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第453章擠提來臨影書 :yingsx第453章擠提來臨第453章擠提來臨←→:
時間匆匆,轉眼來到1965年。
香港工業的騰飛,帶動房地產的興旺。
截止1964年底,香港的樓價旁邊攀升至80100港幣每平方尺,一個普通的單元也要610萬港幣,而高級住宅單元更是達到1025萬港幣。
在這種情況下,華資銀行抓住這有利時機,資助地產商及置業者。
此時,銀行業與地產業流行按揭。
地產商以自有資金支付買地的定金后,其余未付大部分地價,則可將所買的土地作為抵押貸款。地產商不需建好樓宇,就可預售樓花給置業者,所得收入,再分期償還銀行的本息。
銀行同時向置業者開辦按揭業務,置業者只要付了樓字首期,便可把所買樓宇作為抵押向銀行還貸款本息。
按揭制度大大緩解了地產商和置業者,資金不足的困難,刺激了已成熱潮的地產業迅猛發展。銀行按揭以土地、物業作抵押,是一項安全系數較高的貸款業務。
但也有一個明顯缺陷資金回籠周期太長。
華資銀行熱衷按揭業務,平安、恒生、東亞三家最大的華資銀行亦不例外。
港府長期奉行高地價政策,土地供不應求,地價日漲月升,這就造成“炒”風盛行。一些銀行盲目貸出巨款,為炒地推波助瀾。
還有一些銀行見獵心喜,手癢難禁,不惜動用自有資金和存戶資金,直接涉足地產業,像當初廖寶珊一樣傾力做地產商,大炒地產物業。
這樣一來,實力單薄的中小銀行普遍患有貧血癥,庫底空虛流動資金枯竭。
甚至有的銀行,連存戶較大數額的提款都不能及時兌付。不少銀行捉襟見肘,令存戶惶然。
銀行危機四伏,一觸即發。
元旦過后不久,陳光良帶著陳文愷等長江工業集團的管理層,來到青衣島,視察這里的榮昌游艇制造廠。
自從兩年半前,榮昌游艇的‘海神系列’在摩納哥發布后,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定單就紛紛涌來。將軍澳的游艇制造廠已經不能滿足產能,便在青衣島開了第二家游艇制造廠。
陳光良走進青衣島榮昌游艇制造廠,心中就有些感觸,造船不愧是用工大戶,這里有著龐大的造船工人數量。
“劉經理,這家工廠有多少人?”
劉招憲馬上說道:“1620多名造船工人和技術管理,如果再加上將軍澳的游艇制造廠,我們榮昌游艇員工有3100人左右。這個數據,是香港以往造船業巔峰時6000多名工人的一半。正是我們榮昌游艇的爆發,也挽回了香港造船業,目前香港大概有8000名造船工人。”
說到這里,在場的很多人都振奮不已,而現場還有一些外籍工程師,他們也是露出高興的表情。
榮昌游艇一路走來,成功有很多因素,主要有:第一,香港本身造船業底子還不錯;第二,長江工業集團的大力支持;第三,則是選對了路子——從五十年代末就將玻璃鋼用于船身、飛橋系統、復式駕駛臺三大技術,當做新一代游艇的目標。
當然,榮昌游艇的發動機等關鍵零件,自然是采用進口,畢竟香港產業鏈又不全;不過香港的優勢是自由貿易港,稅收極少,進口的稅幾乎等于沒有。
陳光良滿意的說道:“這確實讓人振奮人心。那現在訂單情況怎么樣?”
劉招憲指著正在生產的海神系列游艇,說道:“美國那邊的訂單太多了,整個今年的生產檔期都已經排滿,今年(1965)我們預計能出口1000艘海神系列,出口總額可達2500萬美金(1.45億港幣)。這還是我們的產能依舊不足的緣故,不然能接更多的訂單。”
“這么多?”陳光良也是欣喜的問道。
整個香港生產總值在去年是突破至113億港幣(前世為89億不到),那僅榮昌游艇制造廠就占據了1.3左右。
相當的恐怖!
另外一方面,二戰后的十年時間,全球每年的游艇產量在3100艘,產值5200萬美金。
劉招憲說道:“主要是全球游艇市場從五十年代中后期井噴式爆發,僅去年(1964)美國的舷外掛機動力艇的銷量就已經突破4.5萬臺,今年預計能突破五萬,甚至更高。這是非常罕見的,美國那邊已經燃起游艇熱,就和當年的汽車普及一樣。”
難怪,如此龐大的市場,哪怕榮昌游艇喝口湯,也足以吃到撐。
陳光良說道:“那我們今年或者明年的產能,還能不能提高一些?”
