陳光良轉過身,拿起資料翻了兩頁,嘴角揚起一抹深意:“霍生,你放心,關于領事館的態度,我已經提前溝通過了。”

  他從抽屜里拿出一份文件,遞給霍英棟,“這是美國領事館昨天晚上給我的回復,明確表示‘若星光行由長實收購,你將不再列入限制名單’——我和美國的關系,還算很不錯!”

  不僅僅是環球航運在美國運輸的貢獻,更有陳光良多年來的美國政壇經營。當然,美國人最近在打仗,對香港也是頗為依賴,那自然也繞不開陳氏家族。

  霍英棟接過文件,看到上面的官方印章,懸著的心終于落地。

  接著,陳光良目光落在地圖上的置地物業,語氣帶著堅定:“其實,我決定接盤星光行,還有一個原因——怡和在香港地產界壟斷太久了,中環、尖沙咀的核心地段幾乎被他們包攬,這次正好借星光行,敲一敲他們的傲氣。”

  霍英棟恍然大悟,原來陳光良的布局遠不止“救星光行”那么簡單,而是借著這場收購,正式向英資地產巨頭宣戰。

  “那收購價格…”他試探著問。

  “4300萬港元,全款支付。”陳光良語氣篤定,“其中1000萬用于償還匯豐銀行的貸款,剩下的3300萬按股東持股比例分配——你能拿到825萬,比置地的報價多了近300萬,其他股東也能有不錯的收益。關鍵我們是現金!”

  這個價格遠超霍英棟的預期,他激動地握住陳光良的手:“陳生,多謝!”

  “都是華人,互相扶持是應該的。”陳光良笑著搖頭,“不過,我們要盡快簽約,避免夜長夢多——置地那邊,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如今他的勢力,英國人只有拉攏的份,不可能為了這事和他撕破臉。

  反倒是三個股東,才是不定因素。

  “沒問題”

  約翰凱瑟克坐在主位,臉色鐵青地將星光行的收購公告摔在桌上。

  紙張劃過紅木桌面,發出刺耳的聲響,會議室里的高管們都低著頭,沒人敢說話——長實以4300萬港元收購星光行的消息,像一顆炸彈,在英資圈炸開了鍋。

  “誰能告訴我,為什么陳光良敢接盤?為什么美國領事館會同意?”約翰凱瑟克的聲音帶著怒火,目光掃過眾人,“我們花了那么多心思,聯合英美施壓,就是為了以低價拿下星光行,現在倒好,讓長實撿了個便宜!”

  威廉佩利站出來,語氣帶著不甘:“凱瑟克大班,我們之前的計劃沒問題,只是沒想到陳光良的能量這么大——他不僅搞定了美國領事館,還能拿出4300萬全款,顯然是早有準備。不過,我們還有機會反擊。”

  他湊近約翰凱瑟克,壓低聲音:“香港電話公司我們持股10,是名義上的大股東。之前我們能用‘斷電話’逼退租客,現在照樣可以——只要放出消息,說租星光行的商戶‘可能無法安裝電話’,就算長實收購了大樓,也沒人敢租,到時候他們只能看著星光行空置,損失慘重。”

  約翰凱瑟克皺起眉頭,手指敲擊桌面:“可陳光良是英國冊封的爵士,這次又幫港府穩定了社會輿論,港府那邊會不會有意見?”

  “他總歸是華人,和我們不是一條心。”威廉佩利語氣堅定,“我們先嚇嚇他,要是長實服軟,說不定能讓他們把星光行低價轉給我們;就算不成,也能給其他華人企業一個警告——別想著和英資搶地盤。”

  約翰凱瑟克沉默片刻,最終點頭:“好,你去安排,注意分寸,別鬧太大。”

  “聽說了嗎?租星光行要斷電話!”

  “又是置地搞的鬼吧?之前霍生就是被他們逼得沒辦法才賣樓的!”

  清晨的香港街頭,小販們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香港電話公司“可能不向星光行商戶提供服務”的謠言,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大街小巷。

  尖沙咀的商戶們看著星光行嶄新的“長實集團”招牌,既心動又猶豫——誰都想租下這處黃金地段,可沒電話,生意根本沒法做。

  長實集團總部里,陸孝清拿著報紙匆匆走進辦公室:“董事長,謠言已經傳開了,有幾家原本有意向的商戶,已經打電話來說要再等等。置地這招,真是陰損!”

  陳光良卻顯得格外平靜,他拿起桌上的電話,撥通了《東方日報》的電話:“有個消息幫我散出去——長實正在考慮收購香港電話公司,畢竟,一家壟斷企業用‘斷服務’的方式打壓競爭對手,實在不符合香港的商業規則。”

  掛斷電話,他對陸孝清說道:“置地以為靠電話公司能拿捏我們,卻忘了香港電話是上市公司,我們有足夠的資金收購它。而且,華人早就對英資壟斷不滿,正好借這個機會,讓大家看看英資的真面目。”

  不出陳光良所料,當天下午,《東方晚報》就刊登了“陳光良爵士考慮收購香港電話公司”的消息。

  報道中提到,“香港電話公司多次利用壟斷地位干預商戶選擇,此次針對星光行的行為,已引發華人商界不滿,長實若收購成功,將推動電話服務公平化”。

  消息一出,香港華人沸騰了。

  商鋪老板們紛紛在報紙上,支持長實收購;學生們舉著“打破英資壟斷”的標語,在街頭游行;連一些中立的英資企業,也私下表示“置地做得太過分”。

  香港電話公司的總部里,高管們急得團團轉。

  總裁拿著股東名單,臉色發白:“長實要是真的收購,我們根本擋不住——那可是世界船王,到時候董事會就要換人了!”

  置地的會議室里,約翰凱瑟克看著報紙,氣得渾身發抖。威廉佩利站在一旁,手足無措:“大班,我們沒想到陳光良會來這么一手,現在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讓電話公司發聲明!”約翰凱瑟克怒吼道,“立刻澄清,說不會限制星光行的電話服務,不然,我們的麻煩就大了!”

  香港電話公司的聲明來得又快又急,白紙黑字寫著“在港任何機構均有權申請電話服務,不存在差別對待”,卻只字不提之前的謠言,明眼人都知道,這是被長實的收購威脅嚇退了。

  當天上午,長實在星光行前舉行了簡單的入駐儀式。

  一場風波就此平息!

  但這次風波暴露的一些東西,卻一直被市民津津樂道!

  首先,當星光行的業主是長實集團時,港府開始坐壁觀上,并沒有發表任何言論;

  其次,置地怕了,香港電話公司的董事局也怕了,因為陳光良真的有實力收購,屆時那就是華英資本的開戰。

  最后,陳光良不僅能讓港英官方保持中立,還能讓美國領事館支持他。

  當然大家也時候明白,陳光良也不想和英資開戰,收購電話公司只是被迫的反擊行為;稍后,香港電話公司的股價并無波動,說明陳光良并沒有去收購。

  事后,長實集團并沒有馬上租賃星光行,而是先擱置在一旁,也是想讓輿論暫時平息下。

  畢竟陳光良還不想‘打草驚蛇’,他需要社會的大環境變化后,再收購英資的。:mayiwsk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