“能”劉招憲說道:“今年1000艘只是我們的保守產量,而到了明年,我們兩家工廠至少可以生產出1200艘游艇。”
陳光良點點頭,他們的海神系列,還是中高端游艇,單價也是挺高的,差不多可以購買香港的一個高級住宅了。
“我聽說臺島也引進了游艇技術,看來我們的競爭對手來了。我對榮昌游艇的前景非常重視,我們不能滿足現在的成績,而是要繼續投入研發,積攢技術,以后生產更好的游艇,真正成為世界的知名游艇品牌。”
“是”
在現場,陳光良和所有重要管理層和技術人員聊,他們榮昌游艇不能成為一個滿足現場,技術原地踏步的游艇品牌,而是要繼續發展未來的游艇技術。
更大、更先進的游艇。
前世的七八十年代,香港也發展了游艇產業,而且做的也挺大的。但也僅僅是大,但是沒有什么技術含量,說白了也就是組裝貨。
但這一世的香港游艇產業,率先在世界上開辟三大技術——玻璃鋼船身、復式駕駛臺、飛橋系統,接下來便是更大、更先進的技術發展。
時機成熟,榮昌游艇甚至要進入豪華游艇領域,和意大利游艇競爭這個市場。
回去的路上,陳光良對長房三子陳文愷說道:“我現在對長江工業集團有個憂慮”
陳文愷疑問道:“父親的憂慮是?”
“你覺得長江工業集團怎么樣?”
陳文愷毫不猶豫的說道:“龐大無比,且具備香港其它工廠沒有的技術和研發精神。從塑膠花到塑膠娃娃,從魔方到抓娃娃機,從塑膠積木再到現在的游艇產業,我們也是有發明,而非一味的山寨。除了發明,我們在很多產業還有各種專利和技術.”
這些都是父親的心血,也確實和了不起。
哪知道陳光良搖搖頭,感嘆的說道:“在亞洲,除了日本經濟一家獨大外,香港算是出口經濟發展最好的地區。不過1962年韓國政變成功的樸正熙,制定韓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出“扎實工業基礎”,建造電廠和鋼鐵廠為制造業鋪路。然后還有臺島地區和新加坡。這三個地區對香港經濟算是最有威脅,韓國就不用說了,有美國撐腰,在紡織、制鞋、塑料、五金、電子、機械行業等,恐怕很快要超過香港;臺島1955年才開始降低匯率,刺激出口;新加坡雖然還沒有找到出路,但畢竟是華人為主導的國家一旦韓國、臺島、新加坡紛紛和香港競爭,形成亞洲四小龍的趨勢,那么我們香港工業壓力就很大。當然,還有內地,不可能一直封鎖或被封鎖.所以說,長江工業集團的很多產業,其實是沒法長久保持競爭力的。”
這番有遠見的話語,對陳文愷沖擊很大,他從未想過,如此龐大的長江工業集團,似乎只是‘紙老虎’。
要知道,長江工業集團去年的出口營業額突破了11億,創下1.05個億的利潤。在紡織成衣、塑膠玩具、冶煉機械、電器、造船、拉鏈等產業,都是香港當之無愧的霸主。
“爸,長江工業集團的紡織成衣產業,現在已經延伸至品牌,擁有鱷魚恤和Travelpro拉桿箱等,而且在海外尼日尼亞等也擁有大量的投資華泰塑膠的塑膠花和假發產業暫且不說,但我們的玩具產業出口每年都在呈現很大的增長.電器拉鏈游艇如此龐大的產業規模,放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也算一家大型企業。只要我們持續投入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一定可以繼續長久保持競爭力的。”
“所以要抓住重點!就像塑膠花和假發,大家一哄而上,很快這個產業就成了大路貨,利潤也不高。你要記住,在長江工業集團所有產業中:紡織成衣產業,我們最終要朝著品牌發展;玩具產業,我們要朝著IP和品牌發展;電器電子,我們要朝著技術和新產品發展,例如我讓他們投入研發磁帶錄音機.游艇產業這個是個長遠的產業,我們要重視.”
“好的,我明白了!”
給兒子灌輸未來的風險與機遇,好未雨綢繆!
1月25日,春節前夕。
明德銀號是一家未組成法人的小銀行,這幾年一直熱衷直接介入地產投機,結果陷入資金困難的泥淖。
當天,一位明德銀號的大客戶,也是工廠主孫本忠,找到明德銀行的首腦鄭文生。
“鄭生,我這張700萬港幣的美元支票,麻煩替我兌現一下,我的工廠需要投資廠房。”
鄭文生被嚇一跳,明德銀號的錢都拿去投資物業了,賬上也就是500萬港幣。要是給孫本忠一提走,那銀行就直接破產了。
他連忙說道:“孫生,我們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要不這張支票我給你轉成定期存款,利息給6厘一年。”
“這不是胡鬧嘛!”孫本忠氣道:“我是要拿去投資廠房,時間都耽誤不得,怎么可能轉存定期。鄭生,我聽說你們投資地產賺了很多錢,不會賬上這700萬都沒有吧?”
鄭文生心說,確實投資了很多地產,但關鍵還沒有賣出去啊!
他只能模棱兩可的說道:“利潤確實賺了不少,只是現在我們的資金還在其它銀行那里拆息!”
孫本忠可沒有這么好忽悠,說道:“我不管,你們今天必須給我兌現,不然你們就是違反銀行信譽。”
“這確實今天給你兌不了!”
“好好”
孫本忠氣得走出鄭文生的辦公室。
第二天。
明德銀號沒有錢的消息,就已經在香港四處擴散,馬上有大批的儲戶在門口要求提款。
鄭文生得知消息后,頓時感覺天昏地暗,嘴里說道:“完了!”
小小的銀號如何擋得住洶涌的擠提潮,提不到款的存戶在街頭哭天號地,很快便驚動媒體和港府,一時間香港人心惶惶起來。
有儲戶在外面大罵:“狗曰的明德銀行,趕緊還我的錢。”
有儲戶撿起一塊石頭,直接砸向了明德銀行的玻璃,頓時現場一片混亂。
明德銀號視同業公會的利率協議為無物,一意孤行奉行高息存款策略。
擠提發生,銀號監理專員即對明德銀行檢查,發現“不僅沒有流動資金,而且沒有償債能力”。
事情一下嚴重起來。
當年的廖創興銀行,好歹是有償債的能力,而如今明德銀行居然沒有償債能力。
一時間擠提開始蔓延。
2月4日,大年初三。
香港已經正常上班,各大華資銀行也紛紛開業。
但迎接大家的不是開門紅,而是長長的儲戶隊伍,香港各大華資銀行都發生不同程度的擠提。
而在平安銀行的總行門口,也有一些儲戶來打探情況。
如果不加以安撫人心,勢必也有可能發生擠提,世界上任何一家銀行發生全面擠提,都不可能相安無事。
因為假設你有10億存款,但至少也有4億多的貸款,而如果儲戶要取走這10億,你就有4億多的缺口,這里還不算銀行的投資之類。
事實上,世上沒有一家銀行能夠抵擋得往“抽底掏空”的擠提——除非某些不以黃金、外匯儲備掛鉤的國家中央銀行,可以任意開動印鈔機。這是因為商業銀行的流動資金總額,不可能相等于存款總額。否則銀行吸納存款拿什么支持存戶的利息?
平安銀行也不例外,他們總存款有12億出頭,貸款5.5億左右。
所以一大早,陳光良親自拿著喇叭來到外面,喊道:“各位,我是陳光良,是平安銀行的大股東。你們有什么憂慮,可以和我說?”
他沒有一開始就保證什么,而是和這些儲戶拉進關系。
聽到是陳光良,所有外面聚集的儲戶頓時驚訝起來,這可是香港的‘財神爺’。
“陳先生,外面很多人說華資銀行里面沒有錢,請問平安銀行有沒有錢?”
陳光良笑著說道:“平安銀行肯定有錢,而且超級有錢。或者說,你們覺得我陳光良有沒有錢?”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在香港,應該沒有人質疑陳光良有沒有錢。
陳光良接著說道:
“所以大家請放心,平安已經的總存款12億,貸款5億,這個存款和貸款的比例和英資銀行一樣守規矩。還有,平安銀行有長實集團、環球集團、長江工業集團撐腰,更不可能沒有錢。”
“當然你們如果要取錢,我們平安銀行也馬上出錢,只是你們需要考慮的是——定期提前取出,你們損失的是利息。”
話音剛落,很多人都大聲喊道:
“不取了,我們相信陳先生。”
“就是啊,香港有10萬人給陳先生打工,他們的錢都存在平安銀行,平安銀行怎么可能缺錢。”
這樣的場景,在平安銀行的每家支行也在發生。就在昨天,陳光良便已經動員所有的管理層去各家分行坐鎮,穩定局勢。
畢竟一旦蔓延,那真是后果很嚴重。
不過今天陳光良也是看出來了,平安銀行的情況,確實非常的樂觀。
搞不好英資銀行的門口,也聚集著人。
事實上,平安銀行存款12億多,貸款5.5億。其中陳氏企業的存款有3億,貸款2億,風險實際上相當低。
陳氏企業貸款兩億中,長實集團貸款占據絕大部分,因為投資紅磡隧道的原因。
存款3億里,長江工業集團就超過一半,其次是環球集團、時代影業。
新書推薦: